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128节
小说作者:余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9:08
  “好在是一个月二三次,这早朝当真是犯不着天天来,作神不说,还浪费这么多时间!”
  ……
  户部尚书李裕等官员聚在一起,在经历一场场言而有实的殿仪后,而今面对这一场流于形式的早朝,却是不由得纷纷摇头地贬低道。
  正是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道:“礼莫重于视朝。凡有章奏,悉出内批,不知果上皇亲批欤,抑奸臣擅权欤?何况千官听政乃祖制,长久以往废常朝,只会令纲纪废矣!”
  户部尚书李裕等官员寻声望过去,发现正是身体微恙归来的吏部左侍郎徐溥,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
  只是对方搬出了“礼”和“祖制”,即便心里依旧对这种流于形式的早朝不屑,但亦不好反驳徐溥的话。
  吏部尚书李裕深深地打量了一眼徐溥,看到徐溥今日明显有所不同,便隐隐觉得今天的早朝不会太平。
  “百官进!”
  午门城楼的钟鼓声齐鸣,一个太监突然朗声道。
  一千多名久候的文武百官当即从午门的左右掖门鱼贯而入,在金水桥前整理衣容,而后来到奉天门广场前。
  奉天门仍旧威严耸立,代表着皇权之威。
  没过多会,随着一阵宫廷乐声响起,身穿龙袍的朱祐樘从后面出现。
  十八岁的帝王彰显着超凡的执政智慧,虽然强军的执政思路遭到保守派的诟病,但整理盐政的成效却是有目共睹。
  在首辅万安的率领之下,在场的官员当即高呼万岁之声。
  而今他们早前所窃取的九卿廷推人事权正在慢慢淡化,这位年轻的帝王已经牢牢地掌握他们所有人的命运,唯有向这位皇帝臣服才可能有出头之日。
  朱祐樘坐在宝座之上,显得不怒自威地看着下面黑压压的官员。
  虽然他恨不得一个月三次的早朝都取消,但却知道偶尔在京城官员面前露一露脸是十分有必要的,毕竟需要人家效忠还得给人家一点希望。
  在一系统的礼仪后,奏事便开始了。
  “宗人府有奏:韩王称王府从盐商购得食盐苦涩难咽,请朝廷行允行王府食盐,仅百引即可!”
  “所请不允,王府食盐一例不可再开!”
  “户部有奏:南京户部奏请南京内府承运库征收夏税折麦银一万七千余两准给应天等六卫官军月饷!”
  “所请不允,东南军饷当以月粮为主!”
  “都察院有奏:广西流贼聚众六十余人杀掠宜山等县,备御等官下所司逮问,参将王玺寇至闭门不出,指挥使戚琬、指挥同知柳绍、守备不设,虽有微功,不能赎罪,琬绍各降一级,玺降二级!”
  “所请不允,论罪太轻!”
  ……
  虽然仍旧还是要举行早朝,但朱祐樘特意挑一些简单明了的事情放在早朝之上,这样奏事的效率明显提高了一个档次。
  只是大家已经渐渐习惯弘治帝的效率,随着各个衙门的代表纷纷按着朱祐樘所指定的事项上疏,眨眼间便来到了兵部。
  兵部尚书张蓥是松江府南直隶人士,原本已经出任刑部尚书,但因为丁忧而被迫离开朝廷归家守孝。
  虽然起复为南京兵部尚书,但没有显著的军事才能,基本上是要在南京养老了,结果受万安推荐而复起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张蓥出列,显得郑重地汇报:“陛下,臣有事要奏!”
  “请奏?”朱祐樘知道兵部要上奏的是加修大同城墙的事,当即便淡淡地道。
  一直闭目养神般的徐溥眼睛突然间张开,却是朝着自己的同乡望了过来,嘴角更是微微向上扬起。
  兵部尚书张蓥从袖中掏出一份奏疏,显得郑重地上疏道:“南赣巡抚王华有负圣恩,出任南赣巡抚期间克扣军饷达千两之多,臣恳请将王华免官解押赴京候审!”


第一百七十二章 皇帝越来越成熟了
  此奏一出,整个奉天门广场瞬间安静下来。
  万安和刘吉知道兵部昨日递上来的并非这份奏疏,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
  这是乱奏吧?
  吏部尚书李裕等高级官员看到矛头直指南赣巡抚王华,心里不由得产生了怀疑,便纷纷扭头望向兵部尚书张蓥。
  陛下难道是要处置王华吗?
  绝大多数的官员并没有意识到已经是暗流汹涌,错以为张蓥所奏的事情是得到皇帝的授意,便产生了一个不好的联想。
  “张尚书,王华是南赣巡抚,如此定罪未必过于草率了?”朱祐樘没有想到是这位兵部尚书跳出来,当即便沉着脸反问道。
  虽然他知道张蓥跟徐溥作为同乡的关系密切,亦是知道张蓥并不是一个手脚干净的官员,但兵部左侍郎何琮不宜直接提拔为兵部尚书,故而选择时任南京兵部尚书的张蓥进行过渡。
  只是现在看来,这位兵部尚书并不打算领自己的情,而是跟传统的文官势力搅和到一起,更是不惜得罪自己亦要打掉自己落在地方上最重要的棋子之一。
  徐溥的嘴角微微上扬,却是早已经意料到朱祐樘的反应。
  张蓥面对朱祐樘的反问,显得十分淡定地道:“陛下,江西都司指挥使已经上报兵部,王华发给赣州新军的兵饷确实是少了两成!虽然王华此前对赣州新军将士的解释是江西布政使司的银库出了差错,但江西布政使司已经证实这是谎言,布政司已经证实是足银出库,且押解途中并没有遇到山贼。王华正是自持由陛下亲授,方敢行欺上瞒下之举,还请陛下严惩王华以彰国法!”
  “还请陛下惩处王华以彰国法!”徐溥看到张蓥给王华致命一击,当即便带领众官员纷纷附和道。
  欺上瞒下?
  吏部尚书李裕等听到这个指控,不由暗暗佩服张蓥的高明。
  “欺上”,这是给朱祐樘直接上眼药,毕竟谁都不想做被人欺瞒的君主。“瞒下”,这是给出王华对赣州新军将士声称少两成的解释。
  任谁都能看出,在王华扣克兵饷的事情发生后,朱祐樘一直迟迟没有动作,明显是有意袒护于王华。
  只是现在,张蓥将王华的案子在早朝捅了出来,更是打着“国法”和“欺上瞒下”,直接向朱祐樘施予压力。
  “国法固然重要!只是王华在南赣主持剿匪事关南方稳定,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朕会派人前往查实!”朱祐樘并不打算将王华抓回京城,当即便做出让步地道。
  虽然他很想庇护王华,不然亦不会将事情故意拖着,但王华的罪责已经得到江西方面证实,且自己亦不能百分百保证王华没有克扣兵饷。
  即便自己不同意将王华直接解押回京候审,但亦得派官员前往审查,从而确定王华克扣兵饷是否属实。
  终究而言,他并不是只需要争个胜负的党魁,而是这个王朝的皇帝,需要捍卫这个帝国的国法和正义。
  万安和刘吉原以为这位少年天子会刚愎自用,只是看到朱祐樘竟然能作出让步,不由得暗感眼前的帝王华来越成熟。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看到朱祐樘适当作出让步,亦是暗感天子越来越像一位圣主明君。
  张蓥面对这个成果并不打算鸣金收兵,却是步步紧逼地道:“陛下,此法不妥!王华并非一般官员,而是手握地方军权的巡抚,故恳求陛下即刻下令将王华押解至京,以防止地方出现兵祸。”
  咦?
  此言一出,万安等官员纷纷不解地扭头望向张蓥,万万没有想到这位新任的兵部尚书竟然还不肯罢休。
  “张尚书,你只看到可能出现的兵祸风险,但却看不出其中的剿寇机遇。且不说王华克扣兵饷之事还有值得商榷之处,今朝廷花费这么多银两去清剿赣州流寇还地方太平,现在将王华捕回京城不是前功尽弃?”朱祐樘压着心中的怒火,当即便是反问道。
  张蓥心里已经打定主意,当即便是表态地道:“陛下,王华正是看到您重视剿灭赣州流寇方如此有恃无恐,今王华之罪已经查实,自当将他即刻押解至京候审!至于清剿赣州流寇的人选,大明地方人才济济,臣定为陛下举荐一位可担大任的能臣!”
  “张尚书,你执掌兵部应当知晓朝廷的军费几何,因为区区一千两便中断此次剿寇,不知你可有计算过其中的得失?”朱祐樘深深地望一眼这位兵部尚书,便是进行质问道。
  虽然他不能罔顾国法,但亦得考虑大局。
  南赣的问题如果放任不顾,将来的花费是要以百万两计算,更是让无数百姓惨遭流寇之苦。而今因为这区区一千两便半途而废,这是让他根本无法接受的。
  现在他可以同意对王华进行调查,但绝对不会同意不问青红皂白便将王华逮捕到京城,这个做法简直就是捡芝麻而丢西瓜。
  在他的心里,即便王华真将那一千两拿了,但如果王华能将南赣的流寇问题解决,仍旧是一笔十分超值的买卖。
  “陛下,你此番言论错矣!”
  正是这时,一个声音突兀地响起。
  众人不由得暗自一惊,当即纷纷扭头望过去,发现竟然是吏部左侍郎徐溥。
  徐溥知道是时候亲自出马了,当即便出列地道:“陛下,你在东宫之时,臣便有说过:不可因小义而失大义!今王华克扣一千两兵饷固然不算多,但大义跟克扣兵饷的金额无关,而是跟是非公论有关。即便王华克扣一两兵饷,亦得即刻将他解押来京候审,而不是计算利益得失而让奸人逍遥法外!”
  “徐侍郎,你这话言过其实了吧?陛下的意思是派遣人员前去调查,何时是要让王华逍遥法外了?”李裕看到徐溥跳出来,当即便针锋相对地道。
  “徐侍郎,你用词还请严谨一些,我们刑部可还没有给王华定罪呢!”刑部尚书杜铭看到徐溥对皇帝不敬,亦是进行纠正道。
  徐溥的脸色顿时一沉,只是论到辩论能力压根不惧怕这两个草包,当即据理力争地道:“王华克扣兵饷一事已经由多名地方重要官员证实,而江西巡抚李昂当年发官仓千万石救济灾民以十万计,乃我大明难得的贤臣。今上疏揭发王华克扣兵饷一事,绝非无的放矢,今朝廷当速办王华才是大义!”
  “速办才是大义,这派人到地方审案又有何不妥?”户部尚书李嗣十分理解朱祐樘的经济账,当即便冷哼一声道。
  徐溥此次是有备而来,当即便是淡淡地道:“刚刚张尚书说了,王华并非普通官员,而是一地巡抚!若是朝廷纵容王华继续主政地方,若是他看到事败而狗急跳墙,亦或者继续克扣诱发赣州新军不满,闹出兵祸由谁来担此责呢?”
  “你休要在这里危言耸听!按你所说,凡是巡抚犯事便要解押赴京候审吗?”兵部左侍郎何琮亦是站出来反驳道。
  却不等徐溥说话,旁边的兵部尚书张蓥便是淡淡地道:“成化二十三年,甘肃巡抚被人检举贪墨和辽东巡抚将冬衣以次充好,不都是将他们直接押解回京的吗?”
  这……
  李嗣等官员听到这个例子,当即意识到人家是有备而来。
  “话虽如此,但王华今在南赣剿流寇,不宜临阵换帅!”兵部左侍郎何琮败下阵来,但还是坚持观点地道。
  徐溥对何琮很是不客气,当即便说过教地道:“有错不纠,大明何以大治?何况王华到任至今,可有何建树?朝廷派遣翰林官下地方出任巡抚并非常例,今事情已经证明王华并非军事之才,即便不将他押赴京城,亦要别择贤臣担任南赣巡抚!”
  一时间,大家被驳得哑口无言。
  其实事情确实不利于他们这边,王华到任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军事才能,偏偏还被捅出扣克兵饷一事。
  最为诡异的是,按说王华怎么都该上疏自陈以示清白,只是现在通政司那边始终都没有动静,似乎已经默认他的犯罪事实了。
  “陛下在委任之初,便已经言明给王华一年时间,如今便要论成败!徐侍郎,你未免是操之过急了!”李裕看到徐溥要揪王华的战果,当即便淡淡地提醒道。
  虽然王华至今确实没有剿寇的成果,从目前的表现并没有体现出半分的军事才能,但朝廷任命之初便给予王华一年时限。
  现在徐溥忽略时限而大谈军绩,却是为攻击而攻击了。
  徐溥并不觉得有何不妥,便是继续争辩地道:“虽是有一年之期,但至今都没有半点成效,这足说明王华并不能担此重任!”说着,便对龙椅之上的朱祐樘道:“陛下,臣知你偏袒王华,亦是想要以剿寇大局为重!只是王华不法之事经抚按一起揭发,又有布政使司等官员坐实,此事难道还不足信吗?请陛下舍小义而行大义,下令将王华解押至京候审!”
  “朕可以信,但不会轻信,故而派遣官员前去核查是朕的底线!”朱祐樘压根不受徐溥的影响,便是淡淡地表态地道。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看到朱祐樘如此表态,便是知晓这位皇帝终究不是优柔寡断的昏君,而是一个意志坚定的明君。
  即便徐溥说得天花乱坠,但终究打动不了这位帝王。
  徐溥的眉头微蹙,当即便是表态地道:“陛下,江西巡抚李昂是臣举荐!若陛下不信江西巡抚李昂,臣愿为李昂担保,恳求陛下将王华押解回京,处置这个扣克兵饷的罪人以彰国法!”
  万安和刘吉默默地交换了一个眼色,却是没有想到徐溥是要压上自己的政治生命。
  事情闹到这一步,朱祐樘即便是堂堂的帝王,那亦需要一个合适的拒绝理由。
  “徐侍郎,你是以为朕查不清此案吧?”朱祐樘似乎已经认定王华克扣兵饷是铁一般的事实,当即像是洞悉一切地道。
  徐溥没有想到朱祐樘这般直白,当即便是装糊涂地道:“陛下,臣不懂!”
  “王华克扣兵饷一案要查实,但赣南的流寇不能不顾,朕不可能置地方百姓的安危于不顾!既然你们这般执着于真相,朕必不会令汝等失望,必定将案子查得水落石出!”朱祐樘越发觉得这个事情是阴谋,当即便是表态地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48页  当前第1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8/5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独治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