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时候,他们距离山海关还足足有四百多丈啊,这个距离按照以往的打发,都应该是慢吞吞的前进,然后等进入了三百丈左右的距离后,再慢慢的展开,拉出火炮,再慢慢推上去。
至于直接扛着长梯和盾车前进攻城,那都是百丈以内的事了。
然而现在……
那些该死的楚贼竟然是在四百丈外就开炮了,并且打的还特别准。
什么时候,这红夷大炮也能打的这么准了。
东掳军中也是有红夷大炮的,普通士兵们或者不了解,但是东掳里的高级将领们大多是了解红夷大炮的。
这玩意威力是大,放开了打也的确能打四五百丈远,但是想要打准还是挺难的,尤其是远距离更难。
东掳军中的炮手,几乎不可能在距离四百丈外准确命中敌人。
他们自然不知道,楚军已经提前在城外进行了距离侧标,并用隐秘的标志进行了距离标定,炮术军官也是早早就制定好了射击诸元。
这一次的炮击,其难度基本上可以和打固定靶标差不多,比寻常炮击难度要小不小。
再加上楚军重炮部队里的炮手,那都是老炮手了,尤其是他们的炮长,基本都是从全军挑选出来的精锐。
其他不敢谁,但是每一个都是打过至少几百发实弹的。
几百发实弹……这对于东掳这边的炮手而言,他们一辈子都打不出去那么多的炮弹。
东掳也穷,他们的炮手也很难获得实弹训练的机会,这没有实弹训练,那么炮术自然也就好不到那里去。
他们又以己度人,自然也就很难理解楚军的火炮为什么能打这么远了。
除了这些炮兵军官已经炮手的软实力外,其实也和楚军里的火炮质量要优于东掳的火炮有关系。
楚军的陆军火炮,如今都是清一色的铜炮,而铜炮比铁炮要更加容易加工,再加上楚军已经动用大型水力机械对炮管进行加工,因此铸造出来的铜炮,其炮管要更加光滑。
炮弹和火炮时间的缝隙也更小一些。
而这些都是能够有效增加命中率的。
而东掳人那边的铸造火炮的技术水平,其实和明廷也差不多,高不到那里去,铸造出来的火炮可是远不如楚军里的同口径火炮。后方的皇太极自然也是看到了前锋遭到了楚贼的炮击,不过他虽然感到一些意外,但是还是让大军继续前进。
对于二十万的大军而言,区区百来人的死伤不算什么。
于是乎,战场上就出现了东掳军单方面挨打的局面。
楚军的重炮持续开火,从一千三百米打到一千米,这个时候连师属炮兵部队里的大量九斤野战炮也是开火了。
如此一来,东掳人的前锋伤亡就变得更大了。
到了最后,皇太极一脸黑色的下达了前锋暂时撤退的命令!
楚贼的炮火实在太犀利,前锋各部继续这么傻乎乎的列队前进,他派出上万人的前锋还没有走到预定位置呢,估计就得死伤过半了。
这仗,没这么打的!
于是乎……东掳人声势浩大的进攻,只持续了大概小半天,实际遭到炮击大概一刻多钟就暂停了。
因为东掳前锋,以毫无遮拦的密集阵列推进时,遭到了足足大几百人的伤亡。
东掳人虽然能打善战,但是不代表他们傻啊……更不代表他们能视死如归啊!
这刚发起进攻,距离楚贼还要老远的位置就死伤这么多了,继续靠近的话,等楚贼里的其他小火炮也齐齐开火,岂不是分分钟死伤好几千甚至上万。
那样还打个屁!
随着皇太极下令撤退,前头饱受炮击的东掳前锋也是齐齐松了口气。
如果后头还不下令撤退,而是让他们继续硬着头皮上前的话,那些前锋将领们,可不敢保证麾下士兵会不会当场哗变……
毕竟这仗,打的太憋屈。
如果和对面的楚贼面对面厮杀死伤这么多也就算了,步兵近距离厮杀一向来都是他们东掳人的拿手好戏。
他们东掳人,靠的就是重甲步兵起家的,至于大规模的骑兵玩骑射,那都是收复大批蒙古人之后才有的事。
但是对面的楚贼,根本就不给他们重步兵冲上去厮杀的机会啊,仅仅是远距离炮击就让他们死伤不小了,继续下去,还没等冲到城头呢,就得死伤大几千了。
东掳人暂时退去后,皇太极一脸黑色的又把祖大寿给叫来商讨战事。
“楚贼枪炮果然犀利,重炮甚多,诸位可有破敌良策?”对着一群人说完后,皇太极又问祖大寿道:“辽王,你部使用火器多年,也和楚贼在关内有过交手,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祖大寿听罢,心里骂骂咧咧的!
老子知道个屁!
老子要是知道这么应对这些楚贼,早在关内就和洪承畴一起把那些楚贼灭掉了,退一步说,后头也能够守住山海关了,何至于要低声下气的和你们这些蛮夷联手呢,可不就指望着你们东掳人有不少的大炮以及大量的兵力,能够的和楚贼死磕嘛!
但是皇太极既然问了,祖大寿也不能什么都不说,稍微琢磨了一番,又想起了之前那些楚贼的攻城方法后,当即道:“楚贼枪炮犀利,依靠步兵贸然上前,纵然我大清军甲兵天下无敌,怕是依旧力有不逮,毕竟枪炮非人力可挡!”
“如今之计,可效仿楚贼攻城,以臼炮打开花弹,辅以重甲兵破敌!”
皇太极喃喃道:“臼炮?和楚贼里臼炮差不多的虎蹲炮倒是有一些,但是数量少,也不大,而且他们用的开花弹我们也所知不详,匆促之间怕是难以为继!”
但是一旁的祖大寿道:“陛下,楚贼之臼炮,形制和我虎蹲炮等旧式短管炮差不多,之前关内明军也弄来了少许楚贼之小臼炮,对之进行仿制过,这臼炮造之不难,用铜可,用铁亦可。”
“不过开花弹就比较麻烦了,之前我们仿制过臼炮,炮是可以造出来,但是造出来的开花弹问题多多,要么无法爆炸,要么爆炸后就直接裂成两半,杀伤有限,不像是楚贼的开花弹一样,爆炸后碎裂均匀,杀伤力大增。”
之前明军基本上对楚军的各类火炮都进行过仿制,臼炮自然不也例外。
但还是那句话,臼炮这东西在防御作战里,性价比远不如野战炮,而且作战的时候也极为耗费火药,这使用成本几乎也数倍于野战炮。
同时明军那边,迟迟没能解决炮弹起爆后的碎裂问题,所以明军那边只开了个头,紧接着就对这东西失去兴趣了,而是一股脑的仿制各类两斤半,五斤野战炮居多。
祖大寿这边也不例外,他其实也让手底下的工匠仿造过臼炮,但很快就放弃了,毕竟这玩意对他没啥用,又搞不出来。
但是谁又能想到,一直都是进行防守作战的辽军,等到投诚明军后,竟然要打攻城战了……
如果早知道有今天的话,祖大寿就会提前让工匠专研臼炮和开花弹了,就算一时搞不出来,但是提前搞的话,现在搞起来也更容易了啊。
可惜的是没有如果,所以祖大寿也好,皇太极也好,他们一时半会的都拿不出来什么臼炮。
最后还是只能用笨办法,继续慢慢构筑堡垒、挖壕沟推进吧!
第457章 祖大寿吴三桂之死
挖土木工事,不仅仅楚军会,人家东掳也会……只不过他们的土木工事要偏向于更传统一些,甚至水平还没有江南以及江北战役期间的明军高……
还是那句话,东掳人还没有挨过密集炮击的毒打,暂时感受不到防炮工事的重要性……攻打山海关的时候,也是按照自己以往的经验来。
于是乎,朱兴发就看着对面大兴土木,开始搞众多乱七八糟的堡垒工事,但是这些工事基本缺乏防炮能力,尤其是放臼炮的能力。
朱兴发就琢磨着,难道对面还要给自己送一份大礼?
于是乎,等到东掳人好不容易,花费了七八天时间才挖了众多堡垒壕沟,在前头驻防兵力,准备逐步靠近的时候,突然就遭到了楚军的密集炮击!
朱兴发一口气把军中所有的臼炮,下到步兵支援火力十八斤臼炮,上到四十八斤攻城臼炮,全部都是拉出来并前置。
然后对着东掳人的靠近部署的堡垒发起了突袭式的臼炮炮击!
他们的各种乱七八糟的堡垒严重缺乏炮臼炮的顶部工事,并且靠近部署的一些火炮炮位也没有环形沙袋防御工事,都是光溜溜的部署在炮台上。
这些都是成为了楚军将近一百多门臼炮的重点打击目标!
臼炮发动密集炮击的时候,各类长管火炮也是配合发动了密集炮击,紧接着第一师下属的突击队主动杀出去打了好几个的局部反击!
这一天里,东掳人和祖大寿所部损失惨重!
仅仅是人员伤亡就达到了五千多人,并且其中相当多一部分还是炮手,重甲兵等精锐以及技术性兵种。
此外靠近部署的十多门大小红衣大炮被摧毁!
再加上之前第一天进攻的千余人损失,以及过去七八天里零零散散的千余损失,东掳人和祖大寿联军连山海关的城墙还没看清楚呢,就已经损兵折将超过七千人,
马勒戈壁,这个鬼样子还打个屁的山海关……皇太极也是个坚决果断的人,一见事不可为,当即领军撤退到了广宁中前所。
和楚贼征战,乃至后续入关还得从长计议!
现在嘛,皇太极准备先稳定内部……
于是乎,退回广宁中前所后,皇太极在召见祖大寿以及吴三桂等一票辽西军将领的时候,直接派甲兵把他们乱刀砍死……
既然辽西走廊已经被自己说掌控,而且又不能入关,自己总不能真的把辽西还给祖大寿,让他永镇辽西吧……那不扯淡嘛!
再加上此时祖大寿他们的辽军也处于东掳军的看管之下,皇太极自然是想要趁机把这支五万多人的辽西军彻底掌控在手中。
干掉这一批高级将领,然后再采取一手萝卜一手大棒,不怕收复不了这五万多普通士兵。
对此,皇太极还是有些自信的。
于是乎,祖大寿的辽王,吴三桂的平西王只当了半个月不到,连小命都没了……
人家皇太极为了避免后患,甚至把他们的心腹将领都杀了不少。
紧接着,皇太极大开粮仓,当场给辽军士兵们吃饱饭,又把他们编入汉八旗之中,享受八旗待遇,如此算是初步稳住了这些普通士兵。
皇太极一边稳固后方,同时又开始学之前的明军,开始加固城防工事了。
这既然入不了关,自然也就要防着楚贼杀出关来。
不过皇太极也没指望光靠着辽西走廊的城防就能挡住楚贼的东进,人家还有更狠的招数!
在山海关这边吃了苦头后,皇太极转身就派了豪格率领数万骑兵绕行蒙古……直扑密云宣府一线。
既然攻坚战打不过,谁还傻乎乎和你面对面打攻坚战啊,我直接绕行蒙古,撕破某一点薄弱的长城防线,直接劫掠北直隶山东,看你楚贼奈我何!
其次皇太极虽然率军加固广宁中前所等城池的城防,但是他依旧没想过依靠城防和楚贼死磕!
前明的诸多战败例子就说明了,楚贼的攻坚能力很强,根本不是能轻易阻挡的。
他要做的是,当楚贼大局东进的时候,直接把大军拉出去,和楚贼来一场平原上的野战对决!
打野战,这才是他们东掳人的强项!
——
只不过这个时候的皇太极还不知道,或则说知道,但是不以为意:其实楚军最擅长并不是攻坚,更不是什么防守,而是野战!
尤其是双方大军摆开架势,面对面死磕的那种!
楚军的线列战术,一票的野战炮乃至燧发枪、刺刀等等,不客气的说,就是专门为了大规模野外会战而生的。
只是很可惜的是,除了早年和卢象升、左良玉他们来了几场大规模野外会战后,楚军就没怎么打过这种野外会战了。
那些明军根本不给楚军打野战的机会!
也许,在未来的某天里,东掳人能够陪着楚军来一场大规模的野外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