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261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3:19
  “剩下部分不能进入主力部队的新标军士兵,也能够和营哨兵战俘中的优秀者编入守备军,我估摸着,这一次少说也能编练三个旅的守备军。”
  罗志学道:“既然如此,那么就不要拖延,按照之前制定的备用计划,对战俘进行挑选,该编入主力部队的编入主力部队,该编入守备军的编入守备军。”
  “守备军这边,第七守备师的第十四旅扩充为师,编成第十一守备师,第七守备师的缺额就地补充。”
  “两个守备师整编的同时,接管九江防务,负责后续城内的肃清作战、后勤线的保障工作。”
  “各主力部队,按照原定计划行动吧!”
  “第七师和第一骑兵旅先行南下,首要目标攻克南康府之星子城、九江府之德安,然后继续南下南昌。”
  “第一军两师一团,先去渡口那边进行准备。”
  罗志学很快就把后续的战略部署给安排了下去,而这个战略部署也不是罗志学拍脑袋决定的,实际上是御前军事会议里早就敲定下来的作战计划。
  拿下九江后,楚军下一步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是鄱阳湖东岸的湖口。
  拿下这个地方,跨过鄱阳湖进出长江的湖口位置,然后一路杀向江南。
  当然了湖口这地方,想要什么都不准备,直接就强行渡江攻打难度太大,之前楚军的情报人员就侦查到明军在这里构筑了密集的防御工事,还有江边炮台。
  楚军想要在这里渡江杀过去,那么必要的准备也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集中大量的火炮,准备大量的渡江用的船只木筏等,准备舟桥部队用以搭建浮桥。
  同时还有更重要的是需要海军长江舰队的配合。
  楚军想要顺利渡江,并且想要控制伤亡的话,那么就必须要有长江舰队的大力配合。
  只有当长江舰队能够压制住明军方面的水师,那么舟桥部队才能够安全的搭建浮桥,渡江部队才能够安全的坐船渡江。
  对此,海军部部长吕兴业在御前军事会议上如此表态:“我海军为这一战已经准备了大半年,断不会掉链子的!”
  “为了配合陆军方面攻打湖口,我海军集中了绝大部分的战舰并部署在长江舰队里。”
  “目前长江舰队已经准备了安装火炮的大小战船一共百艘零三艘,对比去年渡江战役时我海军一共三十多艘战舰,足足翻了三倍。”
  “其中大型战船六艘、中型战船二十七艘,小型战船七十艘!”
  “整个舰队拥有九斤舰炮十二门,五斤舰炮二十七门,两斤半舰炮三十八门,各类佛郎机炮、将军炮等传统火炮两百四十六门!”
  “此战,我海军有足够的信心把敌军水师扼制封堵在港口里,并且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炮击陆地炮台,以掩护陆军渡江。”
  吕兴业海军中将说这些的时候,是充满了底气,整个人说话的口气,比当初在渡江南下攻打武昌的时候大多了。
  而吕兴业的底气!
  来源于海军的迅速壮大!
  去年南下攻占汉阳城后,罗志学就已经开始支持海军进行扩充了,在人员和经费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援。
  而陆军方面为了渡江攻打武昌,后续为了楚南战役杀入洞庭湖,现在为了东进攻打湖口甚至进入江南,也同样非常支持海军的发展。
  甚至主动在军费以及火炮上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就是为了扶持海军这个小老弟快速发展起来。
  因为陆军方面自己也很清楚,不管是攻打楚南还是东征,都是离不开海军舰队的。
  没有海军的支持,难不成陆军还真的把粮食弹药一路从陆地运输过去啊……
  那可是动不动就大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补给线……而且楚军作战的物资消耗也非常大,其物资消耗远远不是传统冷兵器部队所能相提并论的。
  光是那海量的弹药就是个麻烦事。
  这么多物资如果一路上都靠陆地运输的话,后勤部要疯掉的。
  所以,陆军方面哪怕是为了自家的后勤供应,都会大力支持海军发展。
  陛下罗志学支持,作为军费竞争对手的陆军也支持,这大楚帝国海军的发展,自然也就一日千里。
  短短大半年时间里,其舰队规模增长了三倍之多,并且配属了大量的火炮。
  就连陆战队,那都是从陆军调过去的精锐步兵!
  此时的大楚帝国海军,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了,吕兴业说话的时候,也有资格提高声音了。


第330章 明军也不傻
  在九江城郊外的御前战略会议里,吕兴业海军少将,代表海军做出了庄重的承诺:海军将会竭尽全力,并且有绝对的信心能掩护陆军登陆湖口,并保障河运安全。
  海军的信心和承诺,让罗志学以及陆军方面都很满意。
  对于罗志学来说,海军的实力能够增加这么多,如今掌控长江航道有望,也就不枉费自己在过去的大半年里多次拨给海军专项经费了。
  而对于陆军来说,海军如果能够帮助陆军登陆湖口,帮助陆军运输后勤物资,那么也就不枉费陆军过去大半年里的诸多支持,甚至咬着牙匀出一部分火炮产能给海军了。
  倒不是说直接把陆军的野战炮给海军,而是让汉天兵工厂那边腾出产能生产海军专用的长管舰炮。
  毕竟陆军的火炮不太适合海军使用。
  以九斤火炮为例子,陆军的九斤野战炮,口径为一百一十五毫米,炮管长两米,身管倍径为十八倍,炮管的厚度要更薄一些,缩短炮管长度和炮管厚度,这些都是为了减轻火炮的重量,以做到野战行军机动。
  而海军的九斤舰炮呢,口径一百一十五毫米,炮管长两米六,身管倍径二十二倍,炮管厚度也要更厚,尤其是炮管尾部安装发射药的地方,为了承受更大的膛压,厚度是比较厚的,同时因为不用考虑行军机动问题,因此这种火炮采用的是战舰上、陆地要塞专用的小四轮低矮炮架。
  其实就是明王朝里的红夷大炮,属于典型的长管加农炮,通常用作舰炮、要塞火炮使用。
  特点是身管倍径更大,炮管更厚,更加沉重,同时因为不用考虑机动性能,也就不用过多考虑重量问题,因此也可以采用更加廉价的铁铸火炮,而不是需要使用昂贵的铜。
  铜铸造火炮,可比铁铸火炮贵多了.
  因此,虽然陆海军装备的看似都是九斤火炮,但实际上两者相差极大,汉天兵工厂那边的火炮厂,对这两种同口径,但是不同用途的火炮,那都是分开设立生产线的。
  但即便是不同的生产线生产,也需要用到机械设备以及熟练工人的,这必然会挤占汉天兵工厂有限产能。
  总产能有限的情况下,陆军方面为顾全大局,也是为了让海军协助陆军攻占湖口,安庆,打通长江航道,也是付出了一定牺牲的。
  要知道,现在陆军里大把部队都还在等着火炮装备呢。
  如今明廷那边都把红夷火炮改装炮架或者干脆是新铸造轻便的野战火炮,然后用于野战。
  这也导致了楚军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以前的时候,两斤半野战炮就能打的明军抱头鼠窜,现在都得上五斤乃至九斤野战炮了。
  并且数量要求也是越来越多。
  毕竟,明王朝方面装备的红夷火炮一向来都不少,同时明廷这边的红夷火炮铸造水平其实也不低,产量同样不低。
  只是以前的时候,明王朝那边的将领们没可学习的对象,搞不懂野战火炮的特殊炮架,所以一直只能把红夷火炮当场要塞火炮使用。
  如今有了大楚帝国陆军给他们打样,让他们有了可抄袭的对象,所以思路转变起来还是很快的。
  不要怀疑,明廷其实对各类新技术装备的接受程度很高。
  明廷里的佛郎机火炮、红夷大炮、鸟铳这三大主力装备,可都是外来货,但是明廷方面看到这些好东西后,直接就开始大规模仿制并装备了。
  就连燧发枪人家也接触过,只是之前欧洲传过来的燧发枪还是属于簧轮燧发枪以及早期的撞击式燧发枪。
  造价超高,工艺复杂,不具备大规模装备的性价比,所以明廷才没搞……
  不说明廷,就算是欧洲那边虽然现在也很少装备燧发枪,刚死没几年的瑞典古斯塔夫二世,他改革后的线列战术,使用的还是火绳枪,只是和楚军一样,把大口径火绳枪轻量化,这就是三十年战争期间很流行的瑞典风格的火绳枪。
  不仅仅瑞典用,其他欧洲国家也陆续仿制并使用,比如英国在内战时期就广泛生产瑞典风格的火绳枪用于战争。
  也就是说,直到现在,欧洲那边的火枪手们使用的火绳枪,还是以火绳枪为主,至于燧发枪虽然也有装备,但是数量很少。
  历史上,大概要到十七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陆续解决撞击式燧发枪的各种技术难题,提高击发率,降低成本之后,燧发枪才逐步取代火绳枪,但是要彻底取代,那也经历了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
  期间十七世纪末的套筒式刺刀的出现,最终彻底奠定了燧发枪的步兵主力武器的地位,排队枪毙战术开始彻底横行欧洲。
  纵观同时期明廷以及欧洲的火枪发展和应用,其实明王朝也没落后太多。
  都是用火绳枪,谁也别说谁的不是……
  所以,别觉得人家明王朝就不会学习仿制更好的武器装备。
  人家也不傻的!
  只是吧,有时候有了先进装备不一定就能发挥出来其作用来。
  明廷最近大半年,各督抚搞出来不少枪炮,但是还是打不过楚军,所以有时候,武器也不能决定一切。
  有意思的是,这个过程里大批明军督抚们搞出来的枪炮都落到了楚军手里。前期楚南战役里,大楚帝国陆军就从明军手里缴获了至少五千支以上完好的新式火绳枪,嗯,也就是仿自楚军元年式火绳枪的灭贼铳。
  此外还缴获了大概二十多门的两斤半野战炮,三门五斤野战炮,虽然这些火炮都是铁铸的野战炮,但是用处也不小。
  最后这些杨嗣昌花费了巨大代价才搞出来的新式枪炮,最终都落到了楚军手中并装备。
  暂编第四混成团里所用的火枪和火炮,就是缴获自杨嗣昌编练的湖广新标军的枪炮。
  而这一次九江战役里,楚军又缴获了一大批新式枪炮,这些枪炮也会被直接补充到楚军各部使用。
  这么说起来,其实明军的新标军,对楚军的扩张还是做出了一定贡献的。
  至少那几十门野战炮和红夷重炮就是能帮助楚军缓解不小的压力。
  ——
  当楚军之第一军开始前往湖口,开始打造渡河用的船只,木筏,为后续渡江强攻湖口做准备的时候。
  第七师这支尚未满编的主力部队也南下抵达了南康府府治星子城。
  只不过驻防此地的明军早早就得知了九江陷落,守军几乎全军覆灭的消息,驻防此地的八千多明军也只是普通的营哨兵,其中不少还是征召来的民夫青壮。
  对于来势汹汹的楚贼,他们根本就没有顽抗的心思。
  在第七师抵达星子城前夕,驻防该城的明军就已经主动撤退了,部分乘坐船只过湖泊,然后前往湖口,不过更多的还是一路向南退却。
  第七师杀到星子城的时候,城内只剩下数百老少残弱,而且他们根本就没有抵抗,在楚军刚到呢,就主动打开了城门投降。
  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星子城,却是没让第七师的师长黄祥斌少将高兴……
  因为进城后发现,提前退走的明军把城内官仓的粮食以及金银等都搬空了,毛都没给他剩下一根。
  虽然说还是会通过肃清作战,针对顽抗士绅的抄没,针对粮行进行强制性的平价征用等措施获得钱粮,但是这也无法挽回被明军带走的那些钱粮啊。
  就是不知道第一骑兵旅到那里了,如果抵达了德安一带的话,说不准能拦截到星子城逃走的明军。
  第一骑兵旅和第七师虽然是一起南下,不过却是兵分两路。
  第一骑兵旅是直接走平坦大道,从九江城直接南下,走的是庐山西边的平原地带,最后一路前往德安,为的就是快速杀到德安,在德安城的明军反应过来之前拦住他们溃逃或其他明军对此地的增援。
  当然更加重要的还是这地方比较平坦,适合骑兵作战。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26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1/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