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111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从现在算起,到元宵节结束已经没有多久了,书房里有大约三千贯钱,这些我都尽数交给你。”
  “今日起,你就是我渤海王府的掌事太监,若是那三千贯不够用,就去户部领我的岁俸,将其中没用的布匹都贩卖了。”
  朱高煦的全权委托,让亦失哈第一次感觉到了平等和信任,面对朱高煦,他说不出别的话,只能以行动来回报:
  “奴婢知道了,请殿下相信奴婢,元宵之前奴婢会准备好一切的。”
  “好!”朱高煦颔首,随后带着亦失哈走进了书房,将那放着三千多贯钱的宝箱钥匙交给了他,并将院子右侧的耳房交给他做为卧房。
  他与亦失哈推心置腹,而身处武英殿的朱济熺也迎来了一条他们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
  “臣曹国公李景隆奏报,昨夜亥时三刻,颖国公傅友德薨……”
  武英殿里,当李景隆以曹国公的身份前来汇报傅友德薨逝的消息时,前一秒还在想着燕府闹剧的朱济熺便如雷击般愣住,脑中一片空白。
  “颖国公薨了?!”
  朱尚炳与朱高炽心中吃惊,不约而同看向了朱济熺和朱允炆。
  傅友德身死,遭受打击最大的毫无疑问是晋府,而受益最大的必然是东宫。
  此刻的朱济熺愣在原地,没有半点举动,反观朱允炆老神在在,似乎早就知道了这一切。
  “难怪……”
  朱尚炳与朱高炽二人脑中都回想起了今日入武英殿时朱允炆的古怪,现在看来,他与皇爷爷恐怕早就知道傅友德薨逝的事情了。
  “陛下,依照礼法,是否要为颖国公上谥号?”
  李景隆在朱元璋的会意下起身,对朱元璋提出了这致命的问题。
  谁都知道傅友德无罪,有罪的是朱棡,只是皇帝不可能杀自己的亲生儿子,所以只能剪除羽翼来保障东宫的地位。
  现在傅友德死了,那他的谥号要怎么定?
  以傅友德的功绩,以及他比朱元璋更早抗元的背景,追赠他一个王爵,再追谥个武靖是绝对绰绰有余的。
  可是如果这样追赠和追谥,那不就代表皇帝错了吗?
  让皇帝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恐怕翻遍大明朝也找不出一个人来。
  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他做的这一切都没有错,但傅友德确实死的很无辜。
  想到这里,殿内除了朱济熺和朱元璋以外的人都在沉思,而朱元璋也在片刻的沉默后说道:“正常操办就是,谥号暂定……”
  最后,朱元璋还是没有追谥傅友德。
  坐在角落的起居注官在听见朱元璋这话后,也提笔写下了一行字。
  【乙亥、颖国公傅友德卒】
  这简单的一个卒字,让起居注官都不得不感叹伴君如伴虎。
  “平倭的事情如何了。”
  朱元璋没有过多在傅友德的这个问题上纠缠,而是将话题引到了如今大明几件大事上。
  对于这个问题,李景隆早已做足了准备回答,因此在朱元璋问出时,他便不假思索道:
  “龙江、苏州、扬州、杭州等处船厂皆已动工,自本月往明年六月去,每个月都能有十二艘两千料以上大福船下水。”
  “当下已经从军的大福船有二十四艘,其余各类千料以下战船六十艘。”
  “参与围剿倭寇的水兵有七千四百余人,尚有一万两千余人等待战船后出海平倭。”
  “臣预计在明年四月彻底解决闽浙两省的近海倭寇,随后进抵两广继续围剿。”
  “预计九月围剿结束,等待礼部给出朝鲜是否同意水师入朝近海围剿的答案后,臣便能带水师出海围剿北方倭寇。”
  因为朱高煦的建议,不管是徐辉祖还是李景隆,只要是主事平倭的将领,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造大船。
  比起徐辉祖,李景隆得到的支持更多,所以他能一口气建造数十条两千料以上的大福船。
  这样的实力,足够他将大明近海倭寇给解决。
  不过他也知道,大明近海倭寇的根源在南洋,不解决盘踞南洋的倭寇,即便当下斩了几万颗倭寇首级,用不了几年他们还是会卷土重来。
  当然他更知道,皇帝并不会准许他下南洋平倭,所以他只需要做好皇帝让他做的事情就足够了。
  “知道了,你退下吧……”
  得了平倭的准确消息,朱元璋也摆手示意李景隆退下。
  待李景隆退下后,朱元璋也瞥了一眼坐在位置上发愣了朱济熺。
  他起身向外走去,在路过朱济熺面前的时候他停顿了片刻,沉默过后才道:
  “颖国公不管怎么说也是你的岳丈,这七天你就不用来武英殿了,带世子妃去国公府拜拜吧……”
  说罢,他抬腿离开了偏殿,而朱允炆也在他离去之后跟随离去。
  朱尚炳担心有什么麻烦事,也起身离开。
  到了最后,还坐在武英殿并且没有离去的,只剩下了遭逢大变的朱济熺与朱高炽二人。


第118章 未雨绸缪
  “驾!”寒冬腊月,比起江南,北方的雪堆积的更厚,下得也更大。
  冒着寒风冬雪,一队队塘骑将江南最新的消息送往了北边。
  面对傅友德的死讯,所有人都处于震惊中,但又不约而同的在震惊过后,将目光放到了秦晋燕周这四藩身上。
  “还好我没联系你外公……”
  作为距离南京最近,最早收到消息的藩王,周王朱橚坐在王府存心殿的椅子上感叹。
  对于傅友德的死讯,他只能庆幸自己听了自家儿子的劝诫,没有忙着联系自家岳父。
  想到这里,他看向了自己的身旁。
  在他的身旁,一个身穿世子服的十六岁少年正在拿着毛笔在文册上写写画画。
  从侧面,朱橚可以看到那文册首页的命题是什么……
《李亚仙花酒曲江池》
  “我早说了,南京城的事情您就不要再牵扯了,您看看您每日研究研究作物和药材果树,我每日写写戏曲剧本,这不是挺好的吗?”
  面对朱橚的目光,少年人一边写戏曲剧本,一边头也不回的回应朱橚,顺带还反问道:“您是还想再去一次云南?”
  “额这……”朱橚被自家儿子怼的哑口无言。
  在这周王府中,能让朱橚如此吃瘪的,也就只有他的嫡长子朱有燉了。
  早在童年时,朱有燉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当年朱橚因私下密会冯胜而被朱元璋贬去云南。
  在朱橚离开的日子里,朱元璋令年仅十岁的朱有燉管理周王府,结果他不仅展现出了早熟的一面,还在三年时间里将周王府治理的井井有条。
  因为他的聪慧,导致朱元璋格外喜欢这个孙子。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提前将十三岁的朱有燉册立为周世子,这种殊荣是其他世子所望尘莫及的,而朱有燉也借机上疏请求朱元璋将自家父亲朱橚批准回封地。
  朱元璋见朱有炖有孝心,加上朱橚在云南表现还算可以,也就批准了朱橚回河南。
  洪武二十六年,朱有炖又趁着和朱橚前往南京之际,在南京和朱元璋培养了一段时间的感情,替自家父亲清除了曾经的罪名。
  朱橚不仅没有被朱元璋责骂,反而还领到了河套镇虏城子的草场。
  当然,这两年里,他一直按照自家儿子的话,没有过多的与冯胜书信往来,这也是朱元璋宽恕他的原因。
  相比较他,北边的朱棡就没有那么好的耐心了。
  正因他的没有耐心,这才害死了傅友德。
  “您好好在王府里摆弄作物花草不好吗,干嘛要学三伯?”朱有炖一心二用的谱写戏曲剧本,教导父亲。
  朱橚本来有意反驳,可朱有炖却站了起来,作势要走。
  不过在走之前,他还是看了一眼自家父亲:“我看三伯,很快就要大祸临头了……”
  “混账!!!”
  几乎是在朱有炖脱口而出的同一瞬间,山西太原城的朱棡也得到了傅友德身死的消息,盛怒之下的他提剑挥砍了四周的所有器物。
  如此两字时后,朱棡才丢下了手中长剑,栽倒坐在了存心殿的地上。
  “完了……”吐出这两字,朱棡只觉得胸口火辣辣的疼,积蓄着一口气,吐不出咽不下。
  他强撑着站起,却在站起的一瞬间感觉眼前一黑,顿时栽倒在了地上。
  “殿下!”
  殿外护卫见状,大惊跑入殿中将朱棡搀扶,但不管他们怎么呼唤朱棡,朱棡都没有要醒来的痕迹。
  “死了……”
  在朱棡晕倒后不久,身上千里外一片雪林中的秦王朱樉也得到了傅友德身死的消息。
  手握弓矢的他一开始还愣了下,可随后他就露出了笑容:“死得好!”
  他转身看向自己身旁的几个亲信:“傅友德身死,我就可以盘算西北了。”
  “你们盯好了地方,不出我预料的话,今年西边的羌番肯定会叛乱,一旦叛乱你们就立马以我的口吻向我爹上疏,就说……”
  朱樉缓缓举起了长弓箭矢,瞄准雪林之中的一点斑斓。
  在箭矢射出的一瞬间,他也脱口而出:“孤要亲征平叛!”
  箭矢飞跃数十步,一箭射中那斑斓野鸡,尽管它扑腾翅膀想要腾飞而去,却也只能在几下扑腾后殒命当场。
  看着那野鸡中箭,朱樉也没有心思在秦岭游猎了,带着护卫转身离去,只留下几名兵卒去拾回猎物。
  在傅友德身死的大消息下,燕府世子册立,与朱高煦被册封渤海郡王的消息显得尤为渺小。
  除了与他们相关的人会关注这条消息,旁人都将心思放在了傅友德的这条消息上。
  只是与他们相关的人在看到这条消息时,不免会对朱高煦无法袭世子位而叹息。
  “爹立了高炽做世子,高煦被派往吉林船厂,那地方被爹设为吉林卫,归高煦节制。”
  “对了,他被册立为渤海郡王了……”
  “唉,也不知道这么说行不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1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1/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