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聪明,未经历事情,也难免会遭人蒙骗。”
“爷爷这话甚好,但俺不用了解那么多。”朱祁钺依旧秉持自己的观念,甚至提出反驳的理由。
“俺日后要坐大位置,不必与下面人勾心斗角,只需维持好百姓生活,让天下安泰便足够。”
“所谓那权谋,无非是皇权式微,不得已才勾心斗角罢了。”
“俺若是大权在握,庙堂那些老蛮子若敢糊弄俺,且遣人将他强拿来,依照律法打些个板子,若不行换人便是。”
“俺大明朝上万万人,莫不是还找不出几万个想做官的人?”
“这话说得有些妙。”朱高煦被这小鬼头逗笑了,捏捏他的脸道:
“若你表现好,朕便不让你历练了。”
“回爷爷话,如何才是表现好?”朱祁钺并不怯场,估计是因为被朱棣带大,性子比较野。
“你回去后好好翻阅小学与中学的书籍,再多多翻看史书,若是你十二岁时能通过朕给你的卷子,那便算你厉害,不让你历练了。”
朱高煦做出承诺,朱祁钺点头道:“那便如此。”
“来,拉勾。”朱高煦伸出手要与这娃娃拉勾,却见朱祁钺一脸嫌弃。
“此小娃娃之举,俺不与爷爷这般。”
“哈哈哈哈……”
见朱祁钺这么说,朱高煦难得被逗得大笑,高兴道:“好好好,你不是小娃娃,且让爷爷看看你三年后能否通过爷爷对你的考校。”
“自然没问题。”朱祁钺自信点头,朱高煦见状也将他放回到了地上。
“行了,既然来了宫里,便让你爹带你去见见你娘亲和奶奶他们,叙叙旧也好。”
“是”朱祁钺毕恭毕敬回礼,朱瞻壑见状也是连连苦笑,扶额后对朱高煦作揖,带着朱祁钺离开了这处偏殿。
瞧着他们离去,朱高煦满意的摸了摸自己的八字须。
“小娃娃,人虽然小,心气倒是挺大的。”
“不是如此,如何能称为陛下的孙子。”亦失哈也跟着附和起来。
朱高煦见状,笑着摇了摇头后便提笔批阅起了奏疏。
也在他批阅奏疏的时候,唱礼声从殿门口传来。
“西厂指挥使胡季求见陛下!”
“宣!”
亦失哈为朱高煦开口,因为胡季但凡来都是因为国外的事情。
不多时,身穿斗牛服的胡季走入殿内作揖行礼,朱高煦也放下了朱笔,专心听他汇报。
“陛下,西边有不少事情发生,臣前来汇报。”
“准奏”朱高煦靠在椅子上等待他开口,胡季也将写在笏板上的情报给念了出来。
“西边的帖木儿国研究出火绳枪的技术并开始制作。”
“不仅如此,兀鲁伯依靠带走学士在国内发展农业,修建灌溉工程并开辟了新的商道,国力大大增强。”
“驻帖木儿百户所传来消息,沙哈鲁准备将自己的五千护卫装备火绳枪后对西边的黑羊王朝作战。”
“不过这次他们作战的意图主要是打服黑羊王朝,让他们停止对帖木儿国边境的挑衅。”
“沙哈鲁正在商议派遣使者来北京与朝廷说这件事情,如果朝廷可以出面,那他们也就不用动兵了。”
“如果朝廷不出面,他们则是准备自己解决这件事情。”
“按照消息送出的时间来看,帖木儿国的使者应该已经派出并在路上了。”
胡季先汇报了第一件事,那就是帖木儿国成为大明宗藩体系下第三个研究出火绳枪的国家。
这在朱高煦个人看来并不奇怪,火绳枪本来就是在1450年前后研发出来的,而今提前十几年被这群人研发出来并不奇怪。
以这些国家的国力,即便有了火绳枪,也无法改变大明对其的碾压姿态,想必他们自己也明白。
正因如此,沙哈鲁才会先派遣使者来和大明解释,毕竟黑羊王朝也是大明朝的属国之一。
“黑羊国寻衅帖木儿国这件事是否属实?”
朱高煦询问胡季,胡季也点了点头:“事情属实。”
“既然属实,那就派遣波斯卫指挥使陈友与驻帖木儿国大使调停两国争端,勒令黑羊国不得袭扰帖木儿国疆土。”
朱高煦开口判定了事情的结果,尽管大明可以不用出手,把事情交给帖木儿国处理,但这么做无疑是在无形中削弱了大明在西亚的话语权。
唯有让大明时时刻刻保持存在感,才能保持大明在西亚的话语权,并继而不断增强。
“还有事情吗?”
朱高煦询问胡季,胡季也开口道:“鲁迷国(奥斯曼)的国王出兵进攻卡拉曼地区(小亚细亚半岛),这片地区上有帖木儿国扶持的一些小国。”
“这些小国被覆灭,鲁迷国实力大增,接连利用舰队和火炮的配合,收复了许多失地。”
“他们与匈奴(匈牙利)作战,战况陷入焦灼,故此帖木儿国希望朝廷能停止对鲁迷国输送铁料等物资贸易。”
胡季汇报之后,朱高煦沉吟片刻道:“鲁迷国虽然与朝廷关系尚可,但毕竟不是朝廷的属国,既然两方交战,朝廷自然要站在属国这一方。”
“让沙哈鲁拟一份条子,朝廷对这些条子上的商品进行禁止。”
“是!”胡季应下,随后继续汇报道:
“弗朗机国在昆仑角海战突围的舰队已经在去年返回了弗朗机国,我们的人收买了不少西洲的西夷,并设置了西洲千户所刺探情报。”
“根据这些西夷打探来的情报,弗朗机国大受撼动,与之临近的一些国家则是准备打造舰队南下与朝廷贸易。”
“这条消息已经是一年前的消息,所以臣也不知道这些国家进展如何了。”
依靠信鸽和畜力传递的情报终究还是有滞后性,西方各国的情况十分精彩,不过朱高煦却并不在意。
他唯一担心的是西洲这些国家了解到了北洲的存在,然后横渡大西洋,对大明在北洲的利益造成一定威胁。
毕竟这群家伙为了黄金白银可以肆无忌惮带去病毒,虽然大明的百姓免疫这些病毒,并且也有对付天花的手段,但若是北洲和东洲的土人死绝,那金银矿应该让谁来挖?
总不能大明自己搞个三角贸易,从昆仑洲运黑奴吧?
所以为了保护北洲和东洲的土人,朱高煦必须得对当地土人进行一些提醒了。
“让孟懋他们加快速度,另外将朝廷的《防疫手册》发往东洲。”
“朝廷在东洲开办的儒学也十来年了,那些小娃娃看过手册后便会提醒自家长辈。”
“另外海军新设北大西洋卫、南大西洋卫,两卫舰队要不断巡视大西洋和北洲、东洲东海岸。”
“一旦发现西夷海船,不用请示,直接击沉,都督府为其记功!”
第531章 洪熙十二年
“西亭石竹新作芽,游丝已罥樱桃花。鸣鸠乳燕春欲晚,杖藜时复话田家……”
八月,北方的一亩亩玉米已经成熟,一名头戴斗笠身穿布衣的中年男子也一边吟唱诗词,一边将一根根玉米掰下来丢到背后的背箩中。
时不时还可见他将玉米剥开,将乳白色的玉米粒生吃入腹,看上去十分爽甜。
这里是渤海吉林城,而这个吟唱诗词的四旬农民,便是被罢免数年的王回。
“这玉米经过培育,是要比我年轻时所见到的要大许多,味道也甘甜不少。”
王回做着评价,身旁还跟着他的长子王彧与次子王鹜。
两小子已经十四五岁,如今在吉林城的中学就读,而今日则是周末放假,故此前来与他采摘玉米。
他并不需要耕种,但在吉林确实无事可做。
他并不愿意传道受业,更不愿意受到拘束,故此时不时作画一幅贩卖,吃些自己耕种的瓜果蔬菜便是他当下的乐趣。
这乐趣看似很平淡,但他很清楚皇帝不会闲置自己太久,不久之后自己还需要返回庙堂。
等到那个时候,他恐怕就没有如今的惬意生活可过活了。
“爹,都收完了。”
王彧开口提醒王回,王回看了一眼,占地三分的玉米果然被他们父子三人在一字时的时间里收完了。
他示意两个孩子放下背箩,随后用手掂量了下,颔首道:
“用上化肥后,这三分地的玉米居然也能有四十多斤重了。”
“有四十斤吗?”王鹜不信的上手掂量了一下,王回却笑着为他摘下头上的几根草屑。
“你爹的这双手,本事是自小练出来的,莫要只觉得只会舞笔弄墨。”
说罢,他坐在了田埂上,示意两个儿子收拾着三分地的玉米杆子。
两個儿子倒也不嫌弃,立马动手开始收拾这些玉米杆子。
虽然这些杆子还发青,但丢到一旁变干也就是几天的事情,届时再焚烧便是。
若是有旁人将它们捡走,那反倒是省得处理了。
两亩菜地,其中三分是玉米地,其余的则是正常的时令蔬菜。
望着自己的菜园子,王回将镰刀杵在地上,轻笑道:
“如今这个时代好啊,放在三十年前我像你们那么大的时候,是万万不敢想每个月都有蔬菜吃的。”
虽说火车满载日行不过七百里,从湖广到吉林需要整整五天半的时间,但架不住利益高。
火车满载二百吨来吉林需要五天,但如果只运载一百吨甚至五十吨,那完全可以在三天左右将货物运抵吉林。
春夏秋三季蔬菜还不算贵,但到了冬季,一斤白菜可以在吉林卖到十文的价格,而原产地只需要一文。
即便减去火车运送一百吨蔬菜的费用,一百吨蔬菜也能净赚数百贯。
每斤十文的蔬菜,放在其它地方,百姓兴许需要考虑考虑,然而在渤海境内却不用考虑。
如今渤海耕地一千二百余万亩,人口却只有八十余万人,几乎人均十五亩。
如果不是种不过来,那恐怕这个耕地数量还能再翻一番。
饶是当下的人均十五亩,那都是每户均有至少两头耕牛的结果。
而且即便有两头牛,这些耕地也多种不过来,基本都会拿出部分种植大豆、花生、玉米等好伺候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