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方便!
吃喝都能在农林部里直接解决,上下班也不用走太远,最关键的是方便他加班。
他经常加班到晚上,而很长一段时间里武昌都是处于严格的宵禁,哪怕是的官员在天黑后出行也需要接受频繁的检查。
同时有时候晚上也会有公务,上头的处长乃至司长们时不时还会在晚上来一场临时会议……
就算不是会议,也免不了会有同僚们在下了班后拉着他去食堂吃饭喝酒联络感情。
最终他干脆就直接住在了农林部的宿舍里了,简单方便。
他到了食堂后,又和其他几个同样因为加班道现在才吃饭的同僚一起组了个小饭局,三四个人吃吃喝喝的同时,也免不了谈论当今的时局。
只见一个带着正四品胸章的中年官员道:“现在天逐渐转暖了,岳州那边怕也差不多开始动了吧!”
宋启经也应声道:“都三月份了,我们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继续再拖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了!”
“听闻军方在面临岳州方向已经囤积了重兵,光是大炮就有上百门,区区岳州明军断然是挡不住我国朝王师的!”
“早则一个月,迟不过三个月,岳州必定归属我大楚,再有两三个月,拿下长沙,常德等地也不是什么难事,而拿下这些地方后,我们农林部怕又是有的忙了!”
“是啊,大战过后,地方上的民生陷入停顿,这可都需要我们农林部逐一理清楚,安抚民众,引导百姓恢复生产,这任务可不轻松啊!”
另外一人道:“这些都是我们的分内事了,不过你们说,如今我王师云集楚南,要多久才能解决楚南战事?”
“我听说上头一直都在筹备着东进呢,而要东进就要先搞定楚南的杨嗣昌,就算不是彻底控制楚南全部地方,至少也要把楚南地方的明军主力给先行干掉,这样才能够后方无忧的全力东进!”
宋启经道:“我王师战力无双,拿下岳州、长沙、常德乃至衡阳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只不过我王师多枪炮,多辎重,而楚南各地除了这些地方外,还有不少是地形复杂之地,大军行军怕是不易。”
“我估摸着,半年内就应该杀到衡阳,解决掉伪明军在楚南的主力了,后续打那些山区州府是水磨工夫,但是也影响不了大局。”
“也许等到秋天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看到大军东进的盛况了!”
旁人此时也露出一副期翼神情道:“东进啊,一旦我们能够杀入九江,那么大半个江西唾手可得,更是将能够打开通往江南的通道!”
“久闻江南繁华,这大军要是杀入了江南,进而把江南收入我大楚囊中的话,我大楚争霸之势成亦!”
“我大楚控制湖广钱粮就足以奠定基业,如果再有江南钱粮,我大楚统一九州指日可待!”
“等大军东进之日,恐怕到时候少不了又有一番大变动啊!”说到这里的时候,宋启经等几个人都是露出了笑容。
变动,什么变动?
升官啊!
每一次随着大楚帝国的扩张,不仅仅将士们能够获得晋升,连带着行政官员们也能够获得晋升。
因为地盘的增加,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行政官员!
官帽子多了,那么升官的机会自然也就大了。
所以现在哪怕是宋启经这些文官们,也都是盼望着军方能够早一些拿下楚南,早一点东进,到时候才能够有更多的官帽子出现,才有更大的升官机会啊。
就当宋启经他们几个人吃饭闲聊的时候,武昌城里的参谋部里,众多参谋以及一票野战部队里的将领们汇集在一起进行一场规模庞大的沙盘推演。
参加沙盘推演的军官们分成了三批。
一批是以各守备师将领为主的将领们,他们在扮演楚南明军。
另外一批则是主力部队将领,他们扮演进攻部队。
最后一批则是参谋部,军政部,后勤部等为首组成的裁判团队。
这一场沙盘推演在上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主要推演的就是岳州、长沙等地战事,从楚军强攻临湘开始进行推演。
这一次推演也是尽可能的根据搜集来的情况,包括对面军力,装备乃是将领的性格,指挥风格等,对当面的明军进行了模拟。
但是沙盘推演进行了一天后,扮演楚军发起进攻的主力师几个将领们,脸色却是不太好看。
推演中,楚军对临湘发起猛攻,实施了强攻临湘的策略。
扮演明军的守备师将领们,却是各显神通,尤其是陈永福和贺人龙两人表现的非常两眼,多次挫败了主力师的强攻。
甚至依托提前准备好的各种防炮工事,让楚军过去几次攻城作战里无往不利的臼炮都是无法有效建工。
扮演临湘明军守将的陈永福,玩的还是他的老一套,抽调精锐充当督战队,然后逼着明军死守,同时构筑各种防炮工事。
而贺人龙则是在外围率领上万明军策应,多次奔袭威胁楚军的后方。
在推演中,楚军发动上百门各种火炮对临湘炮击,结果却是效果不大。
最后进攻方开始进行爆破,没想到陈永福也早有准备,提前准备了多支混合披甲精锐和轻炮的炮手以及鸟铳手,在最后可能被爆破的城墙之后充当预备队。
当成功爆破后,这些明军预备队第一时间就冲上了爆破缺口,并且还把攻戎炮、虎蹲炮等也带了上去,当场就给冲锋进攻的楚军攻城突击队遭到了惨重的伤亡。
推演中,临湘攻坚战的激烈战斗一直持续了足足五天,最终才裁定进攻方攻克了临湘城。
裁判那边甚至都已经裁定进攻方的楚军有五分之一的火炮都已经因为频繁使用,身管寿命已经到了极限,继而被迫停用或者是出现炸膛事故。
最重要的是,进攻的楚军已被裁定死伤了至少五千人,其中三千人乃是主力部队。
而守军一方,也是被裁定死伤了上万人,并且还裁定陈永福最后率领三千精锐在贺人龙的接应下成功突破。
推演中的临湘攻防战,让一群参与推演的将领们都很不满意。
哪怕是扮演临湘明军守将,坚守了五天时间,杀伤了大量楚军的陈永福自己,对这个结果也很不满意。
因为,他只是扮演临湘明军守将而已,又不是真的临湘明军守将。
这大军要是攻打一个临湘都这么困难,这对楚军在整个楚南的攻势都是非常不利的,这楚南攻势不顺利的话,那么东进计划也就别指望了。
而陈永福可早就等着东进了。
他如今是第十三守备旅的旅长,他的旅暂时驻防在兴国州,等未来东进战役发起后,他的第十三守备旅定然是要跟着第一师等主力部队杀入江西九江的。
到时候,才是他陈永福真正建功立业的时候。
但是前提是,楚南攻势要顺利,要让帝国解决了楚南的后顾之忧后,才能够全力发起东进。
而看现在沙盘推演的情况,楚南攻势怕是要出篓子!
第281章 失败的推演
所以后续虽然陈永福不会参与楚南攻势,但是他同样关心,甚至是希望南路军的行动更加顺利。
可惜的是,通过这一次尽可能模拟现实情况的沙盘推演里,第五师为首的进攻部队打起临湘来都比较艰难。
一场临湘攻坚战都死伤五千人,其中两三千人还是第五师所属的主力部队,直接让第五师都伤经动骨了。
这后续打下来就更麻烦了。
沙盘推演到现在,依旧没结束,推演中的南路军付出五千人死伤后,终于拿下了临湘,打开了杀入岳州府的大门。
后续肯定是要继续推演下去的。
但是在开始新一轮推演前,陛下罗志学却是抵达了参谋部,他并没有询问太多东西,而是向徐志贤为代表的裁判部传达了一个新情况。
给扮演明军再增加一支兵力,而且一支从装备到编制乃至士气和战斗力都和己方主力部队比肩的新式明军。
兵力数量额定为一个混成旅,驻地为常德府武陵。
听到罗志学突然变更推演条件,这让徐志贤等人颇为惊讶,虽然好几次演习的时候,自家陛下都喜欢给扮演明军的部队增加兵力,增强装备。
但是直接给明军扮演部队增加一个完全以自家主力部队为样板的混成旅,这事还是头一回。
但是经过前面的惊讶后,徐志贤稍微思索了一番就想起了什么,当即低声道:“陛下,这莫非是杨嗣昌搞的新标军?”
罗志学微微点头:“翰林院内务科昨天抓了几个杨嗣昌派过来的探子,探知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情况,杨嗣昌编练的新标军已经成军了,编练地点并不是我们之前认为的长沙,长沙那边的三千新标军不过是一个幌子,杨嗣昌在老家武陵召集师友亲族以及农户子弟,编了一个混成旅,那才是他杨嗣昌真正的新标军。”
听到罗志学这么说,徐志贤道:“没想到杨嗣昌竟然还故布疑阵,更没想到他还真的能够搞出来一个混成旅规模的新标军。”
杨嗣昌搞新标军,这事并不是什么秘密,不仅仅明廷高层知道,楚南众多明廷官员以及官兵知道,就算是大楚帝国这边也是知道的不少。
军方的军情司也一直有所关注,但是人家杨嗣昌给了个障眼法,迷惑了军情司的探子。
杨嗣昌去年正式接任之前,就开始鼓吹筹建新标军了,正式上任后抵达长沙,就开始大张旗鼓的要编练三千新标军,这也就是大楚帝国军情司所了解到的情况。
根据军情司了解的情报,杨嗣昌从长沙,衡阳一带的卫所兵里挑选了三千精锐,然后配给枪炮,用楚军的新战法进行编练。
但是好几个月时间过去了,这三千新标军连火枪都没多少,火炮更是只有区区两门两斤半野战炮,距离正式成军尚早。
同时这些士兵包括将领也都是原来的卫所兵出身,在军心士气上其实和原来的卫所兵也没啥区别。
因此军情司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楚军的将领们虽然有所重视,但是也没太放在心上,不过是三千人半吊子所谓的新军而已,打起来估计比打传统明军里的精锐战兵还要更加轻松。
这一次沙盘推演里,也是把这三千所谓的新标军给算了进去。
但是根本就没有想到,杨嗣昌一边在长沙大张旗鼓搞什么新标军,但实际上在他正式上任之前,就已经在老家开始筹备建立新标军了。
而这个新标军从编练开始就是完全效仿楚军主力部队,从将领到士兵全都是新招募的。
该新标军的将领,以杨家族人以及亲友为核心,这支新标军的头领,就是杨嗣昌的嫡亲堂弟杨嗣杏。
其他的军官们,也清一色都是杨家以及其亲族,好友。
士兵,也都是在武陵老家招募的贫寒子弟。
杨嗣昌之所以重新搞起,就是认为既然要学楚贼,那么要要学彻底。
不能光是学一个枪炮,还要学他们的内在构成。
楚贼的主力部队,都是新招募的士兵,军官们也都是自行培养的,至于那些投诚等旧军出身的将领,可都在守备军里呢……
杨嗣昌自然也学着这么干,所以从将领到士兵都是从头搞起。
当然了,一些中低级军官他还是不可避免的招揽了一些他认为不错的卫所军出身的人才。在武陵老家编练的这支新标军,被他秘而不宣,平日对外宣扬的都是长沙的那支半吊子新标军。
为的就是在关键时刻给楚贼来一次狠的。
而大楚帝国的主要对外军事情报机构,也就是参谋部军情司在楚南的军事情报搜集,要更加关注临湘、长沙等重要地区,次要则是关注前线各地的城池明军。
对明军后方腹地,也没啥特殊的武陵地区关注还真不多,因为那地方本来没啥明军,而且又不是什么战略要地,军情司自然不可能在这个方向投入太多力量。
再加上杨嗣昌他们为了隐瞒,都是把编练新标军的地方放在乡下偏僻地方,军情司的探子们顶多也就关注武陵城内的情况,下乡甚至进山还是比较少的。
另外一家对外情报机构,也就是商贸部调查司,这个机构虽然也是情报机构,但是平日业务一般都集中在明廷官方动向,民间舆论甚至商业情报的搜集上,一般不会特地去涉及军事情报业务。
如此也就导致了大楚帝国针对杨嗣昌麾下新标军的情报侦查上出现了漏洞。
如果不是这一次翰林院内务科抓住了杨嗣昌派过来的探子,并顺藤摸瓜抓住了一个杨嗣昌麾下比较重要,了解了较多内情的幕僚,恐怕现在都还会被蒙在鼓里。
这被蒙在鼓里也不奇怪,这年头信息传递很缓慢的,人员流动也是非常少的。
尤其是一些小地方里,如果有陌生面孔出现的话很容易就会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如果这个陌生人还去打探一些比较敏感的军事情报,那么很容易就会被当地的官府给察觉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