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677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在报纸上,许多人都关注到了广告一说,虽然早在宋代就有皇家帮大商户打广告一说,但这种把广告弄在报纸上的做法还是第一次见。
  一些嗅觉敏锐的商人,很快就通过各地报摊每日售出的报纸数量来判断广告价值,随后前往报社询问价格。
  在得知广告价格从一贯到十贯不等,许多商人便纷纷打起了退堂鼓,但也有做大生意的人开始打起了广告。这些消息经过西厂汇总,最后交到了宫城中。
  “《大明报》售出一万七千四百二十七份,《南京日报》售出二万九千三百五十七份,想在《大明报》打广告的只有两家,想在《南京日报》上打广告的有十七家。”
  “大明报社今日报纸获利一百四十贯三百五十二文,每份报纸盈利三文,广告收入一百二十四贯。”
  站在乾清宫内,亦失哈向饭桌上吃饭的朱高煦、朱棣二人汇报。
  朱棣听后,当即看向朱高煦说道:“你这大明报社有三千多个人当差,每年俸禄差不多六七万贯吧?”
  “这钱都是从你东宫出,日后这报社盈利也是你东宫赚,那朝廷就什么都赚不了?”
  报社的事情,朱高煦并没有走朝廷,而是走东宫的国营路子。
  按照今日的情况来看,大明报社每年应该能赚五六万贯,刨除员工费用,基本能净利润四五万贯左右。
  这笔钱,按照朱高煦的意思是要进入东宫小金库的。
  “这笔钱,如果父亲需要,那便交给父亲也行。”
  “儿臣想了想,皇家修建宫殿和园林,本就不该从国库之中拿钱。”
  “若是效仿古人建设皇庄,则有侵占土地的嫌疑。”
  “既然如此,那不如弄一些属于皇家的产业,皇家有了产业,也就可以不与国库争利了。”
  “类似报社的产业,此前没有,那皇家掌握倒也不算与民争利。”
  “以儿臣估计,等日后各省报社先后建立起来,报社每年收入应该不低于五十万贯。”
  “除了正常十分之一的商税需要上缴,加上当下七万多贯的俸禄和三万贯的马料支出,皇家每年净收入三十万贯左右。”
  朱高煦清楚皇帝挪用国库的后果是什么,别的不说,单单说晚明的万历。
  万历一朝真的没钱吗,也不尽然……
  别的不说,单单万历的定陵就花费了八百万两,皇子册封更是耗费上千万两。
  要知道崇祯接手时,九边积欠也不过九百六十八万两,而九边每年定额满饷也才五百多万两。
  也就是说,定陵和皇子册封所耗费的银两,足够崇祯结清九边积欠,同时还能再支付九边两年满饷。
  除了这两项,万历平常赏赐花销也不少,而内帑每年收入在二百余万两左右。
  如果万历老老实实存点内帑,不挪用国库金银来满足个人私欲,减少铺张浪费,那也不至于到用钱时露出窘迫。
  皇帝用国库金银过多,肯定会导致百官生怨,因此朱高煦才想着在他活着的时候,制定好皇帝内帑的各类条例。
  “儿臣是这么想的,日后国库的钱粮就是国库的,是朝廷的,即便是天子也不能挪用。”
  “至于天家的钱粮则是在工程内修建内库一座,称呼为内帑。”
  “朝廷每年定额拨二百万贯或二百万两白银给内帑,各国朝贡贡物也上交内帑,回赠则是从国库取,毕竟朝贡贸易也是朝廷赚大头,不可能天家出。”
  “此外,诸如报社和各类天家产业正常缴税,收入收入内帑之中,皇帝不动用国库,群臣不动用内帑。”
  朱高煦提出自己的建议,尽管这个建议很容易让天家在日后成为全国最大的资本,但皇帝做资本起码还会在国家存亡时掏钱出来,官商资本想掏钱就困难了。
  只要限制好皇帝从国库中掏钱,内帑完全就可以作为皇帝收买民心的利器。
  “倒是和现在变化不大。”
  朱棣捋了捋大胡子,随后点头道:“这件事你安排就行,不过如果按照我的意思,理应把下西洋和海外收益都划归内帑之中。”
  “那就太多了,而且朝廷没了利润,自然也就不会维持海外宣慰司……”
  朱高煦露出苦笑,心想老头子果然和历史上一样,恨不得把所有好东西都放在自己的手里。
  正因为这种想法,才导致了洪熙到弘治年间,群臣不断地反对下西洋。
  朱棣的下西洋属于皇帝赚到了钱,百姓赚到了方便,但朝廷的中枢和地方却没有什么便宜可占。
  遇到朱棣这种把内帑敞开的皇帝还好,中枢要用钱也能及时取出。
  可如果遇到朱瞻基、朱祁镇这样的皇帝就倒霉了。
  朱祁镇在历史上赈灾次数很多也很大,但问题许多灾情本就是他处理不当扩大,而后连忙找补,动用内帑的次数并不频繁。
  朱棣估计是觉得内帑有钱,臣子得看皇帝的面子吃饭,但没考虑到后续君王是否有他这样的豁达。
  海外利润一定得分给朝廷,只有足够的利润,才能维持海外的统治。
  至于国内,朱高煦则是准备把蛋糕做大,而做大的部分则是由皇家来霸占大头。
  想要做大市场,那就得等到蒸汽机进入工业行业才行。
  放下这些想法,朱高煦安静的和朱棣吃了一顿家宴。
  吃完饭后,朱棣用泡茶漱了漱口,这才开口道:“江西的事情如何了?”
  “冲突在不断加剧,但尚在可控范围以内。”朱高煦解释道:
  “这些参与了冲突的人,我准备借助这个机会将他们流放到云南、四川、广西等地。”
  在经略西域以前,朱高煦不准备继续向北方和西北方向移民,毕竟现在北方的人口,已经足够明军随时出征漠北了。
  相比较北方,巩固西南和海外才是朱高煦在意的。
  “按照你这样的办法,恐怕牵连会很大……”
  朱棣皱了皱眉,他看过江西的奏疏,当下被怂恿而与官军发生冲突的百姓足有两万余人,这两万余人身后可能是两万户家庭,十几万人。
  况且,现在新政不过推行了江西四分之一的面积,如果全面推行,并且冲突一直无法下降,那解释岂不是要惩处几十万人?
  “要的就是牵连足够大!”
  朱高煦擦了擦嘴,不假思索的回答说道:“四川的潜力还有很大,但一直受限于人口不足。”
  “云南向孟养方向还有许多玉石矿,可滇南地区依旧是土民多,汉民少。”
  “这次江西如果能牵扯几十万百姓,那将他们尽数迁徙进入四川,毫无疑问能让四川变得更加繁荣。”
  “至于云南,这次稍微迁徙一些来充实滇东南人口,具体的得等到浙江新政才行。”
  “你这心……”朱棣有些无奈:“倒是挺像你爷爷的。”
  论起迁徙,没有人比朱元璋更狠心,明初洪武大迁徙虽然为汉人巩固了两京十三省的基本盘,但为此遭受苦难的百姓却并不少。
  朱高煦爱民,但他也知道什么事情必须得做。
  几十万人口的一时之痛,将会换取四川重振天府之国的繁荣。
  浙江牵连的人口,则是会极大充实交趾、吕宋和旧港,云南,让这些地方成为名副其实的汉地。
  “早早安排迁徙的舟船和驿站吧。”
  朱棣交代一声,朱高煦也缓缓起身作揖:“父亲放心,儿臣有分寸。”
  话音落下,朱高煦便走出了乾清宫,在乾清宫门乘坐步舆返回春和殿。
  时间一点点过去,江西的新政推行也愈演愈烈,冲突不断发生,不断有人被镇压被缉捕。
  弹劾的奏疏如雪花飞来,朱高煦却让人将内容转告给了纪纲。
  得知消息的纪纲宛若疯狗,将所有试图弹劾他的人,不论是官员还是吏员,亦或者只是生员和举人都不曾放过。
  至冬月,江西的冲突才渐渐变少,而此时江西所有监牢几乎都被关满,一些军营甚至改造成了监狱。
  时间来到腊月初一时,纪纲已经将江西官场收拾了一遍,整个江西官场几乎换血,而摆在朱高煦案头的奏疏数据也让人瞠目结舌。
  “缉捕犯事官员、胥吏二千五百九十人,暴民四万六千二百四十七人……”
  亦失哈咽了咽口水,将这串数据告诉给了朱高煦。
  朱高煦接过奏疏,扫视一眼后满意道:“让三司会审论罪,官员胥吏株连九族,暴民牵连全家,把情况统计好上报,开春后将官吏发配云南,暴民发配四川。”
  留下这句话,朱高煦便起身走向了窗台,而此时窗外也飘落下了细雪。
  注视这场细雪,朱高煦轻叹一口气:
  “瑞雪兆丰年……既然株连足够多了,那新政的推行也加快速度吧。”
  “收拾好了江西,接下来就该轮到浙江了。”
  “是……”亦失哈小心翼翼的应下,而此时殿门的班值太监也似乎得到了什么消息,朝殿内走来同时作揖道:
  “殿下,松江府传来消息,下东洋舰队已经返回,并抵达松江府崇明岛。”
  “好!”听到好消息,朱高煦精神一振:
  “教令礼部尚书宋礼,让他准备好国宴,一如往常!”
《明太宗实录》:“十二年七月,帝以缙为才,宠任之。然缙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无人臣礼,结党成风,官官相护间,各间隐匿田亩佃户。”
  “上闻震怒,遣派纪纲稽查,纪纲奏曰:“江西官官相护之风,举朝皆然!”
  “上闻,遣官吏数千入江西,遇暴民阻碍道路,遣兵马缉捕贪官汙吏有害于良民者二千余,抗令暴民四馀万,皆流西南。”
《考江西徙四川录》:“永乐间江西党人官官相护,尝隐匿田亩佃户,违抗朝廷旨意,朝廷遣派军队查出隐匿水田百万余亩,金银数以百万,田亩均分百姓,金银归库,江西数十万人遭流配,流四川者八,云南者二。”


第446章 灭其国更其主
  “走快点!”“将军,能不能解手,我想入厕……”
  “娘的,懒牛懒马屎尿多,你们跟他一起去!”
  虽然是腊月寒冬,可江西大地上却上演着百余名官兵押送千余名身穿粗布麻衣的,双手被绳子束缚百姓向北走动的场面。
  一根绳子便绑住了十个人,想要上厕所都得报告后经过兵卒解开手上绳子才能前往路边解决。
  如果这个人跑了,那其它九个人将会被论罪,流配疟疾丛生的海外。
  解决自身方便后,这些人又被绑上绳子,继续被带领着北上。
  他们将会前往长江两岸,乘坐船只逆流而上。
  这是迁徙最快,死亡率最低的迁徙办法,但即便如此,这些流民也需要走数百里路才能抵达流配的地方。
  对于官吏们来说,他们很清楚这一天迟早都会到来。
  不过对于被怂恿的暴民来说,他们现在脑中只剩下后悔二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67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77/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