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纯粹为了女人,他现在身边又不是没有女人,不说侯云梦和王巧儿,实际上除了这两女外,他的贴身侍女还有十多个,清一色是内务室里千挑万选出来的侍女,姿色都是上上之选。
甚至都不用他勾手,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直接与之云雨了。
现在这样,他其实觉得就挺好的。
这一下子直接上升到结婚这程度,罗志学觉得不太好。
但是吧,他也能猜想道郭全书他们在担忧什么。
既然郭全书他们都在担心了,那么下头的中低级官员们会不会担心罗志学没有继承人的事?
军中将士会不会担心他没有继承人的事?
这种担忧是否会影响到保乡军的凝聚力,军队的战斗力?
罗志学不得不慎重考虑这个问题!自己孤家寡人的,连个亲人都没有,更别说什么继承人了。
至于去年的时候逃亡带来的林阿鱼,虽然之前喊他为哥哥,一度也被李同林等人误会是罗志学的弟弟。
但实际上这个误会也持续了那么几天而已,罗志学解释了后众人也都知晓了林阿鱼不是他弟弟,只是和他一起逃亡的小流民而已。
准确的说,是罗父救的一个小流民。
罗父死了后,他们两人混在一起,也只是惯性使然,穿越过来的罗志学后续也只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小小的帮衬了林阿鱼一把。
至于感情不感情的断然说不上,顶多只是有一些怜悯。
就和你看见一只被打断腿的小猫在寒风中饥寒交迫,而你手中刚好有吃剩下的剩饭,于是乎你顺手就把剩饭喂给了它。
仅此而已!
等罗志学落脚在伏牛山后,罗志学就把林阿鱼交给了松山村里一对中年丧子的夫妻,林阿鱼过继为这两人的养子,也算是完成了已故罗父的未竟之事,给林阿鱼找了一条活路。
再到后面,罗志学就没和他有所联系了。
他可不会一直带着他,他又不会带娃。
更别说给自己找个弟弟,甚至让林阿鱼改姓之类的。
那纯粹是没事找事。
现在的罗志学,就是一个纯粹无比的孤家寡人,没啥牵挂更没啥顾忌。
当他做什么事的时候,都是遵循本心,可不会有什么顾忌。
要不然他也不会窝在伏牛山的时候,就琢磨着怎么起兵造反了!
甚至在只有几百手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正儿八经的设立各种行政机构了。
他就是要当皇帝,甭管会不会成功,失败了会这么样,他就是想这么干。
甚至绝大部分时候,他都没把其他人当人看……
带兵打仗的时候,他都能面色平淡的看着双方大军厮杀,倒下一个又一个敌我将士。
之前接到第二步兵旅和第四混成旅战损比较大的报告后,他第一时间并不是想到死伤了这么多人,多少人失去了儿子或丈夫、父亲。
而是想着该如何给这两个旅补充兵力,后续还能不能保持战斗力!
现在一群属下却是让他娶妻成家生子,这是好还是坏?
有了牵挂后,自己还能保持不顾一切,死都要造反当皇帝的本心吗?
罗志学不知道!
但是他却是知道,自己娶妻成婚乃至生子已经不是个人的事,而是整个保乡军的事。
保乡军需要一个继承人,一个稳定长久的体系。
郭全书他们的深层次想法虽然是一旦罗志学完蛋后还能拥立继承人。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有一个继承人也能够更加稳定麾下文武官员的心思。
当然了,也有可能当罗志学生出个儿子后,手底下也有人会生出把罗志学干掉,然后来个拥立幼主当权臣甚至夺位的想法。
这事好处坏处都有。
罗志学一时间还无法拿定注意。
不过既然群臣既然正儿八经的提出来了,他也不能什么反应都没有,多少要安抚一下,所以当天罗志学就吩咐了将军府内务室,让内务室开始挑选侍女。
至于什么时候娶妻,具体娶谁,后续会造成什么影响,罗志学还得再斟酌斟酌。
这是一桩极为重要的政治事件,而不是单纯的个人婚事。
内务室那边接到罗志学的指令后,开始挑选秀女了,只不过内务室那边直接拒绝了郭全书、黄诚宣、袁高峰三人递交的候选人名单。
哪怕这些都是初选名单,加起来足足有两百人之多,甚至为了后续避嫌,郭全书和黄诚宣以及袁高峰三人,都把和自己有关系的候选人全部排除。
乃至所有少校、司长以上级别官员的女眷也被全部划掉。
但是内务室依旧没有接受,而是自行派人挑选秀女。
内务室的官员们,也在避嫌!
谁知道名单里有没有被郭全书他们暗中掌控的人……
万一把名单直接送上去,最后被大将军选中的女子乃是被郭全书他们所掌控的女子,事情可就大条了!
还不知道多少人要掉脑袋呢。
而随着内务室开始广选秀女的时候,外头不少人也是起了心思!
第197章 视察兵工厂
襄阳城西郊汉水沿岸,原来一片荒野的地方在短短一个多月里被平整,并有众多建筑拔地而起,四周还有简单的围墙环绕,围墙间隔还有哨塔,哨塔有士兵驻防。
这片地方正是襄阳兵工厂的所在地。
罗志学一大早就带着众多军政要员前往襄阳兵工厂进行视察。
他已经得知襄阳兵工厂现在已经建立起来了一系列的核心工厂,只不过还非常简陋,规模也相对比较小而已。
工业部的袁高峰以及襄阳兵工厂督办丁刚毅则是跟在他身边,为他解说着兵工厂的情况。
作为襄阳兵工厂督办的丁刚毅道:“为了尽快让兵工厂投入生产,我们建筑司先后雇佣了超过两万名工人,此外后勤部的工程司也派遣了总数五千多人的建筑营投入该厂的基础建设工作。”
“为了赶工,我们采取了平整一地修筑一厂的办法,炼铁厂最先完工,然后是机械厂,紧接着我们又陆续完工了火炮厂、火枪厂以及盔甲厂。”
“其中部分机械设备是我们就地紧急赶工打造,还有一部分则是陆续从李青店搬迁而来。”
“到现在,我们已经初步完成了一期工程,枪炮,盔甲冷兵器等主要分厂已经陆续进入试生产阶段,按照大将军您的指示,我们的火炮厂直接放弃铁铸长管火炮的生产,今后长管火炮直接改为青铜火炮生产。”
“现在我们是打算一边先生产,一边继续进行厂房建设,以建设第二期和第三期工程。”
“等全部三期工程结束后,襄阳兵工厂的设计产能,加班加点并且有足够工匠和熟练工人的情况下,将会达到原李青店兵工厂最巅峰时期的三倍。”
“不过我们的中高级技术人员还比较紧缺,哪怕是把李青店兵工厂的技术人员全部调到襄阳兵工厂来,也无法满足该厂的需求,同时低级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的培训也需要时间。”
“因此最近三个月内,我们的产能还无法达到设计产能,而考虑到目前大军里对枪炮更为紧缺,因此我们是打算先全力生产枪炮。”
“全力生产的话,等到下个月,也就是七月份我们可以做到月产火枪一千支,六百斤青铜炮十门。”
“等到八月份,我们的火枪产能能提升到一千五百支,六百斤青铜炮十五门。”
“等到九月份之后,我们的三期工程全部结束,同时大量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也培养出来后,我们的火枪产量能够做到两千三百支以上,六百斤青铜炮二十门以上。”
罗志学听着这些话,不用丁刚毅说他也知道这数据其实是有水分的。
因为丁刚毅说的枪炮生产数据是有前提的:全力生产枪炮!
言外之意,其他的军械就顾不上了!
但实际上襄阳兵工厂不可能在后续几个月里一直都只生产十八毫米火绳枪和六百斤青铜长炮,它还得生产两百斤铁铸火炮,同样还有罗志学交代下去的中大型野战火炮,大型短管攻城炮、大量的冷兵器。
这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就这么多,培训也需要时间,同时那些中、大型水力设备也是有限的,这都抽调去生产枪炮的话,其他军械也就没办法生产了。
而一旦兼顾其他武器的产能,那么枪炮的产能就必然会下降。
对于目前的保乡军主力部队而言,重甲长矛手的地位和火枪手的地位是相当的,两者缺一不可,是不可能只武装火枪手而放弃重甲长矛手的。
不过罗志学也没有当场说出来,没必要在这种重大场合里打击工业部的自信,否认他们的努力。
相反,罗志学还面露微笑道:“好,襄阳兵工厂的建设投产,比我预料的还要更加顺利,此事工业部做都不错,后面工业部还要协同其他各部,从速、从优的搞好第二期和第三期工程。”
“争取在九月份之后,该厂的各类军械产能能够做到武装两个步兵旅、一个炮兵营。”
罗志学没有直接说多少枪炮,而是以武装两个旅和一个炮兵营为计量单位。
而后头的丁刚毅一听则是不由得心中暗自叫苦。
那一个炮兵营所需的十八门火炮都还好,在预计产能之内。
但是两个主力步兵旅?
按照如今保乡军的主力旅的编制。
每个步兵旅标准下设三个步兵营,一个辎重哨,一个重甲突击哨,一个骑马步兵侦查哨,再加上旅部的军官和卫兵、传令兵,总兵力在两千两百人左右。
如此一来,每个旅需要的火枪就得八百支以上。
直接下方到步兵营的两百斤轻炮,也需要九门。最近保乡军增强了各步兵营的轻炮火力,从两门两百斤短袍增加到三门两百斤轻炮,以加强步兵火力。
除了火器外,冷兵器也不少。
一个步兵旅里,全身重甲至少需要四百套,全身普通甲四百套,火枪手专用的半身轻甲也得七百套以上。
然后还得有至少七百支长矛,一千把以上的单手普通腰刀,七百把以上火枪手专用的短刀,两百把单手精钢腰刀,单手圆盾两百面。
还有构筑工事用的镐头、铁铲等物资。
两个步兵旅下来,上述所需就得直接翻倍。
而这么多东西,可比单纯两千多条火枪、二十门六百斤火炮的生产压力大得多。
只是看现在罗志学说这话的模样,丁刚毅很理智的没有说任何话推脱,而是琢磨着该如何进一步提升产能。
而提升产能的限制不在于厂房,而在于设备和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
看来自己还是得加快熟练工人的培养,也要加快技术人员的培养,要不然到时候生产不出来这么多东西,大将军这边怕是不好交代。
丁刚毅这么想着的时候,罗志学自己倒是比较随意,他也没说非要让襄阳兵工厂一定要在九月份后达到这个产能,少一些他也能接受。
但是吧,甭管能不能做到,先立下一个目标再说,至少得让丁刚毅他们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