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415节
小说作者:余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9:08
  一阵微风从海洋深处吹来,带着些许凉意和咸湿的海水气息,轻轻拂过码头上人们的脸颊,令人感到无比清爽。
  由东边行驶而来的海船停泊在这座大明城边上的海港上,陆续有东瀛服饰的人员从那海船上下来。
  朝仓家的使者身着一套庄重的和服,身后带着几名日本武士,然后踏着稳重的步伐从码头走进了大明城。
  只是最受东海总督府重视的,还是身后出现的伊势家。
  原本受邀的是伊势家的使者,但来人竟然是他们的家主伊势新九郎,这个战国开启后的第一位大名。
  伊势新九郎跟那些世袭大名不同,他是桓武平氏伊势流十一代当主备中国高越山城城主伊势贞藤之子。
  二十余岁时,获伊势氏同族的举荐,上京担任将军足利义视的专用引见人,自身仍然继承备中高越山城三千石的俸领。
  应仁之乱起,伊势新九郎随义视避居伊势国,后义视回京时伊势新九郎不愿同去,便放弃领地与引见人身份隐居于伊势山中,成为浪人。
  此时与荒木兵库、山中才四郎、多目权兵卫、荒川又次郎、大导寺太郎与在竹兵卫等六人结义,扬言:“现在正是立身扬名的好机会。关八州古来便是群雄割据之地,只要掌控此处,定能夺取天下。大家同心协力一起开创新天地吧!”。
  七人于前往骏河国途中特地到伊势神宫参拜,喝了神水,并在神前立誓:“无论发生何事,七人绝不能反目不和。彼此摩旗相助,努力建立军功,砥行立名。如果有人幸运当上大名,其他六人必俯首称臣,协助该人治理国家。”
  1468年,七人循东海道东进,到达骏河国今川馆城投靠骏河守护今川义忠。
  伊势新九郎原先于京都担任引见人时,曾把胞妹北川殿许配给赴京拜见将军的义忠为侍妾,北川殿深得义忠的宠爱,为他生下了独子龙王丸。
  伊势新九郎为首的七武士早期一直是客卿身份,只是偶尔参加小战役,没有什么作为。
  1476年,今川义忠受幕府之命,向属于斯波氏的领地远江国扩展势力,讨伐在骏河靠远江边境一向一揆获胜回今川馆城时,遭到尾随而来的残馀一揆众袭击当场战死,馀众大溃而回。
  今川义忠正室无后代,只有北川殿生有一个年仅六岁的庶子龙王丸。
  今川氏众臣大为惊慌,在忙乱中分立成两派,互相支持以义忠独子龙王丸或义忠之弟小鹿新五郎范满为新主。骏河是室町幕府通向关东地区的要害之地,因此今川氏的内讧也引起幕府方面的关注。
  今川家为了后继问题而闹得天翻地覆时,伊势新九郎身边的六武士也惶惶不可终日,轮流向北条早云建议,要他出面解决问题,但伊势新九郎却从容自在地答道:“时间尚早”。
  当两派爆发严重冲突险些以刀兵相见之时,伊势新九郎提出:“龙王丸是今川家的继承者,但是目前先由范满充任龙王丸的监护人,范满可以在龙王丸尚未元服之前先暂时代理今川家的政事”。
  1479年,伊势新九郎离开了骏河回到残破不堪的京都,再次的担任幕府的“申次众”一职。
  1487年,龙王丸已经十七岁,准备要进行元服式好来正式继承今川家家督,但小鹿范满与其党羽不肯交出家督权,而北川殿见情况不对便立即写密函派遣使者快马前往京都通知伊势新九郎。
  同年九月,伊势新九郎与荒木等六人在接到密函时连夜离开京都前往骏河,与支持龙王丸的今川家臣联络并且秘密的聚集了众人到北川殿的住所石脇城。
  伊势新九郎认为大义在他们这边,当晚组织突击军由他亲自领队前往小鹿一党所盘踞的今川馆城进行袭击。经过一场激战后,小鹿范满以下的家臣都全员战死,而范满本人也被当场诛杀。
  范满一死,骏河国内的反龙王丸势力不久就完全瓦解了。
  伊势新九郎继续帮助龙王丸四处奔走,最后终于取得了两公方的正式承认使外甥龙王丸成为今川家之正统家督,同年龙王丸就元服改名为今川氏亲。
  因累积以上数功,今川氏亲便与其母北川殿还有诸重臣商议要对早云进行赏赐。商议的结果是让伊势新九郎自行选择骏河国内最富庶的一个郡作为酬谢。
  伊势新九郎此时却向氏亲提出了以今川馆城东方骏河与伊豆交界的兴国寺城与周边十二个乡为赏赐。
  此一要求让氏亲与所有人大吃一惊。因为兴国寺城与周边的十二乡是骏河国内最贫瘠荒凉的土地,不是沼泽,就是湿地,整体收入顶多可养二百至二百五十个手下。兴国寺城与其说是城,不如说是一个临时性的山寨还比较适合。
  由于伊势新九郎的坚持,所以他终于以56岁的高龄当上了兴国寺城的城主。
  伊势新九郎之所以放弃肥沃的土地,选择跟伊豆国相邻的贫瘠之地,其实是看准了伊豆国的内乱。
  在得到大明的暗自支助下,伊势新九郎将夺取伊豆国的计划提前一年。
  他先是煽动扇谷上杉定正跟上杉显定的冲突,促使茶茶丸派遣大部分的部队前去支援显定,让堀越御所的驻守兵力大减。
  伊势新九郎兴国寺城仅仅只有两百名的军势,为求计划周全而遣使向骏河的外甥氏亲调借了三百名的兵力使用。
  伊势新九郎亲自指挥这五百名的部队借助大明的提供的船只从骏河清水港出发,越过骏河湾抵达伊豆半岛,仅两个时辰就顺利的攻下了堀越御所,并且当场斩杀了足利茶茶丸。
  在攻下了堀越御所的时候,伊势新九郎就在御所旁的天岳山上开始兴建了韭山城,作为他统治伊豆的根据城。
  至此,他成为了日本伊豆国的新大名。且不说大明对他有恩,而且他区区几百手下的领主压根没有嚣张的资本,所以十分乐意抱住大明王朝的粗大腿。
  在宽敞的东海总督府邸内,气氛庄重而紧张。
  徐世英看着到来的一位大名及三位使者,彰显着东海总督的霸气,代表大明皇帝接受他们的见礼。
  “外臣恭贺大明皇帝喜得皇长女,愿海霄公主殿下凤体安康,福寿绵长!”伊势新九郎等人将自己准备好的礼物送上,显得十分的郑重。
  正是这个弘治五年,二十二岁的朱祐樘终于有了后代,但可惜并不是大家所猜测的嫡长子,而是得到了一位嫡长女。
  或许是受到后世的影响,即便不是自己所想要的儿子,但能够得到一个女儿,还是让朱祐樘十分的高兴。
  为了庆祝自己女儿的降生,朱祐樘早早给女儿赐海霄公主,亦是普天同庆。
  首先,朱祐樘参照吕宋岛的模式,以东极岛的金矿为标的物,通过联合钱庄再次发行了足足二百万两的海霄国债。
  其次是皇长女满月的当天,街道两旁会搭建彩楼、彩棚,上面挂满了各种灯笼、彩旗和装饰品,让整个京城充满喜庆的氛围。
  接着,皇家斥资在午门前建了鳖山灯,还会举办各种娱乐活动,如歌舞表演、戏曲演出、杂技表演等,城北的鼓楼当晚会燃放大型的烟花。
  同时,朱祐樘在皇宫内还会照办元旦宴那般举办盛大的百官宴,让海霄公主出现在文武百官面前。
  不仅仅是在国内,此事亦是通过文书诏告四海,同时邀请一些使节前来,而伊势新九郎等势力的代表名义上是为了祝贺大明皇帝喜得皇长女而来。
  徐世英在接受了这些贺礼后,声音洪亮而威严:“传陛下恩典,你们四家虽为外家,然与我大明通商能秉行公平通商,又有归我大明之心!特赐汝四家子弟可往大明都城学习和居住,今组建东海共同贸易体,凡此成员无法可享受大明商品优惠价,大明科技武器优先购得!”
  “谢陛下隆恩!”伊势新九郎等人暗自一喜,当即规规矩矩地见礼道。
  虽然他们并不明白东海共同贸易体,但却知道加入这个共同体后,便可以跟大明的关系更加密切。
  不仅可以得到更加优惠的商品价格,而且还可以购得大明的武器。
  伊势新九郎此次之所以能够顺利拿下伊豆国,虽然跟他们的战略部署有关,但离不开大明的军粮和武器的支持。
  一旦持续得到大明的支持,那么他需要仅限于小小的伊豆国,完全可以向四周进行扩张,从而成为东边实力最强的大名。
  四位代表依次上前,看着早已经拟好的协议。
  这份协议其实还隐藏着一个好处,由于这里确定弘治银元的货币体系地位,弘治银元跟黄金挂勾,所以他们一旦发掘黄金便可通过东海总督府更换为弘治银元。
  他们的笔触有力而流畅,仿佛在书写着一段新的历史。


第四百四十七章 民生有难,九州易主?
  弘治五年九月,历史似乎要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当日本进入战国时期之时,大明这个作为世界最强盛的王朝亦将手伸向了东海,仿佛要将整个日本当作棋盘般。
  论实力而言,现在日本正处于最混乱的时期,根本没有几个能打的。
  日本天皇作为虚君,这跟山东那家子差不多,主要是充当吉祥物。
  至于手握兵权的将军幕府,现在大权已经四散到各个地方大名手中,偏偏将军幕府内部还出现了严重的纷争。
  大明在这个时候通过拉拢方式介入,笼络伊势新九郎这种实干型的大名,整个日本社会将难逢敌手。
  有人欢喜,有人愁。
  大内政弘时隔大半年重回自己的领土,在处理一些大内家的紧要事务后,便带领一支队伍巡视自己的领地。
  这支骑兵队伍在离开山口城后,便朝石见国的方向而去,大内政弘其实还想要前去瞧一瞧石见银矿。
  他缓缓骑行在某个村庄的小路上,刚刚进入村子的时候,周围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心碎的绝望。
  他目光所触及的,竟然是一幅幅饿得骨瘦如柴的村民的悲惨画面。
  一位年迈老妇人的皮肤紧贴骨头,脸上的皱纹如同干涸的河床,正深深地刻在她那张饱经沧桑的面庞上,深陷在眼窝里的眼睛透露着无尽的哀伤和无助。她伸出颤巍巍的手试图从村前一块贫瘠的土地上拔起几根干枯的草根,这已经是她所能够获得的唯一食物。
  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在晒谷场边上,腿瘦得如同两根细竹竿,正用脏兮兮的小手在碎石中翻找着。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渴望和绝望,即便是想要在碎石堆找到能吃的虫子,在现在似乎都已经算是一种奢望。
  一位女子背着一个小婴孩走在村中的小道上,步伐沉重而缓慢,而她身后的小婴孩身上满是干涸的鲜血。
  大内政弘看到如此的惨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即难以置信地找来村长问话:“这是怎么回事?”
  “家主,我们村今年的收成不好,近几个月屡次遭到浪人的洗劫,还请您替我们做主啊!”村长是一个小老头,便跪地哭诉道。
  原本他们的日子还算可以,只是现在家里壮实的男人被征调前去打仗或修路挖矿,结果村里的田地又遭到自然灾害减产。
  偏偏地,由于日本的纷争四起,现在境内的浪人越来越多,导致他们的村子遭到一轮轮东瀛浪人的洗劫。
  即便他们将所遭到的惨况上报,但上面的人压根不予理会,亦或者上面已经无力保护他们的安全了。
  正是在这种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他们村里不仅失去了自保的能力,而且连基本的生产能力都无法保证。
  原本是一个数百人的村子,现在已经三成都不到,留下来基本都是老弱病残,亦或者是已经疯掉的人。
  “家主,现在石见国处处缺少粮食,一些小领主养不了这么多浪人,外面很多浪人流窜到石见国,所以现在各地都很乱!”家臣陶弘诠负责协助大内家治理石见国,亦是轻轻地叹息地道。
  大内政弘将手举了起来,示意大家在这个村子暂时安顿下来,意识到粮食的问题比自己所想得严峻。
  由于九州的粮食遭到大明海军切断,所以他们的粮食依靠自身解决。
  不论是他所率军队的前方军粮,还是自己儿子伙同江南商号的采矿用粮,很大部分都来自于他领土百姓的身上。
  虽然他知晓粮食已经供应不足,但根本没有想到粮食的问题恶劣到如此程度,他所治下的领土没有发生动乱都是上苍眷顾于他。
  这一夜,他们虽然身处在村长家,但有一种仍旧身在荒野的错觉。村里的家家户户都像是在夜里全都死去一般,没有一丁点声息。
  “家主,其实一切的症结还是在粮食上!咱们现在没有粮食,自卫队都不肯下乡,毕竟下乡亦需要粮食支持!”家臣陶弘诠亦是看到村庄的情况,亦是生起怜悯之心地道。
  大内政弘知道这是忠言逆耳,不由得遥望西方道:“如果一切都是大明皇帝的策划,那亦太过于可怕了啊!”
  他越是了解到自身的实际情况,越是感受到还没有动一兵一卒的大明王朝是多么的恐怖。
  即便他们大内家跟江南集团联合挖了白银,但粮食被大明卡了脖子,现在的形势可以说变得岌岌可危。
  多少年了,他是第一次看到自己的领土出现如此严峻的生存情况,亦是第一次感到大内家自顾不暇。
  “家主,大明打一开始就大举收购咱们的海产干货,又故意低价售粮摧毁咱们的生产积极性,怕是蓄谋已久了!”家臣陶弘诠轻叹一声,显得苦涩地道。
  大内政弘知道一切恐怕都是大明皇帝的布局,于是望向眼前的谋臣道:“你认为我们能力敌大明吗?”
  “家主,咱们大内家若坚持跟大明一直作对的话,我很不乐观!”家臣陶弘诠显得含蓄地表达意见道。
  何止是不乐观,他恐怕能够预感到大内家的将来,真有以卵击石的味道。
  大内政弘拥有自己的主见,眼睛突然变得犀利道:“我何尝不晓得大明的强大,他们拥有巨船利炮,便已立于不败之地!只是大明所图几何,现在谁都说不清,总不能他说要九州北部的领土,我亦要给他们吧?”
  虽然他们的码头和船只遭到破坏,但亦是保持着一些情报网,却是知晓大明王朝正在调兵遣将对九州岛虎视眈眈。
  只是九州北部是他大内家的重要粮仓,亦是他们辛辛苦苦拼杀夺下的领土,自然不可能拱手送给大明。
  他虽然已经做好跟大明谈判的准备,但唯有领土是不可能割让。
  “家主,九州岛的粮食情况远比石见国还要糟糕,若是大明想要的话,恐怕咱们是真的保不住了!”家臣陶弘诠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其实粮食最严重还要数九州岛,那里原本就是纷争最大的地区,偏偏今年还遭遇了大地震,更是遭到了大明王朝的粮食封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48页  当前第4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5/5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独治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