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披着各种名目的非法武装,往往就是地方治安恶化的源头。
很多地方,尤其是新占领区里,随便一个地主豪绅或者乡间恶霸,随便带着几个人就能烧杀劫掠。
罗志学可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因此他对帝国内部的治安还是非常重视的,而第一步,就是要清剿各种非法武装。
当各种非法武装清剿的差不多的时候,那么就要加大力度全面铲除各类借着行业,帮派等名目的涉黑性质团伙。
总之,在华夏大地上,只能有一家暴力组织,那就是大楚王朝!
其他的,甭管是某些组织还是私人,都是要严厉打击并剿灭的。
批阅完众多的奏折,又做出了多道指示后,罗志学才算是把今天的奏章报告处理完。
伸了伸腰,转头看向窗外,这会已经是华灯初上的时间了,夜风从窗外进入已经让罗志学感受到了凉意。
这都深秋了,是时候返回金陵城了。
罗志学这一次离开金陵城,是三月份,那个时候他亲自带着大军增援扬州,并展开了扬州战役,随后他一路带着攻克淮安城。随后他就一直坐镇在淮安城里居中指挥前线各军。
算算时间,他都已经是出来了半年之久了,是时候返回金陵城了。
自己长时间离开金陵城,虽然很多事情依旧能够进行处理,毕竟罗志学北上,除了他自己外,可是带了足足上千人的文官团队,所有京畿机构都有派人随驾,参务大臣,协办大臣也是大多随驾,还有部分则是留守金陵城。
如此情况下,很多事情,尤其是大事要事也是能够进行处理,但是总归是没那么顺畅,一些小事,不急的事就会被挤压下来。
所以罗志学也不可能长时间的离开金陵城。
次日,罗志学正式给随驾的几个参务大臣,协办大臣,让他们准备返京事宜。
随着江北剿匪作战的圆满结束,随着北伐战役的顺利展开,明廷的覆灭,同时北方的几条战线战事归于平静,罗志学也就没必要继续作战在淮安里遥控各方大军了。
再说了,如今的大楚帝国可是六线作战,正在进行军事行动可不仅仅只有北方,在西线以及西南,乃至那边的大海上都打着呢……
在乱世中崛起的大楚帝国,可谓是一路打过来了,那么是都把明廷给干翻了,但是战争对于大楚帝国而言依旧没有结束。
在东北方向,有东掳这个大敌,东掳对于前明而言是心腹大患,而对于大楚帝国而言也是一个强劲的对手,尤其是东掳人降服了蒙古后,其骑兵优势太大了。
在北方,准确的说是宣府、大同一带往北还有中原王朝的传统敌人:草原游牧民族。
甭管这些人叫鞑靼人还是什么瓦剌人,反正都是中原王朝的敌人。
在山西,左良玉盘踞其中,楚军正在和他们干架。
在陕甘地区,则属孙传庭所部,楚军也在和他们干架。
在四川,则是有秦良玉等当地土司兵力。
在云贵也有当地众多土司兵力。
除了上述陆地的敌人外,最近大楚帝国在南边的大海上也和蛮夷各国在干架……
罗志学环绕四顾,全都是敌人……
所以,罗志学也不能老是待在淮安,得回去金陵城主持大局了。
进入十月后,罗志学正式带着一票文武官员以及第二近卫师启程返回金陵城,在返回金陵城的途中,陆续听闻了两个消息。
第一个消息左良玉,汇同山西当地官员,山西太原拥立潞王朱常淓为监国。
但是,左良玉拥立潞王朱常淓监国的消息,大楚帝国那边都没啥反应,第一军该休整的休整,该打的打……
倒是孙传庭那边一票官员以及宗室们,大骂左良玉不忠,要求潞王立即撤销监国,因为孙传庭他们也拥立了瑞王朱常浩为帝……
这个隆昌帝,暂时被陕甘的孙传庭所部所拥立并承认,同时那边的四川暂时也有部分官员,嗯,比如秦良玉表示了认同。
云贵那边,估计这会还不知道相关的消息呢……毕竟时间有限,而路途太远!
但是左良玉前头搞了个监国出来,可不就坏孙传庭他们的事了嘛……
对此,左良玉也是一肚子火,要知道,他可比孙传庭更早知道崇祯帝身亡,然后就匆匆忙忙找来了当初和他一起逃亡山西的潞王。
本来左良玉是让他直接称帝的,可是这人脑子有坑,说什么只愿意监国,至于称帝稍候再说……
这一稍候,得,没几天功夫人家孙传庭就拥立瑞王为帝了!
这事给闹的,左良玉都特别想把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潞王给砍了……
现在,他们双方是互不承认,甚至军情司还报告,孙传庭已经派兵进攻山西,试图逼左良玉放弃野心,逼潞王放弃监国。
话说自从楚军攻克幽州,崇祯帝吊死在煤山后,明王朝残留控制区里的部分藩王和封疆大史们,有一些人野心比较大,有些则是不甘心,或者对明王朝愚忠之类的。
陆续出现了前明地方文武官员拥立各明藩王继承大统的事……热闹的很。
第461章 隆兴帝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这些明廷藩王里,哪怕是孙传庭拥立的瑞王朱常浩,血脉和崇祯相差也很远了。
崇祯在幽州城破时,自杀而死,他自杀前在宫内大势砍杀,女儿都亲手砍死了一个,其他三个儿子也是死在了乱军之中。
崇祯一脉,已经没有血脉留存。
而崇祯本身,也没有活着的兄弟……
于是乎,这明廷的皇位争夺就变得多方游戏。
崇祯的老哥,也就是那个历史上很出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也没活下来的儿子……
如此,这皇室血脉就只能追溯到崇祯老爹那一辈辈,也就是泰昌帝朱常洛,这人也就是著名的红丸案的主角,只当了不到一个月的皇帝就挂了。
朱常洛的兄弟们,现在活着的也只剩下一个瑞王朱常浩了,至于其他的要么在楚王朝崛起之前就已经死了,要么是死在了楚军之手,包括福王朱常洵,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
这个瑞王朱常浩之所以还能活的好好的,纯粹是因为他的封地在汉中,后来因为楚军的威胁,他又跑到西安长期居住……那是楚军尚未涉及的地盘……
崇祯帝完蛋后,孙传庭等陕甘地区的官员很自然就拥立他为帝,颁年号‘隆兴’。
而左良玉拥立的潞王朱常淓,也算是血脉比较亲近的,乃隆庆帝朱载垕的孙子,万历帝朱翊钧的侄子。
上述两人,其实也是当代明皇室里,仅剩下的两个血脉比较近的藩王了,至于其他的基本都死光了。
但是,称王称帝的藩王可不止他们……崇祯死了,有野心的人一下子就冒出来了,一票血脉都非常远的明宗室们都是跑出来,这个称帝,那个建国……看着大楚帝国那一票反贼们看了都稀奇……
因为称帝、监国之类的明藩王太多了,搞的楚贼那边一时半会的都不知道明廷控制区里,现在到底以那边为尊。
还有更搞笑的,楚贼大军就在一旁虎视眈眈,随时都会杀过来,他们自己却是相互打起来了……
这不,十月份的时候,拥立隆兴帝的孙传庭挥军万余,猛攻拥立潞王监国的左良玉,双方大军在山西临汾一带大打出手,把附近的楚军都给惊呆了……
这是闹哪样啊!
————
当得知孙传庭进攻左良玉的时候,山西战役司令官李东绍上将就琢磨着怎么趁着这个机会杀入山西。
可惜的是,如今他麾下的各支部队的补给状况不是很好,难以发动长时间,大规模的突击作战。
”早知道从山东过来的时候,就不该答应把那一批弹药和骡马补充给第三军的!”李东绍看着己方各部队的各种物资储备情况,不由得后悔了起来。
可惜的是,他后悔也没用。
当时从第一军抽调部分物资紧急补充给第三军,这是淮安那边亲自下的命令。
嗯,虽然挂着军务院参谋部的名头,但是这必然也是经过了陛下首肯的,当时的李东绍没办法拒绝。
当时第三军各部,经过大半年的持续作战后,辗转千里一路打到了山海关,弹药粮草的耗费很大不说,就连骡马的耗费也非常大,一时半会的还没补充过来。
值得一提的是,行军作战期间,耗费的不仅仅是弹药粮草以及各种武器,骡马也是属于消耗品。
尤其是后勤部队里的骡马更是损耗比较大。
一支炮兵部队如果持续机动,而且这个持续时间达到好几个月的话,那么骡马就有可能耗费一大半以上。
骡马的耐力,可远不如人,看着拉车跑的挺快的,但如果真的想要持续跟上步兵的行军速度,那么是需要付出骡马大批累毙的惨重代价的。
楚军北伐的时候,其实已经算是比较小心了,向北推进的速度也不算太快,但饶是如此,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批骡马因为持续行军而倒下。
如今楚军正在整个北方控制区里,搜刮几乎所有能够搜刮到的骡马,就为了满足军队的骡马需求。
之前第三军在山海关作战的时候,因为情况比较紧急,急缺各种弹药、火炮甚至骡马……
后勤部那边的日常供应不够,所以直接从当时还驻防在山东一线,正在朝着北直隶真定府一线转移的第一军抽调了一部分。
这一抽调,搞的第一军抵达了真定府后,想要对山西一线发动大规模进攻也就不够武器弹药甚至骡马了。
但是偏偏山西作战的各部,其补给优先度只能算在第二队列,搞的补给迟迟也没能上来。
对此,李东绍上将也很无奈!
过去几个月里,楚军后勤供应体系,是尽全力满足北伐作战需求。
但是等进入了九月份后,随着攻破幽州城,这北伐圆满结束后,后勤供应体系就重新调整,变成了优先供应蓟辽、宣大这些边镇一线,以备战东掳。
在上述方向作战的第二军、第三军就是后勤供应的重点,就连那些乙等师的后勤供应序列,也比李东绍的第一军强……
没办法,人家要对抗东掳,而且刚在山海关打了一场,又在密云打了一场,未来爆发大战的可能性极大,而且压力也不小,这后勤方向自然是要紧着他们。
至于李东绍所属的第一军,暂时只算是第二队列,并且这个第二队列可不是只有他们一家,而是有很多呢……
比如说面向陕西一线的第四军,人家也是第二队列。
再就是北直隶腹地、山东、河南等地驻防的一些乙等师乃至武装税警,他们也算是第二队列。
甚至大多时候,他们比第二军、第四军还能更早的获得物资供应。
因为这些地方驻防部队,看似都是一些新编的乙等师以及不伦不类的武装税警,战斗力不咋地,而且还是在后方腹地,但是人家的任务说实话,比第一军的重要多了!
他们需要对这些新占领区进行大规模的清剿,以配合行政部门构筑并稳住当地的行政统治,最重要的是把税给抄……嗯,收上来……
这些在新占领区的乙等师和武装税警,一个个都任务重,压力大……相对比之下,跑到真定府前线和左良玉做不对峙的第一军还要更轻松一些。
毕竟对面的左良玉,只要脑子没烧坏,就不太可能主动打出来……
既然对方不打出来,而楚军高层一时半会的也没有快速拿下的山西的迫切想法,于是乎,第一军就变成了后娘养的……
以目前第一军的战略储备,打一打防守作战没什么问题,打短距离的反击、突击作战也还行,但是如果想要一口气杀到太原去,或者是一口气突破潼关杀到西安去,那么还是非常勉强的。
——
只是李东绍总不能眼睁睁对面的明军内部火拼,而自己无动于衷不是……
于是乎,抱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想法,李东绍打算搞一波突袭作战,也没啥太大的目标,就像是趁着对面两线作战,试着拿下对面的固关。
此地乃从北直隶真定府一线,杀向山西太原府的第一关卡,只要攻占了这一关卡,那么就等于是撬开了山西的东大门,后续李东绍完全可以慢慢围绕着平定州城、寿阳、孟县等城和左良玉打一场。
哪怕后方依旧没有大量的弹药补给送过来也能勉强打一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