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280节
小说作者:余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9:08
  朱祐樘抬头打量着这个显得精明的小老头,却是认真地询问道:“李卿,此事花再多的银两都是值得的,预算究竟要多少?”
  他并不满足于这种隔离式的被动处理天花疫情方案,在此期间亦是做了大胆的尝试,最终“寻找”到最优的预防天花方法。
  由于感染一次天花的人便不会再感染天花,基于这个免疫学的原理,朝廷先后采用了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和水苗法。
  老祖宗的方法其实是主动感染低症状的天花,让身体产生天花抗体,从而避免天花所带来的伤害。
  像痘衣法,其实是借用轻度感染者的衣物,从而主动使自己感染天花病毒,让身体产生天花抗体。
  在刑部的多次试验中,虽然出现一例死亡病例,但其余受测的四十九名囚犯都成功地得到了天花抗体。
  按说百分之二的死亡率已经是比较低了,但奈何大明的人口基数终究太大,一千万人便能死亡二十万人。
  经过多次的试验证明,最优解还是采用主动感染牛痘的方案,通过感染这种不会致死的牛痘来产生相同效果的天花抗体。
  只是面对这一种最优的接种牛痘的做法,掌管大明朝廷钱袋子的户部尚书李嗣站出来阻止,直指最核心的钱上。
  “陛下,牛痘防治需要用到的是耕牛,此举不仅对耕牛造成十分庞大的损失,而且会影响到春耕和秋收,农事生产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何况,这个事情很难做到上行下效,地方的官绅和百姓恐怕不会认真贯彻。说一句不中听的,咱们一些地方百姓的命未必有一头牛值钱!”李嗣知道眼前这位帝王确实是想拯救天下万民,但亦是尽责地指出此事的损耗和弊病道。
  且不说需要耗费多少头耕牛,又会影响多少地方的农事生产。
  耕牛是百姓的命根子,让自己的耕牛主动感染牛痘而产生相当大的死亡风险,这是很多百姓都不会接受的方案,何况这种金贵的耕牛通常都是掌握在地主的手里。
  另外,一头牛的牛痘数量终究有限,却是很难做到全国一人一痘,所以这种防治方法根本无法在全国贯彻下去。
  咦?
  刘瑾原本以为接种牛痘是一件小事,但现在听到这位户部尚书一番分析后,则是默默地扭头望向皇帝。
  朱祐樘从来都不是一个性格偏执的人,意识到全国种植牛痘确实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方案,便认真地询问:“依李卿之见,朝廷该采用什么方法呢?”
  经李嗣的分析,结合后世的实践结果,他亦是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
  虽然后世是通过牛痘的方式消灭天花,但更准确的表述是通过牛痘疫苗消灭的天花,而非很多人所误以为的牛痘。
  在那个时期,华夏已经拥有通过新生小牛等小动物培育牛痘病毒的技术,即不需要采用百姓的耕牛便可获取大量的牛痘,从而大大降低生产牛痘疫苗的成本。
  即便是以后世的交通条件,政府在1950年便明确根治天花,但在推广过程中同样遇到种种的不配合,直到1961后才完全消灭天花。
  现在的科学和交通条件其实远远不及后世,所以朝廷想要通过种植牛痘来消灭天花,可以说是天方夜谭之事。
  只是牛痘无法推广,但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和水苗法未必不能贯彻下去。
  “陛下,臣以为现在朝廷并不具备实施治根之法的条件,可退而求其次采用治本之法!”李嗣的眼睛闪过一抹智慧的光芒,显得一本正经地表述。
  朱祐樘其实并不提倡妥协,显得不动声色地询问:“如何治本?”
  “朝廷于各府设痘科郎一职,由痘科郎学习防治之法,在地方推广种痘之法进行预防。若地方出现天花疫情,则效仿北京的防疫之法控制天花肆虐!虽地方时而出现天花疫情而难免有所死伤,但地方可自行防控天花疫情蔓延,此举足可失小保大!”李嗣知道事情需要有所取舍,当即提出自己的方案道。
  刘瑾的眼睛微亮,发现这个方案虽然并不完美,但却是以最小投入取得最佳的效果,不由默默地准备给皇帝添茶。
  朱祐樘不由苦涩一笑,知晓自己确实无法拯救得了天下人,只是心思活跃地道:“既然无法根治外部,那么咱们便防外吧!”
  “陛下,何为防外?”李嗣显得困惑地道。
  朱祐樘深吸一口气,直接拿出帝王的气魄道:“凡下南洋或至东海的人员,通通都需要种痘方能出海,如此便可杜绝他们携带天花归国!”
  以目前的资源确实无法做到全国人种痘,但朝廷却能够让所有出海的人员种痘,此举便可以有效地杜绝天花进入华夏。
  另外,若是要求他们种痘再出海,这样亦可以提高他们在海外的生存能力,不至于在海外感染天花而致死。
  “陛下圣明,臣这便操办此事,务必贯彻陛下的防外之策!”户部尚书李嗣的眼睛微亮,显得十分敬佩地施礼道。
  朱祐樘知道李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能臣,亦是进行表态道:“防外之事便有劳李卿了,至于防内便依李卿所言:朝廷设痘科郎一职,只是痘科郎该如何选拔,又有何等待遇,你们户部拿出一个具体的方案吧!”
  “臣遵旨!”李嗣看到朱祐樘采纳自己的建议,亦是兴奋地道。
  朱祐樘看到天花的事情商讨完毕,便认真地叮嘱:“后天召开最高会议商议奢靡税的具体条款,你们户部务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争取奢靡税的事情顺利出台!”
  现在疫情已经控制,京城并没有出现大的伤亡,亦没有造成大的伤亡,那么奢靡税自然是要摆上日程。
  其实此次的疫情反倒帮了朝廷一把,由于权贵们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天花疫情,而朝廷的防疫措施得当,致使朝廷的威望再上一层楼。
  如今凭借朝廷的威望出台奢靡税,必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臣及户部同僚定不负陛下所望!”李嗣现在便指着奢靡税来夯实太仓,当即显得十分自信地道。
  朱祐樘将李嗣打发离开,而后召见了内阁首辅万安。
  权力使人年轻,这话放在内部首辅万安的身上,却是一点都不参假。
  虽然万安今年又老了一岁,但整个人显得比去年还要有活力,脸上显得十分红润,而眼睛似乎少了几丝浑浊。
  尽管内阁的权柄已经大大降低,但内阁首辅的宝座却坐得更稳了,万安仍旧是大明名义上的百官之首。
  万安对现在的身份和地位十分的满意,甚至还庆幸自己去年果断烧宅,跟随刘瑾进来便恭恭敬敬地见礼。
  “万阁老,刚刚刑部来报!”朱祐樘给万安赐座,而后心情复杂地道。
  万安是一个擅于察言观色的老狐狸,当即捕捉到朱祐樘表情的变化:“陛下,可是刑部大牢有什么不好的消息?”
  “马文升等几个重要骨干均感染天花,几人已经在狱中病逝了!”朱祐樘暗叹一声,便将消息分享道。
  在通过崔太医将马文升等人一网打尽的时候,他以为躲在京城的势力被自己彻底根除,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首先这股势力的背后还有一个称为“袍首”的人,其次是马文升等人感染天花过于蹊跷,更像是有人对马文升等人杀人灭口。
  另外,从崔太医的嘴里得知他们拥有一个秘密培育天花的实验室,但锦衣卫赶到的时候已经是人去楼空。
  现在马文升等重要骨干感染天花而死,那个神秘培育天花实验室人去楼空,充分说明马文升的背后还有人。
  朱祐樘原以为自己将锦衣卫清洗干净,但从此次行动的反馈来看,锦衣卫很可能还存在着别人的暗子。
  若早知道是这么一个结果,他定然直接动用都察院的搜查厅,而不是这一支早前跟各种势力纠缠在一起的锦衣卫。
  万安听到马文升的死讯,便认真地猜测道:“陛下因此事召见老臣,恐怕是想要听取老臣对此次事件的处理意见吧?”
  “不错,朕正是此意!”朱祐樘知道万安从来都不是一个纸糊阁老,显得认真地点头道。
  马文升自然难逃一死,不管是感染天花还是被推上断头台都已经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事情该如何进行定性。
  在这场疫情中,其实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难点。
  虽然这场疫情的源头已经调查得一清二楚,但其实不适合公之于众,特别崔太医制造天花疫情的手段不能让天下人知晓。
  只是朝廷不将真相公开的话,那么对马文升等人的罪名很难定夺,甚至让马文升等人逃过历史的谴责。
  现在马文升等骨干突然染天花病逝,反而让朱祐樘更加的犹豫不决,是否要将这一场人祸公之于众。
  万安认真思索片刻,便认真地表达观点道:“陛下,老臣倒有一法!”
  “什么方法!”朱祐樘当即来了精神道。
  万安并没有直接道出,而是故意卖一个关子道:“陛下可还记得原礼部右侍郎倪岳?”
  “自然记得,三年内夺门嘛!”朱祐樘想到那一场早朝闹剧,眼睛闪过一抹怨恨和嘲讽地道。
  万安迎着朱祐樘的目光,当即进行献策:“陛下今无子嗣,而马文升等人秘密谋事确是意图谋害陛下,马文升跟崔太医亦是往来信件为证,故可定谋逆罪!”
  朱祐樘的眼睛微微一亮,当即意识到这个处理方法确实精妙。
  经过这个事情,他亦是理解后世的执政者因何要隐瞒真相,确实是有一些犯罪事实不宜全部公开。
  像马文升被誉为当朝的正人君子,若是让世人知晓这位贤臣最看重其实是自身利益,不仅影响到官员们的良好形象,亦是给现在的朝廷抹黑。
  当然,最重要还是天花疫情能够人为扩散的事情不宜传开,这个事情很可能诱发一些人效仿而出现地方疫情。
  大明王朝像是一艘巨舰,在朱祐樘的掌舵下,驶过了初春京城的天花疫情,正朝着春暖花开的时节而去。


第三百二十二章 一件被当事人遗忘的大事
  天寿山,漫天遍野的野花已经盛开。
  长陵仍旧坐落在山腰处,方城上的明楼没有一点改变,相同的建筑物格局和相同的松树景致仿佛已经将时间停滞在此处。
  “陛下,今年的风大,当心着凉了!”梁芳又苍老了一岁,显得十分关心地上前提醒。
  张永等太监随驾而来,正站在后面守护着眼前这位大明之主。
  身穿龙袍的朱祐樘的眼神坚定,整个人越发具备帝王之威,正居高临下地看着沐浴在夕阳下的祾恩殿。
  眼前的一切宛如往昔,今年的风确实要比往年更大。
  或许正是这一点,让他清楚地知道并不是这里的时间没有流逝,而是这里的一切将很难发生改变。
  帝王的陵园,似乎注定是皇帝一个人的风景。
  朱祐樘并没有离开避风,而是仍旧欣赏眼前的风景道:“梁芳,你不该劝阻!朕只有站在这里,才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什么烦心事在此时都仿佛烟消云散!”
  张永等太监默默地交换一个眼色,却是知道眼前的帝王心怀天下,不然这位皇帝不可能会这么累。
  “不瞒陛下,奴婢有时亦来这里,但不曾有过这种感受!”梁芳知道朱祐樘是将自己当作知心人,显得苦涩地说道。
  朱祐樘嗅着春风的味道,显得十分惬意地道:“可能是你已经放弃了所有,现在已经没有烦心之事吧!”
  “依奴婢之见,陛下是忧虑太多了!陛下登基三年,虽然每一年都不平静,但陛下不仅处理得极好,而且还能让帝国变得欣欣向荣,这都是陛下操劳的成果!”梁芳虽然不在朝堂,但亦是时刻关注着朝廷的动态。
  正月的那一场疫情,虽然大明都归咎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但他却知道那一场必定是人祸,甚至有人想要将天花传染给皇帝。
  在这个王朝,敌人往往不只处在外部,内部其实更加的惊心动魄。
  即便到现在,他仍旧觉得刘文泰存在很大的问题,正是年富力强的成化帝仅仅因为一场风寒病便驾崩了,这事听着便不合理。
  夕阳西下,轻轻摇曳的松树似乎在诉说不一样的故事。
  朱祐樘听到梁芳略显恭维的话,心里并没有太过于得意。
  虽然他此次成功地闯过这场天花疫情,但想要带领华夏走上强盛之路,仍旧还有很多的困难要面对。
  特别现在才是弘治三年刚刚开春,还不知有着什么样的棘手问题等着自己,又有什么样的难题令自己左右为难。
  三月的京城,已经恢复往日的热闹。
  “本店新开业,优惠大酬宾了!”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朝鲜人参又大又粗,快过来瞧一瞧。”
  ……
  鼓楼一带是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这里的商铺和地摊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甚至还有来自各国的土特产,各种吆喝声音不绝于耳。
  虽然所有商品经过崇文门要缴税,但朝廷给他们营造一个公平的商业环境,致使现在各间店铺的成交额不降反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48页  当前第28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0/5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独治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