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准原爵承袭若干代。
罗志学把这一条直接写到了宗室爵位条例里,并加了一个句此乃祖宗条例,不得擅改。
这都爵位传了五代了,也足够普通皇子的子孙后代享受融化富贵了,如果不加以限制,那么以皇室的生育能力,恐怕一两百年后就得养数以十万计的米虫了。
在宗室爵位也好,功臣爵位也好,罗志学还是比较克制的,他既要保持爵位的尊贵和稀缺,同时又要避免尾大不掉,弄出一堆蛀虫出来。
同时还对外戚爵位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明确规定,外戚封爵最高只能封到子爵,且无法减等承袭,更别说减等罔替了。
嗯,也就是一次性的终生爵位。
第306章 军费之争
为了后续的东进战事能够顺利执行,罗志学编成了三个野战军,并对高层人事进行了部分的调动,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后续的东进战役里,更好的整合各部队的战斗力。
只不过随着第七师,第八师的陆续成军,大楚帝国的军费压力也是日渐上涨。
截止到六月下旬,大楚帝国已经拥有了八个主力步兵师,四个暂编混成团,一个骑兵旅,六个臼炮团以及一个近卫师的编制。
这些主力部队,哪怕有不少其实都没满编,然而总兵力也达到了十二万人,如果要满编的话,这个数字还会再增加四万人左右。
除了主力部队外,楚军目前还有总数十个师的守备军,这些守备师的兵力或多或少,基本在七八千人左右,这样又是七八万人的兵力。
两者相加,楚军目前的陆军兵力,大约有二十万左右。
这么多兵力,光是养着这么多兵力的开支就是一笔庞大无比的数目。
更别说,楚军还处于扩军当中,众多部队里的炮兵和骑兵等技术性并且都是严重缺编的,楚军也是一直在想办法提升技术兵种的数量,以求做到尽可能的满编。
而这一项也是非常花钱的。
最后则是战争本身的耗费。
部队待在营地里,和部队行军作战的开支,那是截然不同的。
其他不说,光是人吃马嚼的开支就会迅速上升,更别说弹药开支以及装备骡马的损耗开支了。
之前的一场楚南战事,楚军就耗费不小,而后续还要加上一个作战规模更庞大,同时开支也更大的东进战役。
同时在其他几条战线上,虽然没有大规模战事,但是中小规模的战事其实一直都没停过,其花销也不小。
这林林总总加起来,军方那边很快就发现,预定的一千五百万军费根本就不够用,而且缺口至少也有五百万两银子。
所以东进战役展开之前,军方那边已经是多次上书请求增加战费。
针对这个问题,罗志学召集了财务部和税务部等部门的人员进行了商讨。
负责大楚帝国财政预算的财务部尚书黄诚宣倒是比较轻松:“这一次我们在楚南里收获不小,尽管后续恢复当地民生以及各地的以工代赈的开支也不小,但是挤出三百万两银子给军方还是问题不大的,然而五百万,那是真没有啊。”
只是说完后,黄诚宣又加了句:“微臣听闻,这一次的楚南战役里,军方的缴获也不少啊,光是军粮就缴获了一大批,骡马以及其他战利品也不少啊,他们这一次南下作战看似花的不少,但是这一进一出多少也能填补一些,纵然有些缺口,但是缺口也不应该有五百万两这么多啊。”
说了一堆后,几个文官头子一致表示,财政紧张,再拿出三百万战费已经是极限了,再多的话,财政就要当场破产……明年大家都得喝西北风去。
罗志学听黄诚宣等人的话,也没有多说什么,最近军方和文官因为军费的问题,已经连续爆发了好几次冲突了,罗志学可不打算直接插手其中……
在大楚帝国这种军政严格分离,并且文官和军方天然就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可以说,这种矛盾还是罗志学自己制造出来的。
那天郭全书和陈星凯这几个文官头子,和徐志贤,韩子平等军方高级将领们一副都是好兄弟的模样,罗志学都要琢磨着是不是杀几个人了……不然没安全感!
同时,他也知道目前的军费矛盾,是客观存在,并且是很难解决的。
因为毕竟财政经费就这么多,军方都拿去打仗了,行政体系的开支自然也就非常麻烦了。
目前大楚帝国的军费开支是非常恐怖的,如果说没有战争缴获收入的话,光靠正常的赋税收入,根本就养不起规模这么昂贵的军队。
这也是让很多人,尤其是文官体系里的人担心:一旦对外扩张不顺利,或者退一万步说,就算是真的一路顺利统一华夏了,到时候对外战争没办法继续获得大量收益的时候,这么庞大的军费开支该如何维持?
靠正常税收?
这就很扯淡了,现在二十万左右的兵力,一年保守估计就得两千万军费了,这后头继续增兵的话,一年岂不是要三千万甚至四千万?
一年三四千万两银子的军费,以大楚帝国的正常税收水准,哪怕税务部的税收效率很高,但是要养起来也是不太可能的。
税务部那边做过一个简单的预估,他们预估的是,等拿下泛江南地区,即包括赣中北,江南、浙北等地区后,大楚帝国的中央财政收入大概能够增加到四千万两银子。
而且你别觉得只拿下江南后就有四千万了,等统一华夏后就能够再翻个几倍。
那是不可能的。
税务部预估的这个四千万两银子,是建立在大楚帝国控制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基础上。而这些地方,无一例外全都是人口密集地以及产量重地同时也是手工业发达之地区。
湖广、赣北、江南、浙北,这些地方随便哪一个单独拿出来,那都是财赋重地,这些地方的税赋加在一起,那基本占据了整个华夏八成以上的税收了。
也就是说,大楚帝国如果东进战略顺利的话,那么财政收入能够达到四千万两银子一年,然而后续哪怕是统一整个华夏了,财政收入也不会再翻倍增长,顶多再多个一两千万银子。
然而,随着控制区的扩大,统治的日渐完善,各种行政开支也是水涨船高。
毕竟一个朝廷,你不能光收税不干事啊,各种基础建设,尤其水利建设总得搞一搞吧,官员薪资总得发放的,出现天灾了总得救灾吧。
今年上半年,大楚帝国中央财政,仅仅是在楚北以及河南两地(南阳府)支出的以工代赈经费,就达到了八十万两之巨。
这仅仅是其中一项经费支出!
而拿下楚南后,为了恢复当地民生,中央财政保守估计也要再拿出五十万两银子的专项经费,以支持楚南各地方的民生恢复工作。
保守估计,今年为了恢复湖广等现有控制区的民生,大楚帝国中央财政至少就得掏出两百万两银子的专项经费。
当然了,大楚帝国中央财政也可以不给,视而不见或者干脆把压力向下传递,让当地官员去处理这个问题。
但是吧,大楚帝国的各地方官府的财政资金也有限,如果没有中央财政的支持,那么恢复民生起来会比较困难。
同时明廷陕西那边的状况,时刻都提醒着罗志学以及郭全书等人:光收钱不做事,是要被人捅刀子的……
大楚帝国想要稳定湖广这个大本营,让湖广这个经济以及产量重地发挥出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前期的投入是少不了的。
仅仅是恢复湖广一地的民生,专项经费就得两百万,等后续如果拿下了烂泥潭一样的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北直隶等地区……大楚帝国如果不想强势派兵天天玩镇压,那么就需要拿出来一笔巨额的资金进行恢复民生。
而这,仅仅是行政开支的一部分而已。
除了恢复民生外,还需要进行赈济,进行基础建设等等,别的不说,仅仅是官员的薪资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尽管大楚帝国里的地方官员们的薪资,是由地方财政直接给,但是有些穷地方是没有这么多钱发工资的,只能由上级财政提供支持,这层层传递后,最后少不了需要中央财政进行补贴。
等统一华夏之后,要想有效的统治如此庞大的疆域,并让这些疆域保持稳定,那么大楚帝国的行政开支,将会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一年三千万打底都不一定够。
行政开支加上军费开支,再算上一些其他开支以及应急支出之类的,大楚帝国保守估计,一年也得六七千万两银子。
但是大楚帝国的财政收入是绝对没有这么多的,哪怕是把民众都榨干了,哪怕是税务部的税务官们再狠,也是收不上来这么多税收的。
如此情况下,想要维持帝国财政稳定,在黄诚宣等高级文官们看来,就只有一个办法:把现在极其高昂的军费给压下来。
准确的说是把军费的增长势头给压下来。
文官们可以忍受一年两千万两银子军费,但是不能忍受无休止的军费增长。
用黄诚宣私底下对郭全书的话来说就是:“现在压缩军费不太可能,但是也不能让军方太过得寸进尺了。”
“现在就要两千万,等打完东进战役岂不是要三千万?等到明年岂不是要四千万?”
“到时候帝国拿什么养他们?”
“从现在开支,就得让他们知道,炮弹这么贵别乱打,还有地方驻防的兵力别一天到晚屁事不干,好歹种个菜养个鸡鸭解决一些伙食。”
“什么都靠财政养,帝国就算有上亿财政收入也不够他们花的!”
郭全书深以为然:“军方肆意浪费的确是不像话,是该想办法压一压他们的嚣张气焰了,否则国将不国!”
第307章 后宫诸女
不仅仅郭全书和黄诚宣对军方的大手大脚有意见,税务部尚书陈星凯也是很有意见,六月下旬,军方和文官体系举行参务会议,商讨军费问题的时候,陈星凯说:“我手底下的税务官一天到晚累死累活给你们捞钱,你们倒好,炮弹不要钱一样乱打,听说长沙战役的时候,打个小土堆就硬生生的打废十几门火炮,真当钱是大风刮来的呢!”
对此,军方那边毫不示弱,徐志贤当场差点把口水吐到了陈星凯脸上:“最近半年给你们几个脸了,你们还真当自己是人物了,我忒……什么玩意!”
“没我数十万将士出生入死,你陈星凯还在山沟沟里找猎户收税呢,现在觉着自己厉害了是吧,就敢翻脸不认账了。”
“别以为我们不知道,这一次楚南战役至少抄没了八百万以上的浮财,按照先前我们说好的,我们拿大头,你们拿小头!”
“五百万两,少一个铜板,本将就把你塞进炮管打出去!”
说完,徐志贤直接抬脚走人,留下脸上还沾着口水沫的陈星凯,气的他双手都在发抖,表情更是扭曲无比。
郭全书走了过来,脸色阴沉:“这些武夫,欺人太甚!”
军方和文官的第一次关于军费的协商,不欢而散!
对此,罗志学早有预料,同时他依旧没有选择进行过多的干预。
作为一国皇帝,他自然是知道财政的实际情况,也知道再拿出五百万两银子对于现在的财政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冲击。
但是同样也清楚,按照军方的这个花钱方式,继续这么下去的话,恐怕到明年的时候军费就得暴涨到三千万以上,过几年庞大的军费恐怕就要彻底拖延大楚帝国的财政。
因此,军费的控制是必须的。
但是,罗志学却是不会选择亲自动手!
身为帝国皇帝,他要做的是战略决策的角色,当臣子们,派系出现利益冲突或者其他什么矛盾的时候,他要做的不是亲自下场,而是要当一个引导员加裁判员的角色。
让事情走向既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但是也不能亲自下场,把自己沦为和臣子同等的地位。
他要保持超然的地位。
皇帝嘛,和臣子们是不一样的。
这一次的军费之争,罗志学表面上并没有进行过多的干涉,但是如果没有他的默许,甚至是暗示,文官的那几个头头也不可能对准军方开喷啊。
所以,罗志学得知了军方和文官的会谈不欢而散后,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就掠过此事,继续埋首处理一大堆的文件了。
反正这军费之争,一时半会的也影响不到东进战事的筹备,军方那边虽然看似缺钱了,但是也没说连东进战役都准备不了的程度。
处理完一天的政务后,傍晚时分罗志学回到后宫里,先是去见了王皇后!
看着王皇后已经微微隆起的腹部,罗志学也把外头的诸多政务抛下,面带着笑容上前。
王皇后是在三月份的时候就已经由太医诊断为怀孕了,如今已经有了四个月的时间,腹部已经开始隆起了。
实际上在王皇后之前,已经有了两女怀孕,第一个怀孕的是去年十二月就怀孕的王巧儿王丽嫔,第二个是今年二月份查出怀孕的陈德嫔。
王皇后是第三个!
只不过这三女目前都处于孕期,哪怕是最早怀孕的王丽嫔,距离预产期也还有大概三多个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