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134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霎时间,他脑中闪过了冯胜的面容,而傅让则是继续道:“我也是月中赶路到铁岭时才收到的消息,这是衙门的邸报。”
  傅让从马鞍一旁的包裹里拿出了一份充满褶皱的邸报,朱高煦接过后翻看,久久没有说话。
  他改变历史了吗?
  改变了,不管是傅友德还是冯胜、亦或者是王弼、谢成……他们都要比历史上多活了几个月,但结局却都无一例外死了。
  朱高煦不知道这到底是历史在修正,还是老朱执意要让他们死。
  比起前者,他更相信后者,因为他不想落得被朱瞻基活生生烹死的结局。
  想到这里,他深吸了一口气:“辽东都司的粮食和铁料都出发了吗?”
  “我们来时,开原的兵卒已经开始备粮了,估计晚我们几天就能到。”
  傅让解释着,朱高煦也颔首为他说起了自己抵达吉林城这一个月的情况,并说起了吉林四周的局势。
  在听到朱高煦找到了煤矿和铁矿的事情时,傅让并不意外,毕竟朱高煦‘看山点矿’的本事是天下人都知道的。
  倒是让他惊讶的是,朱高煦居然为了赚钱而和女真人做生意。
  虽然这与他的那些叔叔比起来算不得什么,但这毕竟是走私,是朝廷明令禁止的做法。
  不过傅让也不是刚入仕途的愣头青了,他很清楚以当下的局面,朱高煦想要发展就只能走私。
  “你准备什么时候出兵对付西阳哈?”
  傅让在马背上询问朱高煦,朱高煦也沉吟道:“我对堡内百姓说的是秋收后,但我具体想在秋收前就主动出兵,或者抓住西阳哈南下进攻吉林城的时候,我们绕道奇袭他的后方。”
  “你想说的是最后一个吧。”傅让揭穿了朱高煦的谜底,他比谁都清楚,朱高煦的本性事实上是偏向冒险的。
  只是这份本性在南京城时被他压制,而进到了吉林,却是彻底被朱高煦释放开了。“呵呵……”朱高煦轻笑:“你和老国公别的没学,倒是戳穿我这点学了个明白,不过具体要怎么打西阳哈这老奴,还得看这老奴准备怎么对付我们。”
  他再度提起傅友德,但傅让已经没了之前提起傅友德就会难受的情绪,他借着朱高煦的话道:
  “我大哥和我写信劝了我二哥他们,他们没了致仕的想法,希望日后你用得着他们……”
  傅让的话略有深意,朱高煦却眯了眯眼:“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爹比我清楚,这话是他说的。”傅让轻笑,但他这话却让朱高煦沉默。
  不等朱高煦开口,傅让却又转轻笑为苦笑:“虽然是我爹说的,但我觉得你应该不会那么蠢……”
  他抬头看向前方越来越近的吉林城,叹气道:“就这点本钱,即便加上我二哥他们,恐怕也只是海中扁舟,随时可沉罢了……”
  傅让并不认为朱高煦凭借吉林城能做什么,更不认为朱高煦会做什么。
  当下的朱高煦与朱元璋治下的煌煌大明对比,实在是太过弱小了。
  对此,朱高煦没有反驳,而是改变话题,对傅让说起了自己练兵的事情。
  “稍许我给你一本我写的《练兵实操》,你按照上面的办法练兵,每日早上所有兵卒去书院读书,午后操练。”
  “读书?”傅让听到朱高煦要让兵卒读书,饶是他也不由觉得这本钱投入太大。
  他自然是看到了朱高煦买的那三千套纸笔砚墨,但他原本以为朱高煦要在吉林城办儒学,开办给城中孩童学习。
  却不想朱高煦不仅要孩童学习,还要兵卒都跟着学习。
  “城里的每一个兄弟,我都把他们当做自家兄弟看待……”
  面对傅让的质疑,朱高煦却直勾勾看着他说道:“我不想他们随着我来这北边只能做一辈子的大头兵。”
  “我要的,是他们日后随着我走到最后,每一个都能从战场上博一个官职,光耀门庭。”
  不知怎么的,朱高煦这话说出时,傅让从他眼中看不到一丝虚伪,只看到了真切。
  可正是这样真切的眼神,却不由得让傅让想到了一个人。
  他表情复杂的看着朱高煦,语气有些不对:“你越来越像陛下了……”
  “我不会是他,你看着好了。”朱高煦转过头去,继续与傅让往吉林城走去。
  望着他的身姿,傅让似乎也被他这话说动了,不再怀疑什么。
  很快,二人远远跟着北归队伍入了吉林城。
  队伍在亦失哈的安排下,很快入住了这些天亦失哈让人修建的一个个小院。
  这些小院其实很简陋,甚至连院墙都没有,只有一排排篱笆,但胜在宽大。
  对于北归的这些兄弟,朱高煦给足了待遇,每家院子的房屋虽然只有简陋的一间,但院子却圈了足足一亩。
  在他们被亦失哈安排入住的时候,朱高煦也带着傅让回到了王府,并让人叫来了张纯和林粟。
  期间傅让也打趣了朱高煦这王府还不如南边的一些指挥使衙门大,但面对他的调侃,朱高煦却道:“我一个孤家寡人,住这么大已经足够了,连你的院子我都没让人建造,你就与我住一起。”
  “你这厮……”听到自己连个院子都不配拥有,傅让气的牙痒痒。
  好在张纯和林粟及时来到,朱高煦这才向傅让说起了改名的林粟,以及人虽小却能力出众的张纯。
  对于二人,傅让是相信朱高煦眼光的,他并没有提出质疑,而是与二人翻看了朱高煦拿出的《练兵实操》。
  由于火绳枪还没开始研究,因此朱高煦主攻的还是冷兵器的战争布置,训练也是选入了冯胜亲口讲述的方法。
  “这办法是宋国公所说的,均为至正年间我军长枪军的训练办法,我从中加入了一些我的看法,但不会有什么问题。”
  朱高煦一边说,一边与傅让讨论起了他的这本《练兵实操》。
  后世的训练中,分别有长跑、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引体向上、蛙跳、负重冲拳、武装越野、冲高山、单兵基础战术动作训练等十项基础训练。
  这其中,朱高煦保留了一部分,裁汰了一部分。
  其中长跑虽然是有氧,但朱高煦依旧保留了下来,因为他始终记得朱元璋对朱棡所说的那些话。
  明军步兵能把蒙古骑兵赶回漠北,靠的不是结阵自保,而是反冲蒙古骑兵。
  只有打出像吕梁之战,蔡家庄之战等以少打多,以步击骑的机动性,朱高煦才能保证用手底下这一千五百多名兄弟击垮西阳哈。
  他们必须在保证阵型情况下实现高速移动,不能给任何对手留出破绽,因此后世练兵之中关于组织力,耐力的训练必须加上。
  “你这样的练法,要是没有足够的粮食,恐怕底下的兄弟会营啸。”
  傅让看着朱高煦这几乎每日一操练的苛刻练兵方法,只觉得这家伙在某些时候比自家父亲还要狠。
  “松花江中别的不多,肉食管够。”
  朱高煦脸上挂起笑意,他有松花江和十几艘船,现在傅让他们又带来了那么多物资,随便一网下去,都能捞上来几百斤鱼,更别提林中那数量充足的猎物了。
  东北之地物产丰富,要不然也养不活几十万女真人。
  女真人受限技术而无法在江河中捕捞太多鱼类,但朱高煦却不用担心。
  粮食搭配猎物和鱼肉,再加上辽东都司送来的豆料可以榨油,只要油脂充足,不怕不能将他们养得膘肥体壮。
  朱高煦的自信被傅让看在眼里,但他却并不觉得朱高煦自大。
  毕竟用一个卫的物资养一千五百人,恐怕也只有朱高煦才能有这么大的手笔,更别提他把自己的王府府库都掏空来养兵了。
  这要是还养不起,那才显得奇怪。
  二人如此交谈,那亦失哈也忙完了事情,从外往里走。
  “府库中毛皮数量多少了?”
  见亦失哈来了,朱高煦转头询问。
  “六百七十二张。”亦失哈不假思索的回答,朱高煦又看向傅让:“我的禄米还剩多少?”
  “一万八千四百余石”傅让也是下意识回答。
  得知了府库中粮食的数量,朱高煦当即对亦失哈与张纯交代:
  “府库中的粮食,先给军中兄弟拨发本月俸禄,再给城中百姓拨发月粮,剩下的粮食尽数走水路运往弗提斤城进行贸易。”
  “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仅凭这三百匹挽马和百姓们自己耕种开荒,今年顶多也就能开出五千亩熟地。”
  “多换毛皮耕牛和挽马,今年最好能开出一万亩荒地,这样来年我们的压力会小些。”
  那一百余人的离开让朱高煦不得不加快步伐,他必须要尽可能的开荒土地,因为今年击败西阳哈后,他会从西阳哈那里俘获不少俘虏。
  这些俘虏将被他投入当下的石灰、铁矿和煤矿矿场,只有这些矿场能稳定生产,自己才能保证在日后建设火器工厂。
  西阳哈和他的那七部盟友,都将成为吉林城发展壮大的养料。
  想到这里,朱高煦只觉得时间紧迫。
  “殿下,书院什么时候开学,刚才奴婢来时许多百姓都在问。”
  亦失哈在应下出发弗提斤城后,也对朱高煦询问起了书院的事情。
  朱高煦听后也对亦失哈询问道:“书籍都完好无损吧?”
  “损坏了两本,但不碍事。”傅让听后提前抢答,朱高煦听后点了点头。
  这次北运的三千套书籍,是朱高煦让亦失哈从南京城的书局中订购的,每套有书五本,五本书分别是《魁本对相四言杂字》、《九章算术》、《历代蒙求》、《史学提要》、《洪武正韵》。
  这五本书分别包括了识字,数学、历史、官话等五种蒙学教材。
  尽管朱高煦很想自己著书充当教材,但他在南京没有自己的亲信,而且印刷书籍容易被锦衣卫得知,但凡有几本书流入老朱手中,那他这辈子也别想就藩了。
  哪怕现在,朱高煦已经到了吉林,他依旧不敢大规模印刷书籍。
  “活字印刷的雕版都带来了吧?”朱高煦看向亦失哈,亦失哈也点头道:
  “奴婢检查过了,您交代的东西分毫不差,都运来了。”
  “好,明日你让工匠把这本《练兵实操》印刷四本,你与傅让、张纯、林粟各一份翻阅,日后练兵需要你们出力。”
  朱高煦如此说着,末了不忘看向傅让:“好好休息,明日开始就没有之前那么悠哉了。”
  “呵呵……”傅让笑道:“我若是想要悠哉,何必来这里和你吃苦。”
  他这话一经说出,厅内众人皆相视一笑。
  能和他朱高煦来这吉林城的人,又有几个是想要安享太平的……


第132章 得陇望蜀
  “东、支、齐、鱼……”“这二十二音是平声,跟我读一遍……”
  五月初,当吉林城中传来朗朗读书声,当初修建的两所书院已经座无虚席。
  两所书院被分为童学和军学,但不管是童学还是军学,所有人都在从最基础的《洪武正韵》开始学习汉家文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1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4/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