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37节
小说作者:余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9:08
  世人都羡慕皇帝好,但只有真正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你才会知道皇帝的工作真的是没完没了。
  “陛下,不知因何事传召老奴呢?”怀恩从外面走了进来,那双小眼睛正在暗暗窥探朱祐樘地道。
  朱祐樘的眼神复杂地打量着这个满脸奸相的老太监,跟着那帮文官真的是一丘之貉,便是拿起旁边的一本书道:“朕在书室发现万阁老献给先帝的一个小篓,你可知此事?可曾记得里面装着何物?”
  “奴婢离开先帝已有数年,并不知晓万安赠小篓一事,但万安确实有向先皇献书的习惯,这书可是从小篓中所得?”怀恩的心里一阵暗喜,却是乔装不知地道。
  朱祐樘看着书的封面念出书名,显得十分鄙夷地道:“京城秘事!如此不堪入目之物,朕亦不忍再提,不愿多瞧,不想万安并非君子!”。
  怀恩正想要明知故问地提及是否是房中术,结果朱祐樘率先开口道:“怀恩,今朝臣纷纷上疏弹劾万阁老,你深知朝中的形势,却不知对万阁老此人如何看待呢?”
  “万阁老投先帝所好,方得重用!只是其才能不及刘吉,贤名不足徐溥十一,故奴婢认为万阁老实非良相!”怀恩突然被这么一问,当即说出自己的看法道。
  其实现在不需要他再添油加醋了,这位新君终究从小接受儒学,又是一个极为崇尚君子之风的人。现在万安被自己如此栽赃,万安注定是要被这位新君踢出朝堂。
  朱祐樘轻轻地点了点头,像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道:“朕并非能言善道之君,只是万安献给先帝的书册非君子所为!你将这些弹劾万阁老的奏疏送过去读给他听,同时跟他说向先帝献书之事朕已知晓,问他此事一经公开可敢留于朝堂乎?”
  “奴婢遵旨!”怀恩看到事情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中,便暗自得意地拱手领命道。
  朱祐樘看着怀恩急匆匆离开的背影,想到那个突然出现的小篓,心里不由得感到了一种强烈的不安。
  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但随着一团乌云从东边飘来,这团乌云像是给这座金碧辉煌的紫禁城泼了一盆水般,瞬间便失了一些颜色。
  文渊阁,整座紫禁城唯一采用黑色琉璃瓦的建筑物,原本作为藏书阁楼的功效已经淡化,而今毅然成为大明王朝的中枢机构。
  一个身穿蟒袍的老头正伏身在案前,满脸已经是老年斑,雪白的眉毛很长,那双眼睛亦是变得浑浊起来。
  不论你是高高在上的帝国首辅,还是田间劳作的贫苦农民,岁月都在公平地摧残所有人,不曾遗忘任何一人。
  万安面对着来自两京十三省的奏疏,正是认认真真地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一张纸条上,而后将纸条粘在奏疏上面,这便是内阁的票拟工作。
  “老爷,您要不要先歇一歇呢?”一个仆人送来茶水,显得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当今圣上不好糊弄,要歇亦得等下衙再回家歇了!”万安却是连头都没有抬,便继续票拟奏疏道。
  尽管他一直被世人戏称草包阁老,但这不过是政敌攻击自己的手段罢了。
  这些人亦不想想,自己可是地地道道的词臣出身,成化五年便开始接触阁事,担任首辅已经十年之久。
  自己或许不是政治斗争的好手,但论到处理大明王朝的政务,纵观满朝文臣无一人能在自己之上。
  其实他知道陛下之所以没有撤掉他,除了需要自己跟朝堂其他势力处于平衡状态外,正是看中他处理地方政务的这一份经验和能力。
  仆人正要离开,结果看到进来的怀恩便热情相迎道:“怀公公,您怎么来了?”
  “陛下口谕!”怀恩压根不正眼瞧万安的仆人,显得趾高气昂地道。
  万安顿时一激灵,便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急忙向怀恩行礼道:“恭请圣安!”
  “圣躬安!陛下已知你献书给先帝之事,若此事一经公开,汝可敢留于朝堂乎?”怀恩的嘴角微微上扬,便直接传达旨意道。
  万安的眉头不由得蹙起,心道:为何不敢,同时缓缓地点头道:“臣给先帝献过几次书,不知指的是哪一次呢?”
  “万阁老,自然是最不堪的那一次,你真要进行挑破不成?”怀恩知道这位媚臣的黑历史不少,便皮笑肉不笑地反问道。
  万安不由得一阵心虚,毕竟有些书的内容确实不宜公开,当即便主动认错道:“臣知错矣,请陛下宽恕!”
  怀恩的眉头不由得微微蹙起,发现这个老家伙的脸皮比城墙还要厚,只是好在事情已经由不由万安装糊涂了。
  魏彬跟着怀恩过来,当即心领神会地取出一份弹劾的奏疏念道:“吏科都给事中宋琮谨奏:为感天恩,乞赐圣断早诛奸险巧佞、专权贼臣以清朝政,以绝贪赎之患事……”
  “臣知错矣,请陛下宽恕!”万安没有想到徐溥的人竟然还往自己身上捅刀子,便诚惶诚恐地道。
  怀恩发现这个人还不打算辞官离开,便咬牙地命令道:“再读!”
  魏彬又抽出一份奏疏,便是进行念道:“臣兵科都给事中张善吉谨奏:臣观大学士万安窃权乱政,误国殃民,乃新朝第一祸害也……”
  “臣知错矣,请陛下宽恕!”万安没有想到刘吉的人都要往自己身上捅刀子,便是暗暗咬牙地表态道。
  外面的天空越来越昏暗,似乎随时都要下雨。
  文渊阁的首辅值房内,一直不断传出朗诵奏疏的声音。
  次辅刘吉同样呆在自己值房处理票拟工作,只是听着隔壁迟迟没有结果,最终忍不住走出自己值房蹲起隔壁的墙角。
  若是如同计划一般顺利的话,今天便是万安离朝之日,而他苦苦等待十年之久的首辅宝座就在眼前了。
  只是,事情真如自己所愿吗?
  “臣知错矣,请陛下宽恕!”万安发现这些人的弹劾越来越没新意,故而还是选择认错地道。
  怀恩看到事情渐渐脱离自己的掌握,万万没有想到这些读圣贤书的读书人脸皮如此之厚,又从牙缝中挤出两个字道:“再读”。
  “没了!”魏彬的两手一摊,声音显得沙哑地道。
  怀恩知道其实有再多的弹劾奏疏恐怕都没有用处,便上前质问道:“你向先帝上献房中术书,此大臣所为耶?”
  万安的脸色微变,却是震惊地望向怀恩。
  怀恩再也忍不了这个老不肯辞官的老首辅,看到他腰间的牙牌,当即便一把扯下来道:“可出矣!”
  “请吧!”身后的两名小太监看到万安的牙牌被夺,亦是上前准备逐离万安道。
  万安不由得长叹一声,眼睛复杂地望了一眼怀恩,便是抱起放在桌面上的玉件离开,离开这个自己呆了十几年的地方。
  “老祖宗,这样做……似乎不好吧?”魏彬看到怀恩抢夺万安的牙牌并逼其离开,不由得担忧地道。
  怀恩是看着朱祐樘成大的,便是十分自信地道:“陛下的意思已经很明显,要的便是这个老家伙离开,杂家现在替陛下做了恶人,陛下感激还来不及呢!”
  正是说话间,外面下起了一场秋雨,夹带风声的雨像是秋之哀鸣,这座巍峨的北京城似乎已经预感到血灾临世。


第六十一章 臣为刀殂,君为鱼肉。
  虽然是一个已经临近黄昏的雨天,但万安被陛下撵出紫禁城的消息不胫而走。
  “这个纸糊阁老终于被撵了,大明当兴!”
  “如此媚臣实属咱们文官之耻,当漂一大白!”
  “不说了,今晚我要跟我的两个小妾打马吊到天亮!”
  ……
  在得知高高在上的首辅万安被陛下撵出紫禁城,很多文官的反应并不是上疏向陛下求情,而是纷纷拍手称快道。
  尽管万安在首辅的位置上已经有十年之久,只是作为先帝的应声虫,这让很多官员对此十分的不屑。
  且不说他们文官集团是以限制皇权为己任,万安这种靠献媚上位的首辅注定要受到主流文官的批判,他们理想的领军人要像徐溥这种道德君子,秉行圣人贤者宜居高位的教导。
  现在内阁首辅万安倒台,跟随万安的媚臣自然是树倒猢狲散,而这个朝堂将会迎来万象更新的新时代。
  夜幕降临,京城的雨停了。
  徐府的灯火通明,门庭若市。
  京城的官员像是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般,纷纷携礼从四面八方涌向徐府,毅然是想要抱上这根粗大腿。
  现在作为媚党党魁的万安倒台,且不论刘吉的处境如何,而今内阁已经处于严重缺员状态,那么增加阁臣便是势在必行。
  虽然礼部尚书周洪谟是站在内阁门槛最近的人,而后才轮到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徐溥,但徐溥无论能力还是声望都远在周洪谟之上。
  最为重要的是,礼部尚书周洪谟跟万安是同乡,而他之所以能够到达这个位置是得益于万安的提携。
  正是如此,礼部尚书周洪谟将会受到万安事件的连累,而徐溥将会毫无悬念地入阁拜相,成为当之无愧的清流旗帜。
  徐府是一个奢靡的宅子,在后宅专门修建一座暖阁,而今晚这里备了一顿丰盛的酒席,众宾客依序而坐。
  身穿二品官服的徐溥居主座而坐,跟众宾客在这里吃菜喝酒,心里亦是生起一种扬眉吐气的畅快感。
  自从新君继位接连碰壁之后,而今一切终于是回到正轨之上,那个最碍事的老家伙离开,自己的前途重新变得璀璨夺目。
  “若不是这个老家伙,李裕现在已经滚回到江西了。”礼部右侍郎倪岳喝了一口酒,当即恨恨地道。
  户部右侍郎叶淇放下筷子,亦是轻轻地点了点头道:“不错!只是好在,今万安去矣,大明将得大治!”
  “来,咱们同饮此杯,共谋盛世!”兵部尚书余子俊举起手中的酒杯,显得豪气万丈地劝酒道。
  余子俊是四川人士,跟万安是乡党,只是新朝之后,他跟着徐溥是渐行渐近,今晚更是直接来到徐溥的府上共谋大事,毅然已经成为徐党的核心人员。
  水无常势,人无常态,这便是大明的官场。
  虽然早前余子俊追随万安,但除了情如父子的师生关系外,同年和同乡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忠诚可言,很多官员历来都是谁能扛起文官集团领袖的大旗便跟谁混。
  徐溥今晚可谓是春风得意,此刻的心情显得十分舒畅,便举起手中的酒杯进行响应道:“来,同饮,共谋盛世!”
  在交杯错盏间,几杯酒纷纷下肚,众人的关系悄然上升。
  徐溥望着到场的兵部尚书余子俊、户部右侍郎叶淇、礼部右侍郎倪岳和翰林侍读学士刘健等人,知道这都是自己接下来掌控朝堂的重要成员。
  若说此时心中有什么遗憾,便是明明自己一手调教的宽仁太子,结果登上帝位便像是换了一个人般。
  徐溥原本想要用刚硬的方式吓破朱祐樘本性怯弱、没主见的纸老虎,但其中的政治风险过大,突然对同是帝师的刘健举杯道:“刘学士,咱们共饮一杯!”
  “徐学士,不敢,下官敬您!”刘健看到徐溥向自己隔空举杯,显得受宠若惊地道。
  今天他的心情同样很好,其实内阁没有增补成员阻的何止是徐溥的道。若是徐溥顺利入阁,那么便空出翰林学士的位置,将会由他进行递补。
  只是徐溥入阁失败,连带他这位翰林侍读学士不能更进一步,望着翰林院学士的位置是求而不得。
  至于后面的词臣同样如此,若他将翰林侍读学士的位置空出来,后面的翰林官都能层层递进皆大欢喜。
  所幸,现在内阁首辅万安终于倒台,徐溥谋得内阁首辅的位置,而自己将成为新任翰林学士,自己身后的词臣亦能层层递进。
  “咱们两人都是东宫旧人,今同朝为官当共进退!”徐溥知道刘健是一个有野心的官员,亦是有意加深关系地道。
  虽然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导致文官集团失去天然的领袖。只是在这么多年的摸索中,他们其实已经找到合适的领袖人物,便是拥有“帝师”身份的清流词臣。
  以后面的历史来看,不管是隆庆朝的帝师高拱,还是万历朝的帝师张居正,都是具备这一种属性。
  户部右侍郎叶淇看着这两位帝师共饮,心里亦是十分的羡慕。
  “徐学士,今万安已去,接下来咱们当如何是好?”礼部右侍郎倪岳喝得微醺,便进行打听地道。
  兵部尚书余子俊等官员纷纷停下筷子,便好奇地扭头望向徐溥。
  现在万安已经被他们成功扳倒,接下来的朝堂将会面临一场大洗牌,而他们的下一场同样显得十分重要。
  徐溥早已经有了谋算,夹起一个蚕豆放进嘴里咀嚼道:“今陛下登基已近满月,然不开日讲,不举经筵,非明君之举也!尔等皆为人臣,自当上疏劝谏陛下举经筵开日讲!”
  日讲和经筵制度并非起于太祖朱元璋,而是那位八岁登基的皇帝,三杨柄政时期,始制定日讲、经筵仪注。每日一小讲,每旬一大讲,为帝王接受儒家教育的主要方式,《四书》、《五经》及《帝鉴图说》为主要的教材。
  其实日讲还是其次,主要是经筵制度,即便是天子亦要受到经筵上的礼法约束,让天子像经历着一场又一场严格的军训般。
  只是朱祐樘登基眼看就要满月,但日讲和经筵都一直拖着。而今要求朱祐樘重开日讲和经筵,哪怕不能对朱祐樘进行二次洗脑,在经筵上训一训这个孙子亦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48页  当前第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5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独治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