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315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徐晟咧着嘴:“按照殿下说的,朝廷要是不想弃守辽西,就肯定会在我们渡过辽河不到半个月内调兵救援广宁,如今已经是第八天了。”
  “轰轰轰……”
  二人的对话中掺杂着炮声,有一种稳坐钓鱼台的感觉。
  “军中火药和炮弹还有多少?”孟章回头看向一名神机营指挥使,那人也用北山女真语回答:“约二十个基数,海州那边还在不断运送过来。”
  渤海火炮一个基数是十二枚炮弹,按照一枚需要一字时来准备,一个基数也就是半个时辰能打完。
  眼下孟章他们这里有二十个基数,足够连续不停地打十个时辰。
  闻言,孟章也看向徐晟笑道:“拿下了辽阳与辽南,这炮弹与火药算是不愁了。”
  徐晟也颔首附和道:“听闻殿下在东鞍山、弓长岭一带命人采矿,想来我们的铁料可以从辽东获取,不必大费周章的从吉林运来了。”
  “拿下全辽,指日可待。”孟章也沉稳看着炮兵们装填炮弹,坦然自若。
  “轰轰轰……”
  沉闷的炮声反复作响,每一次都响起都代表五百斤铁料的飞出,五十贯钱的消失。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并不是吹嘘,没有强大的国力,根本就禁不起火炮大规模的这样使用铁质炮弹。
  渤海不用担忧这些问题,因为他们缴获了辽南、辽北与辽阳等地府库,其中除了钱粮外,最多的便是铁料和火药。
  铁质炮弹的攻城效果不言而喻,只是四个时辰过去,广宁东城就已经变得破破烂烂,墙垛十不存一,兵卒站在城墙上连掩体都难以找到,那城门楼甚至在持续的炮弹打击中被打断了所有梁柱,垮塌下来。
  洪武年间的广宁卫因为有大宁都司、义州、广宁中、左、右卫的庇护,因此它的修建与沈阳、辽阳等城池完全无法相比。
  在渤海军火炮下,城墙的马道已经无法站人,明军自己的火炮更是被遗弃在城墙上。
  城墙的墙面,那包在夯土外的墙砖已经开始大片脱落,广宁失守只是时间问题。
  伴随天色渐渐暗下来,孟章下令全军停止炮击,埋锅造饭准备休息。
  如今的他们并不着急攻下广宁,因为他们的任务是吸引大宁的援兵。
  他们不能表现得不着急,也不能真的太着急,这其中程度需要孟章来把握。
  翌日,广宁城再次遭受了一整日的炮击,同时海州送来的十个基数炮弹与火药也抵达渤海军营。
  连续两日的炮击,广宁城已经难以维持防守,便是吴高的长子吴昇都只能听天由命,祈祷大宁援军早日赶到。
  兴许是听到了他的祷告,大宁的援兵最终在六月二十九日出现在了广宁的西北方向。
  这一踪迹,很快被渤海军的塘骑所获得,并快马送回了渤海军营内。
  “指挥使,西北十七里外发现大宁兵马,按照旌旗规模应该不下两万。”
  渤海营帐内,塘骑百户作揖禀告,正在吃着早饭的孟章与徐晟闻言也相视一笑。
  “好!”孟章应下,随后对徐晟开口:“你派塘骑去传告殿下。”
  “等我消息!”徐晟不假思索的起身,当即派出一小旗马步兵作为塘骑前往沈阳。
  两个时辰后,大宁援军打着‘刘’字旗号从西北逼近,半数涌入广宁城内,半数在城西扎营,构筑可以供城内大军从容撤退的防御工事。
  “你看吧,他们的规模只有万人,不过他们的火炮能打二里远,而且还有威力很大的火铳,我们的人只要靠近至五十步便会遭遇其火铳进攻,威力足以将甲胄击穿。”
  广宁城头,刘嵩打量着广宁城东三里外的渤海军,耳边是吴昇的解释。
  其实不用吴昇解释,光看广宁东城的情况,刘嵩都能判断出这支渤海军不是好相与的存在。
  “没有尝试修复墙垛吗?”
  刘嵩询问比自己小几岁的吴昇,吴昇也摇头叹息:“不是没有尝试,而是即便修复了,也会在下一轮的火炮进攻中被摧毁。”
  “有这么大威力?”刘嵩十分诧异,同时也理解了为什么吴高和自家父亲会败退那么快的原因了。
  以辽东的城池来说,辽、沈二城兴许还能抗住这种程度的炮击,但其它城池就很困难了。
  洪武年间修城不是没有考虑过守城的问题,但由于北元使用的多以回回炮和铁炮为主,因此他们也只是构筑了足以防御这两种攻城利器的城墙。
  谁也没想到渤海会出现能打二里,并且还能打裂墙砖的火炮。
  “我这次带了两万人,不过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屯兵,能战者不过一万二三。”
  “广宁城交给我,你带你的人从这里撤往大凌河以西的中左所,提早加固那里的城墙。”
  刘嵩吩咐着吴昇,他心里很清楚,广宁城已经被打成这副德行,守是肯定守不下来了,他只能带着人尽快拖延时间,将战场摆到依托大凌河的广宁中左所。
  中左所城池不大,容易加固,更容易防守。
  只要城中粮食充足,刘嵩有把握死守三个月。
  “广宁就交给你了,武德兄!”
  吴昇闻言也不多说客套话,只是作揖躬身,随后带着自己人撤离了广宁城。
  因为有着大宁哨骑的阻碍,渤海马步兵的塘骑被挡在了城东,一时间无法探查消息。
  不过这对于孟章他们二人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他们的目标已经达成了。
  带着他们任务完成的消息,渤海军塘骑经过两昼夜的狂奔,总算赶在七月初一的清晨将消息送到了沈阳城外的渤海军营中。
  又是十二日过去,沈阳城内几乎已经没有了生气,便是那城门楼都被耿瓛拆卸,空有粮食而无柴薪。
  “两万人?好!”
  浑河岸边,刚刚钓到一条一尺“大鱼”的朱高煦高兴起身,将大鱼放到了空空如也的木桶中。
  他接过了塘骑送来的军情,一目十行的打量结束后,当即便看向站在自己身后的那两人。
  一直驻守营垒的赵牧不用多说,站在他身旁的,则是已经攻打抚顺结束,并且安排守军,做好抚顺半数百姓迁移工作的陈昶。
  他出现在这里,也就代表他手中的安东卫也回到了这里。
  如今沈阳城外有六千骑兵,三千马步兵,而城内的耿瓛还能有多少出城敢战之兵却是不知。
  他的顽强,超过了朱高煦的预估,因此他在看了二人一眼后,便将目光放到了三里外的沈阳城。
  “四十三天了,耿瓛倒是比我想的还难以对付。”
  朱高煦眺望沈阳城,轻声开口的同时也不免佩服起他。
  没有热水,光有粮食,这样的情况他们起码持续了十天,可即便到了眼下,也不见城内有一人要投降,朱高煦不知道是该说耿瓛顽强,还是说他愚忠。
  只是他这么拖下去,只会把自己拖死,完全影响不到朱高煦。
  “给海州、盖州分别下令,让他们各调一千人北上沈阳。”
  朱高煦轻声开口,同时看向陈昶:“这两千人交给你,我要你带着本部及这两千人守住沈阳外围,别让耿瓛出城。”
  “末将领命!”陈昶作揖应下,同时不免询问;“殿下您是想……”
  他话说一半,朱高煦便打断:“如今大宁可战之兵不是在燕山就是在松亭关、广宁,你说大宁还有多少兵马驻守城池?”
  话说此处,朱高煦便将鱼竿扛在肩头:“大宁地区兵力空虚,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传令营中六千骑兵,今日所有人戌时(19点)入睡,寅时起夜出营,与我直奔大宁。”
  “末将领命!”赵牧不假思索应下,心想总算有了自己能上战场的时候。吩咐完赵牧,朱高煦也看向陈昶:“王元他们抵达何处了?”
  “昨日刚刚抵达复州,应该明日就能达到金州。”陈昶回应,并将金州情况娓娓道来:
  “王义与崔均两部两万四千余人已经将金州田地丈量分给了留下的百姓,并且派出一千人护送一万六千百姓北上蒲河。”
  “闲暇之余,他们也从北边的山脉砍伐、炮制了木料,而且金州的海港还有未曾撤离而被崔均缴获的大小船只五十余艘,足矣运兵九千。”
  “好”朱高煦简单回应,继续吩咐道:“让王义在备足建造战船的木料,并运送金州船厂后,立马分兵三千北上沈阳,不能让耿瓛逃出沈阳。”
  “你在此地时,若是他要出城迎战,你且看他所部状态,若是有自信,你便与之交战,若是没有自信,便用马力将他们体力耗尽再招降。”
  朱高煦兴致勃勃的说着自己预想的安排,可陈昶却面露难色:“若是他们不愿投降呢……”
  “不愿……”朱高煦表情凝固,沉默片刻后才缓缓回应:“那便许你便宜行事。”
  “是!”陈昶应下,朱高煦也提着他那装着大鱼的木桶往军营走去。
  在他如此的时候,沈阳城头的城门楼前,一个身材高大却十分消瘦的身影正带着一群瘦弱的身影眺望远方的渤海营盘。
  “都督,我们还能等到援兵吗……”
  常常跟在耿瓛身边的一名指挥使缓缓开口,曾经的他也膘肥体壮,可坚守沈阳四十三日后的今天,他却面有菜色,身材比之前消瘦不止二十斤。
  不止是他,跟在他身后的许多兵卒也是如此。
  在他们身后不远处,一群兵卒正在制作午饭,而他们的午饭,不过就是用小石磨将未剥皮的米麦碾碎成粉末,而后倒入冷水搅拌,等待其凝固为面团罢了。
  越过他们,马道之后的沈阳城几乎成为了废墟,所见之处没有一块能引燃火焰的引燃物,只剩下了砖土,所有房屋都被拆卸。
  “会来的。”
  消瘦不止二十斤的耿瓛面颊凹陷,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他面色异常。
  口中的那话,他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如今不知道成为了希望还是安慰众人话语。
  他回头看了一眼瘦弱恐怖的众人,也看到了马道下那躺满城内的百姓。
  这样的日子,还能维持多久他并不知道,可他知道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他绝对不会坐以待毙……
  “唏律律……”
  夜色很快降临,在其掩护下,朱高煦率领六千骑兵乘骑乘马,牵着战马往西南而去。
  他们的腰上缠着装有军粮的袋子,袋中有军粮一斗,但足够吃一个月。
  他要在一个月内拿下大宁,如此才能尽快结束关外的战事。
  在夜色下,他们向着西南进发,并在渡过辽河后改道向西北进军。
  在朱高煦率领六千骑兵离开后,陈昶让麾下兵马骑着乘马在清晨从北边出营,而后又大批从东边、西边和南边返回,营造出热闹景象。
  这一景象成功迷惑了守城的官兵,而朱高煦自己已经带兵奔往大宁而去。
  只是在他奔袭的同时,一支庞大规模的军队也在黄河以南成功集结。
  滚滚黄河,犹如无数巨龙扭在一起飞旋而下,高悬平原之间,咆哮奔腾,时不时冲起的黄白色的浪头。
  延绵十数里的黄河岸滩上,已然集结起十数万大军,迎风招展的“朙”字旌旗几乎遮蔽了这一片的天空。
  在那黄河渡口处,数以百计的木筏与舟船已经被安排妥当,无数兵卒听命上船,横渡黄河两岸。
  南岸的兵卒们整装待发,严肃而坚定地面对前方的黄河,以及未知的战事。
  他们背负着各都司的荣誉和朝廷派出的使命,脚踏实地的站在黄河南岸,背后是家乡与家国。
  “呜呜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3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5/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