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鲁台的吞并和拉拢下,许多蒙古部落归顺于阿鲁台,就此永谢布蒙古人的雏形就形成了。
永谢布以阿速特和哈喇慎这两个来自色目人雇佣军的蒙古化后裔为主要核心,并联合蒙古化的西夏人唐古特部,收编云需宫的养鹰人,拉拢一部分南下的布里亚特、巴尔虎和晃豁坛。
由此形成了以阿速特部为龙头老大,共同以汉语“云需宫”为部族认同的永谢布蒙古人。
别看他们是凑凑合合出来的部落,但他们却是一直支撑北元的重要支柱。
“明军来犯,他们的数量不清楚,但我想应该不会太少。”
面对阿哈喇嗔、舍奴郎、孛来、当剌儿罕等十个部落的万户和千户,阿鲁台讲述着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
“他们距离我们不足二百里,来的也是时候,刚好挑我和月鲁帖木儿(鬼力赤)闹翻的时候。”
“我已经向阔连海子(呼伦湖)四周的几个千户发出了军令,他们很快会带着部众聚集到这里。”
“这么一来,我们手上起码有四万兵马。”
阿鲁台说着自己的布置,下面的贵族们也开口道:“牧群和妇孺必须先转移,要不然就是我们主动出击!”
“这次带兵的明军将领是谁?”
“应该是朱能或者张玉、王义、孟章……”
“张玉不是已经老迈被调回了吗?”
“什么时候的事情?”
“几年前……”
“王义和孟章是谁?”
“之前跟哈剌兀他们打仗比较厉害的几个汉人将领。”
不得不说,鞑靼部的信息十分滞后,他们甚至连张玉被调回都不知道,还以为防守北边的是张玉和朱能。
至于王义、孟章,如果不是鞑靼部和东边的的兀良哈有往来,恐怕他们都不知道这两人是谁。
“好了……”
瞧着他们争论不出结果,阿鲁台直接开口道:“我已经派出了塘骑,明军如果知道我们的驻牧地,应该也往我们这边寻找来了。”
“当下首要的,是先把部众和牧群转移,以示敌弱来引诱明军追击,最后选择一个地方设伏。”
阿鲁台也十几年没有和明军交手了,虽然从兀良哈那边获得了不少情报,但他并不觉得这些情报有用。
兀良哈的战斗力在他们看来,和强大一些的马匪没有区别。
“徐达、常遇春、冯胜、傅友德、李文忠这群人已经死了,明军那边的将领除了已经当上皇帝的朱棣和他的儿子朱高煦外,其它人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我们重视的。”
阿鲁台站了起来,贵族们听闻过后也纷纷起身,不过还是有人提出疑问。
“朱棣上次领兵灭了兀良哈,这次会不会也是他领兵?”
“有可能”阿鲁台承认了这种可能,但他依旧镇定:“即便是朱棣领兵来,我们也无需紧张。”
“南边的明军已经有十五年没和我们交手了,这十五年间我们实力得到发展,他们如果还像之前一样狂妄自大,那只能得到一场惨败。”
“现在按照我的吩咐,准备引诱他们进入口袋,一举吃下他们!”
随着阿鲁台定调,很快清州里的部众开始向北边的斡难河迁徙,而阿鲁台也开始召集就近的几个千户,并亲率本部三万骑兵补给了肉干、奶酪等食物,开始向着东南方向进军。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对手是谁,只是在他看来,只要不是朱棣和朱高煦领兵,那这一场并没有太大难度。
昼夜奔袭中,阿鲁台与几个千户汇合后,在翌日正午聚集了接近四万的兵马。
当他们聚集在草原上时,那明晃晃的甲胄让人眼花缭乱,虽然甲胄质量不如明军,但能拉出四万披甲骑兵,这放在历代游牧史上也是极为了不得的存在了。
要知道即便放到三百年后,和清朝拉锯百年战争的准噶尔也不过才五六万兵马,能拉出和清朝对阵的兵马数量从未超过三万。
拥有如此力量的阿鲁台,自然有自信和明军打一场。
在他的布置下,哨骑以千人为队南下,分散支援,而他们的任务就是吸引明军主力进入自己所设的口袋中。
“唏律律……”
“哔哔——”
辽阔草原上,当明军塘骑保持一定速度向北进发时,刺耳的哨声忽然响起。
“发生什么事了!”
中军之中,负责率领这支骑兵的丘福眉头紧皱,而前方传来的消息却让他喜出望外。
“淇国公,前面发现胡人骑兵,不低于千人!”
当千户官汇报前方发现的情况,丘福立马激动道:“敌军可曾发现我们?”
“看兵马动向,未曾。”
千户官如实回答,毕竟明军塘骑也有属于自己的塘骑,在这一千人前面是十余名手持望远镜的塘骑。
除非蒙古人能看到二三里外的几个人影,不然只有明军偷窥他们,没有他们偷窥明军的道理。
“好!”听到这样的好消息,丘福激动的磨拳擦脚。
“传我军令,全军从侧翼迂回背击,先吃下这一千骑兵,给全军拿个好彩头!”
丘福不假思索的就要吃下这支骑兵,旁边的千户官闻言则是小心翼翼道:“要不要先汇报陛下,亦或者向同安侯、武城侯、安平侯他们求援?”
千户官所说的三支兵马分别是火真、王聪和李远三人所辖兵马。
由于朱棣在搜索鞑靼本部时十分谨慎,因此他并没有直接将上万兵马交给自己的这些老兄弟,而是让他们各自率领一千人充为塘骑,搜寻阿鲁台在阔滦海子外围的兵马。
“时不我待,给陛下传消息求援都可以,但我们必须现在行动起来!”
丘福倒是没有自大到以为自己一千人在吃下对方一千人的情况下,还能稳吃对方援军。
不过在他看来,在陛下率领援军抵达前,自己肯定能先吃对面这一千人,拿下全军首功。
“可是……”
千户官还想多说,丘福却瞪了他一眼:“怎么?你觉得我不会打仗?”
“末将不是这个意思!”闻言千户官连忙解释,丘福倒也没有小心眼,只是拿着马鞭指向前方:
“你现在亲自带十人去传消息,其余人跟随我迂回侧击这支胡骑……驾!”
丘福说罢,一马当先的出发,而他所带来的数十名家丁见状也纷纷跟随出发。
其余骑兵面面相觑,看了一眼己方的千户官。
“瞧我干嘛,跟上啊!”
千户官瞧着自己拦不住,只能让大军跟上丘福,而他自己则是带着身边的几名兵卒当上了信使,将发现胡骑的消息往后方传达……
第362章 后事之师
十四世纪初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并没有人们印象中的绿草成荫,相反,由于降水线东移,加上蒙古人退回草原,漠北休养了不到百年的牧场再次遭遇了滥牧行为。即便被饮马河与斡难河夹在中间的这片草原,绿草也绝对不算茂盛。
正因如此,前来放哨的千余鞑靼骑兵在下马后,马匹都会四散开来寻找绿草啃食。
他们一点点的散开,而这样的行为则是被手持望远镜的丘福尽收眼底。
“呵……”他冷笑一声,似乎对鞑靼骑兵的警惕性感到不屑:
“陛下还是太谨慎了,这些鞑靼骑兵连兀良哈都有所不如,明知道我们的踪迹而放出哨骑,可哨骑连甲胄都不穿。”
丘福说罢,转头看向了甲胄俱全的己方。
“大号火绳枪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随时可以点火射击!”
一名百户官开口回答,丘福闻言翻身上马:“好,出发!”
随着他一声令下,近千明军骑兵翻身上马,跟随他向着二里外的鞑靼骑兵追杀而去。
沉闷的马蹄声在辽阔的草原上响起,这样的声音很快警醒了鞑靼本部骑兵。
“呜呜呜——”
“哔哔——”
集结的号角声响起,那群四散开来的鞑靼骑兵听到号角声,纷纷吹响木哨召唤自己的马匹。
当马匹奔走回他们身边的时候,正北方的明军骑兵也出现在了他们的视野中。
“撤!”
他们没有人喊着穿戴甲胄,而是紧张而害怕的翻身上马开始撤退。
“撤!快撤!”
“杀!!”
撤退声与喊杀声响起,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这批鞑靼骑兵胯下的马匹奔跑速度很慢,不少人都在撤退路上掉队,被明军骑兵裹挟包围的同时俘虏。
“留些人问清楚他们阿鲁台的情况,我们继续追!”
“额啊!!”
丘福吩咐一句便继续策马追击,他张弓搭箭,带着明军骑兵不断的凭借马速和射术来射杀这群“来不及”穿戴甲胄的鞑靼本部骑兵。
一些试图改换方向的骑兵也被明军追上拦截,一时间这千余鞑靼骑兵被明军死咬不放,死伤惨重。
根本没有所谓的势均力敌,有的只有明军对他们单方面的屠杀。
他们也不是没有张弓搭箭,可他们的箭矢无法对明军造成死伤,即便射中明军甲胄薄弱处也只能卡住,无法透甲。
“石箭?”
丘福拔出卡在自己胸口的箭矢,发现箭头居然是石质的后,脸上笑意更浓:“给我追!”
“驾…驾…”
一追一逃之间,呼伦贝尔草原的空气中弥漫着激烈的战斗气息。
明军骑兵紧追着千余名鞑靼骑兵的蹄声不断,让整个草原也跟着颤抖了起来。
此时此刻,马背上的所有明军骑兵十分激动,即便身穿厚重的明甲,手臂也因为多次张弓搭箭而酸胀,可他们没有一个人愿意放弃追击。
皇帝的话已经被传下来了,各部各自作战,功赏由各部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