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战斗的迅速也远远超过他们的预料。
楚军第九十八团发起炮击开始到现在,其实也就半个多小时而已,就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楚军利用强大的炮火逐一掩护步兵攻占了所有的外围阵地,并强势推进到了主堡垒这里。
这么短的时间里,他们甚至都来不及向潼关城求援!
这会潼关城里的孙传庭,也就刚知道三号通道这边遭到楚军猛攻,外围阵地连接丢失,但暂时还不知道具体三号堡垒已经遭到直接攻击,并且楚军已经发动了总攻。
三号通道和潼关城之间,看似直线距离只有一千米左右,但中间隔着的是大山,孙传庭可看不到三号通道这边的战况,孙传庭需要传令兵的持续通报,才能够了解三号通道平这边的情况。
实际上就算是孙传庭第一时间知道了三号通道的危局,并打算派兵增援,也是赶不上了。
兵力调动是需要时间的,那么紧急出动也是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的,同时中间隔着一千米左右的山地呢,这虽然后方有着道路连接通行,但是这些道路其实也都是一些小路,可没什么平坦大道。
而楚军那边,可不会慢吞吞的等着敌军的援兵过来,他们的攻击迅速而凌厉,炮火准备过后立即就发动了步兵冲锋,对面的明军早后已经慌了神,有就地抵抗的,有转身逃跑的,也有想着反击的,还有直接投降的,结果是一千多人的明军残部乱成一锅粥。中午一点左右,楚军第九十八步兵团的第一营,成功攻占了三号通道的大型堡垒!
一千多驻防该堡垒的明军,数百逃亡,死伤两百余,剩下的尽数投降。
第九十八步兵团攻占该堡垒后,伤亡比较小的第二营以及之前作为预备队的第三营继续沿着小道向西挺进,他们需要紧急占领整条小道,然后一路杀到潼关城背后去,切断潼关城和后方的联系,同时也是切断潼关城和南边诸多大型堡垒驻军的联系。
而之前承担了主攻任务,伤亡比较大的第一营则是则是留在堡垒内休整,同时负责看管足足有八九百人的战俘,维持后方安全,同时也承担着整个团战略预备队的任务。
当九十八团继续行动的时候,同属第二十五师的第九十九团也是加强了攻势,该团下属的第二营,直接从三号通道向北出发,沿着小道发起进攻。
他们的目标很简单,攻占潼关城南边的几座射界良好的山地,以供炮兵部队居高临下炮击潼关城所用。
而后方的足足三个的工兵营,加起来两千多人的工兵部队,也是携带着各种专业的挖掘乃至爆破工具开始进场,准备对三号通道以及从三号通道向北延伸的小道进行紧急爆破、挖掘,以便后续的火炮乃至弹药车通过。
而协助工兵部队进行施工的,还有早就准备妥当的上万民夫。
楚军在三号通道里的一系列军事计划,可不仅仅是攻占三号通道那么简单,而是还包括了对三号通道进行紧急扩建修路。
要不然的话,单纯一条弯曲陡峭的盘山小路,对楚军来说也没啥实际作用。
只有经过专门的扩宽后的道路,能够通行火炮和马车的道路才具备比较大的战略价值。
不过哪怕不惜代价动用大量火药进行爆破修路,哪怕动员了两千多工兵以及上万民夫,这条通道的扩宽工程也得好几天时间。
因此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看到楚军大规模,尤其是拖着火炮出现在潼关城外了,暂时也看不到楚军的重型火炮出现在山头上,对着潼关进行猛烈轰击了。
目前这个方向的战斗,已经从之前的炮火不断,变成了轻装步兵之间夹带着少量轻型火炮的战斗。
然而即便是这样,对面的明军也挡不住!
孙传庭在三号堡垒失守后,很快就得知了消息,知道消息的他第一时间就抽调了三千多兵力增援三号通道,试图扭转战局,把这个缺口给重新堵上。
但是这三千多兵力却是始终都无法冲破楚军的拦截!
因为这个时候,对面的明军更加缺乏枪炮,他们甚至连火枪都不多,这么多轻步兵拥挤在狭小的山谷地形里,进而遭到了楚军的大量燧发枪发射出来的子弹打击。
这个时候的明军别说反攻了,他们连阻挡楚军的进攻都做不到。
下午三点左右,第九十八步兵团成功击退了多次明军的反击,顺利攻占了并控制了整条三号通道,还和第九十九步兵团一起,击溃了三千多明军援兵。
当天傍晚时候,第九十九步兵团的轻装步兵就已经把楚军的旗帜插到了距离潼关城只有区区两百多米的一座山头上。
而这座山头,正是楚军之前选定作为火炮发射阵地的地方。
第九十九步兵团攻占了这几座山头后,当即在这里挖掘壕沟,从进攻一方变成了防守方,抵抗者明军的反攻。
而后方,大量的工兵和民夫正在挥汗如雨,并且动用了大量的火药进行持续的爆破施工,就为了让重型火炮以及马车通行并抵达山头。
在这些重型火炮抵达之前,楚军也是通过骡马乃至人力搬运的方式,把多门的两斤半野战炮拆成散件,硬生生的把这些两斤半野战炮给抗上了山头,然后再进行组装部署,进一步加大了防御火力。
嗯,如果有必要的话,其实这几门两斤半野战炮都能直接对着下头的潼关城进行炮击了。
等孙传庭看着南边的山头上,出现了楚贼的火炮时,他久久都没有说话,然后转身下了城楼。
这潼关,要守不住了!
之前直接面对楚贼的猛烈炮击,潼关城守军都支撑的很勉强,现在南边的山地被楚军占据后,楚贼就能够在南边山头居高临下进行炮击,到时候整个潼关城都会处于楚贼的炮火威胁之下。
如此情况下,哪怕是孙传庭再自傲,也不认为能够守住潼关了。
现在,是时候考虑撤退了。
第482章 隆兴逃亡
三月十四日夜里,孙传庭派人连夜赶回长安,让留守长安的部众保护隆兴帝,并携带所有金银物资,工匠等迅速撤往四川。
前提是汉中府还没被楚贼攻占!
如果汉中府被楚贼攻占了,那么就直接西逃,前往陇西,后头去西域也是一条生路。
但是如果还能入川,孙传庭还是希望能够入川的。
四川,不仅仅易守难攻,而且四川盆地土地肥沃,又有长江贯穿,本就是鱼米之乡。
尽管存在着入川难,出川也难的尴尬情况,一旦入了川,那么基本上就要放弃中原甚至陕甘地区的争夺,未来隆兴政权只能是龟缩在四川,撑死了再掌控云贵之地。
但是还留着一点地盘,总比被没了强!
为了给隆兴帝转移争取时间,他准备继续率军在潼关抗击楚贼。
隆兴帝一个人的转移,其实要不了多少时间,关键的是孤零零几个人跑去四川也没啥用啊,孙传庭还想着把长安城里的大量金银、粮食以及更重要的制造枪炮的工匠们也一起带走。
有钱粮有枪炮,这才有军队,才能把隆兴政权维持下去。
要不然,灰头土脸,啥也没有就跑去四川或者西域,很容易被当地的土司或蛮夷给一刀剁了。
就算没被当地的兵力收拾,但是丢掉了大量工匠后,撤退又丢掉大量枪炮,尤其是新式火炮后,后续也很难短时间内搞出大量枪炮来,而没有枪炮也基本别指望能够挡住楚军的进攻了。
所以,他需要留在潼关继续抗击楚贼,为后方的隆兴帝以及工匠等人员以及物资的转移争取时间。
只是吧!
这个时候的孙传庭,还不知道汉中府在五天前就已经彻底落入楚军第十七师之手!
要不然就会直接让后方西撤了。
孙传庭是知道楚军已经拿下金州,并朝着汉中发动进攻,他也知道汉中府那边不可能单独挡住楚军的进攻,但是他也不认为楚军能在短短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就拿下整个汉中府。
同时他已经派遣了上万兵力紧急驰援汉中府,这会已经在路上了,自己的援兵应该能够赶得上。
这么点时间,楚贼用来行军都很勉强,更别说一路打过去了。
然而孙传庭不知道,楚军第十七师一路上根本没怎么打……
他们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用来行军了,而且还是轻装行军!
第十七师为了在山地里作战,几个步兵团都是采取轻装进击的模式,根本就没有携带拖延速度的大量重型火炮和辎重,前头只有步兵轻装前进,至于大量火炮以及辎重这些都还在后头慢吞吞的船运呢。
孙传庭更没有预料的是,汉中府当地的官员为了自保,直接来了个干脆利索的改旗易帜,导致第十七师几乎部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汉中府里最重要的汉中平原地区。
连给孙传庭救援的时间都没有!
——
楚军为什么要先行发动汉中战役?就是为了在西线战役全面爆发之前,先行切断四川和陕甘之间的联系。
从陕西入川,自古都离不开一个词:汉中!
从古至今,五条比较著名的陕西入川通道里,都需要途径汉中府。
楚军占领了汉中府,尤其是控制了西乡、汉中、勉县这三座城池后,足以彻底封锁陕西和四川之间的通道。
孙传庭想要带着隆兴帝入川,那得先击败第十七师再说。
三月十五日,潼关防线里的战事稍微停顿,楚军的正面部队也就是第十六师也不着急着进攻潼关城,而是不慌不忙的持续清理潼关城外围的各种堡垒防御工事。
第二十五师则是围绕着三号通道,一边派九十八团继续向北突击绕行,一边让九十九团巩固潼关城南边的山头阵地。
第一百步兵团则是持续发动中小规模的工事,牵制三号通道以南的数千明军。
而最忙碌的部队,则是变成了楚军的工兵部队。
声势最大的地方也变成了三号通道里,楚军工兵部队的爆破开路。
依托不惜成本的爆破开路以及大量的民夫,楚军硬生生在两天时间内,就是成功的把原来的羊肠小路扩宽到了足以通行马车的道路,部分过于陡峭的路段,还进行了重新开路。
三月十七日下午时分,楚军第二十五师所属的一个五斤野战炮营,开始进入三号通道增援前方的九十八团,准备绕行到潼关城后方。
同时一个五斤野战炮营和十二门十八斤轻型榴弹炮,则是被马拉人推,强行给搬运上了潼关以南的两座山头进行部署,并且连夜部署成功。
孙传庭发现南边的山头开始部署有楚军火炮的时候,也是不再犹豫,当天晚上就开始紧急撤退。
当天晚上,楚军发现明军的撤退意图,实施了紧急进攻,第九十八步兵团也开始紧急迂回,试图拦截敌军。
这一夜,双方爆发了大规模的混战。
因为夜色的缘故,不仅仅进攻方的楚军打的比较混乱,作为早就准备连夜撤退的明军也是混乱的一塌糊涂。
等到第二天早上孙传庭在潼关城以西七八里外的地方收拢兵力的时候,只收拢了区区八千多人。要知道,整个潼关防线里,明军部署有三万多主力以及一万多人的县勇青壮。
四万多人里,抛开之前战斗损失的几千人,最后竟然只有八千人成功突围,剩下的三万多万不是失散就是投降又或者战死。
再看了一眼前方的潼关,孙传庭一扭头当即率军而走。
撤出来八千人,好比全军覆灭强得多,而且撤退的时候孙传庭是优先带着麾下新秦军精锐撤离的,其中不少还是骑兵。
有这八千人也足够护送隆兴帝转移到四川去了。
根据前头通报的消息,长安那边已经开始紧急撤退了,孙传庭现在要做的就是带着八千残兵跟上去。
但是后方的楚军也一直紧追不舍,尤其是两个骑兵旅直接就吊在了孙传庭所部的后头,不过孙传庭麾下的新秦军里撤出来的骑兵也有不少,同时在渭南那边又有数千骑兵接应。
楚军的两个骑兵旅一时半会追不上,而且哪怕追上了也占不了太多的便宜。
于是乎,这一追一逃,就朝着长安方向过去了。
明军方面的孙传庭带着残兵败将一路西逃的时候,黄丁权第一时间也带兵追了上去,前头是骑兵,而后头则是第十六师以及第二十四师。
至于第二十五师,则是要落后一部,需要配合第一百零三师对当地的残兵进行肃清,并接受看押战俘。
十七日夜里的混战里,陆续有三万明军或主动投诚,会被逼无奈投降最后当了俘虏,因为俘虏人很多,也不能掉以轻性,需要安排部队进行看押。
同时又因为这些战俘里,不少还是新秦军里的士兵,还有大量的骑兵以及炮兵等技术性兵种,对于这些士兵楚军还是希望能够把他们进行整编,然后编入乙等师里的。
毕竟后续楚军杀入陕西后,主力部队需要进行机动作战,而后方以及重要城池的镇守乃至肃清,剿匪等诸多任务,都是需要乙等师来做的。
而随军入陕西的乙等师,目前只有一个第一百零三师,光靠这一师驻防潼关,看押战俘都嫌少,更别说后头还有大片的关中地区需要乙等师来镇守了。
随军的军政官员,将会从这些战俘里,挑选精锐,尤其是新秦军里的精锐,按照自愿原则挑选新兵,然后抽调骨干兵员以及军官,用以就地整编成立第一百二十二师。
这个师就地整编成立后,将会驻防在关中一带,承担一些辅助军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