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皇帝要如何论赏,这恐怕只有皇帝才清楚了。
纵观皇帝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虽然他确确实实斩杀了很多的权贵,但对有功之臣从不吝赏赐亦是出了名的。
此次刘璋立下如此大功,不说官升几级,恐怕会被封爵了。
“有此宝种,华夏必兴!”在场的官员纷纷抹除土豆的不足,亦是涌起一份豪情地道。
赵承庆当即让人将宝种进行归档和封存,而这些宝种都要一并呈交于皇帝,自然是一粒都不容有失。
刘璋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忍不住开口询问:“国公大人,请问我的家眷和苏灿的家眷在何处呢?”
消失了足足两年的时间,他亦不得不担心家里的变故。
在他说出这个话的时候,他亦是特意观察在场官员的反应,却突然发现气氛顿时沉默了。
这世间之事,总是难以预测。
蓟镇位于北直隶的北部,西侧是宣府,东侧是辽东。
按说,蒙古骑兵历来骚扰大同或宣府两地,而女真人的骑兵光顾辽东,而蓟镇理由是一个太平之所。
正当蓟镇一心谋求发展之时,安安心心地种着庄稼,结果祸事还是毫无征兆般地降临在这片和睦的土地上。
一支近万人的蒙古骑兵趁着守军松懈,借着夜色的掩护,他们从西边的一处溃墙进入,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蓟镇的大地。
“杀!”
“谁抢到归谁!”
“这里都是肥羊,一个都不能放过!”
……
这支蒙古骑兵的铁蹄踏碎石板,激起一片尘埃,宛如从地狱中涌出的幽灵般,正露出獠牙大喊大叫道。
一座名为地莲堡的土堡没有来得及防御,亦或者根本抵挡不住这支人数众多的骑兵,却是遭到了洗劫。
蒙古骑兵冲入土堡大门,他们的双眼闪烁着贪婪与残忍,目光在街道上四处扫视,寻找着可以掠夺的财物。
每当发现有价值的东西,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扑上去,用粗暴的方式将其占为己有。
由于物资匮乏,哪怕是普通的玷板,他们亦会带走。在此时此刻,却无法掩盖他们内心的那股黑暗。
游牧民族奉行的是强盗准则,而他们视大明百姓恐怕跟猎场上的山鹿没有任何的区别,亦非要区分便是大明百姓更加的富有。
如果不是大明王朝的皇帝确实是一个厉害的国君,他们早已经每年都下来洗劫,而不是直到如今才寻得机会。
蒙古骑兵的马蹄声在狭窄的街道上回荡,伴随着尖叫声和哭喊声。
土堡中的百姓被吓得魂飞魄散,四处逃窜,却往往难逃被骑兵追捕的命运。这些蒙古骑兵以折磨人为乐,甚至故意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
噗!
一名骑兵并不像其他人那般冲进民宅中洗劫财物,而是四处纵火,然后抽出腰刀收割着从民宅逃出来百姓的生命。
不论是年轻的男丁,还是抱着婴孩的妇女,亦或者是一些老人,却通通都逃不过他手中的这把屠刀。
在这场洗劫中,蒙古骑兵展现出了他们残忍无情的一面。
他们不仅掠夺财物,还对人命视如草芥,地堡的百姓在他们的刀下呻吟着倒下,鲜血染红了街道和房屋。
在他们离开的时候,这一座生活着几百名百姓的土堡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仿佛被笼罩在一片末日般的景象中。
“鞑子,老子跟你不共戴天!”闻讯而来的蓟镇巡抚陈纪看到眼前的一幕,显得目眦欲裂地大声吼道。
由于这一支蒙古近万人的蒙古精锐突然闯入,整个蓟镇当即进入了高度的警戒状态,更是组织军队对这支蒙古骑兵进行围杀。
只是想要做到这一点,对近一万蒙古骑兵进行截杀,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自从大明开发东北后,蓟镇和辽东的军队人数都被调走了一部分,从而造成蓟镇的驻军已经下降。
此次这支蒙古骑兵从溃墙突然间杀来,正好打了蓟镇一个措手不及。
关内的道路四通八达,若是没有十倍以上的兵力,其实很难对骑兵进行围堵。何况,蒙古骑兵的机动能力确确实实要强于大明。
蓟镇巡抚陈纪结束守孝后,便被弘治皇帝破格任命蓟镇巡抚,而在职期间亦是十分重视边防建设。
他亲自调集三万军队对闯入的蒙古骑兵进行围堵,但效果跟着地莲堡的情况十分相似,结果总是慢上了半步。
偏偏地,蓟镇是北京城的北面门户,他还得提防蒙古骑兵南下,从而直接威胁到北京城中的弘治皇帝。
如此重大的军情,陈纪自然不敢隐瞒,而是第一时间送到了紫禁城。
二月的夜空,深邃而神秘,仿佛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铺满了无尽的宇宙。
乾清宫,东暖阁的灯光通明。
朱祐樘在沐浴之后,便跟往常一般,来到这里翻看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情报,了解帝国的最新动态。
其实在宫门刚刚关闭的时候,便已经知晓军机处送来了一份急件。
这个军机处的权柄跟后面那个朝代并不一样,普通的政务仍旧落到内阁,但军事的重要事务则转到军机处。
王越的军事才能得到证实,更是整个大明最有威望的官员,现在由他主管军机处,任谁都挑不出毛病。
值得一提的是,军机处的成员不再限于文官,而是武勋亦会加入其中,甚至将来可以由武勋执管军机处跟文官的内阁相抗衡。
朱祐樘在翻看宣府的军情后,原本还信誓旦旦天下没有值得愤怒之事,而今满腔怒火瞬间被点燃了。
虽然他无法亲眼见证地莲堡的惨况,但看到上面有关情报的描述,亦是知道这些蒙古骑兵简直就是一帮禽兽。
朱祐樘的额头浮起青筋,亦是带着几分自责地道:“早知这帮人狼子野心,当年真不该草率言和,不杀光难消朕心头之恨!”
第四百八十二章 陛下大将军与北元女俘
东暖阁亮如白昼,空气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
刘瑾恰巧送来茶水,结果遇到正处于愤怒状态的弘治皇帝,当即吓得当即跪在地上。
朱祐樘看到跪在地上的刘瑾,心里显得气愤难消:“今晚朕不到坤宁宫了,安排北妃前来乾清宫侍寝!”
“遵旨,奴婢这便去安排!”刘瑾的长处永远是要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当即恭恭敬敬地表态道。
朱祐樘看着匆匆离开前去办事的刘瑾,这才端起放在桌面上的茶盏喝了起来,很快重新调整自己的情绪。
蒙古骑兵突袭蓟镇,这是目前大明王朝的头等大事,而今他这位皇帝需要即刻着手处理此次蒙古的突袭。
虽然此次突袭是蒙古骑兵所为,但其实这个事情倒不能全怨满都海。
自从达延汗被自己干掉后,尽管满都海重新执权,还顺利扶持幼子坐上大汗宝座,但终究是一个女人带着幼子。
在这些年里,蒙古的局势其实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满都海庇佑四岁的达延汗健康成长,从小便帮着达延汗树立足够的威望,不仅帮着达延汗虚构战功,而且将其培养成一代草原霸主的潜质,这无疑证明了她的能耐。
只是能力再大,但很难跟天相斗。
她原本都已经准备功成身退,将自己的权力移交给达延汗,但奈何达延汗遭到大明的斩首计划后,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接班人就这般死掉了。
虽然上天还是眷顾于她,让她生下了达延汗的儿子,从而延续了黄金家族的最后一个血脉,但情况其实已经大不相同。
当年经历种种混乱后,蒙古各个部落对非黄金家族人员的统治厌恶到极点,所以确确实实期盼着一位黄金家族的后人来恢复大元的荣光。
像三国时期,亦是有着不少人希望恢汉,所以都选择支持了刘皇叔。
他们为了这个期望,想要见证属于黄金家族时期的大元荣光,亦是等待了达延汗足足十二年的时间。
只是十二年的等待,却换来了什么呢?
达延汗不说带他们恢复大元荣光,竟然被大明王朝轻松杀害。
反观大明王朝迎来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如今大明国力变得越来越强大,甚至他们都丧失重返中原的信心。
正是如此,即便达延汗留下了子嗣,但他们对达延汗期待的破灭尚在眼前,又如何愿意再耗费十六年的时光让这位黄金家族的唯一后人带他们重返大元荣光呢?
况且,十六年的变数太大了!
不说大明王朝有可能再次执行一次斩首计划,而草原的条件历来恶劣,谁能保证自家的孩子能够顺顺利利地长大呢?
满都海虽然仍旧掌管着北元,但这些年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而北元内部的矛盾越来越大。
不仅越来越多的部落不再事事听从满都海的安排,而且已经开始阳奉阴违,甚至拥有了夺取汗位的心思。
另一方面,满都海跟大明和睦相处的政策亦是遭到很多蒙古贵族的不满。
这些年来,蒙古持续从大明这里得到生活物资,而他们亦向大家输送大量的马匹、牛和羊,倒不能说谁占便宜。
特别大明得到马匹、马和羊后,亦是大大加强了社会的生产力,借助马匹的普通更是提升了社会的运力。
只是两国的和睦,亦是侵害了很多蒙古贵族的利益。
他们以前通过抢掠活动,可以从大明这里“免费”得到大量的生活物资,而今却是需要付出真金白银。
时间一久的话,蒙古贵族们自然有着很强的不满情绪,他们更希望通过抢掠来免费获得大明的生活物资。
正是如此,大明跟蒙古的关系重新恶化,亦是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
油灯渐枯,又添新灯。
牛濛濛成为乾清宫的管事宫女后,虽然还是一张粉嫩的娃娃脸,但做事透着几分干练。不论是照看小猫,还是掌管灯火,都能够做得有条不紊。
突然注意到朱祐樘想要动笔,亦是急忙上前开始为朱祐樘研墨。
在恰到好处的力道下,古墨和清水慢慢融合一体,而空气中显是多了一股淡淡的墨香。
朱祐樘手持着狼毫笔在砚台一沾,便是开始进行批示:“神盾营北上御敌,辽东、宣府援军与蓟军合围,以护蓟民为首要任务,亦不剌因及其永谢布部诛之!”
此次南下突袭蓟镇的部落首领并不是满都海,而是不久前已经公开宣布脱离满都海的北元大师亦不剌因。
亦不剌因是东蒙古右翼永谢布部领主,由于同部太师癿加思兰、亦思马因先后被翦除后,继任北元太师,控制东蒙古右翼三万户。
原本他臣服于满都海,但在达延汗遭到暗杀后,亦是慢慢暴露出他的野心。
前些年还规规矩矩的,但他慢慢控制东蒙古后,早已经不将那位幼儿可汗放在眼里,甚至已经公然跟满都海唱反调了。
或许是念及旧情,或许是满都海那边没有多少油水,他将主意打到了大明身上,却是突然挥师南下入侵蓟镇。
朱祐樘不管亦不剌因有没有叛出满都海,此刻都需要解决好目前的突袭,而决定将蓟镇百姓的生命和财产放到了首位。
正是如此,他选择了保守的打法,通过兵力的优势逼得亦不剌因的骑兵停止南下,甚至是返回大漠。
他自然不是放任亦不剌因的侵扰不管,而是先将人赶出去,至于这一笔账可以在关外慢慢进行清算。
这个战略其实跟军机处的意见一致,而今大明这边明显准备不足,而蓟镇又是京城的门户,所以需要警惕大明因轻敌冒进而让局面变得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