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以骑兵为核心的军事行动,是第二集团军临时策划的,而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征服统一蒙古之类的,而是为了动摇东掳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力度,打断东掳人从漠南蒙古获得大批骑兵援助的可能性。
最好是能够牵制一部分东掳人的兵力西进漠南蒙古,这样,辽西方向的压力就更小了。
最终,还是为了配合辽西方向的第三集团军!
辽西战场,那才是决定大楚帝国和东掳清国胜负的主战场,在这之前的辽东半岛战场也好,现在新开辟的漠南蒙古战场也好,都是次要战场而已。
赵红树率领第二骑兵军迅速展开行动的时候,漠南蒙古发生动乱,土默特部背叛东掳,归顺了大楚帝国,并协同大楚帝国出兵其他部落的消息,也是飞速传向了锦州!
刚率领大批兵力增援锦州,准备应对辽西走廊危局的皇太极听到这个消息后,久久都没有说话,最终只是叹了口气!
愤怒?愤怒没有任何用处,他有的只是无奈而已。
局势败坏如此,他越发感到有心无力了。
辽西走廊那边,对面的楚贼以肉眼可见的动向大规模调动兵力,其中东进的战略意图甚至都不屑于隐瞒!
嗯,十几万人,大批粮草弹药物资的调动其实也没办法隐瞒,都不用什么专门的密探,东掳人随便派几个探子过来在那些大马路上蹲守几天,都能看出来楚军的调动异常频繁。
而这种异常调动的背后,往往都意味着战争!
得到辽西的楚军异常调动的消息后,皇太极从沈阳赶往锦州,并且带来了他手中为数不多的战略预备队,五万兵力,有些是他一直手抓着的近卫部队,还有着则是新征召的生女真,还有部分干脆是强行征召来的朝鲜人。
没错,兵力紧张的皇太极,都已经顾不上什么兵源质量,连朝鲜人都抓来当兵了……
现在的东掳人,要用兵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辽东半岛那边,好几万楚军驻防在这里,迫使东掳人时刻都要在辽东半岛保持至少五六万人以上的兵力,否则后头的盖州分分钟要完蛋,沈阳也要不保。
然后盖州,鸭绿江入口等沿海地带,也需要保持的一定的兵力,以防备楚军的沿海登陆,这些地方虽然每个地方的兵力不多,但是架不住需要布防的海岸线太长啊,这林林总总加起来,所需要的兵力可不是小数目。
这几个方向加起来,东掳人东拼西凑的二十几万兵力都不够用……只能是继续挖掘内兵力,同时向藩属国征召兵源。
而蒙古那边,靠近东掳人,并被东掳直接控制的几个部落,已经是榨不出兵源了。
要不然,皇太极也不会把选择从高丽半岛征兵啊,都是被逼的。
这兵力本来就够紧张的了,如今土默特部又叛乱,并勾结楚蛮子掀起了漠南蒙古的战争,几个临近的部落都是遭到了他们的进攻,其中好几个部落更是在楚军兵锋之下,摇身一变就归降大楚帝国了。
整个漠南蒙古的局势,掀起了剧烈的变化!
对东掳极度不友好的变化!
这个时候,不管是救援还是镇压,皇太极都必须迅速做出决断,不然的话,楚军还没从辽西走廊打过来,这漠南蒙古就得丢掉了。
而丢掉漠南蒙古,带来的损失可不仅仅是土地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东掳会损失至关重要的战马来源以及蒙八旗的骑兵。
这,是东掳所无法承受的!
于是乎,得知消息后,尽管情况非常不好,但是皇太极还是东拼西凑了五万多兵力杀向漠南蒙古。
只是这一次的兵力调动,不单单把他带来的一些精锐援兵给送走了,还被迫抽调了辽河套以及锦州一带的精锐兵力。
辽西防线的实力,不增反降,尤其是作为战略大后方,囤积战略预备队的锦州一线,竟然是连区区万余精锐都凑不出来了。
至于那两万三的朝鲜人……拜托……他们之所以还没有逃跑,那都是因为东掳人的刀又快又利。
皇太极把他们招过来,纯粹是让他们当苦力搬运各种物资的……因为皇太极之前已经把充当后勤的大量民夫青壮都已经大多征召为兵了,搞的后勤人员都不太充足,所以这才从高丽半岛征召青壮。
辽西防线兵力不足,锦州空虚缺乏战略预备队!
如此局势下,皇太极只能是祈祷着对面的楚军动作没那么快,最好是等到直接把漠南蒙古叛乱平定后再来打辽西走廊。
然而……作为一手推动了目前局势的大楚帝国,怎么可能放过这种机会!
为了调动敌军兵力,楚军从去年忙到现在,现在好不容易打开了局面,而且己方的兵力也早已经准备妥当,同时冬天,连带着寒春都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初夏时节!
一切出兵的条件都已经符合了!
承顺六年四月二十三日,大楚帝国陆军第三集团军司令左英哲签下了作战命令,下令集团军各部按照预定作战计划,正式出兵辽西!
当天,第三集团军所属的三个骑兵师所编成的第一骑兵军,就已经一马当先直接离开了山海关,充当全军先锋杀向了广宁一线。
随后,第九军连带第三集团军的部分直属部队离开山海关,直扑广宁中前所城。
那里是楚军的第一个战略目标!
于此同时,近卫军的一个半师,再加上第四胸甲骑兵团,一共两万五千余人在钱泰中景的指挥下,从山海关以北大约五公里的地方东进!
近卫军以北的第八军也是一同东进!
第八军再往北,则是几个独立的骑兵旅,乙等师等兵力自己第六军,这些第六军为核心的楚军兵力,也是开始对前线的东掳人驻防的众多小堡垒发起了猛攻。
大楚帝国陆军第三集团军和近卫军,超过十六万兵力,大几百门各种火炮,在数十公里宽的战线上,朝着对面的东掳人发起了猛攻!
一时间,东掳人的辽西防线,全线告急!
坐镇锦州,统筹指挥各条战线,统筹全局的皇太极,听闻辽西前线遭到楚军全线猛攻的时候,正在披阅奏章的他整个人都愣住了,手中的毛笔滑落而不自知!
好一会后,才见他用看似镇定,但是却依旧带着一丝慌张的语气道:“召集诸王、贝勒、议政大臣议政。”
等人走了去传令后,皇太极连续深呼吸几次后,还用手抚着胸口位置,尝试让自己重新平静下来!
身为一个皇帝,诸王群臣眼中的主心骨,他不能乱,必须稳住!
就和当年他父亲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一样,他不能乱,必须保持绝对的冷静才能够做出最佳的判断和选择!
但是他却是发现,这一次他好几次深呼吸都无法让自己平静下来。
右手掌覆盖下的心脏砰砰地跳动着,又快又急!
紧接着,皇太极眼前一黑顿时栽倒在地!
门外的侍卫听到声响,连忙跑进来,看到倒地的皇太极后连忙大呼:“来人啊,快来人……”
第526章 锋利易折
山海关以东五公里,八里铺!
这个东掳人占据,距离山海关前线最近的一座小堡垒。
早两年东掳人招降祖大寿和吴三桂,大举进军辽西走廊后,一路疾驰向西,试图抢在楚军之前赶到山海关。
然而依旧晚了一步!
东掳人好不容易杀到距离山海关以东十多公里,眼看着只要一天时间就能抵达山海关了,楚军却是拿下了山海关,并且连夜构筑防御工事进行布防。
第二天的时候,东掳人继续西进,进驻八里铺后,以八里铺为前进支撑点,对山海关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想要趁着楚军刚攻占山海关,立足未稳的时候击败楚军,进而夺取山海关。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楚军仅仅是用了一夜的时间,就初步构筑了防御工事,并且部署了大量的火炮,最终东掳人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依旧没能动摇山海关防线。
随后被迫撤退到广宁中前所,不过东掳人的主力虽然撤退了,但是依旧有不少兵力留在八里铺。
毕竟这里是极为重要的前哨站,哪怕不能作为抵抗楚军东进的核心防御体系,但是作为一个前哨站,用来监控楚军动向,在楚军大规模进攻的时候尽早发现敌军的动向,并且稍微阻挡楚军的推进速度,为后方的中前所争取防御部署的时间也是很有价值的。
因此,东掳人在这里留下了好几千的兵力进行驻防,并且骑兵还不少。
后续楚军没有在这一方向大规模发动进攻,而东掳人则是趁着时间持续加固八里铺的防御工事。
以至于让这个小村堡一样的地方,变成了一座可以驻防数千兵力,同时拥有稳固防御工事的堡垒。
根据楚军之前侦查到的情报,此地部署的东掳兵力至少有三千人,而这三千人非常特殊,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步兵或炮兵,而是骑兵。
并且也不是什么杂牌部队,而是东掳人本部满八旗里的精锐!
这些精锐,上马能骑射,下马能身披重甲步战,并且还拥有满八旗里比较少有的骑炮兵部队。
东掳人把这支精锐部队顶在最前头,战略意图非常明显!
那就是利用这些精锐的骑兵,来一个退守自如。
如果楚军出击兵力少,那么他们就打防守作战!
三千骑兵下马披甲作战,那就是三千东掳人里最为精锐的披甲重步兵,挡住楚军的中小规模进攻不成问题。
甚至还能够反动反击呢!
三千骑兵冲出去,对面楚军如果没有相应的骑兵进行掩护,恐怕是要吃个大亏!
如果楚军大规模出击,那么这三千骑兵就能干脆利索的放弃八里铺,然后直接恢复骑兵作战方式,通过机动侧翼威胁楚军兵力,压缩楚军前锋的活动空间等等,为后方中前所的备战争取时间。
现在,这些东掳骑兵也是这么做的。
当他们发现前头上万楚军骑兵出关,后头还跟着大批步兵和炮兵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楚军是要发动全面进攻了。
他们一边紧急派人向后方传信,一边收拾家当牵着马匹撤出八里铺。
临走前还不忘把整个八里铺烧了个一干二净,免的被楚军所利用。
八里铺的东掳守军撤退的干净利索,这固然给楚军一个不设防的八里铺,但实际上给楚军造成的麻烦更大。
三千骑兵放弃了八里铺后,人家可没走远,就在边上待着呢。
对此,楚军前锋骑兵,也就是第一骑兵军的军长朱兴发陆军中将一直都是高度警惕着。
虽然他很有信心,自己手底下的这三个骑兵师足以掩护大军的侧翼,但是对面的东掳骑兵一看就知道是精锐。
而精锐这种东西,不能以常规目光去看,这万一战斗力爆发的话,自己说不得就要吃亏了。
一旦自己的骑兵吃亏了,那么后头的步兵和炮兵乃至辎重等大批部队,面对东掳大批骑兵的威胁下,将寸步难行,更别说强攻中前所了。
对此,朱兴发陆军中将非常的谨慎,直接抽调了麾下战斗力最强悍的第二骑兵师上前,持续监视对面的东掳骑兵。
如果对方想要绕过来就第一时间拦住,如果对方不主动发起进攻,也不尝试绕行到侧后,则是不用管他们。
朱兴发陆军中将非常严肃的对第二骑兵师的几个主要将领,包括第四骑兵旅旅长齐良厚准将进行了嘱咐:“要牢记我们的任务,不是杀伤多少敌军,不是创造多么伟大的胜利,而是要确保后方的主力步兵和炮兵以及辎重部队顺利进入战场,并对敌军城池发动进攻!”
“这一场战争要想获得胜利,把东掳人赶回深山老林去,就必须发挥我们的步兵和炮兵优势。”
“至于骑兵这方面,我们必须要有清晰的认知,我们在骑兵数量上也好,在骑兵经验上以及战马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如对方!”
“这一点,必须要有准确的可观认知,绝对不允许盲目自大的情况!”
“只要我们顺顺利利把步兵和炮兵还有辎重部队掩护到前线,那么这一场战争我们必胜!”
“所以,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要以确保完成战略任务为唯一优先目标!”
说着,朱兴发中将看向了第四骑兵旅旅长齐良厚准将:“老齐,这一次稳着点打,不要和以前一样过于激进!”
齐良厚准将则是难得的露出了一副慎重表情点点头:“军长您放心,我懂得的!”
齐良厚陆军准将,这人脾气很火爆,遇上不服的事情连第三集团军军长左英哲上将都敢骂,而在作战的时候也经常身先士卒,经常以身作则带着骑兵发动冲锋,以大无畏的气势直接冲垮敌人。
这样的作战风格,让他在过去两年里率军和东掳骑兵的多次中小规模交锋中获胜,好几次把东掳人控制的蒙古骑兵打的抱头鼠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