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至少要把各类的试验用的仪器给弄出来,才能做相关的试验啊,有了成功的试验才能够得出准确的数值啊,然后才能应用于生产啊。
林弥坚他们,其实干的就是这些事,只不过林弥坚要偏向于理论方面以及比较前沿的一些实验。
尽管到目前为止,林弥坚还无法在原理层面详细解释钢铁的微观现象,但是并不妨碍他通过多次对比的试验,得出了基本的结论:含碳量越少的钢铁越软,含碳量越高的钢铁越硬,而要想要得到适合打造各种武器或者机械设备的钢铁,就需要控制好钢铁里的含碳量。
同时他还证明了,空气里也有碳,同时加热用的木炭或煤炭也有碳,所以提出了建议,在各个生产环节里控制碳元素的摄入量,就能够得到硬度不一的铁。
当然了,有这些基本理论也不行,生产过程里其实很难进行碳摄入量的控制,只能通过一次次的实际生产过程里,反复调整,然后得出一个最佳的生产工艺。
具体到生产工艺方面,自能是让钢铁厂方面自行摸索了。
尽管如此,但是林弥坚的对钢铁的研究,还是给钢铁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和帮助。
以前都是瞎几把搞,而且还是按照经验搞,知道要怎么搞,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搞。
现在嘛,他们算是知道了一些东西,那么就能够针对性的去改进生产设备。
这对大楚帝国的钢材生产提升其实没啥用……倒是对铁的生产提升有不小的作用,主要是建立了更加高大,并且使用水动力鼓风机的吹铁炉。
如此就能够大批量的铁料。
如果想要进一步获得性能更优良的钢材,也就是既有硬度也有韧性的铁碳合金钢,那么就要进行再加工了。
目前大楚帝国方面采用的是炒钢法……当然了,不是以往的人力炒钢,那效率太低,也不好控制……大楚帝国采用的是大型的机械动力的炒钢。
如此可以批量生产钢材,当然,这个批量是和以前纯手工生产相对比,远远无法和后世的钢铁生产相提并论。
目前大楚帝国的钢材量,依旧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
除外,现在的几个大钢铁厂根据传统炒钢法搞出来的机械炒钢法……练出来的钢其实质量也不咋地,杂质去除的并不彻底,同时整体硬度不也算高。
放在后世应该算是劣质低碳钢。
而在大楚帝国钢铁界,则是称之为软钢。
目前楚军的各种胸甲,刺刀以及腰刀等各种制式生产的冷兵器,盔甲基本都是用这种软钢生产的。
除了机械炒钢法外,其实炼铁厂往往还会用其他一些根据传统炼钢办法发展而来的其他工艺,只不过产量和炒钢法一样,都都有限。
目前大楚帝国的钢铁生产,尤其是钢材的生产那是百花齐放,各种乱七八糟的办法都有。
有摸到了工业化生产门槛的搅拌法,也有纯手工操作的炒钢法,还有坩埚练钢法……基本上以往在华夏大地能够找到的炼钢办法,甭管是啥样的,好还是坏,基本都被大楚帝国官方翻出来,然后整理技术并进行原理研究分析。
只是到了最后,发现很多乱七八糟的炼钢法都是差不多,要么是为了减碳,要么是为了增碳,只不过采用的手段有所差别而已。
而随着大型水动力吹炉不断被兴建起来,后续生铁的产量肯定是越来越多,因此钢铁届方面是注重于脱碳钢的研究。
在这一方面,大冶钢铁厂是走在了前列!
毕竟他们是最早高大型水动力吹炉的,各种生产产量大幅度飙涨,有也带来了大量生铁。
这些生铁虽然也可以直接用于特定产品的铸造,比如火炮,但是依旧很不好使。
他们迫切的需要一种办法,把大量生产出来的生铁进行脱碳处理,然后加工成钢材。
而林弥坚现在就是为他们提供一些理论研究的成果,帮助他们研究出新一代的炼钢法。
只不过这项工作将会非常的漫长,短时间内估计是成功不了。
第554章 松华书院
一个国家想要推行工业化,需要的可不仅仅是明面上的蒸汽机这么简单。
或者说,蒸汽机其实只是各类基础科学达标后的产物,毕竟想要造出来实用性的蒸汽机,你就得有相应的材料以及加工技术。
而这,又回到了基础科学上头。
而发展基础科学,也不是罗志学一个人招一批学生然后教一段时间就行的。
先不提罗志学日常有着诸多军政事务要处理,根本没那么多时间亲自进行教学,就算是真教了,也难以直接达到想要的效果。
众多基础科学的发展,是需要众多科研人员一起各种研究,进行众多试验慢慢摸索发展的。
而罗志学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一些指引,然后创造出一个更好的研究环境。
再者就是培养出来足够多的科研人员。
这也是罗志学为什么如此重视教育发展的缘故。
为此不惜改革了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教育体系,强行推动全年的新式教育,把数理化的重要程度直接提升到了比较四书五经更重要的地步,而为了达到这一点,更是直接在科举层面进行改革,直接把新式学科的内容列为考试内容。
后世有些人是这么说的:想要让国足夺取世界杯,其实很简单的,不用搞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只需要把足球列入高考就行了……
如此一来,数以亿计的父母就会让他们的孩子在吃奶的时候就抱着足球玩……稍微大一点就上各种足球培养学校,社会将会出现无数的足球培训机构,无数人开始钻研足球相关。
最后将会冒出来数以亿计从小就接受专业足球培养的青少年……到时候什么世界杯夺权那都是小意思。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足球也不会被列入高考……毕竟这只是个竞技娱乐游戏而已,民众们自娱自乐就行了,上升不了影响国策的层面。
但是,数理化却是能够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社会发展,提升国家硬实力的学科,所以它们就被列入了高考。
而在大楚帝国嘛,现在的四校联考影响力还没那么大,所以罗志学来了一招更厉害的,直接纳入科举……
想要当官,给朕学好数理化先……
于是乎,短短几年时间,华夏大地就掀起了一阵学数理化的风气,而且还是极为积极正面的风气,广受众多家长、学生们好评的那种……
都不用官方引导,一大票私塾以及书院们都自己弄来了一大堆新式学科的书籍充当教材,礼教部教材司编写出版的各类教材,比如初等数学、初等物理、初等化学、几何已经成为了最为畅销的书籍。
而各种注解版本,真题详解之类的新式学科的教辅书籍,也是成为了民间众多私营印刷工厂,书店里最为畅销的书籍。
书生小姐偷情的书,都没教辅书卖得好。
至于学生们自行手抄的各种教辅书手抄本,那更是数不胜数。
松华书院,就是这股大浪潮里,积极投身新式学科的书院。
该书院也算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坐立于松江府华亭县郊外的僻静之地,虽然办学时间已经很长,不过之前一直不温不火,长期以来只有松江府内的一些学子会跑过来求学。
自从大楚帝国控制江南,并推行了新式科举后,松华书院就积极拥抱新式学科,乃是江南周边数府的众多书院里,第一批开设新式学科的书院。
而开办以来,其办学成绩也算不错,已经为帝国官场贡献了,数十名举人,四位进士,六名国子监学员。
至于通过院试的生员,那就更多了。
方北同,就是松华书院里的一名学生,只不过和其他书院里的前辈们都奔着直接科举当官,又或者是去报考国子监去不一样,方北同选择了从军,并报考陆军军官学院。
并且还顺利考上了,由此成为了松华书院里第一个的陆军军官学院里的学生。
本书院学子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该书院的院长自然不会视而不见,方北同返乡后没两天,就接到了松华书院的邀请,邀请他前往松华书院讲学数月,为学弟们传授学习以及考试经验。
方北同倒是没有拒绝,毕竟松华书院是他读了足足六年书的地方,在前明时代他就在松华书院里读书,当到了大楚帝国时代,先后考中了生员,然后现在又考上了陆军军官学院。
对于栽培他的母校,方北同还是有感恩之心的。
当然,这也和松华书院距离他家也不远的缘故有关系,这去讲学的话,距离家里也近。
同时说是讲学,但是书院也不会给他安排太多的课程,到时候他依旧会有大量的时间继续学习,提前学习陆军军官学院里的一些文化课程。
最后……讲学数月有工资拿,并且还不少。
方北同也不是什么大家族子弟,方家不愁吃喝但是也和大富大贵扯不上边,书院那边开出来的报酬可不是个小数目,所以方北同也没有犹豫,直接就答应去讲学了。
按照他的计划,在松华书院里讲学三个月左右,等到了年底十二月份就动身前往金陵城报道,静待正月正式开学。
方北同应邀前来,当松华书院方面高兴不已。
之前松华书院也经常邀请考上了国子监学院或考中举人的学生回校讲学,但是考上军校的却是一个都没有……而方北同还是第一个。
因此方北同来讲学,还是有不少价值的,尤其是方北同是属于文理双全的类型,文章做的好,理工科成绩也非常出色,能够有效的提升书院的办学质量。
趁着这个机会,他们这个秋冬时候还能够趁机再招收一批学生呢,再让当地士绅以及那些学生的家长们出一笔钱修建更多更好的校舍,以及邀请懂西学的老师任教。
只要老师和硬件设施到位,请高等中学的办学资质也就差不多了。
自从礼教部通过大楚邸报,发布了教育改革的相关计划后,官办学校什么的和他们松华书院没什么关系,但是私立学校方面的相关内容,就和他们关系极大了。
松华书院的院长野心也是比较大,不仅仅想要搞一个初等中学的办学资质,还想要把高等中学的办学资质给弄到手。
只要拿到高等中学的办学资质,那么往后他们高等中学里毕业的学生,就能够直接参加联考,报考两大军校或国子监学院,皇家理工学院以及正在筹办的若干高等院校了。
而且也能够直接参加各省乡试。
不用和以往一样,还得先去考一个生员回来才有报告资格,然后还得通过院试复核的初考才能直接参加省世,麻烦的很。
只不过私立高等中学的办学资质想要搞下来不容易,对硬件设施要求比较高之余,更要求有足够的师资力量。
尤其是师资力量!
硬件嘛,不外乎就是校舍之类的,这种东西如果不铺张浪费的话,其实建筑成本也不用太多钱,更别说松华书院也不是什么小门小户,收入除了学费外,还有士绅们的捐赠,不敢说不差钱,但是修个校舍什么的轻而易举。
但是师资就不好搞了!
这年头懂得数理化的可不多,而且都很抢手,抢人既需要人脉,更需要提供良好的待遇。
最早期的时候,整个大楚帝国里懂得数理化的没几个,大多还是一知半解,而这些人基本也都被官方一股脑搜罗了起来,充当了最早期的师资力量。
后续就是官方四大院校培养的理工科人才了,两所军校的不用说,基本都进入了军方任职。
而皇家理工学院培养出来的,要么留校任教,要么跑到了工业部下属各大企业里任职,嗯,都是官员是身份。
国子监学院培养出来的,同样进入了官场,按照所长被安排到各部门任职。
也就是说,四大院校培养的人才,甭管是理工科还是纯文科,基本都当官去了,没几个流向社会的。
而在这个过程里,其实也涌现了一批自学,民间书院培养的数理化人才……只不过这些人才水平都比较低,很多都是属于照本宣科的层次。
然而就算是这样,那也是抢手得很,各大书院以及官办的中学都在大力邀请。
松华书院内现有的师资力量还算可以,但是用来申请初级中学的办学资质是够了,而距离高等中学还差了一些。
但是现在新式人才的价格一天比一天高……
官办中学还好,人家能直接给官身,只要入职就有品级,从此吃皇粮,甚至还有机会挑出官办学校的层次,直接进入地方衙门的礼教科/处任职。
这种待遇,是民办书院给不了的,所以他们想要高素质人才,只能砸钱!
既然要砸钱,自然是少不了提高学费,让士绅们赞助一二了。
而想要让家长们掏钱,想要让地方上的名望士绅赞助,这办学成绩就不能差。
而方北同,就是一块很好用的招牌……
松华书院邀请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来参观,邀请那些士绅大户们来参观的时候,都会指着一副成功学子模样正在给学生们上课的方北同来一句:“这是我们书院今年考上陆军军官学院的学生,啧啧,那可是陆军军官学院,比进士还难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