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636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除了建筑格局和家具与这个时代相符,其它没有一项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
  “日后有了钱,恐怕会搬离这里吧。”
  站在自家门口,扫视了一圈东河屯后,陆愈心中萌生了这样的想法。
  当然,他想搬去的地方不是广东和福建,而是高山镇、金山县或者吕宋县。
  毕竟在那些地方,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都方便许多。
  这东河屯虽然帮助他起家,可终究太偏僻了,就连去镇上都得走二十里路,极不方便。
  他的那么多弟弟妹妹,除了他以外都没有读书。
  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之前家里的情况只能供一个人读书。
  他选择自己读书,是因为他清楚自己年纪最大,读书过后才能改变家里的情况,而不是让给弟弟妹妹来承担这份压力。
  他每日只睡三个时辰,剩下的时间都用来了读书。
  除了农忙和收割他会返回家里帮忙,其他时候他都把家里的事情交给老二陆浑来做。
  正因如此,他的做法让整个东河屯和高山镇的人都说他自私自利,不顾家里弟弟妹妹。
  只是这一切,从去年他成为年级第一,并被举荐参加童试开始发生改变。
  曾经说他自私自利的人,得知他的近况后,无不是改变口风,纷纷夸赞起了他的决定。
  若是没有此前的经历,那恐怕此刻的他会觉得身边都是好人。
  走在出村的夯土路上,陆愈面前的风景也逐渐开阔了起来。
  曾经一片草木灰的土地上,如今已经开辟成了一亩亩熟田,一眼看不到边。
  陆家的田地在镇口不远处,由于有耕牛,加上当地石头不算多,因此两年半的时间里,他们几兄弟开垦了六亩耕地,加上朝廷发给的粮食,也足够吃。
  当然,这样的日子并不好过,依旧紧巴巴的,要不然也不会只能供得起一个人就读官学。
  不过现在好了,只要陆愈能在童试取得成绩,那资助他们家的人会更多。
  尽管陆愈知道,这一切的资助都是需要回报的,但为了家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他只能接受所有资助,然后发奋努力的争取考上举人,乃至进士……
  “老五,回家吃饭了!”
  走到田埂边上,陆愈便看到了在田里拔除野草的自家兄弟们。
  他一声召唤,几个弟弟妹妹立马起身朝他这边小跑而来。
  “走吧,回家吃饭了。”
  交代一声,陆愈便带着弟兄们踏上回家的乡道。
  走进东河屯的时候,却正巧碰上了运着一堆东西出走吏员刘全。
  “刘先生……”
  陆愈看到刘全,当即毕恭毕敬的作了个揖。
  对于刘全他还是十分敬重的,在过去两年半时间里,是刘全照顾着他们,并且提醒他去村上就读官学,唯有官学能改变他们一家的命运。
  同时,刘全这些年也参加了科举,闲暇之余会时常为他解惑。
  正因为刘全觉得他具备了参加童试的资格,所以他才敢于在官学之中报名。
  如今刘全任期已满,日后想要再见他,估计十分困难了。
  “起来吧,不用这么毕恭毕敬的。”
  坐在驴车上,刘全颔首示意陆愈起身,同时开口道:
  “我当下便要前往吕宋述职,元宵过后会有新的吏员前来。”
  “这次的科举我也会参加,希望能听到你的好消息。”
  刘全一如既往的说话简练,将自己想说的话全部说了之后,他便坐在车上安静看着陆愈。
  陆愈欲言又止,最后还是以作揖作为开始。
  “承蒙先生照顾,日后若是能踏上仕途,愈还愿与先生作伴。”
  “你若是与我作伴,那我反倒看不起你了。”刘全摇摇头,他看着陆愈走来,深知他不容易。
  以养济院的身份走出,并且还要养活家里一堆弟弟妹妹。
  在这些牵绊下,他还能在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里获得童试资格。
  这样的表现下,只要他正常发挥,刘全甚至觉得陆愈很有可能是吕宋走出的第一个进士。
  当然,就算高中进士,那也是几年后的事情了。
  但只要他能考中举人,那前后生活却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
  “走了,你们也快回家过年吧。”
  抖动缰绳,刘全架势驴车离开了他陪伴两年半的东河屯,陆愈则是带着弟弟妹妹们对着他的背影躬身作揖,直到再也看不到他才缓缓起身,向着家中走去。
  几日时间一晃而过,待刘全返回吕宋城后,他便将东河屯的《黄册》、《鱼鳞图册》尽数交给了县衙。
  县衙经过汇总,最终整理出来,递交到了许柴佬的案头。
  “十三万九千五百人,嗯……不错!”
  宣慰司衙门内,许柴佬看着愈发壮大的吕宋,心里止不住的高兴。
  尤其是其中记载了土地数量的《鱼鳞图册》更是让他高兴的合不拢嘴。
  “五十一万七千六百余亩,这份功绩足够我今年再评一个甲等了吧?”
  许柴佬笑着对面前坐着的蒋贵炫耀,蒋贵闻言却皱眉道:“前些日子的黄山之乱,动静闹的可不小。”
  “甲等是别想了,能评个乙等就谢天谢地吧。”
  蒋贵看得很清楚,黄山之乱的影响很恶劣,甚至影响了移民的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两人去年是不可能评到什么好成绩的,能得到一个乙等就已经十分不错了。
  “这群蛮子,真是坏事!”
  见蒋贵提起黄山土人的事情,许柴佬只觉得十分晦气,同时不免升起一丝报复心理。“我听说交趾那边接待了下西洋东洲先遣队的船只,上面有能治疟疾的一种药材。”
  “你说要是我们有了这些药材,那能不能深入山林之中,把这群蛮子都给解决?”
  许柴佬没有反省自己,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
  与其反省自己,倒不如把南边的蛮子消灭个干净。
  “如果真的有用,那我应该能带兵一点点的将他们驱赶到最南端,然后一起消灭。”
  蒋贵略微思考,便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闻言的许柴佬十分高兴:“那我稍许就上疏询问朝廷,如果真的有,先让朝廷调些给我们。”
  “这先不急。”蒋贵打断许柴佬,前倾身子皱眉询问道:“金山的情况如何?”
  金山即吕宋北部开采金矿和铜矿的海港城池,不同的是那里由吕宋卫驻扎,并且主要由许柴佬管理,而且汉民数量稀少,多以土人战俘为主。
  这些战俘数量足有十余万,若是闹出了什么事情,便是连蒋贵都会觉得有些棘手。
  “放心,黄山之乱后我就降低了他们入民籍的标准,并且给他们一人一天两文钱作为工钱。”
  “现在的他们,都忙着攒钱,等待入民籍后好好生活呢。”
  许柴佬说到一人一天两文钱的时候,脸上还浮现了肉痛的神色。
  显然在他心里,土人的劳动力只配免费,但凡出一文钱,都是极大的开支。
  “金银铜矿开采如何?”
  蒋贵闻言颔首靠在了椅子上,心不在焉的询问起了金银铜矿的开采。
  “金矿比较多,当下每个月都能产出八百多两,今年产出一万两黄金估计没问题,伴生的白银产出比较少,最多三万两。”
  “至于铜矿那边,当下每个月能冶炼五万斤铜锭,数量太少了,最少得再开五十个矿坑,才能达到向朝廷许诺的百万斤铜锭数额。”
  “五十个矿坑,起码得再弄两三万人才行。”
  “另外今年入民籍的土人起码有七千人,这也得早做准备。”
  许柴佬口中的准备,无非就是让蒋贵再俘虏多一些土人。
  当下吕宋的高速发展,可都是建立在这些土人每年贡献价值十几乃至几十万贯的金银铜矿。
  一旦开采速度慢了下来,那吕宋的发展也就慢下来了。
  在金山县的矿场内,一座座大山表面都是矿洞,密密麻麻的,看得人头皮发麻。
  尽管有混凝土和木桩加固,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坍塌。
  许柴佬不管这些,他只希望别耽误自己拔擢的机会,要知道他今年已经五十岁了,这个年龄在这个时代已经迈入老年,能活到六十都算不错了,七十是想都不敢想的存在。
  正因如此,他才准备在吕宋干完,拔擢后提出致仕,领个散阶回福建老家养老。
  “我会想办法的,你也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弄来那种可以治疗疟疾的药材。”
  “我办事,你放心。”
  蒋贵起身向外走去,口中不忘交代。
  许柴佬闻言笑呵呵的回答他,在他走后便连忙奏疏写给了南京。
  与此同时,距离此地数千里海疆之外的江南却热闹了起来。
  “嘭!”
  “锦衣卫办案,敢问哪位是前任户科给事中张匡!”
  常州府金坛县内,随着一处府宅的大门被暴力撞开,一脸阴鸷的锦衣卫便涌入这座府邸前院,数量足有数十人之多。
  虽说只是前院,可这院子面积足有亩许,并且还有许多太湖石雕作为摆设。
  这样的环境,可不是一个从七品官员能住得起的。
  府内下人被吓得脸色煞白,不多时一名六旬左右,胡须花白的老儒生便杵着手杖走到了前院。
  “老夫便是张匡,不知犯了何事……”
  张匡表情难看,但这已经是他在尽力压制脾气了。
  他致仕九年,期间并没有犯过什么大错,自认为没有什么把柄在锦衣卫手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6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36/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