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168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对于那些前来参军的女真人,不要抱有太大的偏见,他们与我们并无仇怨,不要将对西阳哈部的仇恨带到他们身上。”
  朱高煦苦口婆心的劝说着,尽管张纯一直假装对女真人参军不感兴趣,但朱高煦很清楚,张纯对女真人是有很大偏见的。
  当下林粟很快要前往肇州城,而自己也会在南边的两千军户抵达后前往肇州城。
  这么一来、只有年纪最小的张纯能留守吉林城。
  对于张纯的能力,朱高煦并不怀疑,他只是放心不下张纯对女真人的偏见。
  “殿下放心,末将知道了。”
  见自己的偏见被看出,张纯也没有反驳,而是干脆应了下来。
  张纯的性格朱高煦知道,大是大非他还是分得清的,倘若针对女真人导致渤海军后院着火,那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见他答应,朱高煦也颔首道:“除了让你训练兵马,我还有一件事交代你。”
  “殿下但说无妨。”张纯好奇朱高煦还会对自己说什么,但对此朱高煦也坦然道:
  “从吉林城往三万卫去的驿道绕了远路,我想在西边的山中开辟一条新的驿道,这条驿道你闲暇时可以带兵马和城中女真劳工一起去修建,速度不用太快,慢慢来就行,不要耽搁开荒。”
  “末将领命!”没有过多问题,吉林城的地理条件张纯比朱高煦更清楚。
  从山中修建驿道,最好走的无非就是朱高煦他们来时的那一条。
  “好了,去训练吧。”见张纯对自己提出的军令都应下,朱高煦也就摆手示意他回去训练了。
  留下一句“末将告退”,张纯便返回了正在训练的队伍之中。
  比起傅让和朱高煦,张纯的领兵经验太浅薄了。
  哪怕就是林粟,他也有过三年小旗官的经验,到了吉林城后又经过一年的锻炼,不说能独自领兵千人破敌,但起码他能带领一千人井井有条的行军。
  这些事情,如今的张纯还做不到,所以他才需要学习。
  正因他需要时间学习,朱高煦才会选择让林粟带队先前往肇州城。
  林粟现在需要的是亲自带兵对敌,张纯需要的是练兵经验。
  “走吧,你也去准备水泥的事情,我也要去船厂看看造船的事情如何了。”
  “是”
  见张纯离去,朱高煦也起身准备离开,毕竟他手中的事情也不少。
  走到台下,望着发情的赤驩,朱高煦只能摇头让人带着赤驩去马场育种,自己则是换乘了一匹河曲马前往吉林船厂。
  相比较入冬前,历经五个多月时间改造的吉林船厂规模更大,也更正规化了。
  一进入船厂内部,朱高煦就看到了五个比起早前大了许多的船坞,以及如细木作厂、艌作厂、烤厂、铁作厂、船篷作厂、索作厂等加工木料和保养船只的工厂。
  待他走近些,便能看到在船厂那为数不多的空地上也堆放了七八丈长的木料。
  这些木料正在被剥皮运入烤场之中,整个船厂里敲敲打打的声音连绵不断。
  朱高煦选了一个船坞进去,所看见的便是一艘已经快要建造好的大船。
  “殿下!”
  王船工的声音响起,他一路小跑来到朱高煦面前,作揖后才气喘吁吁的指着那大船说道:
  “殿下,这船便是按照您要求修建的战船,八百二十五料,水兵三十二人,可上火炮十八门,算是这松花江之上能通行的最大战船了。”
  “不错……”看着这艘已经快要建好的战船,朱高煦也不免感叹明代船工那巧夺天工的手艺。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建造好这么一艘战船,足以说明大明的造船潜力有多大。
  “这船造那么快,会不会有什么问题?”朱高煦提出自己的疑问,但王船工却笑道:
  “殿下不用担心,这些船只用的木料都经过处理,所造船只航行个十几年还是不成问题的。”
  “那就好……”朱高煦松了一口气,又转而询问道:“只造了这一艘船用来实验吗?”
  “实验?”王船工愣了愣,但很快反应过来了这词的意思,因此笑着回答道:
  “不止,八百料战船有二艘,一千二百料的马船有三艘。”
  “战船还需要下水才能知道情况,但那一千二百料的马船基本不会有问题,只要下水就能使用。”
  有了龙江船厂的刘船工等人加入,吉林船厂的造船技术上升了好几个程度,如今对一千二百料的马船都自信无比。
  见他这么说,朱高煦也点了点头:“等江水解冻,需要用到三艘马船和一艘战船,时间上来得及吗?”
  “马船应该是来得及的,就是这战船……”王船工有些吃不准:
  “战船还是得下了水才能知道,毕竟我们也是第一次建造。”
  “好”得了答案,朱高煦也不催促,而是说道:“无碍,若是战船走不了,用之前那二百料的战船也足够。”
  此话说完,朱高煦又让王船工带自己参观一下如今的船厂,期间还遇到了刘船工他们,与他们讨论了一下战船的一些事情。
  “若是在吉林船厂制作船料,然后运往金州建造战船,不知是否可行?”
  朱高煦询问刘船工,对此刘船工倒也没多想,毕竟吉林确实适合造船,只是回答道:
  “可以,不过要把造船所用的木料运往南边,这需要的骡马数量恐怕不会少。”
  “这样啊……”朱高煦沉着的眸子似乎闪过一道精光,不过他没有继续讨论下去,而是找了一个借口便走出了船厂,往王府返回。
  在马背上,他对刘船工的话进行回味,心里也有了谋划。
  从辽东渡海进攻登州,拿下登州后沿海而下,利用马船补给来迅速南下斩首南京,这是他的计划之一。
  如果可以达成,期间朱棣又能牵制住绝大部分南军,使得朱允炆无兵可守,那靖难之役对大明所造成的损失将被极大控制。
  不过,自己不能寄希望于这一条线,历史上的朱棣是重创了除宋晟、沐晟两大兵团外其它所有兵团,才致使朱允炆无兵可守。
  除此之外,统领水师,负责镇守南京江防的陈瑄突然投降,也是燕军能够在朱允炆未反应过来前包围南京的重要一点。
  “水师……”
  朱高煦呢喃着水师二字,脑中却想起了南边的杨展和王瑄。
  二人就职后,时不时会写信来给朱高煦,但他们的升迁并不顺利,至今都还在原来授职的官职上打转,不知道何时才能得到升迁重用。
  尽管这两步暗棋还没有展现出效果,但朱高煦却有自信在日后靖难时成功渡江。
  一想到自己的布置,朱高煦对于提早结束靖难之役的信心也增强了几分。


第152章 姻缘自天降
  三月尾巴,伴随着松花江彻底解冻,五艘大船陆续从吉林船坞之中进入松花江中。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两艘战船和三艘马船毫无意外的在江上呆了三天三夜,除了其中一艘八百料战船有部分渗水问题需要返回船坞检修外,其余一艘战船和三艘马船都已经合格下水。
  战船的成功下水与松花江的解冻,催促着渤海军前往肇州修建城池。
  四月初十,林粟带着二百甲骑与一千从西阳哈部俘虏的人口和五百石粮食、两千石水泥、五百匹挽马乘船顺江而下。
  过了两天,吉林城培育的半温室稻苗也到了移植的时候。
  在吉林城的第一场春雨过去后,四周山林绿植萌动、鲜花盛开。
  漫山的野花含苞待放,抑或迎春怒放,给这关外之地增添不少诗情画意。
  可惜,吉林城的所有人都对这漫山的鲜花不感兴趣,此刻的他们正沉浸在抛秧春耕的幸福中。
  吉林城的百姓们第一次体验在春耕时直接插秧,因为害怕耽搁,他们在田地里连话都不敢多说,抓紧农时将水渠的闸口打开,伴随着水入稻田,他们将犁过的田用耙子拨平,然后开始抛秧。
  那秧苗落入田间的景象让所有人笑容洋溢,尽管抛下的秧苗像喝醉了酒一样东倒西歪的。
  但谁都知道只要它们能扎根,就能在之后长直,只有遇到歪得不像样子的,他们才会出手去帮扶。
  “好啊……”
  站在吉林城的箭楼上,朱高煦双手撑着女墙,脸上难掩高兴。
  他刚才也参与了抛秧的过程,只是才抛了十来把秧苗,便感觉手臂酸痛酸痛,直到现在还觉得有些发酸。
  他一边笑一边对身边的几个护卫道:“这干农活和打仗还真不是一回事,起码我这身子不太适应。”
  “呵呵……殿下若是有时间,掌握了技巧后肯定要能抛的极好。”几名兵卒恭维着,朱高煦却笑着摆摆手,示意他们别再夸了。
  恰巧这时亦失哈笑着走上了箭楼,朱高煦见他笑容洋溢,也知道是秧苗取得了成果,当下迫不及待的问道:“如何?抛了多少?”
  “还没抛完,不过两千亩是有的。”亦失哈很是高兴,因为他知道抛秧成功代表什么。
  “好!”朱高煦高兴的拍了下手,猛地转身看向正在抛秧和种地的大部分吉林百姓,也给出肯定道:“现在只要看这些半温室弄出来的秧苗能不能长出效果就行了。”
  “只要有了效果,明年我们就能自给自足!”
  朱高煦难以形容自己的高兴,身旁高挂的渤海旌旗也猎猎作响,似乎在表达他的心情。
  “今年的田好种了许多……”亦失哈走上前来,与朱高煦一样扶着女墙,眺望吉林城外的数万亩耕地。
  “自修建了这些水渠后,开春的地也不再积淤了,土地不泥泞也不板实,松软程度刚好。”
  “比起去年犁地粘上一堆淤泥来说,今年这地的土也太好了。”
  亦失哈夸赞着吉林城的土地,但更多的是在夸赞朱高煦大力修建水利设施的命令。
  松花江流域就没有缺水的说法,反而是因为水过多而容易涝没作物,致使作物患病。
  然而从朱高煦下令‘深挖沟、多建渠’开始,吉林城四周的土地便不再积水。
  便是靠近河滩的那些土地,也在积雪融化后好种了许多。
  “这水渠还得继续建造,不止是吉林城,日后的肇州城、安东城都得大力修建水渠。”
  朱高煦这般交代着,亦失哈也郑重的应下:“殿下放心,奴婢一定会为殿下开好荒的!”
  “哔哔——”
  这边亦失哈才郑重表明态度,城外却突然传来了马蹄声和哨声,所有人下意识看了过去。
  “是张六!他们回来了!”
  箭楼上,一个百户官激动地指着那疾驰而来的哨骑,朱高煦听后也下意识看向亦失哈。
  两人四目相对,下一秒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与杨彬一同南下的兵马回来了,这说明杨彬也回来了。
  “总算来了,再不来,府库也快空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16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8/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