不仅仅如此,现在大楚帝国在贝尔加湖地区的驻军,还在频繁沿着勒拿河向北进发,在勒拿河上游和俄罗斯持续爆发冲突。
同时在外兴安岭以北地区,驻防此地的另外一部分楚军也沿着勒拿河的另外一条支流上游向北进军。
这两支楚军的目的简单而纯粹,就是试图沿着勒拿河的上游支流一路北上,然后驱逐盘踞在勒拿河沿河各地的俄罗斯殖民者,全面掌控勒拿河流域。
以求彻底解决贝尔加湖地区连带外兴安岭地区的大片帝国北方领土的安全问题。
所以,并不是说非要有火车才能跑到荒山野林里打仗的……没有火车的年代里,俄罗斯人能够在西伯利亚玩殖民,大楚帝国同样也可以在这些地方和俄罗斯人作战,并控制这些荒凉的冻土……
无非就代价要多大,利益有多少,最终值不值得问题而已。
从目前来说,大楚帝国从北方地区里所获得的皮毛等一些当地特产的利益,虽然还不足以弥补军费开支,但是如果加上保障漠北以及外兴安岭等远东地区的安全所带来的利益,那么肯定是赚大了。
别的不说,光是一个漠北蒙古持续向帝国靠拢,用不了几年估计漠北蒙古都会整体融入到大楚帝国里,那么就赚大了。
同时与其以后在漠北蒙古地区或外兴安岭地区,长期驻防大量兵力防备俄罗斯人。
罗志学宁愿现在花点军费直接把俄罗斯人干掉,然后把帝国的边境线向西推移到叶尼塞河流域,甚至是乌拉尔山脉,到时候爱怎么就怎么打,还不同担心后方腹地的战略安全问题。
从国防战略以及实际上的经济利益上来看,和俄罗斯殖民者干架还是很赚的生意。
嗯,前提是要能打赢,打输了那就亏大了。
但是大楚帝国陆军的战斗力还是很牛逼的。
枪炮比俄罗斯人更先进,步兵可以玩线列作战,炮兵火力强悍,而且完善的军队组织结构以及薪资待遇等措施,都是让楚军里的士气也好,单兵战斗力也好都是相当不错。
尤其是战备甲等师的战斗力,可不是什么俄罗斯的那些殖民地请来的哥萨克雇佣兵能相提并论的。
即便是哥萨克的骑兵相当不错,对上那些西伯利亚的土著们表现的能征善战,但是大楚帝国里以北方牧民子弟为主要兵员的骑兵同样强悍,甚至更强悍!
不管是小规模的骑兵作战还是大规模的骑兵作战,楚军骑兵都敢打,大多数情况下也能打赢。
小规模作战的话,北方牧民子弟的单兵战斗力那是没的说的……都是打小就开始骑马的老手了,再加上装备优势,对上哥萨克基本占优。
当然小规模骑兵作战里,士兵个人因素影响太大,有时候楚军骑兵在小规模作战里,也会被哥萨克骑兵一顿毒打……但是总体上来说,楚军骑兵还是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同时零星的骑兵交战也让楚军骑兵比较头痛,虽然局势整体占优,但是楚军高层却是很不喜欢这种战斗模式。
因为这种零星规模的骑兵作战,个人因素影响太大,但是个人战斗力你除了单纯提升单兵作战能力外,很难在战术上进行有效提升。
这会让很多中高级将领,尤其是那些自诩靠脑子打仗的参谋出身的将领们很不适应。
相对的,楚军的骑兵将领更喜欢玩中大规模的骑兵作战,而且规模越大他们越喜欢,因为参与兵力越多,楚军骑兵的优势就越大。
楚军骑兵的很多战术乃至武器装备,其实都是为了大规模作战而准备的。
密集队形冲锋,也就是骑墙冲锋战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楚军骑兵开始搞这种战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和敌军大股骑兵进行对冲作战用的。
战役规模大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大楚帝国骑兵的骑墙冲锋战术以及下马步战的线列战术,再加上骑兵火炮结合,暂时吊打全球骑兵无敌手……
只不过北冰原这破地方里也打不了什么大规模的骑兵作战,因为北方冰原补给极其困难的缘故,俄罗斯人也好,楚军也好,在这一地区里实际部署的兵力都很少的。
这前后也将近十年了,但是楚军和俄罗斯还没打过任何一场单方兵力超过千人的战役……
平日里都是小规模战斗为主。
但是别看小规模战斗就以为效果不大,实际上打得好了效果也很好,全面掌控贝尔加湖就是典型的例子。
从陆军再到海军,其实都能看的出来,目前在军事领域里,罗志学其实不需要蒸汽机的。
有更好,但是没有他也能接受!
但是民生上,罗志学却是一定要蒸汽机的!
所以在收到了蒸汽机项目研发有了新进展,项目组说甚至搞出来了一台可以投入实用的蒸汽机后,罗志学才会临时改变行程跑过来看。
抵达了蒸汽机项目组后,罗志学第一眼就看到了蒸汽机。
没办法,这玩意太大,放在半开放的大型试验场地里一眼就能看见了。
罗志学带着人上前了几步仔细看了看,这一台的蒸汽机在外观上的区别,和去年看过的蒸汽机试验机差不多,都已经具备了蒸汽机的基本必要要素。
大楚帝国的蒸汽机研发的设计图纸,其实经过这十几年的研究,再加上罗志学频繁的亲自指导,甚至亲自画图!
光在设计上,发展到如今的蒸汽机其实和罗志学记忆里的瓦特蒸汽机已经差不多了,而这种蒸汽机的图纸设计指标,不仅仅可以作为煤矿的提水机使用,甚至都可以勉强作为工厂动力使用了。
当然,前提是能够按照设计图纸制造出来……
并且成本也需要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一台普通的蒸汽机造价几千楚元的话,咬咬牙也能用,大不了就当研发投入。
但是如果一台要好几万甚至更贵的话,那么就可能用不起了。
大楚帝国蒸汽机项目组过去十几年的努力,其实都是为了造出设计图纸上的蒸汽机……
现在,经过了十多年的努力后他们终于是接近修正正果了。
此时,蒸汽机项目组的组长宋复方上前道:“启禀陛下,眼前的这台蒸汽机,是我们从去年的试验型号里改进而来的17型,这也是我们这些年来所设计并制造的第十七种试验样机,也是第一种能够长时间运转的试验样机!”
“十七号样机在之前的测试中,成功的连续无故障运行了十八个小时,后续出现的故障也不是气缸,锅炉等核心零部件,而是采用的轴承无法承受长期高速运转,我们选用了性能更卓越的轴承后,我们后续将会进行第二次持续耐力测试,测试目标是让蒸汽机连续无故障运行二十四个小时以上!”
“今天我们也会进行多次的测试,以获得最大马力数值,维持大马力时间,耗煤量等关键数据,并检验各零部件在部分极端工况下的承压能力,以便后续的持续改进。”
罗志学对蒸汽机的研发进展一直都有关注,上一次的耐久测试的报告他也看过,而今天他也不想听这些人说太多的技术细节,如果只是为听解说,他完全可以不用过来,直接看测试报告就行了。
他今天过来,就是为了亲眼看一看这台可以投入实际使用的蒸汽机。
所以罗志学微微点头道:“诸位爱卿都辛苦了,准备工作做好了,那就开始吧!”
对此,他很期待!
第637章 未来世界
随着技术人员准备妥当,眼前的这台蒸汽机很快就启动了起来。
煤炭被不断的送进锅炉里燃烧,产生的热量烧开了锅炉里的水,被烧开的水产生的高温高压的水蒸气通过管道被输送到气缸里,进而推动气缸内的活塞进行往复运动。
这个过程,也是蒸汽机的最基本原理,当然了,这台蒸汽机要比基本原理说的复杂的多。
尤其是气缸结构是比较复杂的,为了实现长久的往复运动,气缸内部有着气门,气门通过传统结构和活塞进行相连,实现了活塞的每一次往复运动,就能够带动气门进行活动。
进而实现了高温高压水蒸气能够通过左右两侧的间隔进入,同时把做功的水蒸气也通过气门派出。
由于这个过程里有着长期的高速运动,会产生摩擦,为了减轻摩擦,同时又要确保密封性,气门和气缸相连的零部件所采用的材料都是专门的高强度材料,而为了加工这些小零部件,也是采用了大冶机械公司里最先进的机床,新式机床采用的刀具都是目前大楚帝国里所能够做出来的最顶级的刀具。
仅仅是这种加工高强度零部件所用的机床刀具,就是价格不菲。
也正是因为采用了一系列的新材料新工艺,才能够在这个时代里,强行把蒸汽机给搞出来。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这破玩意成本太高。
罗志学看着经过了持续升压后,开始真正运动起来,并带动着旁边的一个飞轮进行快速运转的蒸汽机,心里头已经琢磨着该怎么把这种昂贵且脆弱,而且使用成本也极其高昂的蒸汽机投入实际使用当中了。
如今就把蒸汽机投入实际使用,倒不是说为了这蒸汽机所提升的生产效率,老实话以目前的蒸汽机的制造成本以及使用成本,再加上实际使用过程里其功率乃至稳定性等一系列的性能指标,其实也没比水动力机械好到哪里去,甚至还要更差一些。
纯粹商用的话,这玩意其实就是个亏本玩意,而且还是很亏的生意。
如果不用拿一些行政手段进行干预的话,恐怕没什么企业愿意引进蒸汽机进行生产。
但是强行让企业使用也是不现实的,哪怕是官办企业也不能这么搞,毕竟企业是需要盈利的。
哪怕是官办企业也需要利润来升级设备,扩大产能,研发新技术。
你让他们亏本搞那不现实。
唯一的办法就是官方发放补贴了,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来降低企业使用蒸汽机的成本。
再加上很多地方哪怕是想要使用水动力机械也用不了,目前在这些地方的企业如果想要使用机械设备的话,一般都是通过蓄力机械,这也导致了远离河流的地方的工厂,普遍都是小型工厂的缘故。
如果有蒸汽机的话,那么这些地方就能够采用更好,更大的机械设备用来加工生产。
如此哪怕是生产成本高一些,但是应该也是有利所图的。
毕竟这年头的远距离运输基本只能依靠海运或河运,而且成本不低,至于陆地的远距离运输,那就更别指望了。
运输的巨大成本,会导致一些地方里哪怕是生产比较高价的唱本产品进行销售也是有不小的竞争力,因为从远处的水动力工厂运输商品过来,运输成本会更高。
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发展蒸汽机动力,这是罗志学所想到的一个发展方向。
而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在矿山里使用,尤其是在煤矿中使用,煤矿里可不是工厂,可没办法建立在河流边上,而煤矿也需要动力,用来提水,用来运输煤矿,用来对煤矿进行初步的加工。
最重要的是,煤矿里本身就生产煤炭,作为煤炭生产商的他们自行使用煤炭的成本非常低,这也就能够极大的降低蒸汽机的日常使用成本。
这年头的煤炭价格还是挺贵的,因为煤炭除了有开采成本外,还有运输成本,而在这年头里,运输成本才是占据了煤炭成本的主要部分。
试想一下,把煤炭从辽东或河北滦州或者是山西等地方开采后,再通过陆地、河运以及海运等方式,运输到山东、江北、江南等地方去销售使用。
这漫长的运输距离,光是想一想就知道成本有多大!
所以,在非煤炭产地里的煤炭价格是非常贵的,民间普遍用不起……一般使用的都是钢铁或机械加工企业,主要还是冶炼行业使用。
但是煤矿上直接使用蒸汽机的话,或者是在煤炭产地使用蒸汽机的话,那么煤炭的使用成本就非常低了。
如此企业也就有利可图。
一项新生的事务,纯粹靠行政手段进行推动虽然也行,但是代价太大,如果能够找到适合的办法,让企业有利可图的话,那么才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企业采购蒸汽机、企业自身产生额外的利益。
而研发生产蒸汽机的企业,也能够获得利润,并积累生产经验,还能够获得客户使用蒸汽机里的诸多反馈,后续对蒸汽机进行持续的改进,让蒸汽机变的性能更好,可靠性更高,经济效益更高。
后续就能让更多的企业用上蒸汽机,产生更大规模的生产效率。
同时,工业界开始使用蒸汽机进行生产的话,那么对工业界本身的技术发展也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这些促进作用反过来又会降低蒸汽机的研发以及生产成本。
如此,就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渐进循环!
随着眼前的这台17号实验蒸汽机持续运转的时候,罗志学已经开始畅想着华夏大地烟囱遍地,到处都是煤焦味的工业大爆发的盛况了。
想着这些,罗志学嘴角也不由自主的露出了笑容!
旁人不知道罗志学是因为未来的畅享而笑,还以为他只是单纯的看见蒸汽机成功运行而高兴。
不管罗志学为什么而高兴,但是他高兴了那么就会有一群人跟着高兴。
蒸汽机项目组的一大票研发人员以及跟着一起过来视察的官员们,一个个都是露出了笑容……
虽然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笑,甚至无法理解蒸汽机这东西为什么值得笑,但是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罗志学都笑了,你难不成还敢在这种场合里哭丧着脸。
带着开怀的笑容,罗志学上前一步到了蒸汽机项目组的组长宋复方面前道:“恭喜宋爱卿还有项目组诸位爱卿们,你们多年的辛苦付出终于获得了成功!”
“朕为你们感到骄傲!”
言罢,罗志学又转身对着更多人,尤其是后头的一大票帝国官员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的发展,对民生的促进具有不可代替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