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控制并让这些地方重新恢复生产,继而成为自己的争霸基业,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更不要说,这些地方流贼官兵遍地,你好不容易恢复生产流贼和官兵又打过来了,很难安心恢复生产。
看清楚这些后,罗志学就彻底没心思在陕西或中原一带建立地盘的想法了。
而这些地方不去的话,罗志学还能去那里?
也没地方可选了,如果不想跑进秦岭大山里窝着,那么也只能南下了。
汝州南部就是南阳府,而南阳府虽然属于河南治下,但是这地方不属于中原,而是属于南阳盆地的一部分。
整个南阳盆地除了南阳府外,还包括了襄阳府,地形平坦,属于传统的粮食产区。
而南阳盆地不仅仅地形平坦,而且周边还群山环绕!
北为伏牛山,东为桐柏山,西依秦岭,南部为大巴山余脉,东南部为大别山,东南方通过随州走廊与江汉盆地相连。
从军事角度来说,这地方面临北方敌人时属于易守难攻的地形,哪怕南阳府守不住,还有襄阳这个战略要地,只要襄阳不失,就保证南边江汉平原,乃至整个长江中上游的安全。
南宋就是凭借着襄阳死守数十年,最后襄阳被元军攻克后,南宋也进入了亡国倒计时。
因为对于北方大军而言,要南下长江流域要么走徐淮一线,要么走南阳盆地。
步兵强悍,骑兵渣的北方政权南下,往往走徐淮一线,一个个城池的打,一路硬啃过去。
而骑兵强悍的北方政权南下,往往走南阳盆地,攻克襄阳后一路顺水东进江南。
反过来,南方政权北上基本也走这两条路。
罗志学综合考虑了目前义军和官兵的战局,又考虑了诸多地方的情况后,才敲定了南下的大战略。
先南下南召县,获得南下桥头堡后攻克南阳府,再回过头来控制鲁阳关、方城古道等关隘。
如此就能依托伏牛山,阻挡河南府、汝州、开封府等地敌人的南下,初步确保北部的战略安全。
后续保乡军就能大肆南下进攻襄阳府,控制襄阳、大洪山地区。
到时候,保乡军的兵锋就能临近江汉平原了。
后续如果还能顺利拿下江汉平原,那么保乡军的战略根据地也就算是成了。
这个大战略,罗志学反复琢磨了几个月了,甚至在孙成立还活着的时候他就琢磨过南下,控制南阳盆地以及江汉平原的可能性了。
只不过之前也仅仅是琢磨而已,至于具体什么时候实行,罗志学却是没什么计划也没什么底气的。
但是现在,罗志学觉得时机已经算是比较成熟了。
一方面是如今保乡军实力持续增加,预计一个多月后,大概四月份的时候,保乡军就能彻底完成六营两哨计划。
六营两哨看起来似乎少了点,总兵力也就五千人左右。
但是要知道,这五千人可是清一色的职业战兵,不是那种摇旗呐喊的青壮辅兵。
说起战兵的话,明军里坐镇南阳府的陈永福手底下连两千战兵都不到。
六营两哨一共五千大军拉出去,尤其是到时候还有至少十二门的六百斤火炮,罗志学对拿下击败陈永福控制南阳府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除了保乡军自身实力增长外,促使罗志学决定南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那就是楚北空虚!
随着大批义军主力从陕西杀到了河南,尤其是义军继续东进杀入了河南腹地,并且朝着南直隶的凤阳府地区杀过去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官兵主力都被他们吸引住了目光。
连带着楚北地区的一些官兵都是被紧急抽调到中原围剿流贼去了。
也就是说,如今的楚北空虚无比,比之前义军南下楚北的时候还要空虚!
只要保乡军行动足够快速,是有可能在官兵反应过来,并抽调大批官兵主力围剿之前控制南阳盆地的。
既然要在官兵反应过来之前行事,那么罗志学也不可能把时间继续拖下去了。三月初二,罗志学正式率军从宋家庄返回松山村,在他率军返回松山村之前,大批的物资已经运回了松山村。
罗志学撤离宋家庄的时候,也把第二步兵营给留了下来驻防宋家庄,作为掌控大片乡野的武力保障。
毕竟保乡军是在山外先后一共设立了四个乡衙门,哪怕最后官兵主力南下,要放弃这些地方,但是也得留下一定的兵力掩护这些人员的撤退。
此外这个第二步兵营还有一个战略任务,那就是等后续罗志学率军南下之后,配合南下大军前后夹击鲁阳关,争取把这个官兵驻防的险要关隘给拿下来。
返回松山村后,罗志学并没有在松山村里停留,而是很快就开始了南下的准备。
这一次南下倒不是说奔着整个南阳府去的,甚至都不是奔着南召县的县城去的。
初步目标还是为了控制靠近大山的南召县北部乡野地区,获得粮食以及兵员。
至于什么时候攻打南召县,罗志学一时半会的还没有下定最终的决心。
控制乡野是一回事,攻打县城又是另外一回事,明王朝对这两者的重视程度是截然不同的。
罗志学带着人控制南召县乡野,南召县的地方官员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估计在南阳的陈永福都不会太在乎。
但是如果罗志学带兵直接攻打南召县,估计陈永福立马就会带兵杀过来了。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哪怕罗志学击败了陈永福,不用多久估计郧阳地区的卢象升也要带着大军杀过来了,河南地区的大军也会南下了……
因此,实力没增加到一定程度,没有大把握之前,罗志学是不会轻易攻打城池的。
只是,哪怕保乡军这一次的南下,是要低调横扫乡野,发育一波,但是罗志学却是打定了主意。
这一次南下后他就不打算回来了。
南下后先低调发育一波,时机成熟了就攻打南召县,乃至横扫整个南阳盆地。
这是罗志学给自己制定的既定计划。
因此,他南下不仅仅要带着大军南下,同样还准备带着大量的文官南下。
并且也安排了一部分工匠随军南下,一方面这些随军的工匠可以为大军修理军械,另外一方面罗志学还打算南下进入南阳盆地后,在南召县西北部的白河上游地区选个地方建造兵工厂分厂。
就近建立兵工厂分厂,这除了就近生产军械弹药外,也是为了后续兵工厂的整体南迁做准备。
罗志学总不能让兵工厂一直窝在大山里不是,仅仅是交通就是个大问题。
带着大批工匠南下,这在之前东出鲁山县的时候可是没有过的,对此不少人也是琢磨出来了一些东西。
新任工业处处长袁高峰是个聪明人,一听罗志学南下后,还打算在南召县搞个兵工厂的分厂后,就意识到了保乡军未来的发展重心是在南边了。
“我这就去安排人手,确保南下后第一时间营建分厂。”
罗志学看着袁高峰,他对这个才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感觉很不错,虽然四书五经不咋地,但是却不是个读死书的人,做人做事有章法的同时也不乏灵活性。
“抽调人手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因为抽调了人手后影响了兵工厂的生产,那几个营还等着火枪呢,而且第二炮兵哨现在还是个空架子,等着火炮用呢。”
袁高峰道:“大将军放心,属下知道分寸的,如今兵工厂的首要任务还是保证生产,尤其是第二批和第三批火炮、火枪的生产。”
“属下的想法是,如今机械厂和后勤厂那边任务不算重,而南下建立分厂前期也多是需要机械厂和后勤厂那边出力,所以准备先调他们南下,先营建厂房和打造水力设备。”
“那边的白河可比我们大山里的溪水强多了,搞水力机械更方便,用处也更大!”
“等厂房和水力设备都造好了后,我在逐步抽调火炮厂和火枪厂的工匠们过来。”
罗志学点头道:“你有计划就好,你要记得,不管什么时候,工业处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军械的供应,尤其是枪炮、弹药的供应,这是我们保乡军的根本。”
没有枪炮,没有弹药可没办法打仗!
工业处处长袁高峰推下去后,罗志学又召见了吏务处处长郭全书,让他准备抽调一批精干文官随军南下,等保乡军南下横扫大片乡野会,就需要吏务处设立各乡衙门,控制各村了。
随后罗志学又召见了征粮处、粮饷处、商贸处等机构的人。
为正式南下进行最后的准备。
第101章 下榻李青店
罗志学召见征粮处的人,是让征粮处再一次抽调精干力量随军,以登记造册的同时开展新控制区的征粮工作,这方面的工作征粮处的人已经在东出鲁山县的时候做过一次了。
虽然现在前任征粮处副处长兼田亩科科长郭全书调到了吏务处当处长,然而征粮处内的其他人手大多已经锻炼出来了,完成随军统计战利品以及在新控制区里征粮工作还是可以的。
敲定了征粮处的事后,罗志学又粮饷处做好战略物资,尤其是储备金银的转运工作。
罗志学不可能自己带着大军跑了,还把价值超过二十万两银子的金、银、铜钱等贵金属留在松山村的,这可都是保乡军仅有的金银储备,是要用来购置战略物资,尤其是采购火药以及相关原材料的。
这钱南运后,基本都会交给商贸处那边去花用来采购战略物资,尤其是铁料、火药以及制造火药的原料,如硝石、硫磺。
持续的用兵是需要消耗大量战略物资的,铁料不去说,火药就是个大问题。
如今保乡军的火药消耗基本靠偷偷摸摸的采购,既直接采购成品火药,也采购硝石、硫磺等原料自制。
总之有啥买啥,多少都要!
这也意味着,保乡军的弹药供应严重依赖外购,稍有不慎就会被切断供应。
对此,罗志学虽然有心改变但是短时间内也没办法,毕竟保乡军控制区里既没硝石矿也没硫磺矿。
硝石都还好,可以土法多少搞一点,但是硫磺这东西就彻底没办法自产了……
唯今之计,罗志学只能是让商贸处那边加大力度采购,不要怕花钱,该加价的加价,该贿赂的贿赂。
为啥说贿赂……
因为保乡军现在用的火药以及其原料,看似是找商人偷偷采购的,但是吧这些东西可是正儿八经的战略物资,人家明王朝官府再傻都知道要对这些东西进行管控。
个人少少的买一点没人管,但是大批量的购买基本是不可能的。
这年头能有大批量这种战略物资的人,不是官府就是和官府密切的商行。
而保乡军商贸处为什么还能大批量采购?
自然是因为给的钱多啊。
毕竟人家明王朝的文官武将们也得养活一家老小啊,既然手头上掌控了火药硝石硫磺这些紧俏物资,这要是不从中弄点钱养家,难道还能指望那点俸禄啊。
其他地方不说,且说襄阳那边官府控制下的火药作坊,差不多五分之一的产量都被保乡军商贸处买走了。
而要想从官府的火药作坊里顺利拿走火药,除了火药本身的采购钱外,你还得填满管理作坊的官员的胃口。
同时目前楚北一带最大的硝石、硫磺经销丰和商行,其大掌柜也和京师里的某个大佬同一个姓氏……
这个丰和商行很有意思,它的客户除了各地官府火药作坊外,还包括了保乡军商贸处。
甚至保乡军商贸处还是他们最大的单一客户,基本包揽了他们百分之十五的硫磺月销量。
而商贸处找他们采购原料的时候,价格自然也是贵的很,不然人家根本不会卖。
毕竟大家都不傻,人家也知道这种没有跟脚,偷偷摸摸大批量采购硝石、硫磺的商队绝对是某个反贼的商队。
你不给足了钱,人家怎么可能卖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