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贤听罢却是露出笑容道:“如果他们敢出城,我们就直接杀一个回马枪,迅速在野外击溃他们,然后抢占宜城。”
“即便到时候不是杀回马枪,抢占宜城,那么也会有其他战术可选。”
“只要他们敢出城,那么对我们来说,可选择的方向可就太多了继续打援可以,杀一个回马枪也可以,甚至都可以让他们汇合,然后再野外会战里直接击溃他们。”
徐志贤说这些的时候,显得信心满满。其他人听了他的话,也是显得信心满满。
对此罗志学也是比较宽慰,麾下将领们现在的自信是好事,至少不会和以前一样看见大规模官兵就想要跑……
那个时候他们总是把明军当成官兵,把自己当成贼军……
这贼军看见官兵,天然就挨了一头。
现在嘛,保乡军的将领们已经很少会有这种天然矮一头的感觉了。
因为过去几个月里,保乡军打一场赢一场,而且是赢得干脆而漂亮,多次以少胜多。
这一系列的胜仗也是让保乡军的将士们打出了自信。
不过有自信是一回事,自信变成自大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罗志学也适当的开口泼一泼冷水:“此番南下作战还是要谨慎再谨慎,我军南下兵力有限,主力不过三个团,再有两千多守备军(第五守备旅欠一团),再加上辎重、炮兵和骑兵部队,总兵力只有一万一千多人。”
“在兵力数量上,我们还处于较大的劣势,此战还是要谨慎一些,免的阴沟里翻船。”
听到罗志学这么说,之前显得自信满满的众将这才稍微平复了心情,不过后续讨论作战几乎的时候,提出来的各项建议还是比较大胆。
最后他们敲定了徐志贤提出来的作战计划,该计划在战略层面很简单。
一路南下,绕过宜城后继续南下,直接拦截从汉阳北上的明军。
按照双方所在的位置和行军速度来推算,保乡军完全能够在北山明军援兵抵达宜城之前,提前至少一天甚至两天时间就拦住他们。
等拦住他们之后,接下来的作战计划就不用多说了,直接来一场遭遇战,把他们干趴下。
这个过程里,如果宜城敌军敢出城的话,则是看情况,如果他们跟得紧那么就直接先杀一个回马枪。
如果对方比较谨慎,跟得比较远那么就先不搭理他们,而是继续南下先把北上援兵干趴下再回头打他们。
如果对方有用兵高手,行动能力也爆表,让保乡军找不到杀回马枪的机会,同时又没办法先行干掉北上援军。
那么就直接摆开阵势,堂堂正正的好他们干一场。
总之,主要不是攻城战,保乡军就有底气和他们打一场。
哪怕己方步兵兵力处于较大的劣势。
因为保乡军里除了有三个主力步兵团外,还有另外两支占据绝对优势的兵力。
那就是第一炮兵团所属的二十四门两斤半野战炮。
王瞎子率领的独立第一骑兵旅的六百精骑。
在野战炮兵上,保乡军绝对能完爆湖广明军,哪怕对方明面上拥有更多,甚至好几百门的各种小炮。
在精锐骑兵上,保乡军同样有绝对的优势。
南边的这些湖广地方兵力可没啥精锐骑兵,现在整个襄阳以南的湖广明军,他们的骑兵力量加起来都还不如当初的左良玉所部。
左良玉所部好歹还有五百精骑呢,当时这五百精骑也就是在交战前期的时候比较倒霉,直接遭到了保乡军的远距离炮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如此才被王瞎子所部骑兵找到了机会给击败了。
而这些湖广当地的卫所兵们,可找不出来五百精骑出来,别说五百了,估计一百精骑都没有。
在精骑和野战炮兵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哪怕是步兵数量比较少的情况下,保乡军的一群将领们,也有足够的自信在野战中击败他们。
相对于自信满满,一路直奔宜城而去的保乡军,宜城内的明军却是极为恐慌。
这会的他们还不知道保乡军迅速南下,是奔着打援去的。
他们还以为保乡军要来强攻宜城了呢。
那可是连襄阳城都能拿下,连卢象升都能击败的保贼军啊!
守军对能否挡住保贼军守住宜城可没多大自信。
听闻保贼军快速南下后,宜城内的宜城县令惶恐了两天后,不等贼军抵达,就已经悄然出城溜走了。
这官,他不当了!
而此人在贼军抵达之前就先行潜逃,让本来就士气极为低下的城内守军的士气跌倒了谷底。
以至于出现了让明军,让保乡军都完全预料不到的情况。
贼军尚未抵达,宜城内的万余守军就直接弃城而逃,一路沿着汉水朝着南方狂奔而去……
第203章 唐晖的难
保贼军的徐志贤等人制定了一系列的围城打援的战术,连作战计划书都写了厚厚的几十页。
结果还没等他们真正实施该作战计划呢,徐志贤就从侦骑口中得知消息:宜城城内的守军跑了!
得知这个消息后,徐志贤都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愤怒……
麻痹,自己为了攻克宜城,前后制定了多少作战计划啊,想了多少办法啊。
结果好不容易准备开始实施了作战计划了。
守军竟然自己不战而逃。
这意味着,徐志贤的一系列努力都化为了白工,他感觉到自己用尽全力打出的一圈,结果却是落在了棉花上。
非但如此,甚至还因为用力过猛而差点导致内伤!
徐志贤虽然得知了宜城守军跑了后心情复杂,不过他还是清楚的认识到此时对于保乡军而言是一大利好。
他们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宜城这个前进的桥头堡,进而继续沿着汉水南下一路追击敌军。
当即他就向罗志学建议道:“大将军,我们要加快速度了,宜城守军南逃不久,如果我们速度快的话还能咬住他们的尾巴,同时也能在敌军北上援兵反应过来之前找到他们并交战,继续争取在野战中击溃他们。”
“就算他们一起南逃了,那么后续我们也能够一路紧跟他们南下,不给他们南逃到钟祥重新整备防务的时间,趁着他们立足未稳之际就直接拿下钟祥。”
罗志学道:“敌军既然不战而逃,那么我们也就不用客气了!”
“传令下去,第五守备旅加快速度青壮南下,先一步攻占宜城,如遇敌军残兵顽抗格杀勿论。”
”控制宜城后迎接大军,提前准备好营房、饮食等物,为主力节省时间。”
“其余各部也要加快南下,尤其是炮兵和辎重部队不能拖后腿。”
“另让第一骑兵团扩大侦查搜索范围,提前避免任何可能之敌军陷阱!”
罗志学暂时还不知道为什么宜城的守军直接就跑路了,有可能是敌军真的怯战而逃,但是也不排除敌军玩阴谋,故布疑阵的可能性。
罗志学不管对面的明军怎么想的,是否真的有阴谋,但是他还是会保持必要的谨慎。
随着罗志学的命令下达后,第五守备旅先一步轻装南下。
如今他们大军距离宜城也不过七八公里而已,不出意外的话,今天午后时分第五守备旅就能抵达宜城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等到主力部队在下午时分抵达宜城后,就能直接消息过夜,为明天的继续南下积蓄体能。
第五守备旅的一路南下也没什么意外,当天午后时分,第五守备旅旅长兼任第九守备团(原第五混成旅)团长的董明杰,顺利率领所部两千余人杀到了宜城下。
一开始宜城大门还紧闭,城头上还能看见少量士卒把守,但是没过一会呢,城门就被主打打开,紧接着出来一群低级官员和士绅们,说是什么献城投降了。
看到这一幕,董明杰不由得也是松了口气。
对方既然识趣主动投降,那么也就省了自己不少事了。
如果说对方城内的残兵顽抗不降的话,虽然城内敌军主力已经跑了,但只要随便来个几百千把人驻防,那么自己的第五守备旅想要拿下来恐怕也得花费一番手脚。
毕竟他的第五守备旅,说是一个旅呢,但实际上就只有一个团的兵力。
在七月初的全军整编里,原来的第五混成旅被缩编为第九守备团,和拟定新编的第十守备团一起被编入了第五守备旅。
然而第五守备旅的名号虽然挂出来了,但是短时间内依旧只有一个团的兵力,至于第十守备团,这兵员还在对面明军手里呢……
等啥时候南下打了胜仗,抓到了足够的俘虏,这第十守备团才能什么时候建立起来。
只依靠区区一个守备团,就想要拿下宜城还是挺难的。
幸运的是,城内剩下的少数残兵并没有顽抗,而是选择了投降。
看到对方识趣的投降了,董明杰也没有浪费时间,直接派遣兵力进城对城内残余的数百衙役,青壮民夫等进行缴械并看押,并开始抄没城内的各类军需物资。
只不过宜城内的明军撤退的时间比较宽裕,基本上带走了所有能够带走的东西,所以入城抄没官仓的收获不多。
而得知了这一情况后,董明杰却是立即给后方的罗志学去信,说敌军撤退时携带了大量的辎重,而且敌军撤退时船只也不贵,大部分士兵和辎重还是走的陆路,而不是水路。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从陆路撤退的敌人跑不快,后方的保乡军如果脚程快一些,完全有可能追上敌军的。
后方的罗志学接到董明杰的报告后,稍微思索一番就下令王瞎子带着第一骑兵旅先一步南下,快速追击敌军,看看能不能追上撤退敌军甚至缠住他们。
而其余主力部队,则是继续根据原计划南下,并在当天傍晚时分顺利抵达宜城休息。七月二十三日,保乡军不费一兵一卒就顺利夺取了宜城这个重要的南下桥头堡。
而当保乡军杀到了宜城的时候,宜城以南二十多公里外,大批明军也是正在宿营。
中军营帐里,一个明军中将将领阴沉着脸看着手中的书信,半响后才见他放下书信。
此时帐篷里的其他几个将领里有人道:“大人,唐佥宪他怎么说?”
中年将领道:“他让我们立即止步反攻宜城,还说他亲率的两万大军三两日就能抵达,必然能歼灭保贼云……”
这话一出,帐篷里的其他几个将领顿时脸色黑的很难看。
当即这些人就七嘴八舌的说起来:
“反攻宜城?这怎么可能,现在我们掉头反攻宜城,这还没去到宜城,估计就会和保贼军对上了,到时候一场野外会战下来,怕死的不够快吗?”
“这会就应该直接迅速南下去钟祥布防,依托钟祥这等城池来抵抗保贼军啊!”
“卢象升之败还历历在目呢,连卢象升带的上万精兵都在三袁庄惨败,就我们这点人,再加上唐辉手底下的那群软脚虾?怎么和如狼似虎的保贼军打?”
“难道他现在还不知道保贼军枪炮犀利吗,保贼军里的小红夷炮可不是人力所能抵挡的。”
“如今想要维持局势,只能是撤往钟祥,甚至连钟祥都不保险,最好是一路撤退道汉阳乃至渡江去武昌,依托长江天堑和武昌坚城进行顽抗死守。”
“这在荒郊野外和保贼军进行会战,后果不堪设想啊!”
又有另外一人带着愤怒道:“按照我说,我们直接不管他,真说起来,他现在都不是我们湖广巡抚了呢,凭什么对我们指手画脚的,我们不听他的也是情理之中。”
“他前头可是已经被朝廷罢官了的,也就是卢佥宪先头战死了没来得及正式接任,要不然现在那里还轮得到他管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