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377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3:19
  一切都结束了!
  ————
  过去几年里,张献忠等一票原本活跃在陕豫晋、楚等地的流贼们日子很不好过。
  早先是被洪承畴带兵围剿了一边,把他们赶回了陕西,极大的压缩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洪承畴被调往蓟辽后,接任的孙传庭更狠,依托着其新组建的新秦军,愣是把施虐依旧的各路流贼剿灭了个七七八八。
  高迎祥被俘虏,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躲躲藏藏,期间又有不少流贼持续被孙传庭给剿灭。
  等到了承顺五年正月份的时候,原本轰轰烈烈的各路义军,如今规模比较大的已经只剩下李自成和张献忠两部了,其他的不是被孙传庭给剿灭了,就是被他们自己吞并,还有一些试图闯入楚军控制区,继而被楚军给干掉了。
  而不管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他们都只能是带着部众躲在秦岭山脉里躲躲藏藏,但是这么一直躲着日子也不好过,粮食问题极为的紧缺。
  前些时候,张献忠所部又遭到了一部分孙传庭所部的围剿和追击,无奈之下他只能带着部队一路往东走,最后一头撞上了楚军在卢氏部署的防线。
  话说,其实孙传庭麾下的兵力一路追着张献忠所部打,还特地把他们往东赶,除了剿贼确保他自身的地盘安稳外,也是想要让张献忠消耗楚军的实力,最不济也要搞一波破坏什么的。
  但是这些流贼连孙传庭手底下的明军都打不过,更别说遇到了武装到牙齿上的楚军了。
  第二师只是简单的来了一番突袭,就把张献忠所部的主力击溃。
  张献忠眼看着局势已经不可挽回,再加上他也知道如今天下大局已经和以往不一样了,楚军的崛起已经不可避免,他们这样的流贼已经没有活路了,所以兵败之际很干脆的投降了。
  反正继续当流贼已经是没有前途了,还不如直接投降呢,好歹能够给一些追随他多年的兄弟们一条活路。
  楚军对投降的敌军还是一如既往的优待,只要率部投诚,性命还是能够保住的。
  同时张献忠还获得了中校军衔的虚职。
  不过张献忠对在大楚帝国里继续从军当官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他以前好歹也是个领军数万,纵横数省的猛人,怎么可能甘心跑到楚军里当一个小小的中校,而且还是空有军衔的虚职顾问……
  只是不甘心这又如何,他空有野心,但是没这个实力,而且大局势也不允许啊。
  张献忠心灰意冷,不甘又无可奈何的时候,他手底下的不少人却是有了新的奔头。
  张献忠的义子李定国就是其中之一,这人本来叫李定国,被张献忠收养后改姓张,所以也可以称之为张定国。
  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他已经是多次率军作战的老资格将领了,这一次他也随同张献忠一起投降了,投降后他也被授予了上尉军衔。
  因为李定国投降后军衔比较低,而且也不是和张献忠这样是属于领头人,所以楚军对投诚过来的低级军官的管理要更宽松一些,不会来一个什么软禁,监视居住。
  而是会根据他们各自的意愿进行后续的安排,不愿意从军的回家,愿意干其他的安排到其他系统。
  愿意继续从军的话,则是需要通过考核,考核通过后会安排到专门面向降将的培训学校里去学习,这种学校里学习的内容也不是什么军事内容,而是政治内容。
  政治学习结束,并通过考核之后,那么才会安排他们去军官学校的速成班进行学习。
  学习结束后,才会进行分配到一些副职,非主官职务,再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考核后,才会逐步正常化任用。
  李定国想要继续从军,所以当场就表示了希望继续从军,因为态度诚恳,也通过了考核,当即就拿到了前往襄阳进行政治学习的门票。
  不过张献忠麾下几个重要将领里,也就他能进入襄阳政治学院学习,其他几个人都没能进去。
  比如孙可望,这人早死在了楚军火炮之下。
  刘文秀,虽然也想要去政治学院学习继续从军,但是考核没通过……
  艾能奇表示要当富家翁,不愿意继续打打杀杀了。
  所以最终张献忠手底下四个重要将领,也就只有李定国通过考核并参加政治学习,并未来继续从军。
  张献忠所部被击败后投降,并且结局似乎还不错的样子,这也刺激到了还在秦岭里躲着的李自成以及他手底下的一些将领们。
  他们也想着要不干脆投奔楚军算了,投过去别的不敢说,但是一个富家翁还是能保住的。
  别说李自成他们了,就算是孙传庭手底下的不少将领听闻张献忠投诚后,都是琢磨着要不要投诚。
  天下大势如此,孙传庭所部也好,左良玉所部也罢,想要投楚的可是多的很。
  不是每一个人都和孙传庭一样,固执的认为明廷还没亡,认为能够抵抗楚贼,继而中兴朱明王朝的。
  也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和左良玉这样野心极大,想要割据地方,自己当老大的。
  更重要的是,随着幽州城破,崇祯自杀,在很多人看来,大明王朝已经亡了。
  现在,大楚王朝才是华夏正统!


第473章 《大楚邸报》
  大楚帝国承顺五年开始,楚军持续向西北各前线输送武器装备粮食等各种作战所需的物资。
  甚至还提前运输并囤积了大量粮食,这些粮食可不是用来充当军粮的,而是用来准备救济陕西当地普通百姓的。
  陕西那边的饥荒可比中原、山东、河北等地严重多了。
  连续多年的干旱缺水才导致了当地的流贼问题频发,而流贼施虐再加上官兵围剿的过程,又反过来进一步导致当地的农业生产环境恶化,最终导致赤地千里,抛荒无数,十不存一。
  因为当地存在着严重的饥荒问题,大楚帝国如果军事上掌控了当地后,如果不能及时的赈济百姓,那么陕西地区就有可能变成一个烂泥潭,从而拖住大楚帝国的大量人力物力。
  陕西地区的流贼问题,在罗志学看来并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军事镇压顶多就是解一时之渴,但是想要彻底的扭转当地的局势,那么及时的赈济,让当地农业恢复正常生产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所以就和去年的北伐一样,大楚帝国在准备西北战事的时候,所做的并不单纯是军事上的准备,同样还有大量的政治以及民生上的准备。
  大军还没有杀入潼关,但是大楚帝国就已经往潼关前线一带,运输并囤积了超过两万吨的粮食。
  而且这个数据还在持续增加当中,大楚帝国高层已经决定,在今年内向陕甘地区调集至少六万吨的粮食。
  这个六万吨粮食,包括军方的粮草消耗,还有一部分则是供应当地民众所需。
  其投放方式包括直接赈济,以工代赈,平价进入市场销售等等,以缓解当地极度缺粮的困境。
  而粮食,也只是楚军往前线运输并囤积的物资之一,其他的武器弹药也非常多,其他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也多。
  于是乎,从去年冬天开始就可以看见大楚帝国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往潼关前线运输物资。
  而且这种运输现在还在持续,并且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结束。
  于是乎,人们就可以看见一辆又一辆满载物资的马车不断的被运送潼关前线,有时候都能够看见好几百辆马车的庞大后勤车队满载物资抵达潼关一线。
  这架势,那么是对面的孙传庭都能看的出来,楚军即将发动大规模攻势了。
  ——
  大楚帝国承顺五年,仲春亥日,即二月十一日,罗志学在金陵城举行了天子亲耕仪式,亲耕仪式上,天子罗志学犁地,帝国文武高层或牵牛,或扶梨,或翻地,或插秧等。
  在天子的一亩三分地,这不是个形容词,而是量词,就一亩又三分地上进行耕种。
  整个亲耕仪式,将会被刊登在邸报上昭告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大楚帝国的邸报也经过了改革,传统王朝里的邸报只是官府内部的一种信息通报模式,但是大楚帝国的邸报在去年的时候则是进行了改革。
  偌大的邸报被一分为三。
  一些高度机密,影响重大的信息,被编入《机要密报》上,只有获得授权的高级官员才能查阅,并且原则上只对三品以上官员以及部分重要四品官员(如一地知府),将官(包括准将)以上,包括少数重要上校开放。
  其余人等,哪怕是中级官员大多也没这个权限查阅。
  次等机密,和普通人没什么关系的政务信息,则是被编入《机要通报》一些敏感信息,或者是和普通人没什么关系的信息,则是被编入新成立的‘机要通报’上,限正七品以上文官,尉官以上军官查阅。
  最后则是‘大楚邸报’,这个继承了邸报两个字的报刊,则是变身为彻底对公众开放的报纸,用以刊登非机密,非敏感信息,尤其是用来刊登一些政策用于宣传,同时也会刊登一些政务通报,商业信息通报,科普知识等等。
  这份报纸,哪怕是普通人都可以去当地的邮递司订阅大楚邸报。
  甚至不用订阅,在一些公共场合都能免费查阅。
  所以从去年开始,一些重大事项,大楚帝国往往都会通过大楚邸报对外公布。
  包括去年的农业补贴消息,今年的参务大臣,协办大臣的人事任免消息,五年发展计划的公布,再到现在的天子亲耕等消息,都是通过大楚邸报对外公布的。
  ——
  天子亲耕的报道,将会有礼教部所属邸报司的笔杆子们起草稿件,并有邸报司官员进行审核并批准,最后和其他稿件一起编成承顺五年二月份的第二期内。
  整份样刊经过审核之后,会印刷多分样刊,然后交付交通部所属的邮递司随同其他紧急公文一起,通过驿站体系向各省快速分发。样刊抵达各省内的多个邸报司所属的印刷工厂进行印刷,最后再通过各地驿站体系分发到各各州府县,交由各县内的邮递站分发到各订阅用户手中。
  整套流程由邸报司以及邮递司进行合作,邸报司负责内容以及印刷等,邮递司负责分发运输。
  因为流程比较复杂,样刊需要从金陵城慢慢传递到各地进行印刷,然后才能分发到各州县,最后才抵达用户手中,哪怕样刊的分发过程里能和其他紧急公文一起传送,但所需的时间依旧比较长。
  尤其是比较偏远的地方,比如幽州那边要看到天子亲耕的这片新闻,估计得大半个月以后了。
  而更遥远,偏僻的地方,比如在云贵前线一带的大楚帝国新占领区里,两个月后才看见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从这时效基本也能看的出来,大楚邸报并不是后世人常说的新闻报纸……这玩意和‘新’扯不上关系……它只是一种很纯粹的大楚帝国向广大民众用来宣传各种政策的一共宣传工具而已。
  除了邸报司直辖的这三种信息传递体系外,邸报司在各省也设立了分站,以就近发行各省通报子刊,各省邸报子刊,整体流程和模式和本刊差不多。
  罗志学个人还是比较注重宣传的,让民众及时了解到帝国的各项重大政策的。
  就在邸报司还在起草者天子亲耕的报道稿件时,大楚帝国陆军也终于是掀起了西线的第一场大规模攻势。
  最先发动攻势的并不是在靠北边的山西,也不是在黄河边上的潼关一线,而是在更南边的楚北西部,面向汉中一线的第十七师。
  该师在二月十二日,汇集主力从洵阳出发,沿着汉水往金州直扑而去!
  二月十二日,第十七师和汉中府一带明军发生了小规模交战,连续突破并攻占了明军设置在洵阳到金州一路上,沿着汉水而修建的多个警戒防御堡垒。
  次日午时,楚军第十七师前锋已经抵达了金州城。
  金州城内约万余明军倒是没有太过恐慌,毕竟汉中府一带的明军和楚军对峙打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好几年了。
  之前楚军也不是没有尝试过攻打金州城,但是最后都失败了。
  这一次,他们也是有些信心抵挡住楚军的进攻步伐的。
  毕竟现在的金州城里,有明军大约一万五千人,其中大约五千人是孙传庭最近两年新编练的新秦军,还有大约万人是各种卫所兵,不过战斗力比寻常中原的地方卫所兵强不少。
  这一万五千多明军里,拥有长管火炮大约十门,绝大部分都是两斤半野战炮,两门是五斤野战炮,都是铁铸火炮。
  同时明军在金州城里驻防好几年,日复一日的修筑各种防御工事,如今金州城里的防御工事已经非常的完善,而且复杂了,能够有效的抵抗各种实心弹的炮击。
  同时还挖掘了不少壕沟,有顶盖的防炮工事,也能一定抵抗榴弹的炮击。
  整体来说,金州城这边的明军还是做了充分准备的,实力也不算差,自然对守住城池有信心。
  撑死了就是被楚军包围而已……
  但是他们也是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在锦州城里足足囤积了一万多石的粮食呢,这些粮食足够他们一万多大军吃上大半年了。
  如果被围城大半年还无法获得救援,那还有啥好说的,说明局势已经真到了不可挽回之地步,也不用打了,直接投降算了!
  带着这样的信心,金州城里的明军准备来一个顽抗死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37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7/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