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454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3:19
  没想到这才干了半个月就遇上了这种事故!
  一下子,他就觉得人生变得灰暗了起来!
  ————
  街头的另外一边,几个年轻读书人正拿着刚买的报纸看。
  这是一份大楚邸报,前面六页是全国版,第七到第十六页乃是省版,按照邸报司的相关规则,大楚邸报统一由礼教部邸报司负责采编、刊印、发行,邮递司则是负责样报运输。
  全国版,由礼教部邸报司直接负责编、写,主要内容为面向公众所公布的各类重大事项,尤其是各类政策,同时选择性报道若干天子、重臣的新闻,比如皇帝陛下视察某地,召开某会议,接见某人之类的,里头的每一篇文章都事关重大。
  全国版的每一期样刊交由礼教部尚书审核后,呈送御前审批,皇帝审批后才会印刷样刊,并通过邮递司,和各地公文一起送往各省的邮递司办事处,并和省版内容一起进行印刷,最后通过邮递司进行分发销售。
  省版,由邸报司派出到各省的邸报司办事处负责采编,一般前几页是各省内的时政新闻以及政策动向,而后面几页则是一些当地的商业信息以及文艺副刊。
  省版的所有内容,同样需要各省邸报司办事处采编,由处长进行初审,然后由各省礼教司司长进行审核后,方可印刷发行。
  同时还需要把省版报纸,包括被各省礼教部司长否决的文章也会一并送往金陵城,由礼教部进行后续审查。
  如果文章出了什么问题,不仅仅采编人员,就连负责审核文章的省礼教司司长也需要负责。
  这意味着审核人员需要具备极其敏感的政治觉悟。
  如果不懂,其实……也没关系,你参考全国版的内容就行了,照着上面的论调搞舆论工作总不会有错
  如果你非要和京畿反面唱反调,基本都没啥好下场,早期上台的不少省礼教司的人里,就不有少是这种二货,非要搞几篇文章出来和京畿方面唱反调……这种人一旦发现,那基本都是被一撸到底,后面税务局和巡警局、督察院反贪局的调查人员就会和疯狗一样查你……如果真有啥问题,进矿山免费干活没跑了。
  大楚邸报,涉及舆论引导问题,罗志学对此是非常重视的,要不然也不会要求全国版内容要亲自审核后才能够刊发了,然后再把样刊费劲送到各地去印刷发行……这样一搞,其实也没啥时效性了。
  为此,大楚邸报并不是人们所熟悉的日刊或者周刊,而是十日刊,每月逢五、十五、二十五发行。
  而这也只是在金陵以及附近地区的发行时间而已,实际上因为样刊送往外省各地、印刷也需要时间,因此各地实际看到报纸的时间,还要比报纸上的印刷时间晚好多天甚至半个月一个月……
  比如甘肃那边,距离这么远,一月五号的邸报,往往要二月份才能看见。
  根本没时效性可言!
  但是罗志学宁愿不要什么时效性,也要确保舆论的正确引导。
  为此还搞出来一大堆看似复杂而麻烦的体系呢。
  大楚邸报的采编、审核、印刷以及发行都是有着非常详细的规定,采取的是多重审核,各部门之间还互不统属。
  各省邸报司办事处,由邸报司直接负责,他们可以决定选择刊发什么内容,各省礼教司可以决定不刊发什么……
  简单来说,邸报司的采编们自行编写文章,礼教司可以批准刊登,也可以拒绝刊登,但是不能直接让采编们写什么文章,人家邸报司的采编们爱写啥写啥……出啥问题了人家自行背负责任,和你省礼教司没啥关系。
  两者之间也不是统属关系,各省礼教司对邸报司各省办事处没有管辖权,甚至各省邸报司办事处的人员,都不从各省财政里拿工资,人家直接拿京畿礼教部的工资,编制上属于礼教部所属人员。
  不过考虑到地方上,尤其是部分重要口岸城市的一些商业信息需要时效性,因此也特批批准了部分口岸城市额外发行一份商业副刊。
  用来刊登各种商业信息,比如某工厂招牌,某地大量收购木材,某地到货一批水动力设备,某厂有机制棉布一批等待洽谈等等。
  然后就是各种货物的价格,尤其是大宗货物的价格变动,这一点在主要是在一些大型商业口岸城市里。
  松江府里就有邸报司办事处的人员驻扎,专门编写了一份‘松江府商业副刊’单独发行日刊。
  此外还有广州、天津、金陵、汉天等几个大城池,都是由邸报司办事处的人员专门负责。
  总体来说,大楚帝国用了几年时间,算是初步搞出来了一个官方邸报体系,用于进行政策宣传,引导舆论,然后还顺带弄了点商业副刊。这种邸报和后世的报纸体系不是一回事,大楚邸报其实就是传统王朝邸报的公开版本……
  后续罗志学自然会对报纸体系慢慢改革,逐渐演变为后世的报纸体系,但是现在嘛……没必要,也不好控制,干脆不搞……
  如今这几个年轻人看的大楚邸报里,全国版上的内容里,东北局势的内容就占了半数,其中核心报道自然是锦州大捷的相关消息了。
  这些核心文章,按照惯例依旧是由邸报司里的笔力深厚的主编们所主笔的,重点报道了锦州战役的的相关情况。
  文章上说,大楚帝国王师在这一战里,累计歼灭东掳军队十余万,并击毙了东掳伪皇帝皇太极,又击毙了东掳伪亲王齐尔哈朗、多尔衮以及众多贝勒贝子辅国将军等宗室。
  战果可谓是极为辉煌!
  又说经此一战后,大楚帝国已经全面收复辽西走廊连带锦州周边地区。
  同时也报道了辽东半岛方向的战事,说已经收复复州,盖州等地云云。
  总之就是局是一片大好,中间又穿插了几篇具体战役的小故事,彰显了王师将士的勇武等,看的这几个年轻读书人是一片惊呼。
  然后又说前线若干立功将士已经获封爵位云云,其中的第三集团军司令左英哲,已经接到了回京接受封赏的圣旨,不用多久,帝国的第五个公爵即将出现。
  恨不得自己就是前线统领大军灭杀东掳的将领,建功立业,获得荣华富贵。
  把邸报反复翻看了后,其中一个年轻人:“征战沙场为国杀贼,才是我辈读书人的追求啊啊!”
  另外一人也是附和道:“是啊,一旦在前线立下军功,爵位唾手可得!”
  “东北一战,公侯伯不说,但是子男怕是要多出来上百个啊!”
  “而且我也听说了,前线立功的话也会优先晋升,而军衔越高等到日后转业的时候,品级也会越高!”
  “内子娘家有个远方表亲,前几年报考军官学堂从军,从军数年颇有军功左迁至准将,年中刚退役转业,你们猜分到那里去了?”
  不等其他人询问,他就自问自答道:“直接分到金陵京畿去了,一分过去可就是正五品,而且还是实权位置!”
  “这可比走科举的路子还要快得多!”
  此时有人道:“走从军专业的路子,的确是很不错,但是现在这条路也不好走啊,不管是陆军军官学堂还是海军军官学堂,可都不好考,比科举还要难得多!”
  “而且他们考试的内容还都是新学,前两个月我弄了一套了陆军军官学堂去年的入学考试试题是试着做了一些,不怕你们笑话,其中半数我连题目都看不懂……”
  “唉,说到底我们还是晚了几年,如果是早几年的话去报考,以你我的才学考上轻而易举,但是现在嘛,难啊!”
  “去年陆军军官学堂入学考试,几个分考场加起来足足有四万多人报名参加,但是最终只录取了八百多人,比进士科难多了。”
  “今年秋季军官学堂招考,怕是更难考了。”
  “是啊,军官学堂是别指望了,进士科也难,博学科也不好考,今年我打算试一试那数学科吧,那个录取率高一些,说不准能考上呢。”
  “这倒是个办法,数学课去年才开设,主考的是数学和账务,孔兄你家学渊源,对账务颇有了解,去考算经科倒是不错,而且我听说了,考中算经科后,会优先分配到税务和财物这些衙门里,这可是极好的去处啊!”
  “说起税务官,那个不高看一眼啊!”
  ————
  于此同时,隔了一道窗帘的隔壁座里,四个年轻人也是坐在一起,其中一个稍微年长一些的人道:“方老弟,你前些时候不是已经通过军官学堂的预考了吗,你这一次参加正式考试有多少把握?”
  方姓年轻人面露苦笑道:“哪有什么把握啊,去年的时候都没考上了,今年怕是更难了,你们也都知道,我们江南考场的难度比其他考场都要更大,不管是进士科还是博士科又或者是军官学堂都是如此。想要考中,难啊!”
  年纪稍微大一些的年轻人却道:“难也得考,这一入军官学堂就是鱼跃龙门,不管是以后在军中一路扶摇直上,还是中途转业从政都是极好的。”
  “不说别的,考上了,后头哪怕是熬资历,也能熬一个上尉军衔再转业,转业后起码也是一个八品啊!”
  “不像我们这样直接从院试里直接入仕,这分配去了只是个最低等的从九品,熬了一年多连正九品科员的影子都摸不着呢!”
  “方老弟,你要抓住机会啊,拼一波考上去,我们这几个月里头,也就你有这个机会了,我们……唉,差太远了!”
  说着这些,年长一些的年轻人彷佛借酒消愁一样独自举杯喝酒!
  而边上的方北同,此时也是不说话,但是内心里则是早已经下定了决心,今年这陆军军官学堂一定要考上。
  为了备考今年的陆军军官学堂入学考试,他过去一年里日夜苦读,把众多新学科,尤其是物理是翻来覆去的钻研,绝对不会和去年那样,其他科目都成绩不错,但是物理科目拉跨,最终以至于名落孙山。
  今年,他绝对不会再允许自己失败!
  否则,他还有什么面目面对这几年来,一直支持他苦读科举的父母以及妻儿!
  数天后,方北同辞别了家人,和几个好友一起前往苏州准备参加陆军军官学堂的江南区入学考试。
  陆军军官学堂和海军军官学堂这两所军校的入学考试,和科举不太一样。
  大楚帝国的科举制度,其实和传统科举制度差不多,罗志学为了避免过分刺激,搞个乌烟瘴气,科举制度还是和以往差不多,分县、府、院、省以及会试、殿试。
  不同的就是重要考过院试后的所谓秀才,就已经有了做官的资格,不过分配的职务一般都不怎么样,往往是分配到县、镇衙门里工作,级别也只是最低的从九品。
  当然,你也可以拒绝工作分配,然后继续参加更高级别的乡试,但是拒绝后这个分配名额也就没了,想要那么只能明年再来报考院试。
  而通过省试后,那么待遇就会好一些,会授予正九品,并且有机会分配到各省直属衙门、各府直属衙门里工作。
  至于会试和殿试,这个难度自然更高,通过殿试后,哪怕是最低等的三甲同进士,也能授予从七品,二甲授正七品、一甲授从六品,而且基本都会留任京畿直属衙门或省级衙门工作。
  起点极高,前途远大。
  罗志学目前只是在传统科举制度上,改变了科举内容,在四书五经上增加了新学,所谓新学就是物理化学数学这些理科以及天文地理。
  同时进士科外,增设了理工科、数学科,法务科。
  进士科主考各种策论,算是文科方向,考究的是文章的水平。
  理工科则是主考各种理工内容,物理,化学什么的,文章只要达标就行。
  数学科,主要靠数学,财务知识,帝国需要大批相关从财务人员,毕竟帝国第一大部可是税务部,而和税收打交道不懂数学可不行。
  法务科自然是各种法律之类的,主要去向就是督查,巡警,法务等部门。
  学什么,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官……所以学科的变革其实影响并没有罗志学预料的那么大,当学子们发现进士科竞争力度太大,其他学科竞争力度小,而且考中后当官也不差的时候,自然就学这些科目并报考了。
  而通过院试后就可以分配工作当官,自然是因为帝国官吏合一,需要大量的底层官,有大把位置需要人手。
  因此大楚帝国的科举制度,其实核心东西还是没怎么变,和传统科举差不多。
  但是两所军校以及国子监学院、皇家理工学院目前这四所学校,却是和传统的科举制度完全不一样了。
  学的东西不一样,考试内容也有极大不同,甚至连学制和考试制度都完全不一样。
  这四所学校,都是罗志学按照后世学制建立起来的高等院校,一所培养陆军军官,一所培养海军军官,一所培养理工科人才,一所培养文官。
  对此,罗志学是寄予厚望,从入学开始再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内容,都是罗志学亲自安排的。
  罗志学可是想要以这四所学校为根基,然后推广整个新式学制呢。
  而且这个时间表也不会太慢,等到东北战事打的差不多,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搞的差不多后,罗志学就打算对整个教育体系进行改革,设立完善的小学-中学-预科-大学的教育体系,并实行学历制度。
  至于原来的科举……取消所谓的秀才进士之类的名头,让其回归到为国选材的本质上来,彻底改革为官员选拔考试,也不用搞什么一级一级逐步考上去,只要学历达标,你爱参加省考就参加省考,参加国考就国考。
  不过那都是未来几年要做的事,现在嘛,还只是先行尝试,搞试点。
  至于陆军军官学堂汇同海军军官学堂、皇家理工学院以及国子监学院的招生工作,同样也是试点尝试,尤其是这几所学校的入学考试都是集中在一起的模式,其实就是罗志学尝试的大楚版本的高考!
  虽然只有四所学校招生……但这也是正儿八经的高考!


第552章 方北同高考
  根据罗志学早年的要求,大楚帝国在还没有正式建国的时候,就已经设立了陆军军官学堂,如果再往前追溯的话,那么还可以追溯到伏牛山时期的随营学堂。
  早期的随营学堂,不仅仅是大楚帝国乃至整个华夏大地上的第一所培养军官的学堂,同样也是华夏大地里第一所采取新式学制,教授各类新式学科的学校。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4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4/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