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能给老上司陈治邦惹麻烦!
宋家的情况他也是知道的。
祖上什么底蕴啊,家中有多少钱财什么的他都不在乎,甚至宋平和自身的举人身份他也不可以不在乎。
但是宋平和的堂弟宋平林却是必须在乎的,此人在京为官已经将近二十年,如今任户部十三清吏司郎中之一,正五品呢。
仅仅是京官正五品也不算啥,但是人家可是在京城里混了二十年,现在又是户部管钱粮的郎中,能够坐上这种肥差的人往往都是人脉关系极强,上头没有个侍郎,尚书之类的给他撑腰根本坐不稳。
真招惹了眼前的这个宋平和,回头他给他那个堂弟宋平林去一封书信,宋平林再串联几个人,拉拉关系弹劾陈治邦的话,哪怕陈治邦都吃不了兜着走,被罢官流放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哪怕心里已经愤怒无比,但是黄光茂还是强行忍了下来,同时还挤出了一丝难看的笑容:“宋老有心了,黄某代军中数百将士谢过宋家的慷慨解囊了!”
宋平和面带微笑,随即拿起了茶杯,同时口道:“应该的!”
黄光茂此时站了起来:“黄某军务繁忙,这就不打扰宋老了。”
宋平和依旧面带微笑:“黄将军慢走!”
话语落下,边上的老管家也是及时朗声道:“送客!”
黄光茂当即招呼了亲随大步朝着外头走去,走了片刻时间后出了宋家的大门,黄光茂这才放缓脚步,朝着身后的庞大宋家宅院看了眼,面露愤怒,随即一吸一吐,一口带着黄色的浓痰被吐出。
“哼,看你们宋家还能嚣张到几时,回头等那些流贼杀过来了,就让你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什么傻逼玩意,竟然也敢羞辱我,老子杀过的士绅比你宋家一家子加起来都多!”
一旁的亲随也是一脸愤怒:“这宋平和好威风,将军,要不要过几天伪装一番杀过来,到时候不但军粮也有了,还能出一口气。”
黄光茂此时也冷静了下来,直接训斥下属:“糊涂,这宋家是个硬骨头,我们犯不着招惹他们!”
想要打宋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人家的宋家庄园其实就是一个小城池,而且城墙修的比鲁山县城里的还要厚实,上头都还有好几门小炮呢。
至于家丁护院之类的虽然他还不知道具体人数,但是常备护院少说也得有上百号人,并且又能随时征召家奴佃户,必要时候拉出几百号人来不在话下,估计兵器之类的也不会少。
真要打的话,他们这伙官兵说实话想要拿下来也够呛……
如果没有这样的硬实力,人家宋家早被灭掉了,毕竟这年头可是乱世,汝州这边各种流贼多如牛毛,连那些有数十上百精骑的流贼都冒出来了,可见汝州这地方的危险。
所以,他们这几百个官兵真要伪装成流贼洗劫宋家,很容易就把自己给填进去了。
更不要说几百人做这种事情根本瞒不住,很容易就暴露了。
一旦此事暴露,就算杀了宋平和,但是人家还有个堂弟在京师呢。
京师里的宋平林知道这事后,还不得往死里弄他,别说他了,他的顶头上司陈治邦估计都扛不住一个当京官二十余载,人脉关系错中复杂,并且担任要职的户部正五品郎中。
所以亲随提出来的建议虽然很诱人,但是黄光茂知道这事不能做。
不过以现在汝州乃至整个豫西南乱哄哄,到处都是流贼的情况来看,以后有机会的。
就算没有机会,他也得制造机会出来,比如说引一波大流贼杀向宋家庄园……
想到流贼,黄光茂又是想起了伏牛山里的那些流贼。前几天他接到鲁山县县尊老爷的贼情通报,说是鲁山县流贼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一伙数百人规模,多骡马,有骑兵的悍贼。
流贼嘛,多了去,本来他也不打算搭理的。
但是奈何被灭掉的李家是个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幸存的李家之子乃是鲁山县生员,并且还有不少师友,这不,连续好几封书信传出去后,这些鲁山县尊都感到了压力,这压力自然也就传到了他黄光茂这边来。
同时鲁山县方面又说这伙洗劫了李家庄的流贼里有不少骑兵。
这样的流贼自然会引起他的重视。
毕竟寻常流民组成的贼军不足为虑,只要他们不冲击城池,官兵平时都懒得搭理,就算是搭理,也随便派支军队过去驱杀一番就是了,不用费多大功夫。
不过那些有骑兵的贼军就不一样了,贼军里有了骑兵,这意味着他们当中有精锐骨干,这种往往都是积年老贼,一个个都难缠的很,并且威胁更大。
如果不加以重视的话,给这些王八蛋几个月时间,人家就敢拉出来几千上万贼兵出来。
对此,驻扎在鲁阳关附近,负责镇守弹压周边地区,保障鲁阳关后方安全的黄光茂也不敢怠慢,派出了人手查找。
这找了几天后算是把这支贼兵的大概方位给找了出来,就在西边大山的伏牛山。
具体人数黄光茂一时半会也搞不清楚,只能初步判断有数百贼兵,精骑数十。
要围剿这样的流贼,其实光靠他手底下三百多号人是远远不够的。
先不说能不能打得过,就算是能打的过,那些贼兵们又不傻,肯定不会傻乎乎的留在原地和他们正面对杀啊,人家流贼会跑路的啊……
为啥这些老贼这么难剿灭,就是因为他们骡马多,机动能力强,人家就算打不过官兵那是也能跑路。
所以,黄光茂侦查到大概情况后,也就派人去了汝州,把相关的情况通报过他的顶头上司陈治邦。
后续陈治邦要是决定围剿这伙贼军,那么陈治邦肯定是要派遣更多的兵马过来,反正光靠他黄光茂三百号人是不够的,哪怕是鲁山县那边也会派出至少五百人的官兵助战。
如果陈治邦懒得围剿,那么黄光茂顶多也就是故作声势出兵伏牛山了,不是为了剿灭这些贼兵,纯粹是为了把他们驱逐。
至于之后这些贼兵跑到了卢氏、跑到了嵩县,又或者干脆往南边跑到了南阳府去,不管是跑到哪里去了都和他黄光茂没啥关系了。
打定这样的注意,黄光茂并没有着急,而是带着手底下的士卒慢悠悠的朝着伏牛山而去,一路上也不忘记征召粮食军需。
这打仗嘛,自然是需要粮食,顺带也得让手底下的儿郎们发点小财,要不然这么多一群人跑去大山里翻山越岭,这没点好处怎么可能。
毕竟他手底下的人兵也不是什么卫所兵,而是募兵。
这些募兵们可不像那些卫所里的农奴们那么好欺负,随便怎么折腾都可以,这些募兵们要是不给他们准备好军需,让他们赚点小钱,人家才不会给你卖命的,搞不好还要哗变。
但是吧,上头可不会给你多少粮食,鲁山县那边让他围剿贼兵,前后也不过拨给了三千斤粮食,其余军械一概全无。
这外出作战时间他们还得自筹军粮。
这一路慢吞吞的前进,最终终于是在伏牛山边缘的一处村庄里和鲁山县尊老爷王继达亲自率领的五百余官兵汇合了。
但是这数百官兵都是鲁山县方面征召的卫所青壮,说是官兵们,但是战斗力堪忧。
黄光茂只是简单扫了眼就知道,和预料中的一样,这些人指望不上。
亲自领军上阵的县尊老爷王继达,明明知道是进山剿贼,但是却不骑马也不走路,而是乘坐轿子,都不知道脑子这么想的……
其麾下的官兵们,老弱占据了半数还多,大多都是有气无力的样子。
手中拿着的兵器大多也只是刀、矛,连弓箭都没几张,至于盔甲,更是只有县尊老爷王继达的几个亲随才有。
这些人,在黄光茂的眼里,也就是凑个人数吓唬吓唬人,真让他们上阵,数不准连普通流民都打不过。
如此也就算了,偏偏鲁山县尊王继达见到黄光茂后,不分青红皂白,直接臭骂了他一顿,说他来的太晚……
随即又让他火速领兵进山剿贼,不得有误,否则必定弹劾他云云……
把黄光茂搞的火都大了……
第36章 流贼如笋
黄光茂对鲁山县尊王继达很不满。
那个留着山羊胡须的王八蛋除了掉书脑袋外,屁都不懂,不懂也就算了,还偏偏喜欢指手画脚,黄光茂稍有怠慢就破口大骂,动不动还说什么要上书弹劾黄光茂。
“这老王八蛋,来的时候怎么就没有被流贼一刀砍了。”黄光茂又回头看了眼后方坐着轿子的王继达。
这人竟然让自己火速带兵进山剿贼,不是脑子秀逗了,就是想要坑他……
他们连贼军到底在大山的那里都不知道呢,连贼军到底有多少人,装备如何都不知道。
同样也不清楚大山里的道路,地形,村寨的位置,就这么傻乎乎的带着主力一股脑冲进去,搞不好是要阴沟里翻船的。
这要是轻兵冒进导致惨败,王继达拍拍屁股就能掉头出山,然后继续当他的鲁山县尊,说不准还会弹劾黄光茂一番,说黄光茂轻敌冒进,进退失据,遇敌畏战等等,总之会把责任都推到他黄光茂头上来。
到时候他黄光茂就算被惨死在贼军之手,也会背上剿贼惨败,断送大军的罪名。
说到底,王继达这王八蛋想要坑自己。
不管是脑子里有坑,还是真有歹意,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
对此,黄光茂自然是不会傻乎乎的王继达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表面上他恭恭敬敬,对王继达吩咐下来的事情连推迟都不会推迟,但实际行事的时候却是会找各种理由敷衍拖延。
比如说王继达让他火速进山这一点上。
黄光茂虽然不会直接反对,但是却会提出来一大堆的意见。
一会说士卒疲惫,需要时间休息。
一会又说粮食不继,需要等待后头的粮食抵达。
总之,黄光茂可不会真的傻乎乎的听王继达的话,直接就轻兵冒进了……
他可不想死!
但是吧,他也不会直接反驳王继达的命令,尽管这个王继达实际上并没有指挥他的权力。
王继达只是鲁山县知县,现在也就是仗着文官兼地主的名头对黄光茂指手画脚,但是严格上来说,黄光茂可不归他管,毕竟黄光茂是一个纯粹的武将,他的顶头上司是负责整个汝州防务的陈治邦。
黄光茂只是被陈治邦派到鲁山县来弹压周边地区,护卫鲁阳关后方而已。
和王继达这些地方官员以及当地的卫所体系没啥关系。
所以王继达管不到他头上。
但是吧,说是这么说,然而黄光茂可不能真的不搭理王继达啊。
虽然王继达是鲁山县尊,看起来似乎只是个七品芝麻小官,但是这人的政治能量比他黄光茂这个四品武将强多了……
因为王继达是文官啊,还是进士出身的文官,背后一群同为文官的亲朋师友呢,打了王继达一个,人家能拉出一群人来群殴他。
如今明廷里是属于典型的文强武弱,他区区一个卫指挥佥事出身的都司,只要不是太过分,那都得给王继达面子。
惹毛了王继达,人家直接发动大招,写上几十封书信,拉上一群人弹劾的话,黄光茂还真顶不住……
所以,能不招惹这种人还是别招惹!
虽然心中不爽,但是如今国朝武将地位地位已经是普遍情况,他黄光茂个人也无法改变什么,除非他敢哗变造反……
如今文强武弱的大势下,别说他黄光茂只是一个小小的卫指挥佥事出身的都司了,就算是他顶头上司,本官是正三品的都指挥佥事,还有着副将这个差遣,在河南这地方也算得上是手握重兵的陈治邦,他在汝州也是要缩手缩脚啊。
因为汝州还有一个被河南巡抚玄默派过来镇守汝州军务的右参议谭正凌。
这个谭正凌自从到了汝州后,让陈治邦头痛不已,因为此人不老实……
谭正凌一心想要立功升迁,三天两头就让陈治邦剿贼,前几个月的时候,硬是让陈治邦带着属下精锐骑兵和一伙贼军精骑火拼,让陈治邦损失了数十麾下精骑,可把陈治邦给心痛的不得了。
但是即便如此,陈治邦还不是陪着笑脸,一口一个谭大人……
因为谭正凌是正儿八经的正四品红袍文官,又深受河南巡抚玄默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