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方的卢象升看着自己麾下的抚标已经抢先一步占据了前方的村落后,也是微微点头:“有了这么一个钉子在,接下来就好办多了!”
卢象升说完,又看向了东南方向,远方的矮山荒野之中已经出现了一队一队穿着灰色军服的贼兵。
那是保乡军贼兵!
虽然双方此时距离还有好几里路远,但是此地地形平坦,卢象升又是站立在一座二三十米高的山顶居高临下观察,倒也能看清楚前方的贼军大概动向。
这还是卢象升第一次亲眼看见活生生的保乡军贼兵呢,仔细看了会后才道:“
“果然和传闻的一样,清一色剃光头着灰袍,多枪炮,就是不知道战力是不是也和传闻的一样能打善战。”
就在半个时辰之前,卢象升通过侦骑得知东南方向有一支大约四五千人的贼兵之后,立即就下令全军披甲备战。
一边派遣更多侦骑打探贼军详细动向,一边也率先派遣了本部抚标所属一千人前往抢占三袁庄。
三袁庄一带地形平坦,虽然有一些低矮的小山,但是这些小山也非常平缓,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复杂地形。
勉强算得上易守难攻的地方也就只有三袁庄本身了,那些的地势稍微高一些,同时两边有小河环绕,又有房屋建筑可作为依托。
卢象升第一时间就看出来了这地方的重要性,因此没有任何的迟疑,直接就派兵前往抢占。
后续不管是在这里打一场遭遇战,还是说见机不妙直接撤退,三袁庄都能给己方提供极大的便利。
他身边的一个身着文官七品青袍的道:“佥宪果然用兵如神,我王师抢占三袁庄后年,进,此地可作为大军尖刀,退,此地可为顽石。”
“此地乃周边中流砥柱啊,如今却已被我军抢占,此战,我大军无忧矣!”
卢象升呵呵一笑,对身边这个光化知县王聚灵的吹捧不以为意!
三袁庄固然重要,但是也没王聚灵吹的那么玄乎。
此时卢象升的注意力,都是放在了持续搜集贼军各种情报上。
随着时间的过去,卢象升派遣的哨探也陆续回报,并给卢象升带来了更加准确的消息。
“贼军有兵约四千,多枪炮,其中有小红夷大炮至少十尊,各类轻炮至少二十尊。”
“贼兵中,鸟铳手甚多,多部贼军之中鸟铳手过半,其披甲战兵也极多,百人中至少有二三十人披甲。”
“贼兵有精骑三百,我军多次有侦骑与之激战,皆不占上风,我军侦骑已经累计折损十五骑。”“贼兵多骡马,百贼就一辆马车随行,其辎重尽数由马车挽运,其大小头目皆骑马,行进甚速。”
“贼兵中军尚有辅兵两千余,无一披甲,多配单刀或矛,或牵马运输辎重,或为贼战兵挑运兵甲,只是这些贼军辅兵颇为怪异,无甚队列,也没有配属贼军灰色袍服,皆为寻常百姓装扮。”
这些明军侦骑口中的辅兵,其实就是后勤部所属的两个随军的运输营,本来保乡军里的运输营是不配发武器的,但是此战紧急,同时保乡军在襄阳城以及樊城里缴获的各类冷兵器多的用不完。
所以干脆就临时性给这些运输营的民夫们配发了短矛和单刀,也不指望他们能打仗,就指望着他们多少有点自保之力,必要可以躲在运输物资的马车后自保而已。
只是明军侦骑看见他们手持武器,就把他们也列入了保乡军里的辅兵之类。
而听着侦骑的陆续回报,再加上卢象升现在也能看见部分保乡军出现在远处荒野上,现在的卢象升对保乡军也有一个更加直观,清晰的印象。
披甲多,枪炮多,骡马多!
而仅仅是这几点,就已经足以这支保乡军贼兵和寻常流贼完全不一样了。
实际上任何一个真正看过保乡军,都能够清楚的感觉到保乡军和寻常贼军不一样。
尤其是看到了第一步兵旅、第二混成旅、第三步兵旅这三支采用全新装备和战术的军队,没有任何一个会把他们和所谓的流贼们联系起来。
清一色的灰色制服,将士多披甲,采用的枪炮比官兵还要多的多,还带着一堆长管的红夷火炮作战。
这样的军队谁要是敢说是寻常流贼,不是眼瞎就是脑子坏掉了。
哪怕是看到保乡军里的第四混成旅这种从明军官兵里成编制整编的传统军队,也和寻常流贼不沾边啊。
第四混成旅这支目前在裕州作战的部队,连军服都是降兵们自带的明军军服,所有武器装备也是清一色的明军制式武器装备,连战术都是如此。
这个第四混成旅,表面上看它其实和明军没啥两样,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第四混成旅的将士们不愁吃喝,由此带来更好的体能以及士气,明军官兵那边可没这么好的伙食待遇。
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第四混成旅这种保乡军搞出来的传统军队,其实就是明官兵的伙食改良版。
但是,不管是第一步兵旅这种新式主力,还是第四混成旅这种传统军队,它们都和流贼不沾边。
而这也是目前卢象升的最大感触:
这些保乡军贼兵,它看起来不像贼兵啊!
甚至对比敌我双方的队列、装备乃至军容士气这些,卢象升反而觉得自家麾下的官兵更像是贼兵……
这也不是卢象升的独有感觉,当初黄光茂也好,陈永福也好,他们率军和保乡军作战的时候,都有过类似的感觉。
面对这样的一支不走寻常路的保乡军贼兵,卢象升可没有丝毫大意,而是非常谨慎的持续查探消息,同时不断的调兵遣将部署阵型。
至于撤退?
这个选项卢象升一开始是考虑过的,但是很快就被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直接撤退的话,搞不好会直接崩溃。
这并不是卢象升杞人忧天,而是对面保乡军的精骑以及大批的骡马给他带来了清晰的认知:跑不掉!
贼军之中有精骑三百,而这三百精骑看着似乎不多,但是人家只要随便跑前头拦着你,你不管不顾继续行军?
还是说摆出防御骑兵冲击的战斗阵型来?
好,你摆出战斗阵型了也别指望能走太快了,这速度一慢,拥有大批骡马的保乡军步炮主力也就能追上来了。
到时候别说撤退了,不当场崩溃都是好的。
你说先把贼军里的三百精骑先干掉,这要是能干掉那里还用等到现在啊。
之前发现贼军的时候,卢象升就已经让麾下三百多人的骑兵主动出击了,结果他派出去的骑兵只和王瞎子的骑兵打了个照面,然后连交战的勇气都没有,隔着老远就主动转向后撤了。
跑的比兔子还快!
刚开始卢象升还很生气,觉得这些王八蛋胆怯畏战,没把他卢象升的命令放在眼里,都想着是不是要杀几个人来祭旗了。
两军还没正式交战呢,前锋骑兵的交锋里,自家骑兵连打都不敢打直接就跑路,这可是很影响士气的。
但是带队的几个骑兵将领用着一副后怕的神情交代了原因后。
卢象升虽然还是很不爽,但是也没有继续发飙,更没有让麾下三百骑兵继续出击了,而是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围绕着三袁庄和保乡军彻底干一架了。
第157章 优势在我
卢象升麾下的骑兵将领一个个赌咒发誓发誓说:对面的贼军骑兵绝对是真正的精骑,其战力不会比边军精骑差多少。
还说什么,还好自己这些人见机不妙立即转身就走,要不然的话等对面冲上来几波骑射过来,他们这些半吊子骑兵就得一波跪,彻底玩完!
手底下的这几个骑兵将领多少还是有点见识的,以往打流贼的时候也颇为勇武,既然他们一致认定对面贼军骑兵乃骑射精锐,不可力敌,他也不好勉强了。
他也也清楚自己手底下的这三百骑兵,说骑兵呢,但实际上就是一群赶鸭子上架的半吊子,真让他们对上堪比边军精骑的贼军骑兵,下场恐怕不会太好。
干不掉贼军的骑兵,那么己方一旦撤退的话,就会陷入全面被动,搞不好都不用大打一场,己方就直接崩溃了。
如其这样,还不如就地选择有利地形打一场,打赢了最好,只能需要一战就能够把贼军在这一片的主力更干掉好几千人,对己方后续的作战是有着极大好处的。
至少,后续攻打新野城的时候就不用担心遭到什么敌军的援军了。
就算贼军实在强悍,己方一万大几人都拿不下,但是把局面维持住应该不成问题吧,大不了就相互对峙个三五天,有这时间,估计孙洪才那边也能得知消息了,到时候不管他有没有拿下新野城,都可以随时掉头回援己方了。
退一万步说,连对峙局面都无法维持,大不了他就依托三袁庄进行死守顽抗。
只要自己一心死守,难道对面不过区区数千贼兵还能的能够把自己足足一万两千多将士,顺带五千多民夫青壮的大军给一口吞了?
他还真就不信了!
只要自己这边不覆灭,那么后续孙洪才早着三五天,迟则十天半个月就能增援自己。
同时湖广地区的明军也已经陆续北上,即便拿不下襄阳也能绕路过来增援直接。
还有就是中原地区的洪承畴总不会见死不救吧,以中原地区官兵的实力,真想要南下,只需要付出一定代价也是能顺利南下的。
到时候,自己就能来一个配合外围来援官兵,来个前后夹击,把贼军主力消灭在三袁庄一带。
总之,此战不管是直接打赢还是僵持不下,又或者是处于下风,卢象升都有相应的应对手段,并且他相信最终结果肯定是自己获得胜利。
优势在我!
卢象升的心理优势,除了己方兵力占据了绝对优势外,更是因为他卢象升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背后有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大明帝国!
强如东掳,纵然三番五次绕道蒙古扣关劫掠直隶,但是依旧只能止步关宁一带。
多如流寇,纵然肆虐陕、豫、晋、楚多地,甚至杀入南直隶,攻破了凤阳,但依旧被官兵到处堵截,除了逃还是逃!
虽然这个帝国已经不复往日,已经虚弱不堪了,但依旧不是区区一支保乡贼兵,区区一个罗志学就能战而胜之的。
只要把时间继续往前退役,把邓州这一带的战事拖延下去,保乡军必败!
带着自信,同样也是带着一举灭敌的期望,卢象升开始调兵遣将,他要在这里和保乡军贼军大战一场。
等收拾掉了这支保乡军贼兵后,平定了楚北一带,那么后续就配合洪承涛继续围剿高、李、张、曹等流寇,进而彻底平定流寇,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只要平定了内乱,那么后续朝廷也就能够放心的把人力物力继续投向蓟辽一带防备东掳,乃至反攻辽东把东掳干掉。
如此,大明中兴有望!
而准备大战的同时,卢象升也没忘记派遣人手持自己的书信去通知周边各地的明军,尤其是让孙洪才速速率军西返,配合自己作战。
同时又派人南下承天府一带,命令当地湖广官兵北上襄阳。
还派人手持书信去找洪承畴,让他速速增兵南下,配合自己歼灭南阳盆地内的各保乡贼兵。
就当卢象升做着各种安排的时候,对面的罗志学却是没有他这么忙,保乡军的各项战术安排,在昨天晚上就已经提前制定并颁发,临战前罗志学又进行了最后的调整。
现在各部队已经展开,不出大意外的话,罗志学是用不着再进行大规模调整了。
毕竟双方的前锋步兵部队,此时距离也就大几百米,即将进入接战距离了,不适合,也没必要再进行大规模调整了。
当各部队陆续展开,并以纵队陆续进入战场的时候,罗志学也是带着一群属下和一群亲兵,登上了距离三袁庄约莫七八百米的一座低矮山头上,并设立了指挥部。
此地乃是附近仅有的一小座山头了,虽然也不高,只有区区二十多米,但也足够让罗志学纵观整个战场并指挥战斗了。
现在的他罗志学依旧穿着他那一身和寻常保乡军将领不一样的深蓝色军服,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在一群属下和亲兵的拥护下居高临下,看着前方敌我双方大军。
视线中央,乃是第一步兵旅所属的第一步兵营,该步兵营正在以多列纵队持续向前,而他们的前方大约七百米外,就是三袁庄。
第一步兵营的右侧,乃是第三步兵营,同样以纵队持续向前。第一步兵营和第三步兵营的后方,则是第四步兵营持续上前。
而在三个步兵营中间,则是第一炮兵哨正在持续上前。
第二炮兵哨则是被部署在了第一步兵营的左后侧方向。
而在步兵和炮兵的左前方数百米外,则是王瞎子的骑兵旅,目前正在停留在一处矮山上,而这处矮山面向战场明军的一侧,则是非常平缓的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