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542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看到没,这些就是本钱,而且要年复一年的处理才能花费几年攒下一笔足够北征和备用的本钱。”
  “你现在还不懂处理这些东西有多难,等你日后懂了,恐怕就会觉得它烫手了。”
  “我可不会。”朱瞻壑因为朱高煦的放养,因此除了简单的识字外,这个年纪的他还没有学习太多东西,并不觉得这一本本东西有多难处理。
  瞧着他那自信模样,朱高煦也笑道:“好好好,这话你自己说的,日后莫要后悔。”
  “壑儿不会后悔的。”朱瞻壑应下,然后又四下张望着:“奶奶呢?”
  “你这记性……”朱高煦捏捏他的脸:“刚才才告诉你,你奶奶已经睡下,让你声音小些,莫要吵醒她,现在却又忘了。”
  “我没听到。”朱瞻壑诡辩着,同时从朱高煦怀里跳下。
  “爹,我们什么时候吃饭啊?”
  “再等一个时辰吧,你若是饿了,便先去春和殿寻你娘亲先吃顿饭。”
  朱高煦看着朱瞻壑一边询问,一边踮起脚将桌上短弓拿回手里的模样,满意的回答着他。
  “那我出去射箭等您一起吃饭。”
  朱瞻壑笑着小跑出华盖殿,亦失哈本来想追,朱高煦见状却示意他先留下。
  见状,亦失哈让两名太监跟上朱瞻壑,自己则是留了下来。
  待朱瞻壑和太监离去,朱高煦才开口询问道:“西番之地的驿道修建如何,情况如何?”
  “中线已经从松潘修到了德格,南线和北线因为人口稀少,进度缓慢。”
  亦失哈解释着青藏驿道的情况,朱高煦闻言颔首询问道:“侯显眼下常驻喇萨,西番之地的情况,让他多加注意。”
  “一旦有土司想要叛乱,不用考虑,直接镇压。”
  如果时机没到,朱高煦都想把西番之地的所有土司给拔除,毕竟他对西番之地的土司并无好感。
  如果说西南土司还知道让马儿跑,得照顾好马儿,那西番土司对治下百姓和农奴,就只能说活着就行。
  “说起土司这件事,奴婢得向您汇报一件事。”
  亦失哈小心翼翼的开口,朱高煦闻言皱眉:“说。”
  “丽江木氏在三塘和昌都一带发现了不少金银矿,因此弄了不少莫须有的罪名给一些土司,随后出兵镇压,您看这件事是否需要管一管……”
  亦失哈将发生在朵甘南部地区的事情进行汇报,朱高煦听后却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
  “告诉木土,所有叛乱土司经过镇压后,治下农奴都要登记造册,田亩也要记入《鱼鳞图册》之中。”
  显然,朱高煦并不想管理木土的所作所为,毕竟木土是云南三大土司中第一个坚定站在大明一方的土司,况且当年明军挺进云南时,木氏也做足了让步,让出了不少土地。
  正因如此,朱元璋才会准许木氏向西番开拓。
  如今到了永乐年间木氏越强大,反倒是对大明越有好处。
  如果他们实力足够,能把朵甘之地的土司尽数镇压,那朱高煦反倒需要拍手叫好。
  “是,木土也十分识趣,前几日给朝廷捐了二百余两黄金。”
  亦失哈点头回应,朱高煦见状也满意道:“让他不要有负担,做好份内事就行了。”
  “对了……”朱高煦想到了南边的事情,询问道:
  “前几日大古剌宣慰司给朝廷送来加急,说下西洋舰队已经抵达大古剌(仰光),并在当地修建官场和海港,期间大古剌配合有功,你起草旨意,给大古剌宣慰使罗娑陀利赏赐些东西。”
  “是……”亦失哈行礼回应,朱高煦颔首后便低头继续处理奏疏,很快殿内渐渐安静下来……


第367章 调停诸国
  “叮铃…叮铃……”“呜呜呜——”
  海港,作为后世世界贸易的重要门户之一,这个时代的它并不能产生多大的价值,因为拥有海港对于一些没有支柱性产业的国家来说只会导致国家对外来商品过于依赖。
  不过,如果是类似大明这样的宗主国,那依赖起来似乎也没有太大的负担,起码在东亚和东南亚是这样的。
  当清晨的钟声和号角声响起的时候,大古剌那崭新的码头已经开始热闹了起来。
  海港的码头上,几艘大船缓缓进入港口,缆绳扬起,水花四溅,海水泛着耀眼的光芒。
  一网一网的鱼被拉拽上岸,每艘船所带来的鱼获都有上万斤。
  这些鱼被穿着当地服饰的百姓处理,然后用昂贵的盐炮制为咸鱼,最后挂起来晾晒。
  在码头的一侧,由于政策的放开,以往只能穿粗布麻衣的商人也换上了绢衣。
  一个月前,他们跟随下西洋的舰队进入了东小西洋,并在访问了亚齐国后北上,来到了大明的大古剌宣慰司,在这里开始贸易一些价值不算高的货物。
  在他们的来来往往中,大古剌码头变得更加热闹,而这一幕都被不远处一座哨塔上的众人看在了眼里。
  “我说过,朝廷带给你们的,只会是文明与知识、繁荣,你觉得呢?”
  三丈高的水泥哨塔上,当身穿白色圆领袍的郑和转身询问一个穿着大明从二品武官官袍,却一副本地人长相的人时,这人也连忙开口,并经一旁的四夷馆官员翻译道:
  “我很早便仰慕天朝,所以才会主动朝贡朝廷,如今能成为朝廷的官员,得到朝廷的庇护,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如今能招待天使,得到天兵驻扎庇护,更是我梦中才敢奢望的东西。”
  “只要大古剌还存在一天,那大古剌就始终是朝廷的臣子。”
  这位口中不断赞扬大明朝的,便是大古剌宣慰使司的宣慰使罗娑陀利。
  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勃固王国的国王。
  勃固是蒲甘王朝瓦解后建立的一個地方割据政权,主要民族是孟族。
  在国家开创的早期,孟族还能向外征讨,但随着移民不断涌入国内,加上统治者本身能力不足,因此勃固国内政局不稳,土匪猖獗,甚至有王子被掸族移民刺杀的事情发生。
  由于王族能力不足,因此国家宫廷政变频繁,国内外战事不断。
  洪武十八年,罗娑陀利得到了百姓的拥戴,成为了勃固的新王,并派七百人征服了仙道卫,扩大了勃固的统治范围。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北方的阿瓦、掸族、缅族带给他的压力越来越大,南方的许多民族亦对勃固频频出击,致使罗娑陀利陷入外交困境。
  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勃固,却连披甲的两千士兵都拿不出来,这让勃固难以应对南北问题。
  正因如此,罗娑陀利才会接受大明册封,宁愿从国王降为大明大古剌宣慰使司的世袭宣慰使,也要加入大明的体系之中。
  事实证明,罗娑陀利的选择没有错。
  在一个月前,当明军抵达大古剌港口后,郑和立马召见了罗娑陀利,并在了解大古剌情况后与陈瑄商议如何帮助罗娑陀利稳定大古剌政局。
  经济上,郑和率领部分军队与当地民夫修建大古剌港,并设置大明海军都督府治下西海卫城。
  西海卫外立城墙,内设仓库、民居、校场,贮藏钱粮,集中货物,以备整理转运。
  在西海卫的护卫下,大古剌港的安全得到了保障,而罗娑陀利则是可以凭借船舶费来充实大古剌宣慰使司经济。
  大古剌港经过郑和他们这一个月的修建,一共有大小船舶位一百余处,每处船舶位按照天数收费,租借停靠一天的费用是二百文。
  也就是说,这一百余处船舶位如果停满,将给大古剌港带来二十贯的收入,一年下来就是七千余贯。
  当然,这是理想中状态,但即便无法达到,大古剌每年也能收取不少于两千贯的船舶税。
  对于罗娑陀利来说,这两千贯的税收足够养兵四百。
  除此之外,商人们在大古剌港的贸易,也需要给大古剌宣慰使司交税,税率如大明一样是十税一。
  大古剌的特产有象牙、香料、木料等东西,自然是不缺商人前来,所以两者相加之下,下西洋舰队的到来,给大古剌带来的经济利益足有数千贯。
  这还仅仅只是经济方面,最让罗娑陀利高兴的,还是明军到来后的军事稳定方面。
  当郑和带着部分军队为大古剌建设港口时,陈瑄已经带领大队兵马出没在大古剌境内,将山匪、蛮寇消灭的同时,也向各国传递着消息,那就是大古剌宣慰司是大明三宣六慰体系下的重要成员。
  对此,缅甸、八百大甸等宣慰司中的部落老实了许多,这让大古剌的外部环境安定下来的同时,也让大明西南的情况稳定了许多。
  有大古剌这个马仔在,缅甸及麓川、八百大甸等地一旦冒出野心家,就需要面对来自明军的南北夹击,这让本就没有太多战略纵深的三宣六慰诸多土司不得不老实下来。
  正因如此有着诸多利益,因此郑和才会如此扶持大古剌,而罗娑陀利也才会如此热切的欢迎朝廷舰队的到来。
  “朝廷的西海卫在此设立后,你可以让治下百姓种植朝廷的稻种,每年贩卖给西海卫的官兵们获利。”
  郑和与罗娑陀利说着西海卫设立后的补给问题,罗娑陀利连忙表示:“臣已经得到朝廷的恩宠,理应由臣负责官军补给才对。”
  “不了,你这地方贫瘠,养不了那么多大军。”郑和摇摇头回绝,却又怕打击道罗娑陀利,故此安慰道:
  “朝廷要驻扎五千六百人,这五千六百人的兵马关键时刻能保护勃固,也能维持航道通畅,你只需要老老实实负责陆地的治理就行,海上交给朝廷。”
  罗娑陀利心里也十分担心日后官军会俘虏自己去南京,不过一想到自己所面对的局势,他想了想还是宁愿相信大明,也不相信北边的缅族和东南边的泰族。
  “五日后朝廷的军队就会集结前往榜噶喇国,我们暂时只会留下一千人修建西海卫城,等返航时才会实额驻扎一卫兵马。”
  郑和一边走下哨塔,一边与罗娑陀利交代着一切,同时还开口道:“朝廷已经在北边的蛮莫修建了船坞,相信用不了多久,这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就能直接沟通云南都司。”
  “你有什么事情可以联系西海卫,如果西海卫做不了主就联系云南都司,毕竟三宣六慰归云南都司管辖。”
  “是……”罗娑陀利频频点头,郑和见状也在简单寒暄几句后回到了西海卫的卫城之中。
  西海卫的卫城用混凝土与石砌而成,毕竟石灰石和铁矿粉这玩意许多地方都有,想要制作现成的水泥不算特别困难。
  西海卫城的城墙高一丈三尺,宽八尺,周长二里,目前还有三分之二在建。
  这城池不算高大,毕竟有五千六百明军驻守的卫城,整个中南半岛也很难拉出军队来攻陷,更别提万一真的发生了大军围城的情况,上游的王瑄立马就能从蛮莫顺江长驱而下。
  因此简单巡视一圈后,郑和就返回了自己的住所,一处简陋的木屋。
  在这里,他瞧见了泡茶看海图的陈瑄。
  “从南边回来了?”
  见到陈瑄,郑和倒不是很意外,毕竟出发时他就说要不了几天就能回来。
  “都是些赤膊的土寇,没甚意思。”
  陈瑄喝了一口茶,然后指着北边的若开国询问道:“朝廷不准备在若开修建港口吗?”
  “没有必要,有大古剌这一处就足够了,若开和缅甸宣慰司中间隔着山脉,大古剌则是有大金沙江可以直接联通蛮莫,更为方便。”
  郑和坐在一旁脱下了鞋子,舒缓了一下自己的脚,放松道:
  “北边的榜噶喇(孟加拉苏丹国)半个月前就主动派船前来,询问我们是否到到访当地。”
  “我派西厂的人去当地探查了情报,果然他们的热情是有问题的。”
  “准备埋伏我们?”陈瑄眼睛放光,显然是觉得自己的军功来了,不过郑和的话让他失望了。
  “不是”郑和摇头道:“榜噶喇正在遭受天竺北部强国,沼纳朴儿(章普尔苏丹国)的威胁,希望朝廷能出面调停,甚至愿意让朝廷在察地港(吉大港)建设官厂。”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5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42/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