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240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粟田的粟米在收割时,他们需要时刻警惕,因为指不定渤海军就会从哪个方向射来火箭。
  由于粟米田范围太大,因此渤海军可以随意穿插纵火,烧毁一片片良田。
  他们放火只需要一个动作,可兀良哈的轻兵们灭火就需要耗费很大力气。
  时间消逝,从寅时到卯时四刻,天空之上的乌云终于开始消散,远处的天边开始泛起一抹鱼肚白。
  四周的草原明亮了几分,而渤海军和宁府骑兵已经做好了准备。
  “灭火!”
  哈剌兀睁了一夜的眼,总算能看清明军规模。
  当他看到两部明军合计有不少于六七千的兵马时,他便心里一沉。
  他回头看了一眼正在抢收的粟田,想要全部收割显然已经不切实际。
  “要不要等收割了粮食再走?我们可以进兀良哈秃城里轮换休整。”
  脱鲁忽察儿来到哈剌兀身旁建议,可哈剌兀却摇摇头:“这城池要进去很简单,可要出来就困难了。”
  “他们的甲兵并不比我们少多少,万一他们要围城,以我们手中的粮食,撑不了多久的。”
  “可他们的粮食也不一定多。”脱鲁忽察儿皱眉,但却见哈剌兀抬头质问他:“你能确定吗?”
  “我……”脱鲁忽察儿沉默了,他不敢确定,毕竟朱高煦这厮是往东北方向来的,也就是兀良哈部众撤退的方向。
  但凡他拦截到一两个放牧北撤的部落,那些牛羊都足够他们吃一两个月。
  脱鲁忽察儿还在沉默,哈剌兀却站了起来。
  他目光沉着看着渤海军的旌旗,随后艰难下令:
  “午时出发,收割不完的粟田,就地焚毁,一粒米也不要留给朱高煦!”
  莫名痛风了,一开始还以为是扭到了手,去了医院才知道是痛风。
  也不明白我不抽烟不喝酒不吃内脏为什么会痛风,那种阵痛挺败情绪的。
  开了药试试看能不能减轻疼痛,如果不行的话,这两天估计就是语音码字,有可能会持续几天的单章,等痛风过去再恢复双更。
  祈祷药效有用吧……


第192章 兵者诡道
  “殿下!他们烧粟田了!”
  兀良哈秃城前数里处,当以逸待劳的明军看着哈剌兀麾下的兵卒焚烧粟田,许多兵卒都十分肉痛。
  只是对此,朱高煦却依旧冷静,他转头对朱权说道:“十七叔,这老奴看样子是准备直接北遁了。”
  “还要北逐吗?”朱权反问朱高煦,毕竟在他看来,这次出塞的战果已经很大了。
  在那兀良哈营垒处,横七竖八躺着上千尸体,也就是说朱高煦所率渤海军,昨夜起码斩首上千。
  这上千人,加上他们两部兵马一路上的战果,少说也杀了兀良哈八九千人。
  对于当下只有十万左右人口的兀良哈诸部来说,这已经是不可承受之痛。
  不过对此,朱高煦却轻笑:“就当游猎了。”
  他话里话外把哈剌兀等人当成了猎物,看上去十分轻视哈剌兀等人。
  只是他也知道,如果哈剌兀真的要和自己拼命,那自己不一定能赢。
  说到底,对面的甲兵数量比他们还略多些,而轻兵数量更不用多说。
  如果不是哈剌兀承受不了太大的死伤,恐怕他早就放手一搏了。
  “若是在以前,我一定会吃下他们!”
  与朱高煦所想一样,在撤退前,哈剌兀确实对着眼前的七千明军马步骑军放下了狠话。
  只是他也清楚,这两万多人是他用各种利益捆绑在一起的,如果真的要拼命,许多头人都会带着自己的部众离开。
  这样的局面,是他一手造成的,因为去年的吉林惨败,让他丢失了许多头人的信任。
  当然,罪魁祸首应该是坐在明军阵型之中的朱高煦。
  他无力与朱高煦争斗,现在兀良哈诸部需要的是休养生息。
  思绪到此,哈剌兀也不再停留,转头对脱鲁忽察儿等人开口:“撤!”
  在他的一声令下,所有兀良哈人开始翻身上马。
  他们之中许多人的马背上都绑着几捆收割的粟。
  这些粟的粟米被他们割下来放到了皮袋中,粟米的秸秆则是被留下,充当干草喂给马匹。
  很快,他们开始开拔,往北撤退,而朱高煦他们也下令跟上。
  哈喇兀的戒备心很重,从轻骑拔营到全军开拔,他都以甲兵为主断后的人马,为的就是防止朱高煦他们趁机突袭。
  然而他的戒备持续了十余里路程,明军都未曾发动突袭,只是在距离他们一二里外紧紧跟着。
  这样局势持续了数个时辰,由于渤海军与宁府骑兵缴获了不少挽马,他们的机动性不仅不低,甚至比哈喇兀这两万多人还要高。
  “再这么下去,士气恐怕要没了。”
  队伍之中,脱鲁忽察儿一脸凝重的扫视左右,提醒着身旁的哈喇兀。
  哈喇兀也没办法,牧群和多余的马匹都被部众携带北上了,他们只能维持一人二马的局面,根本不敢脱甲休整。
  他回头看了看明军的队伍,却见他们身后马群众多,这让哈喇兀有了不好的预感。
  明军缺马,朱权那支兵马能有如此多马匹,尚可以用缴获来说,可朱高煦那支人马呢?
  “这狗儿难不曾劫掠了北上的诸部牧群?”
  哈喇兀气的牙痒痒,早知道朱高煦能带给他这么多麻烦,去年他就应该不惜一切代价,举全部兵马沦陷吉林城。
  败在朱棣手上他不生气,可败在朱高煦这娃娃手上,他心里始终不服气。
  “水没了,要去北边的小河取水吗?”
  脱鲁忽察儿的声音再次传来,哈喇兀也颔首同意了他的建议。
  如此向北行了七八里,一条直径丈许的小河出现在了北上道路的一侧。
  哈喇兀见状,命令甲兵在外驻守,轻骑取水。
  他警惕着明军偷袭,而朱权见此情况,也对一旁朱高煦开口道:“这哈喇兀不上当,行军步步为营,我们恐怕没有下手的机会。”
  “真的没有吗?”朱高煦轻笑:“十七叔放心,这群游牧的胡兵纪律不严,这样的高强度行军,他们撑不了太久了。”
  朱高煦说的没错,面对明军掠阵,随时有可能爆发战事的压力,兀良哈精锐的探马赤军倒是还能承受,可是普通的牧民根本没发承受。
  胡兵的士气和队伍都在肉眼可见的变得低落和松散,即便哈喇兀不断派探马赤军约束他们,可他们却无能为力。
  长时间乘骑马匹,让他们胯下瘦弱的马匹无法支撑。
  汉人评价蒙古人不会养马,这并不是高傲自大,而是经济限制。
  汉人要养马,那不管是草料还是豆料,基本都能满足,培养出来的马匹也健壮有力,膘肥体壮。
  反观蒙古人养马,他们不是不知道要喂食豆料,而是他们根本拿不出豆料来喂食太多马匹。
  马匹一味地吃草,很难长得膘肥体壮,因此蒙古人的马匹大多瘦弱,不如汉人马匹强壮。
  正因如此,在行军路上,朱高煦他们这边一旦发现马匹开始低头吃草而不走,便会立即抓出一把豆子和粟米喂给马匹,帮助它们恢复体力。
  可反观哈喇兀他们那边粟米本就不足,根本不舍得把粟米喂给马匹,顶多就是喂食粟米的秸秆。
  然而就那么点秸秆,根本满足不了马匹长途迁徙的消耗,许多轻骑的坐骑都因为马力不足而落单。
  但凡有轻骑落单,朱高煦他们就会上前将其射杀,而这样的一幕幕场景,让哈喇兀麾下兵马士气跌落更甚。
  很快,夜幕降临,哈喇兀迎来了自己最为艰难的时候。
  明军去昨夜一样,熄灭了火把,让蒙古人无法察觉到他们的踪迹。
  由于是轻装撤退,所有部众都只能露天睡觉,外围只有哈喇兀令人挖掘出的几道简单堑壕。
  只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几道堑壕拦不住明军,因为没有合适的工具,这几道堑壕并不深,更不宽长。
  所有人都警惕着明军夜袭,而当夜的营地四周也确实传来了马匹冲锋,和漫天遍野的喊杀声。
  只是等胡兵被惊醒,起身集结准备作战的时候,这些喊杀声又骤然消失,仿佛没有存在过。
  等他们回去休息,渐渐沉睡时,那喊杀声再次出现,扰的人不厌其烦。
  整整一夜,胡兵们都没能睡一个好觉,导致第二天行军路上,所有人的双眼都遍布血丝。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那南兵若是再来几次昨夜的干扰,我们怕是还没到兀良哈山,就要被弄的崩溃了!”
  双眼血丝的脱鲁忽察儿提醒着哈喇兀,可哈喇兀又何尝不知道。
  他红着双眼反问脱鲁忽察儿:“你有什么办法?”
  “和他们决战!”脱鲁忽察儿拿出了破釜沉舟的勇气,哈喇兀听后也扫视其余头人。
  见他们都有这个意思,脱鲁忽察儿也勒马道:“好!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和他们拼了!”
  说罢,脱鲁忽察儿指挥大军停下,前军变后军,直面朱高煦他们那紧紧跟着的七千人。
  可是当他们做好一切准备的时候,明军居然停下了脚步,压根没有和他们决战的举动。
  “冲!”
  等待许久,叫朱高煦他们不上前,哈喇兀下令全军出击。
  一时间号角声响彻草原,千军万马冲击而来,看得人热血沸腾。
  只是面对这样的场景,明军居然当着做足准备的所有胡兵的面,调转马头撤退了。
  “好!!”
  许多不明所以的胡兵还以为他们逼退了明军,高兴的叫好。
  可哈喇兀与脱鲁忽察儿却脸色黑的能滴水,他们已经想到了朱高煦要怎么对付他们。
  十六字诀作为游击战的秘诀,实际上却是很早就有人这么打仗了,尤其是一些游牧民族。
  眼下瞧着朱高煦这么做,他们哪里还能不知道朱高煦的意图。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2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0/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