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两个守备旅后,接下来还要给第三守备师配属一些辎重、骑兵、炮兵部队。
但是和其他守备师一样,这些辅助兵力都是严重减配,骑兵方面精骑是别指望了,甚至连精锐一些的骑马步兵也没有,人家三个主力师的师属骑兵团都还不满编呢,哪有多余的战马和精锐骑马步兵配属给他们啊。
因此第三守备师的第三守备骑兵营,只有区区三百多骑,而且还是被挑剩下的骑马步兵,他们和守备师里的普通步兵对比起来,也就是只会骑马而已……
勉强可以作为前锋侦查部队使用,至于其他的就别指望了。
炮兵部队也只有一个短炮营的规模,暂时配属了十六门各种两百斤以上的将军炮,佛郎机火炮等,这些旧式火炮保乡军缴获的非常多,而主力部队里基本都不要这些旧式火炮,因此缴获多少基本就是给守备师用多少。
辎重部队也只有一个营的规模,因为守备师里的火器装备水平不高,弹药消耗也小,同时骡马数量也不多,主要的消耗都是粮食为主,同时下属的各团也都有自己的辎重部队,因此师属辎重部队规模也不用太大。
上述各部队所需要的武器也很简单,直接用缴获的明军武器装备就行了。
如此一来,第三守备师也算是齐装满员了,至于战斗力嘛,这个很难说。
保乡军里的守备旅战斗力很难有一个准确的评价,强悍的有第一守备团,该团原身是第四混成旅,曾经在裕州里是打过硬仗的,表现上佳。
至于其他的守备部队的战斗力也就一般般,不过就算是一般,也比寻常明军卫所兵强得多,毕竟保乡军里的守备部队,其中有着大量的明军的战兵,同时待遇更好,装备也更加精良。
第三守备师的师长人选也没什么意外,罗志学直接任命了原第五守备旅旅长董明杰为第三守备师师长。
董明杰率部在钟祥整编数天后,在八月二日率部离开钟祥朝着荆门州而去。
拿下荆门州后,第三守备师将会继续朝着荆州府方向进军,以争取早日拿下江陵。
江陵乃至荆州府的府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除了江陵外,还有一个地方非常重要,那就是夷陵州。
夷陵州以东,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江汉平原地区了,而夷陵州以西就是大巴山了。
在董明杰领军出发之前,罗志学召见并吩咐了他:
“荆州府首重在于其乃江汉平原的西边门户,同样也是进军川东的桥头堡。如果有机会的话,你部当迅速抢占巴东、巫山等地,为我军后续进军四川奠定基础。”
“不过你部西进后也不会得到太多的增援,所以行事还需要谨慎,这巴东能打就打,如果没机会也不要勉强。”
进军四川并不是保乡军里现阶段的重要战略目标,甚至都不是下一阶段的主要战略目标,但是如果有机会提前抢占巴东、巫山等地,罗志学也不介意让部队提前抢占这些地方,方便后续进川。
但是如果没机会的话,那么也就先放着,只需要第三守备师能守住夷陵州一带,把四川地区的敌人拦在江汉平原以外,那么第三守备师的战略任务也就算完成了。
整个第三守备师的战略任务,其实和第二守备师非常类似,罗志学给第二守备师的战略任务,也是以控卫郧阳一带为主,有机会就打一打汉中府、夔州府等地,如果没机会也就算了。
不仅仅如此,连带着北线的第二师、第一守备师的战略任务也是以防守为主,进攻为辅助。
这涉及到了保乡军的整体战略规划。
一直以来,保乡军的战略规划都是非常的清晰的,那就是先攻占南阳盆地,进而占据楚北。
奠定楚北这片根基之地后,那么着手渡江南下楚南地区,继而沿着长江东进江西、南直隶,并一路东进杀到大海!
其中的东进战略,已经是在钟祥战役后正式提出并开始执行了。
东进战略也很简单,就是以攻占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尤其是江南这片繁华地区为核心。
罗志学可从来都没有和那些流贼、官兵在已经被打烂的陕西、中原等地区抢地盘的想法。一直以来,罗志学对直接派遣大军北上,一路杀到京师去都没啥太大的兴趣。
因为在中原等地玩争霸,因为地形平坦非常有利于骑兵发挥,别看最近几场战役里保乡军对上明军还能有骑兵优势。、
但那都是对上的湖广内陆地区的明军,一旦保乡军大规模北上,明廷直接从蓟辽一带调来关宁铁骑等精锐骑兵,保乡军分分钟就会陷入骑兵劣势,而且是大劣势的尴尬情况。
更不要说北上后还有可能对上东掳了,东掳已经控制大部分蒙古,麾下有大量的蒙古骑兵。
同时还有一个战略风险那就是,这北上就算一切顺利,把明王朝干掉后,也就意味着保乡军需要直接面对东掳了。
而东掳可不好打!
除了这些直接兵力对比优劣外,从襄阳北上后勤也非常麻烦。
现在保乡军大军出征,携带的火炮也越来越多,弹药辎重也是越来越多,对后勤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此情况下,保乡军更倾向于围绕着水路发动攻势,而不是走陆路。
一想到从襄阳北上后,随随便便都是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陆地补给线,后勤部部长于修杰头皮都发麻……
同时面对的是一片赤地千里,饿殍满地的地区,占领这些地方除了能够给保乡军带来一些金银以及大量流民外,其他的啥也没有。
反而还会大量牵制保乡军兵力以及行政、资金力量……
这些,都将会严重影响到保乡军的整体快速发展。
保乡军现在需要更多的地盘,但并不是被打烂的地盘,而是需要一片民生基本稳定,能大量出产粮食以及其他战略物资,并为保乡军提供大量税收的地方。
而放眼当今华夏,也就只有长江沿岸比较符合这个条件了,尤其是江南地区更是如此。
早先时候听闻江南战略后,税务部的部长陈星凯就是拍着胸脯说:“如果能够拿下江南,次年我税务部收上来的税要是少于这个数,我直接上吊自杀!”
一边说着,还一边比划着两个手指!
两千万,这是陈星凯给出的数据,而且这还是他的保守估计,并且只局限于直接上缴大将军府的收入,并不包含分配到地方县、府财政的税收。
保乡军的税收虽然都是税务部统一负责,不过也不是收上来的税收也不是财务部全部拿走。
保乡军收上来的诸多税收里,税收会被分成好几个部分,一部分直接上缴将军府财务部入库,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国税。
还有一部分则是留给地方各级财政,不同税种按照不同的比例,给镇、县、州、府等各级财政留下一部分用作各方面的行政开支。
这种情况下,罗志学他们说的税收,一般也都是特指除开了留给地方的国税。
在拿下江南地区的第二年里,税务部就说能收上来至少两千万的国税,可见陈星凯对江南地区的底气。
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江南指的还是狭义上的江南,也就是南直隶长江以南地区,并不包括江西、浙江这两个地方。
而这两个地方的北部地区,也都是鱼米之乡,同样能收上来大量的税收。
长江沿岸,尤其是江南地区有钱,这就是为啥保乡军下一阶段的核心战略不是北上也不是西进,而是东进了。
用王瞎子的话来说就是:他们在北边打生打死,我们在南边抢地盘捞钱岂不是好的很。
如此情况下,保乡军的一系列在外人看来很奇葩的战略也就能够得到解释了。
为什么当时保乡军在裕州东郊外击败左良玉后,没有乘胜追击直接杀入中原?
为什么保乡军只派遣了区区一个守备师西进郧阳,黄光茂拿下郧阳后,长期坐镇郧阳,麾下各部也分兵驻防,连进军汉中府的兴趣都没有。
就是因为保乡军暂时对这些地方都没有兴趣,一门心思想着南下,后期是准备东进。
第216章 筹建海军
董明杰带着罗志学的指示前往荆州府去了,罗志学依旧没闲着。
他把剩下来的两千左右的降兵编成了一个守备团暂时直辖,又让后勤部从其他不合格的降兵里挑选了五千人编入运输营,为各路大军运输补给。剩下的一些连运输营都不要的降兵们,则是再编入建筑营、屯垦营,再把极少数的一批死硬分子扔进战俘营。
如此一来,基本上也就把一万五千多人的降兵给处理的差不多了。
处理完这些降兵后,罗志学又召开了各部会议,商讨扩充主力部队的各项事务。
保乡军一直都是在扩充当中,地盘占领的越来越多,所需的兵力也是越来越多。
虽然也先后整编了三个守备师,但是这些守备师的战斗力还是太差,担任次要战线任务勉强还行,但是想要让他们充当主力去作战就不靠谱了。
要扩充地盘,要攻城略地,真正需要的还是主力部队。
不仅仅是需要寻常步兵和野战炮兵以及骑兵,还需要更多的攻城炮兵。
上述还只是陆军范畴,而随着保乡军持续在汉水水域作战,不久后也会饮马长江,因此罗志学也是打算趁着这一次的机会,正式筹建海军。
八月五日,罗志学召开的军务会议上,他针对筹建海军问题让麾下各将领们畅所欲言,最终敲定了筹建海军的一应事宜。
暂定设立海军部,以统筹管辖所有海军发展、作战事务。
之所以一开始就设为部,而不是在参谋部内辖一个海军司,或者效仿炮兵、骑兵设立总监,纯粹是罗志学想要从一开始就把陆军和海军给区分开来。
毕竟陆军和海军属于牛马不相及的两个兵种,这和炮兵、骑兵依旧属于陆军下的兵种不一样。
只不过海军部虽然成立了,所属的人员以及兵力却是非常少。
暂时只有水上辎重营所属的二十多艘陆续缴获自明军的一些内河战船以及三十多艘普通货船。
这些都是一些内河船只,最大的排水量也不过数十吨罢,连火炮都不能摆上几门的那种。
这个水上辎重营,将会成为保乡军海军的基础,并整编为长江舰队。
嗯,虽然保乡军还没有饮马长江,但是未雨绸缪先把自家的内河舰队挂上长江前缀也是没毛病的。
省的过几个月还得改。
前水上辎重营,现长江舰队所属的船只不大、不多、人也少。
因此连带着首任海军部部长吕兴业都只是一个准将,比其他的四部梁总监的清一色少将军衔低了一级。
此人之所以是准将,那还是罗志学看在海军属于独立兵种,海军首脑也就是海军部部长的军衔不能太低的缘故,要不然的话,撑死了也就一个上校。
如今在保乡军里,上校已经不算什么高级军衔了。
正式南下之前,罗志学设立了师级编制,任命了几个师长、多个旅长。
考虑到职务和军衔的搭配,罗志学也是对麾下众多高级将领们进行了晋升。
四部长两总监,清一色的少将,副部长或重要司司长为准将,普通司长为上校,司下属各处为少校或中校等。
野战部队方面,北路军司令兼第二师师长黄丁权被晋升为中将军衔,北路军参谋长兼任第一守备师师长左英哲被授予少将军衔。
而黄丁权,目前也是保乡军体系下,仅有的一个中将。
西路军司令兼任第二守备师师长黄光茂,被晋升为少将。
值得注意的是,黄丁权的中将军衔,并不是来源于他的第二师师长职务,而是因为他的北路军司令职务。
主力师的师长军衔,标配乃是少将,比如第三师师长李多,就是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率领第一师主力南下前往汉阳的李成通,也是在南下之前被罗志学升任为第一师师长,暂时依旧兼任第一步兵旅旅长,其军衔也是少将。
主力师的旅长则是准将军衔,主力师的步兵、骑兵、炮兵团长则是为上校军衔,辎重团为中校军衔。
主力步兵营营长则是少校为主,中校为辅。
左英哲和黄光茂的少将军衔,同样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守备师师长职务,而是因为他们北路军参谋长、西路军司令职务
他们的守备师师长只是暂时兼任而已,而在规划里,守备师的师长标准军衔乃是准将。
董明杰升任第三守备师师长后,获得就是准将军衔。
守备师的旅长标配为上校军衔,步兵团长为中校或少校军衔,步兵营长为上尉,步兵哨长为中尉,队长为少尉或准尉。整体来说,守备师里的军官职务,其军衔比主力部队要低一级。
但上面的军衔标配也不是绝对,还得再看该守备师战力、军官个人的战功、资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