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933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七十二卫军户,半数戍西海,半数戍波斯。
  九月,朱祁钺教令西海、河中、波斯都司:
  “凡西海、波斯、河等民,听与中原人为婚姻。不许本地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入官为奴。”
  宣德三十二年二月初三,朱瞻壑以年事已高为由退位,令太子朱祁钺即大位,朱祁钺推辞不受。
  四月初五,朱瞻壑再次退位,令朱祁钺即大位,朱祁钺再次推辞……
  “陛下,太子殿下推辞了。”
  长春宫内,七十六岁的朱瞻壑正在作画,突然听到王焘的传话,不免烦躁中带着些无奈:
  “他都当了三十二年太子了,还要推辞多少次?”
  “唉……”朱瞻壑长叹一口气,起身走向书架,拿起空白的圣旨走回位置,也懒得坐下,提笔继续写了一份退位诏书。
  末了他把笔丢在一旁,示意道:“但愿这是最后一份了。”
  “是……”王焘听出了朱瞻壑的意思,连忙作揖应下。
  他上前小心翼翼的双手托起圣旨,脚步带着些轻快往外走去。
  不多时,他带着第三份退位诏书来到了武英殿。
  朱祁钺似乎有了准备,此刻正坐在金台上与群臣议事。
  瞧见他来,朱祁钺起身整理了衣冠,而他旁边站着一个身穿蟒袍的三旬男子。
  男子留着朱高煦这一脉的八字胡与大胡子,皮肤黢黑,身材五尺六寸左右,很是健壮。
  “传陛下旨意,朕年老体弱,是时退位,乃……”
  王焘重复流程,宣读着朱瞻壑的退位诏书,眼神则是示意朱祁钺快点接下。
  见状,朱祁钺也没用再推辞,而是毕恭毕敬下跪五拜三叩,将诏书接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四周群臣见状,当即推金山倒玉柱的下跪叩首,承认了朱祁钺的新身份。
  朱祁钺回头看了一眼自家老大:
  “老大,俺算是当皇帝了,你小子也终于能当个太子了!”
  “爹,您说的也太露骨了……”
  朱见深汗颜,朱祁钺却爽朗笑道:“哈哈,莫与娘们一样小姿态。”
  “这大位置俺坐个几年,等俺年老体弱就让你来,哈哈哈……”


第587章 后记景泰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了!”“新货自行车上架,不要错过,不要错过了!”
  “叮铃铃……”
  热闹的叫卖声中,时间一晃便是几年时间。
  朱瞻壑退位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眼下的皇帝是朱祁钺,年号也被他改元为“景泰”。
  如今是景泰六年(1483)七月初六,朱祁钺在位的第六年。
  尽管已经成为皇帝,并且年龄也六十三岁,但朱祁钺的心思却从来没停下来过。
  在过去六年的时间里,朱祁钺所下发的政策,主要是移民西部,缓解中原和江南的人口压力。
  景泰六年的大明朝,人口已经增长至两亿四千余万。
  尽管两亿四千万人口已经很多,可相比较大明朝拥有的土地来说,这点人口还是太少了。
  这两亿四千万人口,有接近一亿五千万生活在中原的两京十六布政司的土地上。
  剩余九千万人,也主要生活在南洋、波斯和东北三司。
  景泰六年的南洋布政司人口达到一千四百余万,波斯人口则是恢复到两千万。
  河中人口四百多万,西海人口六百余万,山南三百余万。
  渤海、辽东、大宁人口达到一千八百万,难以增长。
  安西、北庭人口合计不足三百万,漠北二百万难以增长。
  南中人口三百余万,南洲一百五十余万,北洲二百万,东洲九百七十余万,昆仑洲不足百万。
  东北和西部、海外的土地开发使得大明朝对开荒有些巨大需求。
  在这样的需求下,许许多多的科技应运而生。
  内燃机在景泰三年被发明,但热效率并不如现有的蒸汽机。
  为了解决开荒的问题,朱祁钺让人将火车头装上开荒所用的排犁进行开荒。
  然而沉重的火车头无法在耕地中行驶,朱祁钺命人将马车的轮胎装给了火车,并将火车头缩小,制成了第一台蒸汽拖拉机。
  这种蒸汽拖拉机的开荒速度是耕牛的三倍,耕地速度则是耕牛的五倍。
  尽管它的造价高达三千贯,可朱祁钺还是令工部将其投入生产,并运用到东北、西北的开发中。
  在此期间,太学博士张博改良太学的电池,并发明出锌铜电池和电灯和交流电发电机。
  随着电灯被发明,朱祁钺下旨修建密云水库,并安装交流电的水力发电机用于满足日后可能运营的电车。
  此外,朱祁钺调国库四百万贯,用于修建七十二座水力发电站和二千四百余座火力发电站。
  经过永乐、洪熙、宣德、景泰加起来八十三年的发展,大明的基础教育无比牢固,基础物理、数学、化学也不断被完善。
  在朱高煦去世后的第三十八年,大明朝提前迈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来了没?”
  “应该快了,陛下……”
  早秋的北京充满了热闹,而在京城西北方向,一座占地数千亩的庞大宫室令人向往。
  站在大明宫城的长春宫内,八十二岁的朱瞻壑戴着老花镜,手里拿着报纸,眼睛时不时看向殿内穹顶。
  在他与宦官们一问一答间,穹顶突然明亮起来,黄色的暖光照亮了长春宫内的正殿所有角落。
  不仅如此,被“点亮”的不只是长春宫,而是大明宫的所有宫室。
  “来电了!”
  “真亮啊!”
  “这就是电灯啊,比油灯和蜡烛好用太多了!”
  一时间,议论声此起彼伏,而期待已久的朱瞻壑也放下了手中报纸,脸上满是笑意。
  “爷爷,怎么样!孙儿没骗你吧!”
  叫嚷声从殿外传来,三十七岁的朱见深走进了长春宫,朱瞻壑听到他的声音,脸立马垮了下来。
  “你不好好在紫禁城监国,跑来大明宫干嘛?”
  朱瞻壑一顿训斥,朱见深无奈作揖:“我爹从西海(黑海)回来了,孙儿好不容易才得到休息,立马来见您了。”
  “他还知道回来?”朱瞻壑听到他的话,立马垮着脸阴阳起来。
  即便已经成为皇帝,可朱祁钺的心终究是野的。
  在景泰三年,他就迫不及待的让朱见深开始监国。
  哪怕如今已经六十三岁,可他依旧在四处乱跑,美曰其名“体察民情”。
  他将他的所见所闻编撰为文章,不断在《大明报》发表。
  景泰六年的有线电报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曾经一个季度一刊的《大明报》,如今也能做到每周刊发。
  刨除皇帝这层身份,朱祁钺更像一个旅游各地的美食家和旅行家。
  所谓体察民情是假,去观山看海是真。
  过去三年时间里,朱祁钺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从南边的交趾到北边的燕然,从东边的北海(日本海),到西边的西海(黑海)。
  即便西海不通铁路,他也能骑马从里海一路前往西海。
  如果不是朱瞻壑三申五令,不准他乘船出海,恐怕他已经前往了南洲、昆仑洲乃至东洲和北洲。
  当然,朱祁钺虽然贪玩,可他却没有荒废朝政,这也是朱瞻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
  “他去西海看到了什么,交代交代吧。”
  朱瞻壑推了推老花镜,朱见深闻言也作揖道:
  “西洲那边在与日本、朝鲜作战中学到了燧发枪的技术,而且由于朝廷对他们的贸易顺差过大,他们开始有意识的团结起来。”
  “按照太爷爷留下的书中内容,这群宗教不一致的国家,按理来说无法形成联盟,可如今却形成了三个联盟。”
  “他们自称西洲为欧罗巴洲,形成了西欧联盟,东欧联盟和北欧联盟。”
  “如果算上吞并米昔儿(马穆鲁克)的鲁迷国(奥斯曼),那独立于大明朝之外的,便只剩下他们四个势力。”
  “只是他们加在一起,人口也不过八千万左右,远不如大明朝。”
  “我爹的意思是,先全力消化波斯、西海、河中、山南这四個地方,等到中西铁路竣工,立马拿下莫斯科等小国,占据西洲的东部平原。”
  “内燃机已经在不断被完善,算起来也就十几年时间,就能研制出汽车,届时整个西洲都将臣服在国朝脚下!”
  朱见深冷静开口,朱瞻壑听得频频点头:“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到汽车出来那天。”
  朱瞻壑很清楚,研制出汽车,和汽车运用到战场,这是两个概念。
  按照自家父亲的预计,大明朝应该在计划中第三个五十年的时候能将内燃机所生产的坦克、卡车运用到战场上。
  如今是大明朝的一百一十六年,但却只是自家父亲计划中的第八十三年,距离第三个五十年开始还有十七年,距离第三个五十年结束还有六十七年。
  这么算了算,他恐怕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爷爷长命百岁,自然能看到……”
  “我就算长命百岁,也不一定能看到我重孙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9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33/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