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520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二月,朱棣调拨钱粮,让解缙、姚广孝等人主持收集天下药方,并让应天医院的医生和太医院的御医联合筛选,去除一些没有用的土办法。
  同年七月,四川新政推行顺利,全川入学学子数量达三十二万六千余人,四川清丈田亩、统计人口尚在继续。
  九月,解缙与姚广孝等六百余人收集天下药方二十七万六千四百余个,经过应天医院和太医院的筛选,最后裁定实用药方方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个。
  这些有用的药方被编撰为一册书,被朱棣赐名为《普济方》,是古今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方书。
  只可惜,上面的药方对徐皇后的病情只能起到理疗作用,无法根治。
  随着时间进入冬月,下西洋舰队经过近两年的准备和休整,以两万七千海军,七十艘宝船,一百五十艘战船,二百艘马船的庞大规模在刘家港筹备下西洋。
  诸国使臣及国王在冬月初一开始登船,不过登船前,勃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不愿回国,希望能在大明一直居住。
  朱棣得知后赏赐了它一处占地一亩的府邸,并让他以西南夷的身份入籍。
  麻那惹加那得知这份喜讯后,立马传位给了他的儿子,心安理得的住进了府邸之中。
  除了麻那惹加那,苏禄国的三位国王也十分不舍,不过他们倒没有麻那惹加那那么豁达,因此只是在南京购置了府邸,准备年老后再来南京居住。
  “呜呜呜——”
  冬月十五的江东门码头上,伴随着号角声响起,朱棣也亲手为郑和系上了防寒的披风,拍拍他的肩头。
  “这次下西洋,俺期待你给俺带回更多东西。”
  “请陛下放心,郑和定不辱使命!”郑和作揖回礼,朱棣见状也宽慰的后退了一步。
  见朱棣说完话,朱高煦也走上前,他对郑和吩咐道:
  “这次下西洋,若是有觊觎朝廷舰队的国家,你大可放开手脚,将其灭国。”
  “此外,这一路向西,你要准备好足够多的官场,为第三次下西洋去东洲(南美洲)获取资源而准备。”
  美洲和非洲的事情,朱高煦已经和郑和说了个清楚,尤其交代他需要带回的东西。
  其实朱高煦也想过其他路线前往美洲,例如从宁波出发,在日本的东部选择一个港口进行修正补充淡水和粮食,然后再向东航行到黑潮,争取顺风顺水,然后把纬度控制在35~42度之间,这对于当下大明的航海技术是没有问题的。
  按照舰队在北太平洋暖流之中每天走二百里,那大概需要五十天就可以到达北美洲的东海岸。
  至于回来也容易,到时候走中太平洋洋流,也就是西班牙大三角贸易的航线就能回来,不过应该在冬季和春季走,这样可以避开太平洋上那些可怕的台风。
  顺风顺水的话,大概五十天也能回来了。
  朱高煦敢想,是因为明末万历年间的时候,日本就曾经帮助过西班牙巴拿马殖民地的前菲律宾总督德比维罗前往过美洲。
  万历年间的日本航海技术如何不用多说,他们能做到的事情,现在的大明也能做到。
  之所以朱高煦没有走这条路线,主要是考虑到日本政局现在还不稳固。
  他虽然记得足利义满和足利义教、足利义嗣都是亲明派,但足利义满的死期是什么时候他却不记得,只记得足利义满死后,足利义持上位并杀了足利义嗣,拒绝向大明继续称臣,并断绝了大宗贸易,只保留少量几个贸易港口。
  直到几年后足利义持无子死去,足利义教上位,足利幕府才恢复了对大明的称臣纳贡,以及海上朝贡贸易。
  如果郑和要走日本去美洲,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
  期间物资肯定要从日本购买,由大明的马船护送前往北美,直到郑和能和当地人建立外交、贸易等关系为止。
  这期间如果日本发生了什么情况,导致下西洋舰队的补给中断,虽说大明可以征调兵马在半年内结束日本乱局,亦或者维护东部港口情况,可对于下西洋舰队来说,断粮几天都是极为恐怖的存在,更别提一个月乃至几个月了。
  正因如此,朱高煦才会选择扶持足利义嗣,希望用足利义嗣来为日后的大明筹建日本东部港口,并在日后开拓北太平洋航道。
  在此之前,大明还是走印度洋、大西洋航道比较保险。
  想到这里,朱高煦拍拍郑和的肩膀:“放开手去做,不要有什么顾虑。”
  “是!”听到朱高煦这么说,郑和十分感动,而朱高煦也补充道:
  “对了,这次如果经过帖木儿,别管帖木儿他们怎么说,先给我炮击他们的城池,让他们把傅安、郭骥,及洪武年间出使帖木儿国的一千五百余名将士给我交出来再说!”
  一想到帖木儿扣押大明使臣,朱高煦这段时间因为担心徐皇后而焦躁的情绪立马就爆发了出来。
  “如果他们不交呢?”郑和犹豫道。
  “那你就带人给我打过去,把人给我救出来!”
  朱高煦一边说,一边示意郑和看向江东门码头上的宝船、战船和兵卒。
  “这两万七千人交给你和陈瑄、崔均,可不是单纯航海用的。”
  “陈瑄、崔均!”朱高煦说着,回头看向了陈瑄和崔均。
  “殿下放心,若是帖木儿不交出我们的人,或者少交了我们的人,末将第一个率兵攻上岸去!”
  陈瑄激动开口,天知道他等这次出海等了多少年。
  自从他在靖难之役投降朱高煦以来,他就一直和黄福在负责运河的疏通,一连七年,他都闲得发慌了。
  如今杨展要照顾自己的老搭档而留下,自己成为海军权力最高的将领,那自己自然要立下一番功劳。
  他已经想好了,这一路西去,但凡有哪个国家敢惹舰队,他立马就抓了他们的国王,把他们的国家灭国。
  帖木儿的事情,如果郑和不愿意炮击,那自己就用朱高煦的这句话将他扣下,自己带兵立功。
  陈瑄的想法是朱高煦所需要的,他可不会放过这个在印度洋立威的机会。
  大明的朝贡体系不能仅仅停留在东亚和东北亚、东南亚,更要向印度洋、向中亚和非洲扩散。
  他要用海军告诉帖木儿和中亚各国,虽说陆上数千里戈壁保护了他们,但在海上,大明依旧是他们只能仰望的天朝。
  “去吧!”
  朱高煦拍拍郑和,郑和见状也作揖应下,随后带着陈瑄、崔均等人转身走向了码头上的宝船。
  不多时,伴随着十余艘宝船和战船扬帆起航,向刘家港进发,大明的第二次下西洋壮举也即将开始……


第354章 伉俪情深
  “西番已经见识到了天朝的强大,西番也自认是大明皇帝陛下的臣属,臣请问殿下,是否能酌情削减驻西番兵马及马赋?”永乐六年腊月末,当此次出使大明的西番高僧哈立麻站在春和殿,小心翼翼的试探朱高煦态度时,朱高煦则是一手拿着奏疏,一手拿着朱笔处理奏本。
  面对哈立麻的话,朱高煦头也不抬道:“西番是本朝属地,马赋也是当年太祖高皇帝及西番诸多高僧确立的,如今的马赋已经被孤削减不少,你们若是觉得还需要削减,那朝廷就只能改收金银了。”
  “至于驻军,孤已经说过了,在驿道和各城卫所修建起来前,入西番的一万兵马不可调回。”
  “至于驿道和各城卫所修建好之后是否会削减入西番兵马,这自然是肯定的。”
  朱高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哈立麻也不敢强行继续追问,因此只能作揖:“谢太子殿下恩德……”
  “退下吧。”他头也不抬的示意哈立麻离开,哈立麻见状只能在春和殿班值太监的引导下离开。
  在他走后不久,亦失哈这才躬下身子询问朱高煦:“殿下,您不是说在西番驻扎上万兵马有些耗费钱粮吗?”
  “既然如此,为何不趁这个时候裁撤些兵马,给哈立麻他们一些人情。”
  亦失哈说罢,朱高煦也朱笔一圈,解决一本奏疏并放在桌案上,轻描淡写:“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被珍惜,先让他们求个几年,再交出萨迦南北寺再说。”
  “郑和到哪了?”他抬头询问亦失哈,对方也回礼道:
  “刚刚抵达占城国,并准备分兵前往吕宋运送工匠、水泥、粮食等物资。”
  “嗯……”朱高煦随意的应了一声,沉思片刻后才开口道:
  “此次阅兵过后,加上南洋所驻扎的四个卫,这些小国是不敢触及朝廷胡须了。”
  “现在就看这次下西洋,郑和能在东、西小西洋(印度洋)招抚多少个属国,设置多少個官场了。”
  “对了,跟随下西洋的商帮数量都统计了吗?”
  朱高煦提到了跟随舰队下西洋的民营商帮数量,亦失哈听后点了点头并介绍道:
  “此次下西洋,民营商帮的三千料武装马船有一百二十七艘,其中本朝商帮一百零七艘,朝鲜十二艘,日本三艘,暹罗、占城、满剌加、真腊、满者伯夷各一艘。”
  “不过这其中真的想与舰队下西洋贸易的,恐怕只有本朝和朝鲜的商帮,其余诸国恐怕都是为了武装马船上的洪武铁炮。”
  亦失哈说出各国想法,朱高煦也并不觉得奇怪。
  朝廷所制作的三千料武装马船载有洪武铁炮六门,成本价是一千二百贯,但出售给商帮们的价格是五千贯。
  这看上去好像是朝廷为了赚钱,连火炮技术都给出卖了,但实际上朱高煦可不仅仅为了赚钱。
  眼下南洋的海盗虽然被郑和围剿平灭了,但印度洋、阿拉伯等地却依旧有不少海盗。
  商帮必须要有足够的力量才能在海上进行贸易,而洪武铁炮技术即便暴露给这些国家也无所谓。
  洪武铁炮和明军舰炮看上去外观差距不是很大,可内在差距却很大。
  不管是冶铁技术,还是火炮模数的相关知识,这都不是说能仿制就能仿制的,这都是有技术门槛的。
  就拿冶铁技术来说,明末欧洲虽然火炮先进,但冶金技术却不行,所以明朝在利用冶金技术仿制欧洲火炮后,所制作出来的火炮往往比欧洲人还要好,这点也被当时的菲律宾西班牙人,濠镜的葡萄牙人所承认。
  如果不是葡萄牙人在帮助明朝铸炮的过程中误打误撞雇佣佛山工匠,从他们手中获得了相应的技术,葡萄牙人兴许还需要等到满清入关才能在战乱中获取。
  至于火炮模数的门槛也得看人和国家,对于冶金技术先进的大明来说,只要获得一门实物火炮,他们立马就能进行仿造。
  可是对于冶金技术不达标的诸国来说,即便他们得到大明的洪武铁炮也得花不少时间才能进行仿制,而具有火炮模数这种知识的加农炮,别说他们无法获取实物进行参照,就算获得了实物进行参照,也很难铸造出来。
  更何况如果他们真的能铸造出来,那以大明的生产力,朱高煦还真的想不到这些国家拿什么和大明打。
  正如眼下朱高煦手中拿起的一本文册来说,这是六部和六军都督府所统计的文册,其中包含各类国家数据和手工产值。
  【是岁天下七千二百五十九万八千三百三十七口人,税粮三千五百万石,军屯籽粮一千九百八十五万石。】
  【布帛二十四万……】
  【丝棉、绵花绒七十六万……】
  【宝钞五百七十五万六千四百二十七贯,黄金二万七千六百二十七两三分,白银一百七十八万八十五两二分,铜锭五百二十七万六千四百二十七斤】
  【官民营共产铁二千六百七十二万五千四百余三斤,铅……】
  朱高煦简单看完文册内容,总之算下来朝廷收入粮食接近五千五百万石,各类丝绸布棉、茶盐矿课、商税所获约六百万贯。
  这还不算郑和这次下西洋的收获,如果算上,那今年毫无疑问是个丰收年。
  “按照六部六府的上奏,今年应该是结余一千四百万贯左右。”
  亦失哈站在一旁开口,而他所说的结余,正是郑和此次下西洋的功劳。
  虽说折色的东西变现缓慢,但它始终能销售出去,这让大明国库变得更鼓了一些。
  也正是因为今年结余如此之多,朱高煦才敢着手准备针对贵州四大土司,数百中小土司的改土归流。
  朱高煦还在想着怎么对贵州改土归流,可殿门处却传来脚步声。
  不多时,一名太监带着笑脸走进了春和殿内,并隔着老远就给朱高煦报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52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0/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