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们刚升起来的希望没能持续就破灭了。
因为他们很快就见前面的村子里竟然杀出来了百多号手持刀剑长矛弓箭人,其中还有七八个骑兵冲上来就弯弓射箭……
看到这一幕,已经饿的发晕的踏天虎嘴里喃喃道:完蛋了……
————
三水村里的罗志学看着这群从西边山林里钻出来的流贼也是觉得特稀奇。
说实话,罗志学可没想到这些流贼竟然还能直接从山林里钻出来,进而走到三水村的边上。
因为这种事,但凡是正常人都不会干。
这地方可不是什么人烟密集之地,而是没什么人的大山深处,山高林密,如果不是走之前开辟出来的小道,直接傻乎乎的穿越山林的话,需要一路开辟道路前行,其难度是非常大的。
然而就在半天前,罗志学安排在西边山顶上的瞭望警戒哨紧急回报,说是西边的山林里出现了一群流贼。
一开始罗志学还以为这些流贼是先从东边的山路进军,瞒过或者是干脆击杀了己方部署在山路上的哨探,这才摸到了三水村边上,又为了绕过五里关而特地兜了的大圈跑到西边山林去。
嗯,三水村设立在西南北三边山上的瞭望警戒哨就是为了防备这种情况的。
但是吧,罗志学依旧没有想到,这些人不是从东边绕路过来,而是一路傻乎乎从西边直接开山辟路跑过来的。
尽管罗志学很不理解这种傻子一样的行为,但是依旧非常警觉,立即下令麾下辎重营集结备战。
等他集结好兵力后,也没有直接冲进山林里进行拦截,反而是以逸待劳,等着对方自己从山林里钻出来后再进行拦截。
后续的情况倒是没有太大意外,等一群穿着破烂的流贼好不容易钻出山林后,就遇上了罗志学率领的伏牛山保乡营辎重营的数十人马。
一边是疲惫不堪,而且饿的前胸贴后背,连路都走不稳的流贼。
另外一边是提前几个小时就做好了准备,手持长矛刀盾的辎重营。
其中更有七名精骑,这七名精骑,其实就是罗志学麾下的四名亲兵,即以及之前孙成立调拨过来的炮手,罗志学把他们临时召集了起来组成了一支骑兵小队以配合辎重营的六十步卒作战。
踏天虎一行人根本就没有抵抗之力,踏天虎虽然竭尽全力带着几个心腹亲兵进行抵抗,但是随着踏天虎被赵红树一箭射死之后,这支百来人的流贼很干脆的投降了……这些人之所以投降的这么干脆。
一方面是因为作为首领的踏天虎死了。
还有一方面则是他们也发现了对面这些人并不是官兵,而且看其排兵布阵以及还有骑兵的样子,也不太可能是寻常土匪流寇之类的,所以他们认为这些人大概率和自己一样,是一支义军。
如此的话,他们觉得自己的性命应该能保住,大不了直接投奔眼前的这伙义军就是了。
再者还有一个导致他们投降的重要原因。
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他们都快饿死了……
这要是转身逃回大山里,他们不认为自己还能活下去。
而能够想到这些的聪敏人不少,因此在踏天虎死了后,他手底下的不少人很干脆的选择了扔下刀剑,紧接着趴伏在地上高喊:
“饶命!”
“我投降”
这个时候,实际上辎重营的六十步兵都还没能来得及冲上来呢。
这一场小规模的战斗,纯粹是骑兵小队里的七名骑兵以一己之力搞定的。
其实骑兵小队的人也没干什么,他们连冲上去厮杀都没有呢,只是策马而过射了几波弓箭而已,给对方造成了七八人的伤亡。
但是就这样,对方却是陆续投降了。
看见对方投降了,罗志学也没敢放松。
“让对方所有人抛弃武器,盔甲,分批高举双手过来。”
“派人上去把他们捆绑住。”
“保持警戒,对方有所反抗立即斩杀。”
罗志学可不愿意看见假装投降,然后再来一波反杀的事,所以他第一时间就让对方扔弃武器盔甲。
并派人把这些俘虏们一一捆绑成串。
等这些投降的流贼们挨个被捆上后,罗志学又粗略打扫了战场,主要是收缴对方遗弃的武器盔甲。
一切忙完后,安永多一脸兴奋的走了上来:“先生,这一次我们大有所获,我们缴获了五十三把完好的刀,十八副强弓,而且还有五副盔甲。”
寻常刀剑弓箭罗志学没多看,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那五副盔甲上。
其中四套是普通的布面铁甲,这种盔甲外表看起来有很多密集的铜钉,咋一看似乎就是在衣服上镶钻了铜钉的军大衣而已。
但如果掀开来看,就可以看到布料的内层有着一一片片的铁片。
这种布面铁甲乃是当代明军很常用的制式盔甲,同样也是各大反贼乃至东掳常用的盔甲,算是当代东亚地区里非常常见的盔甲了。
罗志学麾下亲兵原有的两套铁甲,后来用棉甲改造了几套棉铁甲,其实就是这种布面铁甲。
布面铁甲这种东西有好有坏,一些质量好的往往都是外层是布,中间层是比较厚的铁片,内层是多层结实的棉,可以充当双层防御,兼顾对冷兵器和火器的防护,而且冬天还可以当保暖大衣使用……
不过这种上好的布面铁甲不多,绝大部分布面甲都只是在布面上钉了薄铁片而已,很多一些为了节省成本,内层的铁甲顶多只是胸前随便弄了点,其防御能力可见而知。
布面铁甲这种东西防御好坏,纯粹看舍不舍得花钱。
舍得花钱,质量搞上去了那么防御力还算可以。
如果不舍得花钱,那么基本和军大衣也没啥区别……
除了这四套布面铁甲外,还有一套鱼鳞甲。
这套鱼鳞甲制造的比较精良,头盔等部件也齐全,通常来说这种上好的鱼鳞甲都是军官穿戴,普通小兵哪怕是小军官也是用不起这种东西的。
得到了这五套盔甲,让罗志学心情很不错。
这年头想要弄到一套上好的盔甲,不管是想要缴获还是自造都不容易,如今一波流贼来袭让自己得了五套盔甲,罗志学自然是心情不错。
心情好的罗志学,也就没有对这些突然冒出来的流贼太过苛待,并且看他们一个个饿的发晕,还吩咐人熬了一锅粥过来,免的这些人直接饿死了。
好歹是免费劳动力不是!
同时还让人去问话,至少要搞清楚这些流贼的来历不是。
看着有粥水分发,这些流贼战俘们一个个为了能喝粥,争先恐后的把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全部给说了出来。
第41章 火炮试射
等把这些流贼战俘们的回答整理出来后,罗志学又搞不懂了。
这些流贼是说西边大山遭到了官兵的埋伏,所以才会惨败,进而在迷失在大山里,最后误打误撞到了三水村西边。
罗志学不关心他们在大山里迷路的情况,他关心的是这些流贼所遇上的官兵。
什么时候,这大山里有这么多官兵了?
前头有一直官兵杀进山来,这被孙成立带兵给引走了。
结果现在西边又来了一伙至少上千人的官兵。
难道这伏牛山里有什么宝藏?
要不然这些官兵为什么接二连三的跑进大山来啊。
此时的罗志学还不知道攻击了踏天虎一行人的官兵和之前追击孙成立等人的官兵是同一伙人。
毕竟现在孙成立还外出未归,并且也迟迟没有派人送回消息来,现在的罗志学也不知道孙成立把官兵引到了西边去,而且还让官兵和踏天虎火拼了一场。
更不知道,孙成立还没来得及高兴没多久,又是被官兵给发现了……
山区里道路难行,信息传递缓慢,这也就让身处大山身处的罗志学无法及时的掌握孙成立以及官兵的动静。
虽然不知道外头的详细情况,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罗志学按部就班的执行自己的计划。
忙着秋收以及后续征粮事宜。
三水村内部的秋收已经完成,而周边村寨的征粮事宜也由许河带着兵马挨个进行,进行的还算顺利。
随着粮食堆满仓库,罗志学则是派人继续从周边村寨里招募新兵。
在孙成立出山之前,罗志学已经和孙成立商量过,等秋收粮食充足后继续招兵,不过新招募的士兵并不是说直接就分配到辎重营了。
而是会先招募简单训练着,回头分配给左中右三军以及辎重营,争取让这四支步兵为主的部队的兵力各自能有百人。
进而完成当初制定的募兵五百的计划。
忙着这些事情的闲余时间里,罗志学会跑到兵器作坊里和宋铁匠一家子折腾军械。
如今伏牛山保乡营里最缺的就是火炮,但是提前规划的五百斤以上的长管火炮制作难度大,需要的时间漫长。
同时他们还面临这极大的官兵威胁,为此罗志学让宋铁匠他们一边琢磨着制造长管火炮的同时,先搞出来几门两百斤的短管散弹炮用着先。
这种两百斤的短袍造起来就容易多了,因为倍径小,制造难度不高,又有宋铁匠这个铸造过众多火炮的老手亲自带着人出手铸造。
如今已经是搞出来了一门的火炮。
宋铁匠指着前头的两百斤短炮道:“按照先生的吩咐,这种轻炮并不是直接安置在战车上,而是安置在双轮炮车上。”
“炮车可以直接用马匹拖动。”
罗志学上前仔细查看,这玩意炮管很短,但是看起来比较厚实,只看炮管的话就像是个矮胖墩。
整个粗短的炮管以炮耳架在炮架上。
这个炮架罗志学要更加熟悉,因为这是他亲自画的基础图样,采用大双轮,尾部是作为支撑用炮架,并且可以调整炮架的仰角,进而调整火炮的射程。
行军的时候,再加上一个两轮的前车,如此就变成了一个带转向机构的四轮炮架了。
这种炮架的样式,一开始是罗志学是直接根据有限记忆里,嗯,也就是从看过的影视剧里所见过的那些火炮画出来的,大体上就是近代火炮炮架的样式。
但是基本图样也不可能直接变成实物,后续还是和宋铁匠三父子、黄木匠等工匠们商讨之后,才逐步完善的。
所以也不算是罗志学一个人的功劳,算是集体智慧的体现。
这种炮架样式比传统各种乱七八糟的炮车要好的多,更加便于机动、作战。
现在很多老古董的炮架不少都很奇葩的,有些炮架咋一看也是大双轮,看似和近代炮架没啥区别,但是后头支撑架里竟然还有一个轮子……
或者干脆就是固定起来,没有前后车之分的四轮炮架,火炮直接固定在上头。
用这种老古董炮架的火炮到了地头后,你还得拆下轮子,再把炮架下锚固定,然后才能开炮。
但是罗志学搞出来的这个就用不着拆轮子了……直接就可以开炮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