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王继达不是说要直接打嘛,而且也表现出来了完全不在乎可能出现的伤亡,那么就让他手底下的县勇去当死好了。
当然了,仅仅依靠县勇炮灰是不靠谱的,估计死伤殆尽了也冲不过去。
正面的这两百多县勇纯粹就是用来吸引对面贼军的注意力,最好是能够把他们的弓箭手吸引过来,如果能够引得对面的弓箭手连续射出实际波的箭支那就更好了。
射箭也是个体力活,尤其是战阵上持续快速射击更是对体能要求非常高,通常来说弓箭手在短时间内连续射出十多支箭支后,体能基本也就差不多了,继续强行弯弓射箭的话,倒也不是不能射箭,但是力道就会差很多,并且很容易就会把肌肉拉伤。
一旦前头的县勇能够把对面弓箭手的体能消耗掉,那么己方掠阵用的战兵就能作为第二波兵力冲上去,直接冲到木墙并攀爬上和敌军进行短兵厮杀,避免在推进的过程里就遭到重大死伤。
不过饶是如此,黄光茂还是觉得正面进攻大概率是拿不下来的,所以正面只是一种吸引敌人主力已,牵制敌人兵力的方向而已。
他把真正的主攻方向是放在峡谷两边的山上,准确的说是左侧的山。
一旦己方能够攻占山谷两侧的山顶,那么就能够对山谷正面的敌军形成居高临下的优势,到时候山谷里的贼军不想死在自家的箭支覆盖下的话,那么就只能选择退走。
正面和两侧进攻,相互配合,一起给对面的贼军施加压力,而不管是那一边获得了突破都能让己方获得最终的胜利。
为此,他安排了百人县勇进攻左侧山坡,外还有两个队六十人规模的战兵。
右侧山坡则是安排了同样百人的县勇,但是战兵只有三十人。
如此一来,他直接把剩下的四百县勇一股脑都派了出来,战兵则是派出了一百五十人的规模。
同时还有百多人的战兵作为战略预备队,如果三个方向里,有方向获得了优势,有突破的征召,那么他就会选择性的再投入若干预备队,以彻底突破敌人的防线。
一口气投入大量兵力发起猛攻,这其实并不符合黄光茂的原先安排,但是王继达给他施加的压力太大。
动不动就说对面的贼军会跑,说两句就说什么要弹劾他……
黄光茂无奈之下,只能是选择一个折中方案了。
对黄光茂的作战安排,王继达倒是没什么意见。
王继达关注的重点是打不打,而不是怎么打。
只要黄光茂带兵去打,那么黄光茂怎么排兵布阵,选择什么地方作为主攻方向他没管。甚至他对黄光茂把县勇当成炮灰用也没什么意见,不过是死伤几百县勇而已,他分分钟就能通过再次征召补充回来。
只要能打赢,只要能够让他获得一波足够的流贼首级,其他事情都无关紧要。
王继达没有干涉黄光茂具体派兵布阵,这多少让黄光茂松了口气。
王继达一而再再而三逼着他派兵出击,这就已经很过分了,如果还要仔细干涉如何排兵布阵,选择主动方向,具体派多少人去打,用什么战术之类的,恐怕黄光茂都要直接崩溃了……
而王继达呢?
他瞄了黄光茂一眼后收回了视线。
干涉排兵布阵他不懂,更不屑于懂!
他王家乃是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他王继达堂堂三甲进士,七品县令,所学所用皆为圣人大道。
学兵书弄武事?
有失体面!
这年头,别看都是文官带兵,不少文官还有着知兵的名头,但是文官带兵又不是说让他们亲自指挥大军。
他们的真正工作其实是给下头的将领们下发命令,监督好那些将领们打仗而已。
比如说对着抽象地图摇头晃腰看一番后,就对某个将领说你必须攻克这里,打不下来本官必斩尔等狗头……
至于具体怎么打,关他们屁事……
远的地方不说,就说河南这一片。
这一片最大的军事指挥官是谁?河南巡抚玄默。
玄默科举出道,外放当过推官、回京当过吏科给事中、会试考官等职务,一度因喷魏忠贤而被罢官,崇祯继位后杀魏忠贤,此人重新起复为官,去年加佥都御史衔巡抚河南,主持河南剿匪事宜。
你翻遍他在担任河南巡抚之前的履历,也见不着任何一个和军事有关的字眼。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人当了河南巡抚,然后指挥着左良玉、陈治邦、陈永福、曹文诏等一大票明军总兵,副将,游击们打仗……
鬼知道明王朝的中枢大佬们脑子里咋想的,让一个在吏科给事中任上出名,以喷魏忠贤而上位的科道言官当一省巡抚,还不是普通地方的巡抚,而是遭到数十万贼军侵袭,战事频繁的河南。
那不神经病嘛!
你让他喷人可以,而且他玩这个非常拿手,但是你让他带兵,人家真心不会……
他就没接触过这玩意。
所以,中原被祸害,流贼越打越多也别怪人家玄默,得怪明廷中枢的大佬们,选一喷子带着大几万军队去打仗,脑子瓦特了……
他要是能行,那么后世里就能拉出好几亿人来当这个巡抚带着几万人打仗!
谁还不是个键盘侠啊,说得好像大家伙不会喷人一样。
一省巡抚都是个大喷子,而再往下的汝州镇守谭正凌,这家伙当过先后两地县令,再过来是同知,知府,右参议,和军事也没啥关系,这个右参议还是贿赂得来的,但是得到了玄默的信任后,就被玄默派到汝州镇守军务……
而其他的诸多统兵的文官其实情况大多类似,
虽然不少都有知兵的名声,但是不说百分百,但是九成九真心不会带兵打仗……
不是说他们能力差或者人品差之类的,只是说他们真的专业不对口……
像是卢象升这样自己组建、训练军队,打仗的时候自行指挥甚至直接冲上去的猛人,那是个例,翻遍整个明王朝历史也没几个。
具体到王继达这人身上,他自然也是属于大多数,带兵但是不会打仗的那种。
你要是非要说王继达会带兵打仗,人家能喷你一脸。
吾乃文臣,岂可行贱武之事。
再聒噪,本官就上奏折弹劾你,哼╭(╯^╰)╮。
第57章 激战松山
松山前线,张马林瞪着前方朝着山腰过来的明军,同时手中持续调整火炮,调整好角度后,他直接亲自点火开炮。
瞬间后,他手中的这门两百斤火炮再一次开火,紧接着他身侧的另外一门两百斤火炮也同样开火,两门火炮打出了大片的铁珠和弹片,造成了山脚下约七八名县勇的伤亡。
但是山脚下的明军却是没有停下进攻的步伐,前方的县勇在后头那些战兵的驱赶下,哪怕是不情愿也只能继续往山上爬。
看到这一幕,张马林也是有心无力。
他麾下的两门火炮虽然威力甚大,然而射速也就那样,哪怕是不顾火炮的承受能力进行最大程度的急速射,射速也快不到那里去。
下方的明军承受了炮击后,只要是没被一轮炮击直接打到崩溃,那么他们就能够趁着火炮射击的间歇继续发动进攻。
而随着明军的持续推进,尤其是当他们爬上了半山腰后,受限于射界的影响,他手下的两门火炮,也无法直接对准左侧山腰的明军进行炮击了。
无奈之下,张马林只能是不管这些明军,继而调整火炮的角度,开始对着山谷正前方的大量明军进行炮击。
而左侧山腰上的这些明军,只能是交给弓箭手和步兵们对付了。
没有多久,山顶上的保乡营士兵就开始对进入了己方弓箭射程的明军开始射箭。
他们居高临下,加上这片地方的树木已经被提前砍伐,就连一些石头之类的也被半搬开了,明军爬山发起进攻的时候可找不到什么掩体。
而且在半山腰的时候,还有众多距马等障碍物阻挡他们的步伐。
随着山顶上的保乡营士卒开始弯弓射箭,好不容易才在战兵的驱赶下爬上半山腰的县勇再一次遭到惨重的伤亡。
当他们又被弓箭杀伤了二十多人后,残余的六十多县勇终于是支撑不下去了,一个个转身就往山脚下跑。
哪怕明明知道后头有战兵督战,但是他们还是转身跑了。
这不跑的话,难不成要被山上的弓箭一一射死不成。
眼见前头的县勇溃逃,后方的战兵们也没有丝毫客气,直接弯弓射箭,并砍杀了几个跑的最快的县勇。
“擅自退却者力斩!”
战兵们连续击杀了十多人溃兵后,终于是让溃兵们停下了脚步。
但是当战兵们再一次驱逐着他们往山上强攻的时候,这些县勇们却是依旧止步不前。
向后逃跑有战兵斩杀,往山上进攻又会遭到贼兵击杀。
怎么办?
很快就有聪明人做出了选择,这些人见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但是他们可以往左右两侧跑啊……
一个、两个,七八个人,于是乎没多久这些县勇就一窝蜂朝着西侧大山跑去了……
后方的黄光茂看到这一幕,脸都是黑的。
这些县勇,尼玛连当炮灰都不合格。
这继续冲上去消耗敌人弓箭手的箭支和体能有多难的事啊,只要傻乎乎的继续往前冲就可以了,但是这些县勇却是不敢继续往前冲,而是选择了朝着一侧的山林钻了进去。
县勇死伤了三四十人,剩下的一股脑跑进侧边的山林区去了,后头的战兵们想要阻拦都拦不住。
怎么办?
黄光茂沉思了一阵后,当即下咬牙下令道:“让他们继续进攻。”
左侧山坡那边已经是打到了这个份上,黄光茂也不甘心轻易撤退。
现在一旦撤退,那也就等于之前上百县勇也就白白损失了。
虽然县勇只是炮灰,而且还是不合格的炮灰,但是他手下可指挥的县勇炮灰也是有限的啊。
攻击左侧山坡的上百炮灰县勇损失殆尽后,他后头可就很难再抽调足够的县勇炮灰冲上去打头阵了。
所以,哪怕是明明知道继续强攻会比较艰难,并且会让自家的战兵受到损失。
但是都打到这个份上,就算再难,就算是要付出一定的战兵死伤,他也打算试着强攻一番。
于是乎,左侧山坡的六十明军战兵再一次向前。
他们一上前,山头上的保乡营的弓箭手同样继续射箭。
在保乡营的箭支覆盖下,哪怕是这些战兵们的素质更好一些,但是依旧受到了不小的损失。
毕竟这些战兵也没多少人有盔甲,六十战兵里也就只有十几人有盔甲而已,并且大多还是不咋地的棉铁甲。
在第一轮箭支覆盖下,很快就死伤了七八人,而这些明军也不愧是战兵,尽管遭到箭支杀伤,但是依旧往前冲。
但是当他们快要冲到山顶的时候,距离木墙不过二三十米的时候,却是遇上了大量木头设置的障碍物,使得他们无法继续快速往前,在他们翻越这些障碍物的时候,又是遭到了密集箭支杀伤。少数翻阅障碍物的明军,又是遭到了木墙阻拦,他们还没来得及爬上木墙,就已经把木墙上居高临下的贼兵用长矛捅死。
眼看着前头的战兵们持续死伤,黄光茂心痛无比,他最后还是咬了咬牙下了撤退的命令。
他手底下的战兵前后已经死伤将近二十人了,继续这么强攻下去的话剩下的四十战兵估计得死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