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419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有着这样的实力作为支持,守护们也不得不重新考虑与足利幕府的外交政策。
  足利义满等的就是这个时候,尽管他依旧能威压各地守护,但他也知道足利幕府对整个日本的控制力十分薄弱。
  可是眼下,凭借大明皇帝的册封,足利幕府成为了对明外交中大明唯一承认的官方势力,足利义满本人也成为大明所承认的日本国王。
  所以当足利义满再次召集贵族与家臣的时候,出现在金阁的他已经穿上了大明赐予的郡王常服。
  翼善冠遮盖了他出家后的光头,赤色的盘领窄袖袍前后及两肩各金织蟠龙。
  这副装扮加上玉带皮靴,如果不是他没有留有胡须,那还真有几分上国威严。
  当然,更为重要的还是那方印有“日本国王之印”的金印。
  凭借这份金印,足利义满可以调动市舶司的一千明军,这才是他最为珍重的东西。
  他已经从足利满诠那里了解了明军的实力,一千明军如果用得好,完全可以击败上万足轻。
  这份权利代表了大明已经站台,足利家在海内外的地位也将得到空前提高。
  看着他的这副模样,斯波、细川、畠山三氏的管领面面相觑。
  谁都知道,足利义满得到了大明的支持,而金印可以调动一千明军的消息也早就传开了。
  有了大明的站台,加上手握二十枚勘合符,足利义满的野心也在滋长。
  不过作为他的儿子,足利义持却显得十分不满,甚至认为自家父亲称臣的这一手很是丢人。
  “二十枚勘合符,我已经定下了去向,这是名单,你们看看吧!”
  “是!”
  穿着大明赐予的郡王常服,足利义满只觉得腰杆都硬了几分。
  虽说他是幕府的太政大臣,并且强迫天皇认自己的妻子为准母,但实际上足利家在日本的名声并不好。
  足利义满很清楚,眼下的平静并不是真正的平静,一旦自己死去,足利家的辉煌也会随着他的去世而逐渐走向没落。
  更别提南朝的支持者一直蠢蠢欲动,只是碍于自己才不敢发作。
  等自己死后,那群家伙就会冒出来,而大明就是自己为足利幕府寻的外援。
  为了幕府长期的发展,称臣这种折损尊严的事情根本不算什么。
  足利义满扫视众人,众人也接过名单一个个的向后看去。
  这份名单,基本就是足利义满拉拢和疏远地方守护的名单,凡是获得勘合符的家族,无一不是亲近幕府的家族。
  只要不亲近幕府,那即便对方拥有再多的兵力,治下有再多的人口,足利义满也没有赐予他们勘合符。
  他很强势,但敢于明面上反对他的人却很少。
  两年前应永之乱还历历在目,六国守护的大内氏都被足利幕府击败,镰仓公方的足利满兼如果不是被上杉宪定劝阻,恐怕也难逃失败。
  介于这场战事,贵族与家臣们并没有反对,毕竟足利义满赐予了他们勘合符,他们的利益并没有遭受损失。
  相比较这些,他们更在意大明的货物。
  眼看没有人站出来反对,足利义满的脸上也渐渐露出笑容。
  足利幕府与大明的市舶贸易敲定,很快拥有勘合符的各国守护开始前往隐歧进行市舶贸易。
  同时,郑和也派人接管了佐渡岛,并对内称为金银岛。
  时间一点点流逝,直到六月中旬,金银岛上迎来了数十艘战船与数千名明军。
  数千兵卒将船上产自应天府的水泥卸下,用石块与沙土围海排水,将原本简陋的码头不断扩建。
  依靠金银岛上最大的加龙湖,耗费几天时间的明军修建了一个简陋的营盘,未来的市舶集镇。
  “找了几天,就是没有找到黄金白银。”
  “估计藏得太深了,总之先把市舶市场给修建起来,还好这里的树木足够多,不缺木头用。”
  帐篷内,崔均对杨展发着牢骚,杨展闻言则是安抚了他,继续修建集镇与码头,同时派出随军山工去寻找金银矿。
  虽然他们还没有找到朱高煦所说的金银矿,但他们并没有怀疑朱高煦的话,毕竟朱高煦看山点矿的本事已经出名多年了,从未估错。
  看着鲸海(日本海)地图,杨展将目光放到了后世的海参崴。
  “按照时间,郑峻他们应该分出马船,沿着朝鲜东部向鲸海卫搜寻去了吧。”
  崔均看到杨展的目光,不由得询问,杨展闻言也颔首:“殿下说这里是鲸海为数不多的不冻港,日后一旦吉林通往此处的驿道修通,那我们就可以从这里获取吉林的物资。”“殿下的安排,总感觉这日本国主日后会与我们开战。”崔均敏锐察觉到朱高煦试图让未来的东洋舰队能独当一面。
  大明在鲸海只有两个敌人,而需要在鲸海卫设置卫所来应对的,只有眼下毕恭毕敬的日本。
  “差不多,但我们现在不用管那么多,只要按照殿下的吩咐照办便是。”
  杨展打断了崔均的畅想,并将话题引向了海军的建设。
  “海军编制是东海卫、东洋卫、鲸海卫、南洋卫、南海卫、西海卫、西洋卫等七卫,主要专制东洋、南洋、西洋。”
  “我与殿下讨论过,东洋、东海、鲸海三卫为东洋舰队,日后编制为一万五千人,宝船五十艘,福船六十艘,马船一百艘。”
  “南洋、南海二卫为南洋舰队,日后编制一万人,宝船三十艘,福船五十艘,马船六十艘。”
  “西洋、西海二卫为西洋舰队,日后编制一万人,舰队编制与南洋舰队一样。”
  “就这样的安排来看,殿下最在意东洋安全,南洋和西洋排在之后。”
  杨展铺开了一份更大的地图,几乎与朱高煦的《天下四夷宾服总图》相当。
  “虽说殿下根据古籍绘画出了这份地图,但我们对各地的水文并不熟悉。”
  “你稍许派人飞鸽传书回应天一份,让平江侯(陈瑄)先派两支小船队前往南海一带勘察水文,为日后舰队下西洋做准备。”
  杨展说罢,崔均却诧异道:“下东洋还没结束,现在就准备下西洋的事宜了?”
  “你觉得这次下东洋成功吗?”杨展闻言抬头反问崔均,崔均也一点就通。
  这次下东洋的目的已经达成,并且舰队所携带的货物已经在隐歧开始贸易。
  按照他们出发金银岛前,隐歧市舶的贸易速度来看,货物估计很快就会清空。
  这次下东洋,不仅收获了隐歧、金银诸岛,还通过贸易赚取了上百万贯的利润。
  如果这样的结果都不算成功,那还有什么可以算作成功?
  “这次下东洋已经成功,庙堂上的那群人挑不出刺,就只能低着头做事。”
  “我估计等我们返回江南不久,殿下就会开始筹备下西洋。”
  杨展说着这事的时候,帐外也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他与崔均向外看去,却见一名千户官激动的带着十余名兵卒跑来。
  “国公,找到了!”
  瞧着那千户官的激动模样,杨展和崔均下意识就有了预感。
  可是预感是预感,当消息真实传达出来的时候,他们二人还是忍不住激动了片刻。
  “这是从河中淘到的金沙,刘山工已经顺着河流往山里去了,据他所说,这座金矿的数量不会少。”
  “此外,我们在西南边金沙不远处发现了露天的矿石,非常容易开采!”
  千户急忙从怀里掏出了一块石头,那石头比一般的石头沉重,纹路中掺杂不少银色的条纹。
  “好好好!”杨展接过那银矿石,爱不释手的拿着它,激动道:“用贸易的船队给殿下传去消息,以防隔墙有耳!”
  “是!”千户官作揖应下,杨展也与崔均道:“走,我们看看去!”
  二人没有耽搁,而是直接骑马向着西南方向赶去。
  金银岛虽然“贫瘠”,但南北长百里,东西宽三十余里。
  此前这里居住着上野氏和被流放的日本文人和战败者,但数量并不多,只有两千多人,比隐歧诸岛的人口还要少。
  不同的是,这里的人口并没有人接收,因此杨展他们登陆此地后,就将在南边平原生活的村镇给控制住了。
  上野氏的百姓们倒是很听话,因为明军到来后,立马就让他们吃上了曾经不敢想象的稻米。
  相比较大明百姓来说,上野氏的百姓只有在过年时候才能吃到高级的如豆腐和鱼肉等料理。
  平日里农民的三餐主要是用酱油调水的味噌和用白萝卜做的腌菜,主食也以小米、粟和燕麦做成的粥。
  即便如此,金银岛上的很多百姓依然在温饱线上挣扎。
  倒是明军到来后,他们立马就组织上野氏的平民们播种从大明带来的蔬菜种子,并开始给上野氏百姓发放稻米。
  尽管只是每人每天一斤半的稻米,可这样的口感的食物还是征服了他们。
  不仅如此,港口的马船每日都会从海中捕获上万斤鱼。
  明军吃不完的鱼,也会集中发放给他们。
  一时间,金银岛上的平民对明军感激涕零,而杨展则是需要他们在岛上为大明开采金银矿。
  佐渡岛有金沙,但产量一直不高,所以一直不被幕府所重视。
  如果不是朱高煦下令勘探,恐怕这里的金银矿得到二百年后才被人发现。
  不过现在好了,这里的金银矿将成为大明的禁脔,大明不仅会好好照顾金银岛上的百姓,还会从朝鲜、东北募集人口,通过鲸海登陆金银岛。
  “果然是金沙!”
  站在河边,看着从河中淘出金沙的上野平民们,杨展下意识与崔均对视,随后拉着他走到一旁。
  “你稍许派人去上野的集镇,将那里改名为北海镇,同时对他们登记造册,把岛上的耕地也登记造册。”
  “岛上的人,愿意改姓的就改姓为金,你带几个吏目为他们取名,同时建设学校,并告诉他们半个月后停止发放救济粮。”
  “宣布之后,再从平民中招募矿工,每日工钱十斤米。”
  杨展的想法活络,他很清楚要拿出足够多的利益才能让这群矿工心甘情愿的被大明驱使。
  每日十斤米,一个月就是二石,一年就是二十四石。
  对于土地不算肥沃的金银岛来说,想要种出二十四石米,最少要二十亩田,然而细数金银岛上的耕地也不过五千多亩。
  这点数量的耕地根本没办法保障岛上人的生存问题,因此岛上时不时就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
  现在给大明当矿工,一个人一天就能赚到足够全家人吃饱的粮食,试问谁还愿意去种地。
  这两千多人如果都当矿工,那一年顶多也就五六万石米,可他们挖出来的金银矿经过冶炼,却能价值数万乃至十数万贯。
  这还是他保守来想,如果真的按照自家殿下的话,那佐渡岛每年出产的金银矿,价值不下百万贯。
  正因如此,他才会着急的把消息送往大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4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9/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