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雇,楚军虽然也获得了一场大胜,但是总感觉差了点什么……
卓特巴巴图尔虽然战败了,但是损失的都是炮灰兵力以及其他部落的兵力,他自家的本部嫡系五千多骑兵以及同属准格尔部的大几千号人都还好端端的呢。
也就是说,实际上楚军想要通过哈密一战,歼灭准格尔在东部地区主力部队的战略构想已经落空了。
不过好说好歹,哈密城是顺利拿了下来。
虽然城内已经是一座空城了,不仅仅人口和物资都被准格尔提前带走,就连城内的一些建筑也是被放火焚烧。
但是大楚帝国要的也不是城池本身,要的只是哈密城周边的绿洲地带而已。
因此从整体战略上来说,楚军依旧是获得了极大的胜利。
随着廖洪坡陆军中将的捷报传回嘉峪关,很快,大批修建防御工事以及屯垦所需的物资,包括各种工具,粮种,牲口就从嘉峪关出发,准备前往哈密城进行军事屯垦。
和大量物资一起过来的,还有数千名屯垦营的青壮。
甘肃巡抚衙门早早就准备好了相关的物资以及屯垦青壮,就等着前线军方拿下哈密绿洲后就前往开发屯垦。
接下来,哈密以及哈密以东地区,将会进入一个密集的屯垦状态,以期待等到明年的时候就地产出大批的粮食供应当地屯垦青壮以及驻军。
只要哈密、瓜州、沙洲三地的军事屯垦能够成功,那么等到明年的时候楚军在河西走廊方向的后勤压力就会大大缩减。
当后勤压力减小,不用大后方持续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大输血的时候,才代表着大楚帝国在河西走廊西部地区,也就是关西地区站稳了脚跟。
至于现在……只是无根浮萍而已,一旦河西后勤线出问题,前线的几万大军就得饿肚子。
基于这样的战略局面,廖洪坡陆军中将也暂停了继续向西进攻的作战,开始下令哈密方向的驻军构筑防线,设立外围巡逻警戒线,派出中小规模的骑兵部队在外围进行扫荡,拦截作战。
同时也配合了哈密知府衙门进行屯垦开荒!
为了加强当地的防御能力,廖洪坡陆军中将又向上级申请,调集了一批火炮到哈密进行部署。
楚军看似调集了大批火炮进驻,然而实际耗费并不会增加太多,因为这些火炮调集过去后都会固定部署,用于防守作战,不会轻易用于机动作战。
炮兵这东西虽然很贵,但是你要看是谁,以及怎么用。
对于楚军而言,炮兵部队的成本主要是三大块,一个平日的维持费用,简单来说就是人吃马嚼;另外一个就是作战以及训练的弹药费用,最后则是火炮本身的采购成本。
如果是野战炮兵部队,那平日里的维持成本可高了去,人多骡马也多,比同等兵力的步兵部队要高好几倍呢。
但如果是防御性质的炮兵部队,这东西的成本就少多了,骡马可以不用,后勤人员也可以大幅度裁减,就连炮组成员都能缩减。而防御性质的火炮,也就平日里训练的时候偶尔打个实弹,至于作战,那得敌人主动打过来才有用武之地。
因此,固定部署在各要塞,炮台里的炮兵部队,其实耗费并不大。
至于你说火炮本身的成本……这玩意相对于维持费用和弹药费用而言其实很便宜的。
一门上好的青铜115毫米野战炮,也就六七百楚元而已,咋一听似乎也不便宜,但是你要知道这是大楚帝国……
一个每年军费都几千万楚元的庞大帝国!
而这些固定部署的火炮基本也不用考虑机动性,能容忍更大的重量,所以还能采用铁铸火炮,而铁铸火炮的话,这成本还能进一步降低到一两百楚元。
两三百楚元一门的铁铸115毫米野战炮,还没炮组成员一年的伙食费高呢。
所以,在大楚帝国陆军里,火炮这东西其实是不缺,缺的是维持这些火炮机动作战能力的军费……
所以,如今楚军方面在火炮上的使用比较特殊,机动炮兵是能使用先进火炮就使用先进火炮,反正同样的维持成本,那么就要发挥出来更大的性能。
而大量的乙等师同样也装备大量的火炮,但是这些火炮基本都是固定部署,缺乏机动能力。
所以,别觉得楚军的乙等师武器装备很差,其实不差,差的只是机动能力而已。
而在哈密方向部署大量火炮,就是出于这种考虑。
反正火炮不贵,固定部署也花不了多少钱,那就大量部署呗。
廖洪坡向上头,一口气申请了上百门火炮用于哈密城以及外围各关卡要塞的固定部署使用。
而这上百门火炮,还都是中口径火炮甚至大口径火炮,就连陆军里装备的最大口径的加农炮,也就是十四斤加农炮,也就是130毫米的加农炮都弄了四门过来。
130毫米加农炮,这玩意可是典型的长身管加农炮,发射实心炮弹的时候射程远,威力大,乃是陆军独立重炮兵部队里的作战利器,通常是用于攻城作战或要塞防御使用。
只不过这些火炮抵达哈密后,就被扔进了各处固定的炮台里,连配套的骡马甚至后勤兵力都没有多少,基本不具备机动作战能力。
想要让他们获得机动作战能力,那至少要调集几千匹挽马呢。
而维持几千匹挽马的口粮所需要的后勤运输量,足够让陆军在哈密维持上万步兵的驻防了。
基于种种现实,才会出现这么奇葩的事情。
这要是换成其他国家,大概率是不可能看见的,因为对于很多国家而言,枪炮尤其是这种先进火炮难以铸造,价格昂贵,产量也低。
而大楚帝国里,兵工厂的产能说实话都过剩了……国企部方面,已经很久没有让麾下的各大兵工厂对产能进行扩充了。
现在的产能都太多了,再扩充的话,造出来那么多火炮干啥……
为了解决产能问题,也是为了赚钱,如今各大兵工厂都在积极和各大贸易公司进行联系,试图进一步扩大武器出口份额。
虽然军方不允燧发枪以及先进火炮以及榴弹出口,但是对火绳枪以及落后一代的火炮却是不做太大的限制。
依靠出口,这才能让帝国的各大兵工厂不至于因为军方的订单减少而停产。
而这,也是完成了统一的华夏,开启工业化后的恐怖之处。
也许人均不好说,但是依托庞大的国土以及庞大的人口,各种工业产品的总量却是能够达到一个让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程度。
这,还只是刚统一没多少年,工业化还停留在水动力设备的大楚帝国!
如果顺利开启蒸汽机时代,那么大楚帝国的工业生产效率还将会成倍成倍的增加,到时候,大楚帝国的工业实力将会更加恐怖。
而其他国家不知道,但是准格尔人却是先一步领略到了楚军的强大国力。
自从卓特巴巴图尔撤离哈密后,准格尔人其实也没有过于远离哈密,在西边不远处还是驻防有兵力,以监视哈密城的楚军,并尝试着进行袭击和破坏。
人家准格尔人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楚人在哈密安稳玩屯垦啊!
真让大楚人在哈密安稳屯垦几年,那么战争形势对准格尔就更不利了,先不说反攻哈密城,就是想要挡住从哈密继续西进的楚军恐怕都很难了。
但是当准格尔派兵进行袭击的时候,想要破坏楚军在哈密城外绿洲的屯垦时,却是遭到了外围大量的小型关卡和炮台要塞的拦截封锁。
这些小型要塞看似都不大,驻兵也就百来人甚至只有几十个人,但是几乎每一个小型堡垒要塞都部署了火炮。
这些要塞堡垒也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往往多个小型堡垒要塞相距不远,中间则是楚军就地构筑的简易城墙,这种简易城墙其实很单薄,高也就两三米左右。
说是城墙,更不如说是障碍物以及连接堡垒的便捷通道。这样一来,多个小型堡垒就能连成一片相互支援作战。
准格尔人派了几次兵力去进攻这些堡垒,都被打的灰头土脸,有时候甚至连楚军的人影都没建造,就被对方的火炮打的死伤不小。
至于说绕过这些小型堡垒,直接深入绿洲腹地进行破坏,那么就要担心被关门打狗了。
从军事角度上来说,绕过堡垒深入敌境腹地,就等于把自己的后背交给了敌人,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一个搞不好就是要全军覆灭的。
你说准格尔人骑兵多,跑得快没事……说的好像楚军没骑兵一样,楚军驻防在哈密一带的骑兵,可是足足有三个骑兵师以及一个师属骑兵团。
所以,准格尔尝试了几次袭击失利,前后损失了几百人后就彻底放弃袭击了,这亏本买卖他们也不愿意干啊。
这种情况下,哈密一带的战斗也是逐渐平息了下来,准格尔往西退让不再前往袭击,而楚军受限于后勤问题也没继续西进的打算。
一时间,楚军和准格尔人之间的战争似乎停息了下来。
但是很多人都知道,现在的平息只是下一场战争的前奏而已。
因为在十月中旬,大楚帝国方面正式拒绝了准格尔人的和谈请求,哪怕准格尔人方面承认大楚帝国对哈密以东地区的占领,甚至愿意为此支付一定数量的赔款。
大楚帝国方面依旧拒绝了准格尔人的和谈请求,并要求准格尔全面退出大楚帝国领土,即原叶尔羌汗国的领土。
这一次拒绝和谈,也是意味着大楚帝国的野心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对此,准格尔方面也是傻眼了……他们也没有想到大楚帝国竟然胃口这么大,拿下了关西七卫地区后,竟然还不满足。
这摆明了是想要彻底杀入西域啊。
估计不用多久,大楚帝国的兵锋就会出现在吐鲁番了!
不仅仅大楚帝国不想要和谈,实际上准格尔内部的意见也不统一,尤其是准格尔人的内部还受到了俄罗斯的极大干扰。
俄罗斯人为什么支持准格尔,还不是想着准格尔和大楚帝国彻底干起来,好减轻俄罗斯在东线上的压力。
如果准格尔和大楚帝国停战的话,他们的设想可就落空了,这不符合俄罗斯人的利益,
因此俄罗斯也是在一直鼓动着准格尔内部,想要让准格尔人和大楚帝国继续打下去。
所以,西域这边的局势,恐怕还得再乱上好几年。
不过,虽然双方没有和谈,也没有停战,但实际上大楚帝国和准格尔方面,受限于各自的问题都没打算继续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大楚帝国在哈密屯垦,准格尔方面则是在数百公里外的吐鲁番准备构筑真正的防线!
战争的阴云虽然还笼罩在西域的上空,但好歹没有继续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了。
至于大楚帝国方面,看见西边局势稍微稳定后,帝国高层都也已经懒得关注西域的情况了,反正想要再打至少也得等个两年甚至更久,等哈密的屯垦出成果后才能继续进行。
至于现在,帝国高层需要忙的事可多了去,尤其是最近马六甲海峡那边又出现了不少破事,尤其是荷兰人控制下的部分地区的土著,出现了抵制华商的情况,导致帝国高层又出现了增兵南洋地区,趁着机会彻底拿下马六甲城,并全面控制马六甲海峡,甚至把荷兰人彻底挤出南洋的声音。
尤其是海军那边,最近一段时间天天都在鼓吹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荷兰人的威胁等等,天天逮着人就说,搞的很多参务大臣和协办大臣都烦了……
你们海军要打南洋,要打荷兰人我们又没意见,你爱打就去打呗……只要别来要军费,你们海军爱咋地咋地……
但是海军之所以最近跳的这么欢,就是为了借南洋局势试图搞点额外军费啊,他们海军最近打算搞几艘一级战列舰,手中一时囊中羞涩,就想着弄点额外军费补贴一二。
这些文官们竟然让他们不要军费就去打仗,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他们海军又不是陆军那群傻缺,不给钱都打西域……脑子都瓦特了!
不过内阁那边死活不愿意给额外的军费,这让海军也是无能为力,总不能开着战舰,把舰炮对着那些该死的内阁成员开炮不是。
然而军费没增加,海军那边想要扩编一级战列舰的计划也不想停下来。
海军一直都想要多搞几艘的一级战列舰,自从广州级一等战列舰建成服役后,其强大的战斗力让海军高层为之着魔。
两千六百吨的标准排水量,加上上百门各口径舰炮,广州级战列舰在当代就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霸主,在东方海域里几乎没有对手,就算是放在欧洲那边也是属于顶级的层次。
对于这种战舰,海军那边就想要搞多几艘,然后编成几支一等战列舰的战列舰编队玩线列作战,而不是和现在这样,只有那么几艘一等战列舰充当各大舰队的旗舰而已。
海军服那个面觉得一等战列舰这玩意,造出来就是要上前线,在战斗的时候顶在最前面玩线列,和敌人的战舰对轰的。
而不是只能充当高级将领的指挥旗舰所用。
只是如今的一等战列舰满打满算也才两艘服役,还有两艘在建,组成战列舰线列的话数量不太够。
所以海军方面打算再搞多一些,不用多,再来四艘,然后四艘一组,就可以编成两个一等战列舰的战列分队了。
如此使用起来,也更加的灵活方便,实战价值也更高。
但是一等战列舰贵啊,不仅仅船只本身贵,上面搭载的火炮也都是重炮居多,而大量重炮也挺贵的,毕竟重炮的价格和陆军使用的那些小火炮贵多了。
再者战列舰更庞大,需要的船员也更多,因此维持费用也很昂贵。
如果是替换的话,那么压力还不是很大,但问题是海军这边想要的不是替换,而是扩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