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有着一套成熟的灭火系统,而今又是处在冬季中,大量的人员从各处纷纷赶过来,只希望能够尽快扑灭这一场大火。
掌事太监赶到这边想要拯救周太皇太后,结果发现周太皇太后竟然穿戴整齐,而她看着关睢宫的火灾显得十分兴奋的模样。
“你去跟皇帝说,哀家的寝宫已烧,现在要入住仁寿宫!”周太皇太后已经决定反击,当即提出自己的要求道。
仁寿宫?
在听到周太皇太后这番言论后,他们亦是意识到这场火不仅是太皇太后点的,而且还打算打破后宫的宁静。
且不说仁寿宫是太后在居住,哪怕太后通情达理将仁寿宫让出来,皇帝又能将太后安排到哪里呢?
当然,这些跟他们并没有关系,亦不是他们所能决定的。只是周太皇太后竟然敢于放火烧关睢宫,亦是意识到这个老女人有点疯狂。
隔日,东五所。
“太皇太后,请!”刘瑾亲自前来,对周太皇太后恭敬地道。
周太皇太后知道刘瑾是皇帝最为宠信的太监,嘴角不由地微微上扬,当即以胜利者的姿态骄傲地登上凤辇。
自己终究是后宫纵横几十年,对付一个自己看着长大的皇孙,不过是一个轻轻松松的小事情。
不论如何,自己终究是皇帝的皇祖母。哪怕明知道那把火是自己点的,皇帝亦拿自己没有办法,只得乖乖让出仁寿宫。
当然,入主仁寿宫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将自己的心腹全都要回来,一定要让这个皇帝知晓自己的厉害。
凤辇一路向南,很快便走到外东路尽头。
坐在凤辇上的周太皇太后本以为会从这里拐向西,但没有想到竟然是穿越太极门继续向南,来到了外朝东路:“刘瑾,你这是要将哀家带到哪里去?”
虽然她现在的人身自由已经不受自己掌控,但她终究是高高在上的太皇太后,所以内心显得毫无波澜。
何况现在来到外朝区域,对自己这个被幽禁之人更加的有利。
“太皇太后,您不是一直想要见众朝臣吗?今日陛下开恩,刚刚已经将众朝臣召集在东华门外,等会你便可以见到!”刘瑾迎着太皇太后的目光,于是微笑着解释道。
周太皇太后先是一愣,而后心里一阵狂喜。
自从被皇帝和皇后幽禁在关睢宫,即便她是当朝的太皇太后,但没有发声的机会,其实已经变成一个吉祥物。
哪怕她在关睢宫受到再多的委屈,亦是无处叫苦。
若是自己能够见到众朝臣,那么只要将近些日子所受的苦说出来,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必定是身败名裂。
至于自己这位太皇太后,接下来必定会受到朝臣的更多关怀,而皇帝亦不敢再幽禁自己,甚至还得每日乖乖前来给自己请安。
周太皇太后看到事情朝自己最有利的方向发展,突然意识到弘治即便做了一些功绩,但终究是那个又蠢又听话的衣柜太子。
现在元宵节已经过去,虽然还处在官员的元宵节休假期间,但年味明显被冲淡不少。
周太皇太后乘坐凤辇穿过东华门,在看到东边正在缓缓上升的朝阳之时,一时间整个人有些恍惚,自己都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有出过宫了。
在她期待的目光中,亦是看到黑压压的文武百官,朱祐樘果真没有欺骗自己,一众朝臣果真都在这里。
既然大明王朝的文武百官都在这里,那么自己将要给孙子好好上一节课,让他这位皇帝品尝身败名裂的滋味。
“臣等拜见太皇太后!”内阁首辅尹直等官员恭候在这里已经有一会了,对出现的凤辇规规矩矩地道。
周太皇太后虽然对这些官员并不熟悉,但可以从他们官服的补子看出官职高低:“诸位臣工,免礼!”
“谢太皇太后!”王越亦是在这里,同样恭恭敬敬地道。
周太皇太后看到人员众多,显得迫不及待地道:“哀家跟皇帝虽为祖孙,然皇帝刚愎自用,不听人规劝。然,自古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常人都难听他人批评,何况天子乎?哀家久劝,遭皇帝记恨,今皇帝不孝,日不请安,夜不问寝,更是……”
第五百五十一章 青史恶名,有宫太孙
东华门,仿佛正被一团金色的光辉所笼罩。
在场的文武百官没有想到太皇太后竟然是这副嘴脸,刚出现便如此心急地攻击皇帝,想要给皇帝扣上不孝的帽子。
虽然大家都知晓皇帝和太皇太后的关系疏远,但深究其中原因,其实是皇帝为了带领大明王朝走向辉煌而决心扫平一切阻碍。
不说庆云侯周寿凭借外戚的身份犯下累累罪行,而且言行举止已经目无君上,甚至间接导致掌管十二营之一的周氏子弟敢杀皇帝派去的太监。
若说皇帝不孝,其实根本谈不上。
毕竟皇帝并没有对太皇太后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反倒是周太皇太后派人放火烧乾清宫,如今皇帝对太皇太后放火烧清宁宫和关睢宫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正当周太皇太后越说心里越兴奋的时候,一个洪亮的声音突兀地响起,直接打断了周太皇太后的诉苦。
“太皇太后,当今圣上乃一代明君,还请谨言!”内阁首辅尹直站了出来,直接打断周太皇太后的话道。
周太皇太后被如此无礼地打断对朱祐樘的控诉,整张脸当即黑了下来。
“当今圣上乃一代明君,还请太皇太后谨言!”李裕等官员心里同样有着一把称,当即纷纷进行附和道。
虽然他们知晓太皇太后跟皇帝的关系已经彻底决裂,但没有想到太皇太后这般看待皇帝,更没有想到如此迫不及待地给皇帝扣上不孝的帽子。
只是相较于被太皇太后扣上不孝之名的皇帝,他们对眼前的太皇太后更是厌恶。
当年周氏一族欺压良善,庆云侯周寿仗着外戚的身份不断讨赏,更是将诸多子弟安插到锦衣卫和军营中,正是仗着周太皇太后的地位。
周太皇太后不仅没有成为皇帝革新的助力,而且是后宫纷争的导火索,更是成为了害死当朝重臣贾俊的元凶。
以贾俊的死来论,贾俊虽然仅仅是举人出身,当年亦是通过走关系才能得到重用,但能够成为工部尚书便证明他的能力,而能在弘治朝入阁拜相更是彰显非凡的才华。
特别在京津铁路和明缅公路上,正是贾俊总揽全局,现在天津港成为北方最繁荣的港口,而大明亦是通过明缅公路跟印度洋紧密相连。
自古都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但现在大明的道路畅通,让大明不仅变得更加的团结,而且还加强对周围新地盘的控制力度。
这位为大明做出如此贡献的重臣按说该厚待,皇帝亦是给医学院施加压力研制出青霉素,结果这个心肠歹毒的老女人竟然赐予海鲜汤。
他们从贾俊身上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贾俊的事情发生在其他人身上恐怕都不会有性命之忧,但偏偏是极看重忠义的贾俊并没有逃避生死。
原本他们跟贾俊的关系不错,亦或者很多官员十分敬重贾俊,如今又怎么能够对这位太皇太后有太多敬意呢?
现在这个老妖婆不好好检讨自己,早前烧了乾清宫和清宁宫则罢,现在竟然再度主动放火烧了关睢宫,如今还如此迫不及待地指责皇帝不孝。
正是如此,他们不论是为了心中的那份忠君的理念,还是不愿意看到这个老妖婆继续为害人间,他们都有理由团结一起进行阻止太皇太后胡说八道。
一些思想守旧的边缘官员看着太皇太后的行径,同样是暗自摇头。
虽然他们觉得皇帝的做法多少算是有点不孝,但心里觉得皇帝的做法并没有不妥,反而已经开始理解皇帝的做法。
周太皇太后的脸瞬间铁青,万万没有想到满朝文武百官竟然一起包庇那个皇帝:“汝等可晓得哀家这些时日住于何处?”不等其他人回答,她又抛出一个自认为石破天惊的真相:“你们又可知哀家被幽禁,不许任何人探望哀家?”
啊?
此话一出,在场的重臣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
由于清宁宫被烧,紫禁城并没有存在其他同规模的空置宫殿,所以只能是将太皇太后暂时安置在关睢宫。
虽然关睢宫的条件确实远远不如清宁宫,但亦是太妃的居所之一,条件亦不能算太差,所以这已经算是最好的安排。
周太皇太后似乎已经过惯大宫殿的生活,早前为此对贾俊进行抱怨,此次更是亲自一把火烧了关睢宫,更是指定要求让住仁寿宫。
若说前面有所居住宫殿的抱怨还能多多少少理解一些,后面有关幽禁的言论让大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李裕在失神片刻后,率先反应过来:“敢问太皇太后,幽禁一事不知从何说起,这不许探望太皇太后臣不曾听闻!”
若是皇帝幽禁太皇太后的事情坐实,弘治皇帝在史书上的声名必定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难道这还不够明显吗?在春节期间,尔等可见哀家的亲戚有一个能入宫探亲乎?”周太皇太后看着满朝的文武百官,于是决定狠狠地将朱祐樘一军。
虽然她现在的亲戚已经凋零,但京城一带多多少少还有几家,而这些人都是依仗着自己的地位才有今日的富贵,所以每年都会入宫巴结自己。
自己的女儿重庆公主更是每年都进宫相见,哪怕是远在河南的小儿子,人虽然没有到,但亦会派人过来给自己拜年。
正是如此,她决定在满朝文武百官的见证下,揭开皇帝的累累罪行。
一帮重臣顿时面面相觑,而后王越站出来道:“太皇太后,据臣所知,春节期间并没有太皇太后的亲戚前来皇宫要求探亲!”
啪!
一个耳光骤然响起一般,像是抽在周太皇太后的脸上。
周围的中下层官员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现在这位太皇太后不仅遭到他们满朝文武百官的疏离,而且连她的亲戚都不敢过来。
其实这很合乎常理,若周太皇太后还是那位呼风唤雨的皇帝皇祖母,哪怕再远的亲戚都会削尖脑袋进宫,但现在太皇太后的地位是今非昔比。
特别是今年,她火烧乾清宫已经是天下皆知,又亲自逼死了当朝重臣贾俊,试问谁还敢凑近这么一个疯女人呢?
正是如此,根本不是皇帝或皇后幽禁太皇太后不许外人探亲,而是太皇太后压根没有一个亲戚前来探望她。
“不……不,这绝无不可能!”周太皇太后的眼睛一瞪,显得不愿意相信地摇头道。
现在被皇帝孤立则罢,如果连自己的亲戚都远离自己,那么自己还是没什么底气跟皇帝相抗衡,这是一个她不愿意接受的现实。
礼部右侍郎费宏是词臣的后起之秀,此时站出来十分笃定地道:“启禀太皇太后,礼部掌管相关名册以便提前授予宫廷礼仪,此事千真万确!”
“你胡扯!哀家怎么可能没有一个亲戚前来探亲,其他人不管,但重庆公主必定入宫!”太皇太后像是被踩了尾巴一般,当即大声地辩驳道。
工部尚书陈坤出列,显得话中有话地汇报道:“启禀太皇太后,重庆公主在年底染了背疽,然用青霉素救治成功!只是她因何不入宫,臣等亦是不晓得其中缘故,或许是身体有恙吧!”
原本背疽是一种很容易要人命的疾病,但自从第一医学院研制出青霉素后,这青霉素简直就奉为了神药。
春节期间,很多达官贵人纷纷选择青霉素治疗,而重庆公主便是其中之一。
大家同样不明白重庆公主因何不进宫探望太皇太后,只是在场的文武百官纷纷望向太皇太后,眼睛亦是多了一抹怨恨。
若是没有这么老妖婆赐下海鲜汤夺取贾俊的性命,现在内阁阁臣贾俊必定是好端端的,而不是大明王朝失去了一个擅于工事的国之栋梁。
“这个不肖女,当真是混账东西!”周太皇太后顿时咬牙切齿地骂了一句,而后望向在场的文武百官:“他们不来,你们满朝文武百官难道无一人前来给哀家拜年吗?”
虽然大明禁止后宫跟外臣有亲密往来,但逢年过节前来拜会,这是十分正常的举动。在周太皇太后辉煌之时,满朝重臣无一人缺席。
只是今年别说是重臣请求进宫拜年,哪怕一个普通官员都没有。
这……
在场的官员面对这个颇为刁钻的问题,顿时语塞了。
现在满朝文武百官谁人不晓得太皇太后让人烧乾清门,当时贾俊应召进宫拜见太皇太后都要遭到孤立,谁敢在春节期间冒天下之大不韪进京给太皇太后拜年呢?
偏偏地,这个理由不能直接说出口,否则便是一种不忠行为。
宣传部尚书谢迁的头脑最为灵活,却是突然上前道:“启禀太皇太后,臣等听闻太皇太后因清宁宫的大火受了一点惊吓,因怕叨扰太皇太后清休,所以并不敢前往关睢宫拜见,还请见谅!”
在场的官员纷纷点头称是,亦是请求太皇太后原谅。
周太皇太后的脸色铁青,敢情并不是皇帝幽禁自己,而是自己这位太皇太后遭到了全天下人的疏离,甚至自己的女儿都不来看自己。
她的目光缓缓地扫过在场的文武百官,看着这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却是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一抹嘲笑。
周太皇太后内心的火焰被点燃,仍旧不肯善罢甘休地道:“哀家乃大明王朝的太皇太后,今清宁宫已毁,诸位臣工认为皇帝当如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