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451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在原本历史上,安克帖木儿因为太靠近朱棣,并且常贡马给朱棣,壮大了明朝骑兵队伍,并且接受大明册封的忠顺王而被北元大汗鬼力赤毒杀。
  失去了哈密这个进入西域的跳板后,朱棣就让脱脱继任忠顺王,然而安克帖木儿虽然被毒杀,但他的妻子和孩子却依旧活着。
  朱棣虽然让脱脱继任忠顺王,但脱脱年纪小且能力不足,加上安克帖木儿的妻子和儿子拉帮结派,哈密内乱不止,对大明的贡马数量也越来越少。
  面对这种情况,朱棣只能让宋晟调五百人听从脱脱调遣,并且调肃州二千骑兵常往来哈密与肃州之间,威慑哈密。
  到后来,脱脱倒是有意安抚哈密的回回、畏兀儿,日哈刺,结果没多久就忽然暴卒。
  在脱脱死后其子尚幼的情况下,朱棣也没有精力解决哈密的问题,改为妥协,并册封脱脱从弟兔力帖木儿为忠义王,让哈密成为了一国二王的局面。
  对于朱高煦来说,哈密卫肯定要设立并实控,如今的大明有火绳枪和加农炮,加上渤海产出的大批乘马,完全有能力拿下哈密,没有必要像历史上那样怀柔。
  经过蒙古人西征的屠刀,如今的哈密人口不过万余人,能拉出来的兵马也才两三千。
  大明只需要调动三千马步兵,并携带二十几门野战炮就能拿下哈密。
  想到这里,朱高煦询问朱棣:“父亲为何会想派人使哈密?”
  “去年俺让礼部给哈密发诏谕,并开了他们的互市,前几日那哈密的肃王给朝廷贡马四千七百四十匹,俺准备让脱脱去册封安克帖木儿为大明的忠顺王,赐他金印来管理哈密。”
  朱棣想把哈密国从北元的封国转变为明朝的属国,这和朱高煦了解的情况一样,不过对于朱棣的这个做法,了解历史的朱高煦却开口提醒道:“父亲可以派遣使者,也可以册封安克帖木儿为王,但父亲得知道一件事。”
  “你说。”朱棣皱眉,似乎从朱高煦的话中嗅到了一丝不对劲。
  “据儿臣收到的消息,瓦剌部的克鲁努古惕氏首领乌格齐与瓦剌部另一位首领马哈木闹了矛盾,儿臣估计马哈木会与乌格齐动手,届时胡人的大汗坤帖木儿恐怕会被马哈木所杀。”
  “一旦坤帖木儿被杀,那瓦剌和鞑靼部手里也就没了元裔,只能拥立窝阔台庶子合丹后裔的鬼力赤为大汗。”
  “儿臣希望父亲不要对鬼力赤有幻想,此人虽然在甘肃边外牧马,但对朝廷敌意很深,一旦父亲你册封安克帖木儿为朝廷的忠顺王,那鬼力赤肯定会对安克帖木儿下手。”
  朱高煦将自己了解的北元历史告诉了朱棣,朱棣听后也觉得十分棘手,不由骂道:“这群北边的胡人也不消停点,十四年换了四个大汗还不行,现在还想换第五个。”
  说罢,朱棣又察觉脱脱也是蒙古人,因此不由笑道:“脱脱,你先下去休息,朕与太子商议过后再决定是否出使哈密。”
  “臣告退。”脱脱自小被朱元璋派人收养,官话说的流利,虽说他也渴望建功立业,但一听到瓦剌会出兵打哈密,他立马变收敛了自己的野心,毕竟保命才是最重要的。
  瞧着他离开,朱棣也将目光放到了朱高煦身上,意味深长。
  “老二,你那西厂的手还真长啊……”


第313章 老子多心
  “毕竟胡人为朝廷心腹大患,儿子当初在抵达渤海不久就已经开始插手其中了。”武英殿内,面对朱棣意味深长的话,朱高煦不紧不慢的回答,这让朱棣有些摸不准。
  他倒是很想把哈密收为己用,为儿孙打下进入西域的基础。
  不过现在朱高煦这么一说,他也吃不准到底要不要册封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了。
  安克帖木儿活着,哈密还能维持现有的秩序,可安克帖木儿死了,那哈密恐怕就得乱成一锅粥,大明不仅得出人出钱安抚,还得想办法恢复秩序,这有些难办。
  “你觉得朝廷应该怎么对待哈密?”
  朱棣心里有了想法,不过还是准备听听朱高煦的意见。
  “儿臣以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赏而不使,只赏赐而不派遣使者,通过肃州的互市来回赠赏赐就足够。”
  “等到朝廷国力雄厚些,能够庇护哈密的时候,到时候再与哈密商议庇护驻兵也无妨。”
  朱高煦说出自己的建议,不过朱棣却摇摇头:“这么办虽然可以在短时间保住哈密,不过那鬼力赤一旦当上大汗,必然会通过哈密的互市来与朝廷互市。”
  “如果朝廷不愿意,那鬼力赤恐怕依旧会对哈密下手。”
  “如果朝廷愿意,那鬼力赤便能不断壮大,这不符合朝廷的弱虏之策。”
  朱棣抓了抓胡子,似乎正在沉思,过了片刻后他又继续道:“俺想年末派出使者出使哈密,赏赐却不封王。”
  “等消息传到鬼力赤那里,刚好朝廷也开始北征了,鬼力赤如果是新任大汗,一定会出兵援救兀良哈。”
  “不过从漠西到漠东距离遥远,他们还没抵达斡难河上游,俺恐怕就已经驱逐了兀良哈。”
  “届时俺在漠东派人修建官道前往漠北,以此来迷惑鬼力赤,让其误以为俺要打他。”
  “在这些大事面前,那鬼力赤即便想要去处理哈密的小事,却也有心无力。”
  朱棣这么说着,末了看向朱高煦:“不过这么办就是有一点问题,需要渤海出粮食。”
  “这倒不是问题。”朱高煦颔首,随后说出自己的担忧:
  “若只是出粮食还没什么,儿臣担心的是,鬼力赤如果带着鞑靼、瓦剌两部入侵漠东,那漠东恐怕难以守住。”
  漠东太大,朱高煦一开始想的就是设三卫十八千户所,以此来慢慢拓展汉人在漠东的生存范围。
  这一前提是漠东必须要有太平的时间,不然迁徙过去的军户恐怕很难顺利开垦荒地。
  “俺知道,你不想把漠东当做拉锯战场,因此俺准备在开平集结重兵来迷惑鬼力赤。”
  朱棣说出自己的想法,可这样一来,维持开平重兵的粮食负担就加重了。
  “您想集结多少兵马到开平?”朱高煦忐忑询问,朱棣也抓了抓胡子:“五万兵,每年起码运九十万石,算上民夫消耗就是一百二十万石。”
  “这恐怕有些得不偿失。”朱高煦皱了皱眉,如果每年要出一百二十万石粮食来吸引鞑靼、瓦剌两部注意,那他宁愿派一万人一举拿下哈密。
  他前世去过新疆的北疆旅游,自然也经过了哈密。
  哈密哪怕在后世气温上升,降雨线向西移动,并且有现代科技加持的情况下,耕地也不过八十余万亩。
  即便朱高煦在哈密修建坎儿井,恐怕也很难达到这数量的一半。
  为了一个哈密而每年在开平卫折腾一百二十万石,这在朱高煦看来明显不值得。
  “有脱脱在手,儿臣宁愿坐视不理哈密,将一百二十万石粮食投入古之瓜州。”
  “我手下的人去过瓜州,他们说瓜州的绿洲虽然不算大,但也能修建一城,开垦十数万亩耕地。”
  “若是朝廷选择在瓜州留驻三千兵马和七千屯兵,并在当地开垦荒地为耕地,那每年都能积存下几万石粮食,也能让朝廷与哈密的距离缩短到六百里。”
  “哪怕鬼力赤灭亡哈密,朝廷也可以立脱脱为王,集结重兵在瓜州,从瓜州出征拿下哈密。”
  “凭借火器,我汉军五千足可挡数万胡骑,鬼力赤不足为惧。”
  朱高煦目光灼灼与朱棣商讨,朱棣听后道觉得这么做也不错,只是现在的沙州与敦煌一带被前元西宁王的后裔所占据,有些难办。
  “沙州和敦煌一带被前元西宁卫后裔所占据,要对他们下手,恐怕朝廷得耗费不少钱粮。”
  朱棣说出担忧,朱高煦却熟知历史,关西七卫压根就不想待在沙州、敦煌那地方。
  他们没有足够的工匠和技术,在当地开垦耕地不仅累,粮食产出还很低,只有实粮三四斗。
  历史上沙州卫一听到要内迁,立马高高兴兴的带着家当进入了甘肃,与其它几卫一样,种瓜放贷不亦乐乎,压根没有出关的想法,而是视甘肃二州为天堂。
  这堆人只要见到大明的军队,并赏赐他们一些牧场,恐怕入关安家的速度会比朱高煦拿下南京还要快。
  “关西之地,若是有能工巧匠修筑坎儿井还算好,若是没有便是炼狱。”
  “我观那沙州、敦煌、赤斤等关西蒙古人日子贫苦,但凡陛下您愿意给他们些正五品、正六品的散阶,并赐予他们牧场,那恐怕他们能立马转头投靠朝廷。”
  “不过在此前提下,还得请宋晟带兵走一趟关西,威慑这群胡杂。”
  朱高煦与朱棣说着自己对关西的态度,朱棣听后也有些吃不准,想让锦衣卫去查查情况:“俺派锦衣卫先去查查,如果真如你所说的,那俺可以给他们世袭散阶,并且可以在甘州划出一处牧场给他们。”
  “陛下英明。”见朱棣同意自己的想法,朱高煦也不免拍起他马屁。
  “去去去!别跟着那群腐儒学这套。”
  朱棣摆摆手,而后又继续把话题引回漠北:“按照你的说法,鬼力赤对朝廷来说恐怕是一个大敌。”
  “不会,请陛下放心。”朱高煦摇摇头:“真正的大敌是河中、波斯地区的帖木儿国。”
  “嗯?”朱棣诧异看向他:“有什么动静?”
  “据儿臣消息,帖木儿正在与鲁迷国(奥斯曼)交战,并且最多年底就能取得胜利。”
  朱高煦向朱棣说着此刻的中亚变化,并详细说道:
  “帖木儿一旦凯旋回师,恐怕经过短暂休整过后就会发动东征。”
  “届时他应该会打着东征朝廷的名头起兵,但实际上是为了拿下西域,窥探漠北。”
  朱高煦从不认为帖木儿会傻乎乎的穿越数千里来和大明进行国战,毕竟国战打的就是国力。
  能和大明比拼国力的国家目前还不存在,更何况就西域那五六十万人口,想满足帖木儿大军的后勤简直是痴人说梦,就算帖木儿人相食都撑不到肃州。
  这样的距离和情况,帖木儿不可能不知道,毕竟他多次派遣使者入贡大明打探消息。
  相比较之下,朱高煦更觉得他是想要拿下西域,窥探漠北。
  毕竟东察合台汗国对帖木儿国的态度已经转变,加上两方的旧仇,帖木儿东征恐怕是假道伐虢。
  “按照你的说法,那这哈密,俺得早些拿下。”朱棣紧皱眉头,可朱高煦却轻笑:
  “父亲不用自扰,那帖木儿身体每况愈下,恐怕活不了几年了。”
  “那你还说河中是朝廷的大敌?”朱棣疑惑与朱高煦对视,朱高煦却点了点头:
  “这个大敌不是指任意一国,而是指河中地区那数量庞大的蒙古人群。”
  “眼下帖木儿手中有一名元裔,名为本雅失里。”
  “这个俺知道。”朱棣打断了朱高煦,随后疑惑道:“那本雅失里部属不过百余人,除了一个元裔的身份,几乎什么都没有,你提他作甚?”
  “若是帖木儿没死,他自然会被严加管控。”朱高煦解释道:“若是帖木儿死了,那他的儿孙必然爆发内斗,也就管不了本雅失里了。”
  “凭借元裔的名头,他可以招兵买马,退往别失八里打探漠北情况,然后在别失八里支持下与天元帝旧部阿鲁台会和。”
  “瓦剌与鞑靼结仇过深,本雅失里一旦回归,那鬼力赤恐怕生死难料。”
  朱高煦说罢,朱棣却疑惑:“这对朝廷是件好事,为何担心?”
  闻言,朱高煦苦笑道:“凭借元裔名头,这本雅失里可是能从七河、河中之地招募部众的。”
  元裔的名头对于这个时代的蒙古国家来说可是个外交万金油,本雅失里之所以能那么出名就是因为顶着这个名头,在他死后的继任的几个大汗就因为没有这个名头显得不是很出名。
  “这么说倒也是,不过俺手里有野战炮和火绳枪,只要有五万铁骑就能驰骋漠北,倒也不担心这些。”
  朱棣抓了抓大胡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高煦听后,这才反应过来朱棣为什么表现得那么不在意本雅失里。
  历史上在意是因为对付蒙古人得出十几万军队来维持后勤,才能保障三五万主力抵达漠北。
  可是眼下,有了加农炮和火绳枪,外加恼温江的水运,只要漠东能安稳生产,那朱棣的北征距离一下子被缩短八百里,后勤负担一下子就变小了。
  同样的后勤人口,前者只能打到忽兰忽失温,后者恐怕能让朱棣打穿漠北,打到金山(阿勒泰山)脚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4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1/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