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277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3:19
  海军这些人,之前口号喊得震天响,打湖广和九江等地的明军水师也算凑合,但是一遇上整整的明军水师主力,立马就抓瞎了。
  一百多艘战舰的长江舰队,竟然被挡在了金陵城以西的大胜关外,根本没办法杀过去有效封锁金陵城外的长江航道,只能远远的坐看金陵城内的士绅权贵们源源不断的通过长江跑路。
  海军部部长吕兴业也察觉到了徐志贤的不满目光,这让他羞愧的同时也深感无奈。
  这海军和陆军不一样啊!
  陆军那边招募新兵后,好吃好喝供着训练几个月,那基本就能拉出去打仗了,而装备也简单,哪怕是九斤野战炮的制造也算不上多难。
  但是海军不一样啊!
  海军的大型战舰没办法快速建造成功,海军之前为了打造二十多艘的蜈蚣船以及其他数十艘小型战舰,那都是费了老鼻子劲,不仅仅把控制区内的造船工匠搜刮一空,而且还把湖广地面上所有能够用来建造战舰用的储存木材都搜刮一空了。
  这造船工匠有限,也没办法速成培养,所以造船速度就上不去。
  而木材,这个问题更大。
  战舰所用的木材一般都是特殊木材,对树种,年份,尺寸都有着一定的要求,而且这其实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造船不能用生木材,而是用晾干好的木材。
  而一根木材自然晾干到能用来造战舰的程度,,一般需要三年呢。
  哪怕是工业部下属的木材厂,想尽办法,采用加热烘干的方式,但是也得好几个月。
  这样一来,木材的供应就成为了影响楚军建造战舰的大麻烦。
  此外战舰所用的舰炮供应也很麻烦,大楚帝国几个兵工厂的总产能是有限的,既要供应陆军也要供应海军。
  哪怕是陆军方面已经很支持海军了,让出了不少的火炮产能,但是海军依旧不可能说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舰炮,尤其是那些九斤和五斤舰炮。
  工匠缺乏、木材缺乏、就连舰炮也缺乏,这也就导致了大楚帝国海军的自造战舰非常的困难。
  要不然也不会过去一年多来,也只累计打造了二十多艘蜈蚣船了,。
  要知道这玩意单纯用金钱来衡量船体成本的话,其实很便宜的,一艘也就几百两银子而已。
  哪怕一百艘蜈蚣船,也不过几万两银子。
  至于几万两银子对于大楚帝国来说,那算个屁……
  但问题是,有钱你也造不出来更多的蜈蚣船了啊。
  这还是蜈蚣船,而大型内河战舰的话,这个就更难了,大楚帝国迄今为止,都没有造出来哪怕一艘的上百吨级别的大型内河战舰,那玩意不好造。
  战舰这种主装备无法速成,同时海军的人员也没办法速成。
  楚军海军成立时间也就一年多而已,并且这一年多时间来进行了快速扩张,而他们自身其实根本就没办法短时间内培养出来这么多的合格水兵。
  为了搜刮水手,楚军海军那都是荤腥不忌,民间的水手、船老大,明军水师投诚拖来的水手,船长之类的通通都要。
  饶是如此,海军方面也没有足够多的熟练水手和军官。
  如今的大楚帝国海军,其实就是一群半吊子的水手和军官,再加上二十多艘蜈蚣船,六艘缴获或改装的大型战舰为核心,再加上一堆乱七八糟,大部分还是民船改装来的战舰所形成的半吊子内河舰队。
  楚军海军之前打湖口明军水师,配合陆军打安庆方面的明军水师都还好,因为敌军水师处于绝对劣势地位,海军方面虽然自身指挥作战也是不咋地,但是纯粹用数量压也能压赢。
  但是到了金陵城这边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金陵城外,驻防的明军水师,都是从沿海各卫所抽调过来的,其中更有郑芝龙所部。
  之前几次试探的时候,海军发现敌军实力有点强,所以没敢打过去!
  前天的时候,海军那边终于下了决心说是要打一场进攻战,调遣了大几十艘战舰压出去,结果遭到了明军水师拦截,死活打不过去……
  其中的挂着郑芝龙所部旗帜的船队,更是在大胜关江防炮台的配合下,把楚军海军下属的一支分舰队毒打……
  海军当场被击沉两艘战船,被俘虏了四艘战舰,人员死伤大几百人。
  海军遭到了成军以来的第一次惨败,这让大楚帝国高层对海军非常不满。
  嗯,打了败仗,死伤几百人什么的人家也不在乎,楚军天天在打仗,这死伤了将士多了去,同时陆军别看各种大战都是获胜,但实际上也有很多中小规模的战斗力吃亏甚至战败的。
  传动那边的第四守备师,为啥一直龟缩在巴东,没能攻占巫山,可不就是因为连续好几次在秦良玉为首的川兵手底下吃亏了嘛。
  大楚帝国高层真正在意的是,海军没能从江面上封锁金陵城,进而让金陵城里的诸多达官贵人们携带了大量钱财渡江出逃。
  用参务大臣,税务部尚书陈星凯的话来说就是:“那都是钱啊!”


第347章 统治的基础
  大楚帝国的很多政策乃至战略决策,其实都不被外人所理解。
  尤其是大楚帝国在税收上的一系列高压政策。
  从古至今,内外各国,从来都没有那个王朝和大楚帝国这样如此重视税收工作的。
  为了收税,大楚帝国不仅仅设立了税务部这么一个人数远超其他行政机构的庞大机构,甚至这个税务部下属都还会自己的武装力量。
  而税务部尚书陈星凯,更是入值参务院,成为参务大臣,位列大楚帝国最顶级的数名官员之一。
  同时大楚帝国又制定了及其高压的税收政策,面对偷税漏税的行为,动不动就是抄家灭族,并且把武装抗税的行为直接定义为谋逆。
  大楚帝国如此重视税收,这让很多人无法理解,尤其是一些拥有传统观念的人,他们认为要施行仁政,要用感化之类的,当然这只是极少数,更多的还是因为不愿意交税而反对。
  而大楚帝国之所以在税收上保持高压,为了收税不惜建立了规模庞大的税务机构,设立了专门的税务武装,目的很简单,很纯粹,就是为了钱。
  而要这么多钱干嘛?
  以后不敢说,但是现在,大楚帝国弄这么多钱的目的就一个:用于军费。
  当初罗志学设立大规模的税务机构,直接目标就是为了搜刮资金充当军费。
  所以哪怕内部对税务机构都有着极大的反对意见,但是罗志学依旧坚定不移的推动了大税务部的发展策略。
  同样的,大楚帝国在攻克了众多城池后,第一件事也是搜刮资金。
  除了常规的收税外,也会抄没大量敌对、顽抗士绅的家财。
  而这一系列的手段,甭管用了什么理由,但是目的依旧只有一个,为了获得足够的资金以维持战争。
  所以,哪怕是外人,尤其是那些士绅地主们说大楚帝国残暴无比,士绅家庭出身的大量传统读书人们天天叫嚷着伪楚残暴。
  但是,大楚帝国依旧坚定不移的采取抄没政策。
  获得资金以维持战争,这是大楚帝国一系列众多内政政策的直接动因。
  只不过,在这个过程里,还会出现一些附带的好处,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极其重要的好处。
  那就是财富的再分配!
  通过大规模的抄没,大楚帝国官方掌控了大量的耕地,而这些耕地将会被廉价让无地以及少地农民进行租种,同时在这个过程里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民间的佃租。
  统一的农业税,极大程度上减轻了底层农民们的负担,让底层农民获得了更多的生存空间。
  而严苛的税收政策,这也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重要措施,因为大楚帝国的税务政策,出于收税成本,性价比方面的考虑,往往更喜欢对中上层的人收税,尤其是那些士绅地主们。
  而从这些中上层的人收税后,这些资金除了用于军费以及直接行政花费外,还有相当多一部分会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等等,而这都是有利于底层农民的。
  此外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大量的财富通过税收被征收后,然后不管大楚帝国是通过军费还是说行政费用花出去,那么都会重新进入经济循环,而这种经济循环将会给民众们带来工作机会,赚钱的机会。
  比如用于军费,士兵们拿了薪饷后,要吃喝拉睡啊,而他们吃的粮食什么的,都是农民种出来的,部分物资也是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所以到最后,肯定有一部分资金流入到农民、工人、手工业者的手上。
  大楚帝国的税收政策以及其他诸多内政措施,虽然第一目标依旧还是为了支持战争,维持统治。
  但是这些政策具体实行的过程里,导致了这些良性的结果出现,而这也就更让罗志学坚定不移的采取高压税收政策,以工代赈等众多措施了。
  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大了底层农民和工厂工人,手工业地等底层民众对帝国,对罗志学的好感以及支持。
  不管什么时代,底层的人总是很淳朴的。
  谁能让他们吃饱饭,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就支持谁。
  这种支持,在楚北黄州府治下的偏僻小山村安阳村里就体现了非常明显。
  因为前线东进大战持续爆发的缘故,前线的楚军,主要是第八师在持续北上合肥一线作战后,因为失去了便利的河运补给通道,大批北上的物资补给只能通过陆地运输补给。
  陆地运输比较困难,再加上天气已经转冷,当地甚至开始下雪了,导致物资运输情况进一步恶化。
  为了给第八师等北线作战的部队运输物资,后勤部临时在靠近前线的黄州府黄梅县一带紧急募集青壮,以编入后勤部所属的运输团,为前线大军抢运物资。
  当楚军后勤部的官员来都安阳村募集青壮以运输物资的时候,当地的青壮踊跃参与,不单单圆满的完成了募集任务,而且都还超额完成了。
  其中固然有部分人是为了应募运输团之后可以吃饭的缘故,但是这也少不了以往楚军给他们带来的良好生活,让他们看到了生存的希望后所作出的一种回报。
  他们就是很单纯的觉得,生活在楚军治下有奔头,并且不想回到明朝统治的时期,所以听到说前线大军打仗的时候需要人手运输物资,尽管天寒地冻的,尽管没有工钱,人家只是管饭而已,但是这些青壮们依旧很乐意去。至于说为什么不直接参军,以战斗的方式支持楚军。
  你想参加人家也不要你啊……
  目前楚军的武装力量,主力师部队其实人数不多,因为人数有限,对于士兵的挑选其实也很严格的,很多青壮想要去应募还不一定能选上呢。
  至于守备军……前头的明军降兵越来越多,为了避免这些降兵祸害地方,楚军不得不持续设立新的守备军,如今守备军的规模都已经达到了十四个师了,并且大多都满员。
  楚军那边一直都是在持续对守备军进行裁汰呢,那里还会从民间招募青壮加入守备军啊。
  所以,民间青壮想要加入楚军,为大楚帝国效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大楚帝国的兵,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
  在大量民夫组成的运输团的努力下,后勤部一口气为第八师、第五守备师等在北线作战的兵力,送去了大批的粮草,弹药以及冬装等大批物资,有效的缓解了第八师等部队的物资短缺情况。
  身在金陵城外的罗志学,接到了后勤部方面的报告后,微微沉思了后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人诚不欺我。”
  罗志学摸着良心说,其实他并没有特地的为改善民众的生活而做出太多的东西,他做出的很多政策措施,其出发点并不是真的为了让民众过上好日子之类假大空的口号。
  罗志学的出发点很简单的。
  早期就是为了捞钱获得军费,后来则是一定程度上注意了维持己方控制区的稳定统治上。
  说白了,罗志学就是为了自己的统治能够更加稳定,所以才会折腾出来众多的政策,而这些政策,其实不仅仅局限于一些民生政策,比如说参务大臣的设立,比如军务院的设立等等,还有还多很多呢。
  然而这些政策附带了一些有利于民生的好处,不过其实也好的有限。
  至少大楚帝国治下,饿肚子的人依旧多了去……
  然而即便是这样,仅仅是这么一点点的好处,就让当地民众们在大冷天里,冒着风雪为前线大军运输物资!
  这些底层的民众,其实很容易满足的!
  罗志学看过报告,沉思了许久。
  嗯,不是什么感动之类的,作为一个上位者,当了一年多皇帝的罗志学不存在这么低级的情感。
  他看到的是:底层民众的要求相对比士绅地主,市民等阶层的要求更低,更容易满足,并且在施政上也有较大可行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27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7/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