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466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3:19
  随即决定,把李氏王族,包括退位的国王以及所有直系血脉通通都接到金陵城来,集中管理居住,授废王为‘归顺伯’爵位。
  嗯,只是普通的伯爵爵位,不能继承的那种!
  也就是说,等李氏废王去世以后,直接革除爵位,李氏为平民。
  而李氏王朝里的原有诸多官员们,则是选择性留用,对于主动归顺的,甘愿为帝国效力的,并且懂得官话的人优先任用,其余人等根据情况任用。对于不肯归顺的顽固分子,要实行最严苛的打击。
  而这,仅仅是第一步……
  紧接着的时间在半岛上强制性推行各类教化政策,包括严格规定服装、束发、礼仪等,并销毁各类异族文字书籍,关闭异族私塾学校,换成大楚帝国标准的官方私塾或按照大楚帝国礼教部规定办学的私立学校,禁制讲授土语文字,必须采用汉字、官话教育。
  对于这些事务,礼教部方面态度非常强行,要求第一时间进行强制性的推行,并且要求军方在前期给予全面的配合,中后期也请求巡警部门以及税警部门的全力配合。
  前期教化工作是重中之重的,此外和教化工作同时推行的还有各类新式政策,尤其是土地政策。
  大楚帝国在每一个新占领区都会推行自己的土地政策,在半岛地区也不会例外。
  此外在半岛地区里推行新的土地政策,还会有一个额外的大好处,那就是能够极大的消除半岛地区原有的中上层力量,并顺带消灭当地的抵抗力量,完成教化工作……
  因为掌控土地和掌控话语权的人,都是同一批人!
  而这种人,在大楚帝国的土地改革浪潮里会被大量的消灭。
  如今中原地区里,为啥民间没什么人反对大楚帝国,没怎么出现过和众多改朝换代的时候一样前期不稳的情况啊……因为,反对并采取相关行动的人都死了!
  剩下的都是不反对,或者是布满但是不敢反对的士绅们。
  在中原地区如此,在半岛上也不会例外,甚至这个情况更加严重,大楚帝国在中原多少还有些顾忌,但是在高丽半岛……还能有啥顾忌啊,浪就完事了。
  在当地推行土地政策,是能够带来诸多附带好处的!
  毕竟高丽半岛那边的土地兼并一点也不比中原地区差多少,甚至情况还要更严重一些,中原地区尤其是北方数省因为频繁的天灾人祸,导致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等到大楚帝国统一上述各省的时候,这些地方实际上已经是处于人少地多的情况了。
  十室九空,这可不是什么语言上的夸张,而是真实存在的情况。
  相对来说,没有遭到什么天灾人祸的南方各省反倒是存在着更加严重的土地矛盾,而这些地区,也是大楚帝国早几年里重点推行土地政策的地区,为此各种什么剿匪,肃清前明余孽,打压武装抗税,整顿地方治安等各种乱七八糟的行动三天两头就来一回,大楚帝国的镰刀是拉网式的把南方各省都拉了一边,割下了无数士绅的头颅!
  而高丽半岛,虽然自身情况也不怎么好,但是严格上来说,李氏王朝的内部统治还是比较稳固的,这意味着内部的利益集团并没有遭到什么破坏。
  而农业时代里的所谓利益集团,除了地主也没啥人了!
  如此也就需要大楚帝国进行大力的各种清理,干掉一批半岛上的地主士绅后,那么土地矛盾自然也就能够缓解了,大楚帝国自然也就能够收获更多的中低层的民心。
  久而久之,高丽半岛上的民众就会永远的忘记李氏王朝,并开始拥护并以自身是大楚帝国的子民而自豪。
  当然,这需要时间!
  按照预估,估计五年内就应该差不多收到初步的成效,十年后乃至十五年后,高丽半岛将会从里到外,都变成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到时候你让他们独立离开帝国的大家庭,大概率他们还不乐意呢!
  当你不是列强国家的子民时,你会对列强各种痛骂,但是如果有一天你也变成列强的子民,那么你就会是列强注意的坚定拥护者!
  决定脑袋的,永远都是屁股!
  ————
  金陵方面敲定了高丽半岛的一系列后续处理方案后,各部门迅速事实,吏务部按照旨意,开始从全国范围内选拨懂得高丽半岛当地方言的官员,同时从高丽半岛的诸多降官、读书人群体里选拨懂得官话的当地官员,由此初步选拨出来了数百名用于高丽半岛上的中高级官员。
  后续,还会进一步扩大选拨范围,选取并任用大量的低级官员。
  最终,这些人员将会充实到半岛三地区的各级行政机构当中。
  礼教部方面,派遣了工作组进入半岛,准备在军方的配合下开展教化工作。
  税务部,开始从其他省份抽调精兵干将入住半岛三地,预计从各地里抽调武装税警五千人,普通税警一千余人,各级税务官两百余人。
  这些税务工作人员进入半岛三地后,将会成为半岛上各税务机构里的骨干人员,然后按照传统在当地里征召大量的普通税务人员以及编外人员。
  预计一年内,半岛上的税务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达到一万人以上,当然不可能长期维持这么多人的,经过大概一年多的高压税收工作后,尤其是各种武装抗税时间被持续镇压,没有出现大规模武装抗税的时候,税务机构就会进行调动,缩编。
  精锐的武装税警将会被调走一部分,前往其他地方继续执行弹压武装抗税任务,普通税警以及税务官员们,也会进行调动以及内部肃清,最终让半岛三地的税务工作人员的总人数下降到一个合理阶段。
  这涉及到一个税收成本的问题,这些税收工作人员也是需要发工资的……长时期在一个地方维持大量编制的税务人员,税收成本将会变得极为高昂,搞不好收上来的税还不够给这些税务人员发工资的。
  因此情况初步稳定之后,大量的税务人员就会被调走。
  类似的套路,大楚帝国在其他省份里已经上演了一遍又一遍,效果斐然!
  其他部门也是根据御前参务会议的决议进行了各种行动,以配合高丽半岛的处置问题。
  在一片喜庆的大背景下,金陵城迎来了新的一年:承顺八年!
  承顺八年的春节里,罗志学和一票重臣们,按照惯例举行了一系列的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的活动。
  比如罗志学举办了一场国宴,宴请重臣以及部分成绩突出的中级官员,后宫里的王皇后也会在同一时间里邀请权贵家里的女眷入宫看戏吃席。
  然后皇室还会给部分臣子赐福,有一些小礼物,其中还有罗志学亲笔手书的‘福’字。
  然后还有祭天,祭祖等各种乱七八糟的礼仪性活动。
  不过罗志学对这些礼仪性的活动,都是能偷懒就偷懒,往往会尽可能的简化步骤,做个样子就完事了。
  等这些事情忙的差不多了,这个年也就过去了。
  大年初八,承顺八年的第一次御前参务会议顺利举行,在会议上倒是没有讨论什么重要的军国大事。
  基本上重要的事务,去年年底就已经敲定下来了,没有拖着留到今年来处理,而短短过年的这小半个月时间里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
  所以,今年的第一次参务会议显得毕竟平静。
  诸多讨论的事务里,唯一称得上是大事的就是皇宫的整修计划了,这一次御前参务会议里,臣子们提议,并形成了一致意见,请求拨款五十万两加速皇宫的修缮工作,争取在今年秋天里完成第一期工程并入驻。
  值得一提,大楚帝国虽然成立有些年头了,迁都金陵城也有四年了,但是罗志学一直都是在皇家别院,即前明时期的魏国公府,也是战后金陵城里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大型腹地里居住并办公的。
  而皇宫,则是在前明南京皇宫废墟的基础上进行修缮!
  说是修缮呢,但实际上和推到重来也没有什么区别了,因为前明的南京皇宫已经荒废两百年,中途经历过不少的天灾,好几次雷劈导致的火灾导致了不少大殿都被焚毁,其他房屋更是在岁月的侵袭下早已经腐朽不堪。
  明王朝虽然偶尔也会拨款对南京皇宫进行过修缮,但是基本没啥卵用。
  等到了大楚帝国攻占金陵城后,所看见的所谓南京皇宫已经是一片废墟加杂草了。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废墟里还有不少的石料,厚实木料还能继续使用。
  说白了,这座废墟皇宫剩下仅有的作用,就是提供少许的建筑材料而已……
  大楚帝国决定在这里重建皇宫,主要还是因为这里地方足够大,并且周边的地方也方便征收推平利用。
  因为大楚帝国的新皇宫计划,宏伟不宏伟先不去说,但是占地面积极其庞大,远远超过了前明的南京皇宫。
  按照罗志学的要求,原南京皇宫范围内作为内宫所在,而周边地区需要空出数百米的区域作为皇家外花园!
  一方面罗志学不希望自己的皇宫四周被无数建筑所包围……这皇宫内部因为是按照传统建筑形势进行修筑的,建筑就比较密集而且让人压抑了,这外头如果不弄的开阔,搞个花园什么的,罗志学才不会去住什么皇宫呢。
  另外一方面,外围的的花园,其实也是外围防御设施,那些什么排水沟其实就是壕沟,小土堆就是堡垒……这片地方,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环绕皇宫的永久防御工事。
  而这种半地下的防御工事,比最外围,比较单薄的皇宫外墙靠谱多了。


第562章 黄河人工改道
  承顺四年敲定的皇宫修建计划,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建筑群修建计划,不仅仅是前明时期的南京皇宫的重建部分,还包括皇宫外围的御花园,这个御花园的范围及其宽广。
  此外还包括了大量的行政建筑,也就是各部门的办公建筑。
  如今大楚帝国的众多京畿机构的办公地点是非常分散的,而这种太过分散的办公地点也就导致了办公效率的降低。
  考虑到提升办公效率,同时也是为了方便进行安保工作,在修建皇宫的同时,也会在皇宫周边区域密集修建一批办公建筑,用于京畿各部的办公场所。
  一旦完成整个皇宫以及附属办公建筑的修建,那么整个金陵城将会变成三部分,其东部区域将会变成皇宫、各大机构的办公地带、近卫军营地,此外还包括少量生活设施,主要是专门用于附近各衙门办公人员居住的集体宿舍。
  这一片区域,将会由通济门一带往北,也就是沿着太平街一直延伸到玄武湖,东以及南北则是直接延伸到金陵城城墙。
  即北至太平门、东至朝阳门、南至正阳门、西至太平街。
  这片地方,在明王朝时期的皇城扩充而来,占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并且在太平街新修建了一条皇城的城墙,这道城墙倒不是用来抵御什么外敌的,纯粹是为了和西部区域的生活区进行分割,因为厚度一般,只是比较高而已。
  而金陵内城的西部区域一直到长江沿岸,则是作为普通生活区以及商业区而存在,后续也会进行重新的规划,确保道路宽敞而笔直,并拆除大量的老旧违法建筑。
  内城之外,则是外城,这部分区域非常庞大,也是生活区以及商业区,也附带一些工业区。
  整个金陵城的规划,罗志学是按照后世的一些观点,同时也结合了金陵城目前的一些实际情况,主要的出发点是确保整个京畿各大机构的顺利运转。
  毕竟京畿里的众多官员以及近卫军,再加上他们的家眷、仆人,总人数都已经突破二十万人了,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
  整个金陵城,其实就是为了这些京畿里的官员以及军人,还有他们的家眷而服务的。
  至于其他的什么商业之类的东西,那都是顺带的……嗯,虽然金陵城里的商业很发达。
  因为金陵城乃是大楚帝国的政治中心,整个帝国大几百万实际控制的领土的统治,以及众多的军事决策,都需要在这里做出并发出去。
  如此整个金陵城的规划,更多的也是考虑如何提升办公效率,为这些人员提供生活条件的便利。
  在整个金陵城的规划里,东部办公区域,包括皇宫在内的规划是重中之重。
  这一区域里的众多建筑修筑在过去几年里,已经陆续完工了相当多的部分,比如个机构的办公建筑,目前大多已经完工了大部分,皇宫的诸多建筑,比如各大殿已经进入到了收尾阶段,而皇室真正生活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后宫,则是占地面积更大,一直向北延伸扩充了大片区域,这里的主体建筑基本也已经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地面施工,也就是搞一些排水渠啊,种花花草草,鹅卵石道路什么的。
  整体来说,皇宫部门以及各主要衙门的办公建筑其实已经修的差不多了,之所以能够修的这么快,主要还是大楚帝国有钱,可以全国范围内搜刮各种建筑材料,然后又动用了大批战俘进行施工。
  而最主要的是,罗志学修建皇宫的时候有大把现成的建筑材料……
  传统大殿,尤其是政治意义浓郁的各种皇宫里的大殿,其建筑的施工难度很高,或者说对建筑材料的要求特别高,要什么汉白玉,珍贵木材。
  大殿所用的承重木柱,这玩意很难搞的,都得从西南省份的深山老林里砍伐然后运出来,然后还需要漫长的时间进行晾干加工……
  古代的大型建筑之所以修的慢,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花在了建筑材料的运输以及加工上。
  尤其是珍贵木料以及石料上去了,真正用修房子的时间其实没多少。
  为了解决建筑材料问题,大楚帝国开启了拆迁模式,各地的一些藩王府里的珍贵建筑材料,乃至幽州城里的前明紫禁城皇宫,都是被各种被拆……
  一些珍玩或摆设之类的,直接打包运输道金陵城。
  各种珍贵的木料,汉白玉之类的建筑材料,同样是打包装船,虽然拆迁也费事,成本也高,但是总比去偏僻地区的砍伐加工来的容易。
  所以,金陵皇宫不断成型的同时,各地的前明藩王府很多也是被拆了个稀巴烂,紫禁城也不例外……
  这紫禁城过于特殊,不能充当什么官府驻地使用,至于充当什么藩王府,罗志学目前只有两子,最大的也才三岁多,远不到就藩的时候,并且他也没打算过把儿子分封到中原各地去。
  世界那么大,不用总盯着中原啊!
  紫禁城未来仅有的用途,那么就是充当罗志学北上的时候的行宫了……但是罗志学没啥事又不会北上,就算前往北方视察之类的,他也不会去幽州啊,而是会和河北巡抚所在地的天津啊。
  大楚帝国为了防止前明余孽的影响,根本就没有在幽州城里设立什么行政或军事中心,大楚帝国直接把河北巡抚衙门、河北守备司令部等省级机构设立在天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4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66/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