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659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其中有些东西在过往根本就不会被处罚,但现在却惩罚的尤为严重,例如【私自用刑奴婢,杖二十】。
《宗规》之中,连杖刑的杖都有标准,使用的是长六尺,宽大概在三寸,重量不超过三斤的大木板,木板打屁股的那面还有凸起一寸的石钉子。
  当然,它们很钝,但打人依旧很痛。
  为了防止各藩王府偷工减料,朱高煦特意让人送来了一对刑杖,现在就摆在朱高炽的面前。
  瞧着那刑杖,朱高炽玩心大气:“这东西打在身上痛吗?”
  “殿下,自然很痛。”汉王府长史杨成开口回应,朱高炽却拿在手里掂量了一下:“这个也不痛吧,我来试试看……”
  说着,朱高炽便趴在自家弟弟让人送来的椅子上,吓得四周人不知道该怎么说话。
  “轻轻的打一下试试,我吃吃痛,日后便不犯了。”
  朱高炽说的轻巧,旁人却根本不敢下手。
  瞧着旁人那模样,站在一旁看完了《宗规》的朱瞻基上手接过了刑杖:“爹,我轻点试试。”
  “嗯,轻点,收着点力。”朱高炽倒是不担心,毕竟朱瞻基才十三岁,能有多大力气。
  见他这么说,朱瞻基也拿起了那三斤重的刑杖,举起来后稍微用了三分力打下。
  “诶唷!!”
  朱高炽忍不住叫出了声,吓得朱瞻基连忙收回刑杖,蹲下来看向朱高炽:“爹,没事吧?”
  “我说老大啊,你这是几分力气啊?”
  朱高炽脸色唰的白了,朱瞻基也磕磕巴巴道:“三分啊……”
  “三分?”朱高炽连忙示意左右扶自己起来,揉着屁股道:
  “三分力都这么疼,七叔都四十七岁了,杖三十不得被打死啊?”
  “真那么疼?”朱瞻基有些不相信,毕竟自小没人敢欺负他。
  “你要不趴着试试,爹给你收着力。”
  朱高炽反问朱瞻基,却见朱瞻基立马把头摇的和拨浪鼓一样:“免了免了。”
  两父子耍宝结束,立马就拿起那《宗规》牙疼的看了起来。
  总的看下来,这本《宗规》背后透露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朝廷盯着诸藩,谁敢犯禁,情节轻点就是刑杖,重点就是贬为庶民。
  不过这种态度,倒也符合朱高煦对藩王们的态度。
  若是朱棣,那还会再三规劝,直到规劝不听才会动手,但朱高煦就没那么多耐心了。
  “老二这《宗规》……”
  漠东,鹤城(齐齐哈尔北部)城外,看着手中的《宗规》,朱棣表情有些复杂。
  “他倒是真的不怕那些叔叔弟兄作乱啊……”
  他感叹着,却又反应过来,诸藩的护卫早就被朱高煦削过一次了,现在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万兵马,况且他们没火炮、没火枪,真的打起来,这十几万兵马估计连西南四省的十六万常备军都打不过。
  “不管他了,反正这次回去……”
  他说着说着,突然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嘴巴有些发苦。
  摇摇头,他对面前的一個色目武官说道:“赛哈智,这些事情就不用汇报给我了,你这次回南京后,就去春和殿任职吧。”
  “陛下……”听到朱棣这么说,四旬的赛哈智连忙跪下:“臣是陛下的人。”
  “日后的陛下不是我了。”朱棣有些惆怅,赛哈智听后也十分难受。
  在他们大部分人看来,似乎这次北征过后,永乐年号就要结束了,但对于朱高煦本人来说,永乐还能坚挺几年。
  这样的气氛下,就连鹤城之中聚集了北征随军文官的住所都免不了压抑几分。
  “字行!字行!”
  “我在!”
  小院内,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金幼孜放下了自己的笔,将文册吹干墨迹后,便将书合上,起身走向了院门。
  那合上的书面写上了书名,不多不少,刚好三个字……《北征录》
  走出书房,金幼孜的身影暴露在漠东的阳光下。
  他的身形消瘦,显得官袍十分宽大,明显在北征路上吃了不少苦。
  走到门口,他将院门打开,所见的是杨荣、胡广、黄淮等人。
  “诸位前来,莫不是陛下有要务?”
  金幼孜虽然也是江左官员,但不算什么地方大族,所以与众人交往实际上不算密切。
  解缙与杨士奇在时,由于算是好友,他还经常与胡广等人聚会,但解缙与杨士奇被下放后,他反倒不怎么参加聚会了。
  “进去说吧。”
  胡广几人倍感头疼的开口,金幼孜虽然疑惑,但也侧过身子让了些身位。
  待众人走入其中,金幼孜随行的一些书吏便为他们斟茶。
  几人入座正厅,金幼孜与胡广坐在主位。
  入座后,胡广开门见山道:“近来有传言,说陛下南归后,便准备退位给太子,你可曾听陛下说过?”
  金幼孜弓马娴熟,因此朱棣比较亲近他,不过他不通军事,所以朱棣几次出征都是把他和其他文官丢在营地。
  正因如此,他在《北征录》中的记载,通常是以他自己根据朱棣出发时的人数进行推测,为此还被朱棣嘲笑过不通兵法,不知己军数量。
  “陛下倒是未曾说过,但陛下的神态,恐怕……”
  金幼孜一开口,众人的心立马悬了起来。
  坐在位置上的杨荣想了想,随后才道:“其实东宫即位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是东宫穷兵黩武,这对百姓休养生息并不好。”
  杨荣对边防要务十分熟悉,在他看来,对北边、西边的胡人和番人以防御为主便足够,没有必要兴师动众的去酷寒之地与他们决战。
  至于对南边开疆拓土的举措,他倒是挺支持朱高煦的,毕竟朱高煦对南边用兵,往往都能收回军事成本,并且还能在几年治理后,使得当地为朝廷增添赋税,这是好事一件。
  如果朱高煦能从西番撤兵,同时将刚刚设立的燕然都指挥使司裁撤,那能为朝廷节省最少百万贯。
  “倒也没有穷兵黩武那么夸张。”
  坐在一角的中年官员忽的开口,众人纷纷向他看去,这才发现是出身湖广的新任大学士杨溥。
  杨溥见众人看向他,倒也不觉得有什么压力,只是据理力争:“陛下与殿下,虽经营天下,多有事务,但从未催赶工期。”
  “殿下重兵事,可用兵向来都是步步为营,每复一地,鲜有叛乱,很快便能恢复安泰,凡被朝廷兵马所复之地,未有百姓诟病朝廷,这如何不能说明殿下之英明?”
  “况且,此事是天家之事,我们只需要尽职责便可。”
  杨溥根据证据认为朱高煦即位后,天下也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变故,也不建议群臣在这里争辩这件事。
  面对他的话,众人沉思片刻,纷纷开口道:“东宫确实善于理财,但……”
  一时间,他们也说不出什么,毕竟朱高煦又能打又能赚钱,整顿吏治和勤奋程度成正比,着实让人挑不出刺来。
  可问题在于,他的新政确实损害了不少人的利益,下西洋更是让所有官员都只能眼巴巴看着,一点东西都没分到。
  这些各种问题堆到一起,即便朱高煦没有毛病,他们也试图找出毛病来。
  只是说了半天,他们也找不到什么毛病,而且朱高煦麾下的渤海派和新政派也不好惹,因此讨论了半天,除了发了些牢骚,他们也不能做什么。
  金幼孜就坐在位置上看他们发了一个时辰的牢骚,随后才起身道:“我还有事要去见陛下,诸位请自便吧。”
  “我们也走了。”
  杨荣等人见状,也纷纷起身作揖,而后离开了这处小院。
  在他们走出院子的时候,在他们不远处的一个院子也打开了门,双方四目相对。
  不同的是,他们这边七八人脸色不太好看,而斜角不远处的那个院子虽然也走出七八人,却各个面红耳赤,笑容洋溢。
  双方对视一眼,杨荣他们便作揖离去。
  “这群鸟人,又在讨论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
  站在门口,李失忍不住调侃,站在他身后的李察几人纷纷笑出声,至于王义则是撇了他们一眼,随后道:
  “都少说两句,最近这段时间比较紧张,都小心做事,别给人留下把柄,以此耽搁殿下的大事。”“是!”李失等人应下,显然他们刚才也在讨论朱棣和朱高煦的问题。
  不过他们十分乐观,都认为用不了多久,自家殿下就会登上大位,而他们也将渐渐取代老臣们。
  “你带他们先去,我有事情要去找陛下。”
  孟章看着王义和李失他们,笑着开口解释,王义也清楚点头道:“你要回渤海了吧,估计等殿下登大位,你就能调往京城了。”
  “这次你回去,可以多考察考察,看看有谁能代替你坐镇渤海。”
  “好!”应下王义的话,孟章转身便离开了此条巷子,走到了鹤城的街道上。
  鹤城,作为朱棣第一次北征覆灭兀良哈诸卫后,能水路直通肇州、吉林、安东等城的这里便被视作大宁在漠东的第一城池。
  由于有恼温江水运存在,因此这里虽然仅修建九年,却已经十分繁华。
  鹤城城墙周长五里,城中百姓有二万六千余人,城外有十二个集镇,七十多个村落,六万七千余人口。
  鹤城城墙混凝土掺杂河石垒砌而建成,城内主干道四条,皆宽五丈,混凝土抹水泥而成,其余辅道八条,宽二丈,巷道三十六条,宽一丈,有干道、辅道商铺八百余处,民居七千余座,可见其繁华。
  此刻街上,大多都是从辽东迁徙,亦或者被流放至此的百姓。
  虽然被迁徙流放,但在这里安家落户后,倒也没他们想象的环境那么恶劣,也不过就是田亩产出比南边少了些罢了。
  这里的亩产,比吉林、肇州等地更低,即便温室养出稻秧,可播种收获后,产量也不过实粮六斗半罢了。
  因此在这里,想要养活一个人,起码得种五亩地才行。
  好在粮产虽少,但每年渤海都会通过水运,运送大批粮食来到漠东,将漠东三卫粮价稳定的同时,高价从漠东三卫收买粮食,送往海喇儿卫。
  这里的热闹,和大明关内北方的一些城池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因为水源充沛,开发不久,这里就连城内都留着一些树林,并改造成园林来供人游玩。
  在这里,柴火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隔着一条恼温江,恼温江以西是草原,恼温江以东就是沼泽和树林。
  有的人会顺着恼温江继续向北,然后在北方密集的林子里砍伐树木,将砍伐好的树木顺河运往鹤城进行贩卖。
  在江南,一百斤河柴的价格是三十三文,但在这里只要十文。
  每次北征,男人们都会去当民夫,因为北征民夫的工价是每日二十文。
  当打仗结束返回,干道和辅道上的酒楼几乎座无虚席,不仅有民夫和辅兵,还有大量的明军掺杂其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6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9/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