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亦失哈笑着应下,同时也走到众人面前开口道:
“诸位也不要站着了,各自寻位置坐下,我再让人去搬来椅子,陛下恐怕有很多话要与你们说。”
“趁着这个时候,我去让人布置这场行宴!”
“领令!”众人纷纷作揖应下,朱高煦瞧着这一幕十分高兴,手止不住的往自己的八字胡抚摸,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显得随和。
在众人各自得到椅子坐下后,面对拥挤的承运殿,朱高煦也与众人谈论起了这些年关外的变化,以及各自的变化。
听着他们的话,朱高煦也对他们说到:“回想起当年来到吉林,创建这块根据地,许多同袍弟兄、英才良将为我献出了性命,例如那张成山的父亲,牺牲时便十分年轻。”
说到这里,朱高煦站了起来,不禁想起当年坐在此处时所做的那些事情。
良久之后,他才重新开口道:“你们其中有人犯了错误,我已经给予了惩罚。”
“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知道你们错在哪了,如果知道了,那就好好教养子孙,让他们为您们今日的过错恕罪。”
“如果不知道错在哪,那也没有问题,日后家中落魄了,你莫要怨恨我就行。”
“即便怨恨我,我也不担心和害怕你们的怨恨,更不会感到愧疚。”
朱高煦打直了自己的脊背,目光扫视众人道:
“如今的吉林,比起三十二年前大不相同了,修了官道,通了火车,物资不断,饭菜多样,神气许多……。”
“这一切,与我当年我设想的未来一样,而且我相信吉林将来还会更好,更加神气。”
“为了吉林的百姓和天下的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必要的恶人我是一定会当的,你们也不用像南边那群人一样试探我。”
“在这里,我不是以皇帝的身份劝大家,而是在以你们曾经的殿下,曾经渤海郡王的身份劝大家。”
“我们虽然过上了好日子,但艰苦奋斗的精神千万不能丢掉。”
“如果当年我们没有这些艰苦卓绝的精神,就不会有今天百姓康泰的胜利。”
朱高煦这番话,将部分人说得低下了头,可他还没有说完。
“贪腐之前先想一下,你的位置之所以能爬的那么高,身后到底是谁在支持你。”
“不是朝廷,也不是我,而是那些为你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子弟兵。”
“你们从老百姓手上压榨钱粮,和昔年那盘剥压榨你们的贪官污吏有什么不同。”
“你们对得起曾经的自己,对得起那些倒在路上的子弟兵吗!”
话音落下,殿内大部分人都低下了头,而这一幕也被朱高煦看在了眼里。
可是他知道,尽管他们现在低了头,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已经反思。
等自己走后,他们还会继续以前的行径,而这是自己阻挡不了的……
第542章 以博直名
“淅沥沥……”虽不是雨季,但吉林城还是在筹备行宴的清晨下了一场毛毛细雨。
雨后天晴,阳光照耀着翠绿的山岗,朱高煦在亦失哈、李失、胡季等人的陪同下,重新登上了当年血战的哈达岭。
在这里,许多当年的城防布置不定期被人修葺,那一排排厚实的木屋以及长长的壕沟能让人感受到这里的血雨腥风。
黑褐色的土地让人不知道是因为血液浸透,还是原本就是这副模样。
登高远望,朱高煦没有留下太多言语便走下了哈达岭,而上下哈达岭的地方也修建了二丈宽的混凝土台阶。
“我记得当年我爬这座山的时候,许多人因为急匆匆开路而滚落山去,好在山势不算陡峭,没有阵亡什么弟兄。”
几声唏嘘,朱高煦都在感叹现在与以前条件的不同。
不多时,他们走下了哈达岭,来到了平原上。
在返回吉林城的官道上,朱高煦时而驻步细看路边田间禾苗生长情况,时而询问种植作物类型。
对此一切,身为吉林知府的张成山如数家珍般为朱高煦介绍着,李失等人也会时不时插几句嘴。
朱高煦听了他们的回话后,意味深长地说道:“这种地和育人一样,马虎不得半点,一旦马虎,那就是颗粒无收。”
面对他的这番言语,李失等人讪笑着点头。
前往吉林城的路上有许多凉亭可以休息,这些大多都是修建来给当地干活的农户停下来吃午饭,亦或者是酷暑时休息的。
吉林城已经有了许许多多的公共设施,这种意识朱高煦很满意,深有感触地说:“我这次返回吉林,真是弹指一挥间。”
“见到你们把吉林治理的那么好,我很高兴,也很满意。”
“我希望你们在吉林能做这些事情,修建这些对老百姓好的设施,也希望你们不要特别待遇吉林,而是也将这种精神和做法带到其它府县,不论关内外……”
停了片刻,朱高煦将目光射向远方,潜心思考着,亮出内心的忧虑:
“我时常忧虑,忧虑这天下会不会因为我们少部分人的儿孙而迅速腐败。”
“东北的利益是和朝廷绑在一起的,如果没有朝廷那么多的资源倾斜,东北是没有办法在短短三十几年时间里崛起的。”
“我想让你们知道,我并不是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我只是对那些从老百姓头上贪墨,对朝廷重要工程贪墨的人深恶痛绝。”
“癸卯案是我心里最难拔出的一根刺,因为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北方虽然短暂跟上了南方的脚步,但这种跟上是朝廷扶持的结果。”
“只有朝廷足够强盛和集权,朝廷才能调动更多的资源来投入北方,将北方的资源和南方的经济一起整合利用。”
“我一想到当年靖难牺牲了那么多的袍泽兄弟,我就忍不住担心未来的大明朝。”
“两宋皇家与大商贾联姻捞取大量政治、经济利益,而本朝也有这种危险。”
“我能看住天家,却看不住你们,所以只能你们自己看住自己。”
“这次南边那些人对我试探,你们应该都是知道的。”
“我现在还在,他们还不敢太放肆,可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们的儿孙又不争气,帮持不了朝廷,那日后北方的环境甚至会倒退会洪武年间,甚至更加严重。”
“在这点上,你们比我知道得多,但却总是报喜不报忧。”
“我知道你们的想法,无非就是做官有特权,有政治需要,有人情关系,又抹不开脸面。”
“我相信李赤他们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想要贪腐,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沾染了这些很容易腐化的习惯而变质的。”
“正因如此,我这次来才会特意提醒,盯好儿孙,让他们知道东北的利益和朝廷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不能因为一些金银钱粮就丢弃一些不能丢弃的精神。”
叹了一声气,朱高煦将目光投向了李失:
“我这次来吉林不会待太久,五月初十我就要前往漠北了。”
“你们做些准备,正午后除了我昨日所说的老兄弟们,再找一些工人、农民去军营。”
“你们不用教他们如何糊弄我,我虽然老了,但心里却明镜。”
朱高煦一席话说完,李失等人纷纷羞愧低下头。
交代完后,朱高煦便带着队伍徒步走向了炮台山下的军营。
还没到午时,聚集在这里的老兵卒们便已经有二三百人了。
他们激动的与朱高煦打着招呼,朱高煦也微笑回应他们,一一与他们寒暄,然后招呼他们先去军营内坐着等待。
若是没有吃饭,则是让军队庖厨再开火为大家做饭吃。
对此大家纷纷摆手,说吉林城的行宴已经在收拾了,等开完会回去吉林城后一起吃。
朱高煦闻言笑着点头,然后与众人在军营内的一排凉亭坐下。
清晨的细雨过后,吉林城上空便晴朗得万里无云。
随着时间流逝,军营内聚集的人也越来越多。
从靖难的老兵,到五征漠北的青壮,再有上百名各类工人和二百余名农民,总计一千二百多人来到了这里。
当酷热的正午结束,校场上也摆上了一把把椅子,所有人走上校场坐下,而朱高煦也神采奕奕地健步走出凉亭。
“陛下!”
“陛下……”
随着他露面,校场上立刻沸腾了起来,人们欢声雷动,沉醉在见到皇帝的惊喜之中。
朱高煦慢慢移动步履朝众人走去,他从第一排开始会见这些代表,期间走走停停,不断询问一些问题。
残疾军人的后续补贴是否能到手,牺牲军人的抚恤是否能落实……
工人的工钱有没有被克扣,农民的粮食收取有没有被衙门压价……
从生存根本的钱粮开始,朱高煦关切的询问所有问题,
期间,朱高煦也确实了解了一些问题。
自从油灯被发明后,许多工厂都开始点燃油灯倒夜班。
原本是一班从辰时上到酉时,每日上五个时辰,中途休息一个时辰。
而今现在分两班,卯时开始工作,每班上四个时辰,中途只能休息半个时辰。
这些事情,朱高煦都让亦失哈记了下来,让他告诉当地张成山将这种事情纠正过来。
除此之外,随着工作岗位缺乏,化肥还是太贵,以及各种各样的问题先后被提出。
由于时间紧促,朱高煦不能记下所有,所以让亦失哈将这些记下,准备晚上行宴结束再处理。
时间一点点过去,随着空气中开始弥漫肉香味,朱高煦也将所有退役、伤残的兵卒和工人、农民接见完毕。
他整理了所有问题后,便对众人开口道:“行宴也要开始了,大家先回城里和家里人一起吃饭吧!”
“陛下,您明日要走吗?”
“陛下您什么时候走啊?”
“陛下,您走了还会再回来吗?”
“陛下……”
问题一個个的接踵而至,朱高煦笑着摆手道:“我暂时还不走,你们如果有问题需要解决,就来以前的王府找我,我已经告诉了他们,让他们不能拦任何上访的百姓。”
朱高煦这番话让众人缓了一口气,最终恋恋不舍朝着军营外走去。
在他们离开后,朱高煦这才带着众人乘车往吉林城赶去。
之所以乘车,也是因为怕引起骚乱。
半个时辰转瞬而逝,返回王府后,朱高煦趁着还有一点时间,带着李失等人将王府逛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