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266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可是如果他了解朱棣,那为什么会让朱棣拥兵自重,他应该知道朱棣不会这么做才对。
  他这么着急,到底是在急什么?
  难不成,南边那位真的已经快不行了吗?
  南边那位太孙,真的不准备用那万全的《削藩论》?
  一时间,姚广孝思绪万千,有太多的问题在他脑中诞生,却无法合理解释。
  “现在想来,老二或许就不打算继续北上,不然也不会才带三千骑就过来。”
  朱棣感叹着,可姚广孝听后却皱了皱眉,他往四周看去,只见城池四周的箭楼上,所矗立的都是朱高煦麾下的渤海军,而那飘扬的旌旗,也以渤海的朱雀旗居多。
  “老和尚,你怎么了?”
  朱棣疑惑看着脸色逐渐难看的姚广孝,姚广孝却抓住了朱棣的手:“殿下,您不能住在这兀良哈秃城内。”
  “为何?”朱棣不解,这城里住着挺舒服的,他虽然喜欢住帐篷,但一路走来已经住了大半个月了,改善改善也挺好的。
  “您看看四周……”
  姚广孝开口,朱棣便往四周张望去,渐渐地他的心情也沉重了起来。
  “走!”没有片刻的迟疑,朱棣拉着姚广孝便往马道之下走去。
  不多时,他带着姚广孝以及护卫们走到了兀良哈秃城的南城门,可当他们要离开时,一名百户官却拦住了他们。
  “请殿下出示离营令牌!”
  小小的百户官,此刻却在明知朱棣身份的时候,公然向他索要出营令牌,这是朱棣自老丈人徐达薨逝后,第一次遭遇这样的事情。
  “俺是燕王,你们殿下的爹!”
  “末将知道,请殿下出示离营令牌……”
  朱棣黑着脸开口,可那百户官却不卑不亢道:“殿下早就有过交代,酉时之后,所有人出城都需要离营令牌,包括殿下自己,请燕王殿下不要为难末将。”
  “好!”听到这人的话,朱棣也发起了脾气,冷着黑脸质问:“你姓甚名谁?”
  “肇州城塘骑百户官,甘越!”
《渤海纪事本末》:“五月丙辰,太宗私出城未果,不悦”
《明世宗实录》:“丙辰,太宗巡兀良哈秃城,言上素练兵,其兵乃锐士也,赞之”


第207章 子债父偿
  “甘越!”
  城门处,甘越用不熟练的汉话说着自己的名字,朱棣也黑着脸颔首:“俺知道了!”
  话音落下,他转身与姚广孝返回了城内,作势要去寻朱高煦。
  看出他的意图,姚广孝拉住了他,尽量冷静道:“殿下不用去找二殿下,二殿下不一定会见您。”
  “他敢!”朱棣怒目圆睁,姚广孝却叹气道:“除非您想闹得人尽皆知。”
  他这话一出,朱棣愣住了,他没想到朱高煦这小子居然会拿这种事情来要挟自己。
  “二殿下是故意与您说那事的,也是故意让人不让您出城的。”
  “旁人若是不让出城,去寻二殿下找来令牌便能出城了,但您恐怕不能。”
  “若是旁人知道了您都不能出城,那自然会不可避免的多想。”
  “二殿下,就是料到了您不会把事情闹得人尽皆知,才敢这么做的……”
  姚广孝的话,一字一句的扎入朱棣胸膛。
  他没想到,他也有被自家老二算计到的一天。
  只是比起心痛,他更担心一件事,因此他转头示意后边的护卫先不要跟上来,自己拉着姚广孝往前走了几步。
  黄昏下,他阴沉着脸询问姚广孝:“老和尚,你告诉我,老二会不会逼着俺造反。”
  “不会……”姚广孝很笃定的开口:“二殿下虽有武略,可声望不如殿下,倘若殿下不愿,三都司兵马难以受二殿下节制,则事情难成。”
  “那他不让俺出去是甚意思!”朱棣正在气头上,自己懒得分析,干脆询问姚广孝。
  关于这点,姚广孝也仔细想过了,所以他迟疑道:“兴许,是在等南边的消息,想看看殿下若是知道了南边的消息,还是否会如此强硬。”
  “等南边的消息……”朱棣脸色难看了起来,毕竟朱高煦说过,自家父亲的身体已经不行了,朱允炆恐怕很快就会继位。
  只是朱棣不相信,他很清楚自家父亲的身体情况。
  “殿下,难不成忘了陛下的家书?”
  姚广孝一言惊醒梦中人,朱棣回想起了朱元璋的家书。
  从某些角度来看,那封家书确实很像朱元璋的临终嘱托。
  “这……应该不会的……”
  朱棣不肯相信朱高煦和姚广孝的话,因此不等姚广孝再开口,他干脆摆手:“早些休息去吧。”
  他不再去找朱高煦,因为他心里也很忐忑。
  看出这一点,姚广孝任由他离去,只是在他走远后,姚广孝又走回了城门处。
  “大师,请取……”
  “请将军带贫僧去见见渤海王殿下。”
  城门口,甘越见姚广孝带着两个护卫走来,他立马如刚才一样试图拦住姚广孝。
  只是他还没开口,姚广孝就说出了他的目的。
  他的目的出乎了甘越的预料,毕竟自家殿下也没交代过,因此他只能小心询问:“大师与我家殿下……”
  “算是朋友吧。”姚广孝慈眉善目的形象倒是在这时派上了用场,不过作为塘骑百户,甘越却也不是那么轻易就会放人去见自家殿下的,因此他开口道:“请大师给出个名号,我差人去问问殿下是否要见您。”
  “也好……”姚广孝颔首,紧接着报出名号:“道衍。”
  “道衍大师请稍等。”甘越作揖回礼,随后派人去询问朱高煦。
  约一字时,朱高煦便见到了甘越派来的人。
  “道衍……”听到姚广孝的名头,朱高煦想到了前身的记忆。
  在前身的记忆中,姚广孝这个人只与朱棣走的比较近,与燕府三子都算不得亲近。
  仔细想来也不奇怪,毕竟姚广孝这人进入燕府的时候就已经四十七岁,而彼时的朱棣不过二十二。
  对于姚广孝这种年纪比朱棣大,且又没有子嗣留于世间的和尚来说,他没有必要去选择一个王子。
  毕竟以他的年纪,很大可能会走在朱棣前头,他想要的朱棣都能给他,没必要找三个王子。
  “李滁,你去将他请过来吧。”
  朱高煦对那兵卒回答,那兵卒也没想到自家殿下居然记得自己一个小旗官的名字,因此高兴的咧嘴:“是!标下这就去将那大师请过来!”
  话音落下,他便退出了木屋,去请姚广孝去了。
  见他离开,朱高煦也对木屋内的林粟、杨展等人笑道:“我们明日再叙旧,此刻先把时间留给那位大师。”
  “好!”杨展他们也知道朱高煦是有事情要与那叫道衍的和尚聊,因此识趣的起身行礼,而后离开了这木屋。
  王义带着另一名兵卒将木屋打扫了一遍,随后走到门口看了一眼朱高煦。
  “你亲自带人巡查,别让人靠近这木屋二十步。”
  朱高煦交代,王义也颔首走出了木屋。
  不多时,先前离去李滁便带着一身黑袍的和尚走到了木屋门口。
  “殿下……”李滁小心翼翼的开口询问,朱高煦却轻笑颔首:“多谢了,你可以退下了,我与大师聊些事情。”
  “是!”李滁挺直腰杆,随后躬身作揖回礼,然后才喜滋滋的离开。
  他们之间的对话,让站在门口的姚广孝有些惊讶。
  他没想到朱高煦和底层兵卒的关系都那么好,毕竟就连朱棣也只能做到与百户官、总旗官这类中下层武官处处关系罢了。
  “大师请进。”
  朱高煦的声音传出,姚广孝也没有磨蹭,他们二人都知道他们要聊的事情很大,最好是速战速决,不要拖延。
  走进木屋,姚广孝便先行了一礼:“二殿下,别来无恙……”
  “大师先坐下吧,想来您也知道我时间紧迫。”
  朱高煦开门见山,姚广孝也顺势坐在了朱高煦面前那张被特意摆放的椅子上。
  二人的距离不过一步,可以说抵足对谈。
  姚广孝长得慈眉善目,如果不是一身黑袍比较醒目,恐怕朱高煦很难将他与历史上那位被称为‘祸国妖僧’的道衍和尚联想到一起。
  “二殿下为何笃定那位即将离开……”
  姚广孝的开门见山,比朱高煦的更加敞亮,朱高煦则是坦率道:“我清楚那位的情况,太原那位离开后,他便已经心力交瘁了。”
  “眼下,他恐怕忙于为我那大兄准备登台事宜。”
  “殿下又何故以为那位登台过后会针对您与殿下?”姚广孝问出他的疑问,毕竟他不觉得朱允炆会放着好好的答案不写,跑去另辟蹊径。
  “人压抑太久,就会想要释放。”朱高煦坦然道:“如果不能得到释放,那便会积劳成疾,这点不用我过多赘叙吧?”
  朱高煦把朱标的死说成积劳成疾,这虽然不太恰当,但也有一定道理,毕竟朱标确实是气血体虚而猝死。
  “古人云,父死,子三年不改父制……”
  姚广孝先借用古人之言,又对朱高煦劝导:“即便太孙登临大位,也需要守旧制三年,殿下您何必急于一时?”
  “古人也说过一句话,那便是人走茶凉。”朱高煦直勾勾的看着姚广孝的眼睛:“若是萧规曹随是常态,那这个成语就不会那么出名了。”
  “即便如此,殿下也不需要对燕王殿下那般。”姚广孝眼看说服不了朱高煦,便开始用父子大义来压他。
  只可惜,他的这番言论,对朱高煦起不到作用。
  “我如此,是为了保护父亲,而非是圈禁。”
  他开诚布公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尽管这想法在姚广孝看来十分牵强,但朱高煦有自己的道理。
  历史上朱允炆为什么没有听从齐泰的建议,第一时间拿下朱棣,而是选择了河南的周王朱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2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6/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