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军中兵卒本就不愿被裹挟作乱,所以在战场上,湘军不断败退,投降的兵卒络绎不绝。
南洲不比东洲,东洲百姓民族成分复杂,而南洲十分纯粹,想要煽动当地百姓叛乱难度登天。
南洲连战告捷,这极大威慑了一些试图作乱的人。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随着去年改革初步成功,拥有二千余万钱粮的朝廷足够有实力镇压所有。
正因如此,江南的罢工运动才渐渐平息。
这种时候,也就只有南洲的这群家伙睁不开眼了,不晓得外面的世界什么模样。
不过南洲和东洲的叛乱,确实极大牵制了明军的本土势力,而这也让被孤立的日本选择了铤而走险……
日本,对于这个国家,除了朱高煦保持高度紧张并不断控制外,其余几代君主便只有朱祁钺还算重视。
正因如此,日本通过宗藩朝贡体系,从大明偷学获得了大量工业知识。
从宣德年间开始,他们就摸着大明开始尝试工业化,不过直到景泰年间,随着大明渐渐淘汰一些低端产业,他们这才通过接手大明的低端产业走上了工业化道路,国力日渐强盛。
当时的日本通过在昆仑洲开采矿藏,以及不断开采本土银矿来保持上升趋势,不过这并非长久之计。
随着石见银矿渐渐枯竭,加上朝鲜、暹罗等国武力不振,日本的野心也渐渐按耐不住了。
成化年间,日本的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可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王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弘治十年,日本幕府制定了所谓“朝鲜征讨策略”,并逐渐演化为以占领昆仑洲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其第一步是拿下昆仑洲的朝鲜、暹罗土地,第二步是联合西洲,第三步是进军朝鲜本土。
三步结束后,便是等待大明介入战争,他们便可以用归还朝鲜本土为条件来活得昆仑洲的土地。
日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毕竟是一个人口四千万的大国,只要时机抓稳,并且坚定大明为天朝的原则,那大明也没有与他们开战的理由,毕竟他们依旧是大明的属国,依旧为大明戍边。
唯一受伤的,只有朝鲜和暹罗几个属国。
不过他们这些小国是什么感受,那就不是日本需要担心的问题了。
日本要做的,只有成为大明第一属国,进而成为昆仑洲大国这件事情,而朝鲜就是挡在他们前面的绊脚石。
唯有击败朝鲜,他们才能让大明看到自己的实力,从而选择扶持自己,而非朝鲜。
随着明军海军的中洲海域舰队都分别前往东洲和南洲作战,足利义合感到时机成熟。
正德七年八月初九,日本向驻日明军军营发去消息,声称朝鲜在北海海域袭击了日本的护卫舰,并抓捕了十余名日本士兵,借此需要对朝鲜开战。
为了成为大明第一属国和昆仑洲大国的愿景,日本从弘治年间就已经开始为如今这一战做足了准备。
在正德元年,朝鲜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七艘,二千吨以下三十四艘,总吨位不足十万吨。
哪怕到了如今,他们的海军总吨位也没有超过二十万吨,海军数量则不过区区三万人,陆军更是只有七万。
与之相比,日本早在弘治年间建立了拥有四万名士兵的海军,已经拥有二十万预备兵的陆军。
时至如今,日本更是拥有海军五万名,陆军二十五万名。
除此之外,日本还出动大量等间谍组织和人员潜入朝鲜,加紧对朝鲜各方面的情报搜集和渗透。
他们清楚知道,留驻在朝鲜的朝鲜军队数量不足三万人,而这简直是日本的天赐良机。
八月,足利义合亲率大军渡海,率军舰四十六艘,大军十五万攻朝!
期间大明不断警告,但都被日本所忽视。
在他们看来,只要自己彻底击败朝鲜,并且继续对天朝毕恭毕敬,吗天朝完全没有理由对自己下手。
不得不说,如果按照弘治年间的情况来说,日本的想法那还真的没有问题。
不过那是弘治年间,而如今并非是弘治年间,而是正德。
八月十五前后,足利义合率军十五万登陆釜山,一路向北,势如破竹。
朝鲜国王李峘得知消息,当即命令留守三都的王军集结汉城备敌,同时向大明求援。
得知日本进攻朝鲜的消息,大明朝的大部分臣工都持观望态度,毕竟日本为大明朝戍昆仑边多年,况且足利义合也承诺会接手朝鲜产业,继续为天朝服务,如今大明多方作战,实在不应该在家门口再打一场。
当然,庙堂上也有人支持击退日本,毕竟日本自弘治年间以来,屡次不听朝廷旨意,也该教训教训了。
不过还没等庙堂群臣讨论出个所以然,新的消息便送到了庙堂上。
九月初二,足利义合率军抵达汉城,并连续攻破汉城、开城、平壤三都,朝鲜国王李峘出逃至大明东海府东海城避难,乞请内附。
消息传来,庙堂哗然。
尽管早已知道朝鲜不是日本对手,但开战半个多月丢失三个都城,这对于庙堂群臣来说也太魔幻了。
一时间,庙堂上大多都是建议恢复对日贸易的言论,毕竟朝鲜亡国也就转瞬之间了,现在接受内附的话,还能得到其北部不少土地。
况且日本那边也传来消息,足利义合驻兵平壤,没有继续北上的举动。
这么来看,足利义合也没有和大明作战的狂妄,大明能白捡半个朝鲜土地,这倒是他们喜闻乐见的。
他们没有考虑如今没了朝鲜,日本日后若是崛起挑战大明,那眼下内附的朝鲜土地会在日后遭到怎样入侵。
他们没有考虑到,朱厚照却考虑到了。
面对白捡半个朝鲜这种事情,朱厚照选择了拒绝,因为他要的是一整个朝鲜。
“朝鲜倾覆不过旦夕之间,你们这群不要脸的老畜牲还在这里放纵日本这个小倭子!”
奉天殿上,朱厚照俯视群臣,目光锐利,这让前番还在庆幸白捡半个朝鲜的不少臣工低下了头。
瞧着他们这副模样,朱厚照隆声威严。
“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今倭子横行朝鲜,而今朝鲜内附,倭子入寇之土地便是天朝之土地,倭子屠戮之百姓,便是天朝之百姓!”
谈话间,朱厚照目光投向了王守仁:“着礼部布告天下,昭示四夷。”
“朝鲜若是内附,天朝欣然赐其国主为朝鲜侯,若不愿意,他亦是天朝的属国朝鲜国主。”
“在天朝这里,没有趁火打劫一说,天朝也不稀罕对他们趁火打劫……越国公!”
“臣在!”听到朱厚照叫自己,越国公杨昇主动站出来作揖行礼。
朱厚照的目光瞥向他,随后缓缓扫视群臣:
“此战,朕要明明白白的告诉世人,天朝对属国的态度到底是什么!”
“告诉足利义合……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第592章 正德后记(3)
“《大明报社》通告……”正德七年九月,伴随朝鲜本土六道丢失,国王逃入大明东海府避难,大明也于九月十五通告海内外二十一属国,出兵朝鲜,抗倭援朝!
朱厚照率领重新整编过后的上直五军十五卫出兵朝鲜,兵力总计四万五千。
海上,南大西洋舰队也调往了朝日对马海峡。
九月二十四日,明军由东海府出兵,向平壤发起进攻。
“哔哔——”
“轰轰轰!!”
刺耳的哨声在朝鲜本土响起,大明以四个军的主力在西线发起反攻,集中一个军的兵力,于西线给“日军”以突然性打击。
四百多门“正德式”野战炮?第一次于朝鲜战场,向世界亮相。
彼时世界各国装备的,都是以加农炮为主,射速在每分钟一发左右,炮弹也是以实心炮弹为主。
明军的“正德式”野战炮,每分钟射速在高达4发,口径为75mm,炮弹以高爆炸药(TNT)为主的碰撞击发式炮弹为主。
当炮弹落地,橘红色的火焰几乎吞噬了一切,驻守清川江的两万日军在开战的第一时间,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不得不撤往清川江以南。
战后统计,明军共歼敌七千多人,是入朝日军的5%……
战况传回汉城,足利义合连忙给明军发去明码电报,再次表示了自己只是针对朝鲜,而非大明的意思。
面对足利义合的服软,朱厚照却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为由拒绝。
在朱厚照看来,他不管足利义合的初衷是什么,总之他既然敢出兵朝鲜本土,那就等同于不听大明的指令。
今天他能入侵朝鲜,下次他就能入侵暹罗、占城,乃至大明!
九月二十七日,本该在东洲作战的戚继光突然出现在日本陆奥,并率领驻扎日本陆奥、墩贺、福冈等地的一万八千余名明军向日本本土其它日军发起进攻。
彼时驻扎日本本土的日军数量多达八万,加上预备役则是十七万。
明日双方在日本本土的兵力基本是一比十的巨大差距,然而这样的差距对于戚继光来说并不算什么。
在他的指挥下,三个不同方向的军队在以拿下九州岛,攻入京都、江户为目标不断向前作战。
此时日本本土的三千万人口中,有近二百万是定居日本的汉人,而日本本土百姓则是从洪熙年间,就对明军有着极大的畏惧感。
加上明军承诺日本免税三年的政策,平日里承受着45%税率的日本普通百姓立马转换了角色,不仅帮助明军带路,更是拿出粮食支持明军作战。
一时间,日军竟然在本土节节败退。
不只是日本本土的十月初二,昆仑卫指挥使俞大猷率军对昆仑洲日军展开反攻。
俞大猷以一个卫三千人的兵力,横扫日军于昆仑洲驻扎的两個军(30000人)。
两个军节节败退,只能自己广袤的南北纵深来拖延作战。
在日军本土和海外都遭遇打击的同时,明军抗倭援朝战争的反攻也正式拉开序幕。
正德七年十月二十四日,在朝鲜民兵配合下,东线明军将日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炮击,全歼东线日军一万两千人。
除此之外,明军于西线的四个军渡过清川江,对日军在清川江南岸的六个军(9万人)发起总攻……
“那是什么!”
“撤退!撤退!”
“天王殿下万岁!!”
充满硝烟的平壤城下,日军耗费大半个月布置的防御工事在明军的炮火下土崩瓦解。
随着火炮阵地被摧毁,一辆辆钢铁怪物从硝烟中冲出,那些坚守阵地的日军不断嘶吼着为“天王殿下尽忠”而起身对这些钢铁怪物扣动扳机。
然而子弹打在它们身上都被弹飞,而钢铁怪物上的一根枪管却突然开始瞄准这些士兵。
在他们惊恐的目光中,一条火蛇从枪管内喷涌而出,将大量日军点燃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