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早前户部的考试一般,虽然人员远远没有户部十三司那么多,但工部四司的官员满员,故而摆放着十六张桌椅。
由于朱祐樘亲自监考,故而所有工部官员连大气都不敢粗喘,显得端端正正地坐在考桌前并不敢有什么不合礼仪的举止。
到了他们这个层次,特别还是在陛下的眼皮底下,自然是不敢做作弊的事情,何况此刻亦无法作弊。
工部尚书贾俊和工部右侍郎陈政看到朱祐樘亲自坐镇监考,自然是不敢离开,而是规规矩矩地站在旁边监考。
经过了夺门风波,而今所有官员都意识到他们早前所探知的天子是错误的,故而都是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少年天子。
工部右侍郎陈政是军户子弟,得益于从小勤苦好学,而今亦是跻身到工部右侍郎的位置上,忍不住暗暗地观察这位跟传闻大相径庭的少年帝王。
所有朝臣都以为这位新君缺少魄力,压根斗不过上面的那个老油条,但谁想要竟然来了一手王炸。
现在十二团营不仅被这位少年天子握在手里,而今以万安为首的门党迅速成型,反观早前被看好的清流已经溃不成军,甚至外戚和勋贵深陷牢笼之中。
仅仅一个月的隐忍,在怀恩逼走万安的事情上突然发难,利用废储谣言打得清流抱头鼠窜,而今庆云侯府的生死都已经被这位少年天子握在手里。
都说这位少年天子是得到了老皇帝的临终授计,但如此的隐忍和计谋,怕是老皇帝都做不到,又怎么可能是教导这位少年天子的老师呢?
“陈政!”朱祐樘注意到陈政似乎观察自己,却是突然沉着脸道。
陈政知道自己已经惹了天怒,想到原户部尚书李敏等人的遭遇,吓得抖如筛糠上前道:“臣在!”
“你的工部右侍郎的位置得空出来,晋升工部左侍郎吧!”朱祐樘不明白这人怎么怕成这样,当即便做出决定地道。
陈政并不是自己理想的工部左侍郎人选,但能够爬在这个位置都有一定的过人之处,而出身于广州对自己将来的布局没准有大用。
陈政听到前面半句心已经凉了半截,但听到后面半句当即心花怒放,而后饱含热泪地表态道:“陛下大恩,臣愿为陛下效死!”
“朕不需要死人,用心替朕办事即可!”朱祐樘明显感受到面前的忠臣突然多了,便淡淡地表态道。
贾俊扭头望着陈政,记得这货早前还口口声声要一起逼迫陛下以廷推择官,怎么到了自己头上便不懂得拒绝了呢?
在这边进行提拔的时候,十六份试卷已经下发完毕,众工部官员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翻开了考试。
“第一题:论修建都江堰的经济效益及飞沙堰在水利中的作用?”
“第二题:论修建灵渠的意义及大天平和小天平设计的高度较低是出于何种目的?”
“第三题:论修建郑国渠的原因及水流不能入渠迫使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的真正原因?”
……
十六位工部官员看着这上面题目,除了那些懂得水利知识的官员外,其他官员都不由得纷纷傻眼了。
且不说这些题目是闻所未闻,而且显得那般的刁钻,甚至一些官员压根都不知道题中的灵渠在哪里。
只是这个事情又怪得了谁?书到用时方恨少,这还是跟他们自己勤于应酬而疏于学习有关,此刻不少官员压根不知从何处下笔。
虽然有人欲哭无泪,但亦有人心花怒放,一些有才学的官员压根不害怕这种题目,当即便捻袖泼墨挥毫。
此次考试就像是一场大浪淘沙,一些真正具备治水才能的官员会浮现,而弘治王朝将会迎来治水能臣。
“刘柊禹,你做甚?”陈政看到屯田司主事刘柊禹突然猛地夹着屁股站起身,当即便厉声呵斥道。
刘柊禹操着一口河南口音,仍是紧紧地夹着股屁道:“陛下,臣只剩下最后一道,但臣实在……实在憋不住,恐在此唐突陛下,请许臣出恭!”
“领他前去!”朱祐樘知道对方并不是有意不敬,便轻轻地摆手道。
刘柊禹如蒙大赦,当即便是夹着屁股跟随太监离开。
“陛下,此人是屯田司主事刘柊禹,这个年轻人历来没有规矩,臣定会严加惩处!”工部尚书贾俊不喜欢刘柊禹这种缺少礼处的年轻官员,当即便站出来表态道。
朱祐樘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得知此人竟然只剩下最后一道,便让人去将此人的试卷送了上来。
看着上面工工整整的答案,虽然没有后世那般系统的理论结构知识,但每一道都已经抓到了题目的核心。
为何一个小小的沛县能出刘邦、萧何、曹参、周勃、樊哙、夏侯婴、王陵、周昌等一大帮人才,其实华夏从来都不缺少人才,而是人才缺少一个舞台罢了。
朱祐樘虽然不知道其他工部官员的答案会是怎么样,但从此人的行文和逻辑上,这确确实实是一个懂得治水的人才。
“臣昨日吃的鱼不新鲜,故昨夜已坏腹,方才确是不能忍,请陛下治罪!”刘柊禹归来,主动向朱祐樘请罪道。
朱祐樘已经将试卷看完,便是淡淡地询问道:“你是河南哪里的?”
“臣是河南开封府人士,家中以打鱼为业!”刘柊禹当即如实答道。
朱祐樘看着这个人的黝黑且粗糙的皮肤便断定确实是来自于底层,便是淡淡地道:“若想朕不追责倒亦是可以。朕这里有一问,若是你能想出令朕满意的答案,朕可以饶你这一回!”
“请陛下出题!”刘柊宇的眼睛微亮,当即便自信地表态道。
朱祐樘看着还在考试上抓耳挠腮的十五人,便出题道:“黄河自古多沙,致开封之北的黄河已成天上河,故早前便有官员提议迁城。今朕有此一问,黄河当如何治沙?”
这……
贾俊和陈政不由得面面相觑,这道题目如此之刁钻,简直就是在强人所难。
朱祐樘看着刘柊禹要勉强开口作答,便是制止道:“你无须即刻答朕!若是三日内有了答案,那么便到皇宫求见,若不然便到午门领二十廷杖吧!”
“臣遵旨!”刘柊禹的额头冒汗,但还是一本正经地表态道。
一炷香后,工部的考试已经结束。
朱祐樘乘坐龙辇回到乾清宫,只是从郭镛的口中得知怀恩竟然被毒杀在大牢之中,不由得微微感到一阵寒意。
怀恩昨晚被人“勒死”牢房中可以说是在计划之内的事情,但自己刚刚同意跟怀恩相见,结果怀恩便被毒害,这事恐怕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巧合了。
当初自己之所以同意怀恩归来,正是因为怀恩的“能量太大”,加上对废储的疑云,所以才想着让他回来好破局,但没有想到给人抢先灭口了。
“陛下,不知可还有什么吩咐呢?”郭镛将事情汇报完毕后,显得恭敬地询问道。
朱祐樘知道怀恩和庆云侯都要处置,便是淡淡地吩咐道:“传召刑部尚书杜铭!”
“遵旨!”郭镛当即便是表态道。
尔雅亲自送来茶水,那双羊脂玉般的手将茶盏放到桌面上,像做了错事一般,却是不敢正眼瞧朱祐樘。
牛蒙蒙还是大大咧咧的性子,看到朱祐樘要处理奏疏,当即便将自己的小花猫丢到一边,然后乖巧地站在书桌前替朱祐樘研墨。
朱祐樘正要将精力放回到两京十三省的政务上,这才刚刚翻起湖广方面的奏疏,结果不由得傻眼道:“王越欲反?”
第七十九章 盐事邻私,官却无恐
湖广行省,京山县衙公堂。
堂下大量百姓围观,身穿囚服的黎光明被衙役带上公堂,公堂上端坐的是身穿三品官服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越。
王越戎马半生,虽沾着文人的儒气,但身上亦不乏军人的铁血,而今已经六旬但双眼仍旧炯炯有神。
经过安陆的谪居生活和重新复起,他宛如宝剑出鞘般一拍惊堂木沉声道:“犯官黎文光,你可知罪?”
“钦差大人,你不是都已经查到了吗?”黎光明虽然被收监但消息仍旧灵通,显得十分不屑地反问道。
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京山县的盐价之所以比安陆州还要便宜一百五十文钱,自然不是黎光明这种贪婪之徒大发慈悲所致。
在王越的追查之下,事情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黎光明所售的并不是淮官盐,而是粤官盐,由于“盐与引离,即以私盐论”,故而亦算是私盐的一类。
在这个时期,私盐可分为五大类:场私、商私、官私、枭私和邻私。
场私,指灶户绕过官府管控私行买卖的行为。
商私,指商人凭借官方承包食盐销售的身份进行一种走私行为,是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走私模式。
官私,指官方人员借助职务之便的走私食盐行为,这是缉私官役压根不敢管的走私行为。
枭私,指民间的团伙走私,通常有自己的武装小部队。
邻私,是指相邻引地的食盐违法跨境销售。
由于朝廷划分固定的食盐销售区域,即便你从广州拿到廉价的官盐,若是想要销往京城,这是绝对不会被允许的,广东盐只能在广东境内及广西邻近的两三个府出售。
反观淮盐,盐商从扬州拿到官盐后,则可以运送到京山县销售,毅然垄断了全国的大部分经济重镇。
虽然淮盐的销售区域广,但腐败十分的严重,早已经成为蛆虫的聚集地。
淮盐商架不住盐官的狮子大开口,加之销往京山县还要承担高昂的运输成本,均摊下来每斤盐的成本便上去了。
反观广东有广州盐课提举司和海北盐课提举司,这里的官盐成本低廉,而运输费用更是少了一大截,故而广东官盐拥有绝对的价格优势。
别说是一斤盐售价二百五十文,哪怕二百文都能够赚上一笔,而黎光明名下的盐行所售正是广东盐,亦是他低价售盐的奥秘所在。
“我一直以为盐行是赵掌柜的,没想到只是替黎光明打理!”
“此事大家早已经心知肚明了,不过黎光明怎么突然承认盐行是他的呢?”
“还不是因为早前胡大牛的案子?只是黎光明亦是倒霉,偏巧广东那边送私盐过来给钦差当场抓了!”
“对啊!现在哪怕黎光明想要狡辩都不成了,这贩卖私盐已经是人赃并获的事,听说是要砍头对吧?”
……
堂下的百姓看到审讯的进展,却是知道黎光明贩卖私盐的事情已经无法抵赖,不由得窃窃私语地道。
王越看到黎光明满脸嚣张,却是没想到完全没有一丝悔改之心,当即一拍惊堂木道:“传盐枭黄霸天!”
“小人从广东将盐送过来,赚的无非是一点辛苦钱。以前京山的交易人叫陈老六,有一次来到京山便被肖知县抓了,而后黎光明亲自出面将我们从县狱中带了出来,所以小人一直知道新的合作对象是黎光明,所以此次……”黄霸天被押上公堂,便进行招供道。
“所以此次你才大摇大摆进城,正好给钦差大人人赃并获,对吧?”旁边听审的湖广按察使杨继宗轻捋着胡须,帮着进行补充道。
“正是如此!”黄霸天十分懊悔地道。
王越望向跪在堂上的肖知县,显得气不打一处地道:“肖知县,本钦差从你后宅查抄三万多两白银,这些年你是没少拿从中分得好处啊!”
“犯官知罪!”肖知县知道已经无法辩解,当即便认罪地道。
王越并不同情这个跟黎光明沆瀣一气的肖知县,扭头望向另一边的黎光明道:“黎光明,你可认罪?”
“一名相师说老夫今年有一劫,还真是所言不虚!即是上天定数,老夫便没有什么好辩的,拿供状过来便是!”黎光明自然无法抵赖,显得十分洒脱地道。
“他说的算命先生是谁,我也想去算一卦!”
“应该是京源村那个瞎眼婆,不过听说已经被调到安陆州开铺子了!”
“倒亦是可惜!不过此次黎光明是真倒霉,他不说谁知道盐行是他开的呢?”
……
堂下的百姓对玄学之事十分的感兴趣,结合着黎光明的此次遭遇,都是认为黎光明确实是走了霉运,不由得纷纷议论起那位神婆道。
王越扭头望了一眼旁边的书吏,书吏已经将三份供状准备妥当,便起身将供状送到三个人的面前。
黎光明和肖知县都是识字之人,自然知道自己要供状上面的内容是什么,而黄霸天则是赌王越不要坑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