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新技术能在石柱迅速推广,只用了半年就有了大收获,就是因为张凤仪是自己的儿媳,而自己是石柱土司,在推行政令方面,可以一言九鼎,没有人敢和自己唱反调。
秦良玉:“这李员外真是好人,不光救了你的命,还送我们这么好的种植技术。回头备一份大礼,亲自送去,好好感谢感谢他。对了,他送给咱们的化肥,试用了几片田地,效果卓越,但咱们明年可就没有了……你得去联络联络他,看看怎么个购买法。”
说到这里,秦良玉的眉头微微皱起:“陕西离咱们这里很远,川中又多山,运输不便,这化肥要是从陕西那边运过来,只怕有点……唉……这可如何是好?”
两人正说到这里,突然听到万寿寨门口哨塔上的哨兵大声叫道:“远处有一匹快马过来了。”
“一匹?”秦良玉:“信使?”
只见一骑快马飞奔而来,那马快要奔到寨门前不远处,就被运送玉米的队伍给挡住了。
白杆兵卸甲归田,种田呢,这支挑玉米的队伍个个都是白杆兵,打仗都是不怕死的,胆儿肥得很。
见到战马狂奔而来也不怕,反而哈哈笑,有人还张开双臂挡在了路中间,大声喝问道:“万寿山万寿寨!不要乱闯!”
马上骑士急吼:“紧急军情,快让路。”
“哇,紧急军情啊?”白杆兵们这才让开。
信使这才冲过了运玉米的队伍,冲到了寨门,他本来还以为要等通报呢,却没想到,巾帼女将军秦良玉、独眼马马祥麟,以及张凤仪三人,全都站在寨门口,正瞪着他看。
信使刷地一下滚鞍落马,抱拳急道:“小人李源,高家村信使,八百里加急军情急报。”
高家村?
马祥麟和张凤仪同时大喜:“高家村来的朋友!”
秦良玉也“哟”了一声,转头看了一眼正往寨子里运的玉米,转头过来再看信使,感觉贼顺眼。
李源跑得有点累,但精神还挺足。他从延绥总兵陈奇瑜麾下逃跑到了高家村,投入石坚麾下,继续做起了自己信使的老本行。
这一次高家村要传讯到川中,路程遥远,而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高家村那些经验不丰富的新兵蛋子信使,哪里接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于是老信使李源就出动了!
拿出他八百里加急送信的功夫,一路狂奔,冲到了万寿寨来。
出发前,石坚给他许诺了这一次任务有特殊津贴,足足十五两银子的特殊津贴呢,这么好的事,以前在陈奇瑜手下可没享受过。
为了特殊津贴也得拼了,李源精神十足:“秦将军,流寇从开封向西南方向挺进,绕过洛阳,恐进入四省交界之地。我高家村已经发兵山阳县、河南巡抚樊尚燝也已调军追在流寇之后!”
秦良玉一听这话,顿时懂了:“白杆兵,立即出发,前往夔州。”
夔州,也就是现在的奉节县。川东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流寇若是想要入川,夔州是绕不开的一关。
“不对!”秦良玉刚下完令,表情就变得更凝重了:“流寇与正规军不同,正规军需要维持后勤补给线,所以必须挨着城池打,夔州绕不过。但流寇不需要维持后勤补给线,他们不会去摸夔州,只会穿过夔州北方的崇山峻岭入川。”
秦良玉马上修正命令:“祥麟、凤仪,咱们三人立即率几千白杆兵,去夔州北方的榔树垭口、白岩槽、峡沟、双头包山、飞度峡、南宫山一线,布下哨点,回来巡梭,务必将流寇挡在川外。”
万寿寨紧急动员开始!
白杆兵们刚刚还在开开心心挑着玉米担子呢,现在立即将担子一撂,重新拿起了白杆枪。
哦不对,要在裤兜里偷偷塞上两个玉米棒子,半路上吃。
今年的大丰收,给白杆兵们带来了底气。
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缺少军粮,可以饱着肚子打仗了。
而秦良玉本人,也赶紧披挂着甲。
她的铠甲,就是后世戏班子里给“穆桂英”身上弄的那一套铠甲的原型,贼好看。虽然她已经五十九岁高龄,但穿上这一身铠甲,依旧显得英姿飒爽,杀气腾腾。
“信使,你叫李源是吧?烦请你先一步回报,我军马上就去。”
李源:“啊?好的好的,我马上回去,哈哈哈,一回去就能领到十五两银子特别津贴了,哈哈哈哈,高家村的待遇真是太好了。哈哈哈……八百里加急,回去领银子了。”
秦良玉:“???”
第764章 入驻武关
河南……
刚刚遭遇过黄河决堤的河南,在崇祯六年,又迎来了大旱灾。
秋既无收,麦又难种。野无青草,十室九空。于是有斗米值银五钱者,有工作一日不得米者,有采草根树叶充饥者,有夫弃其妻、母弃其子者,有卖一子女不足数餐者,有自缢空林、甘填沟渠者,有饿死路侧者,有鹑衣菜色而行乞者,有枕比而毙者,有泥门担簦而逃者,有骨肉相残食者。
就在这样悲惨的情况下,流寇又来了!
如蝗虫大军般到来的流寇,提着刀剑,本来准备冲进村庄里大抢特抢一通的,但是他们看到河南的乡村普遍都是这样的情况,也不禁吓了一大跳。
“闯王大哥,咱们在村庄里什么也抢不到。”猛虎回报道:“河南的老百姓比我们还他娘的穷。”
闯王听到回报,也不禁有点懵:“这可如何是好?我们十几万大军,得有吃的啊。”
“还是得攻城。”闯将从旁边冒出头来:“闯王大哥,请容我说一句,以我军现在的规模,抢乡村,抢老百姓已经毫无意义了。得抢多少老百姓才够我们十几万人吃?咱们只能去抢朝廷的城池,开官府的粮仓。至于这些农民老百姓,不但不能再抢,反而应该大力吸收,全都让他们加入我军才是。这样咱们才能继续壮大,抢更多的城池。”
闯王听完,也觉得有理。
流寇军一改常态,不再抢劫乡村,大力裹胁乡民,壮大军队,将攻击目标放在了城池上。
贼军分多路出击,河南西部各县城相继陷落。
流寇再次势盛!
兵锋直指武关……
……
天柱山。
天柱山下的老百姓们,听说流寇有可能要来的消息,慌得不行。
但他们没有等来流寇,却先等来了高家村的后勤补给运输队。
这只运输队一来,山阳县的老百姓就享福了。
李道玄二话不说,首先就是下令,一家发五斗粮食。
先把老百姓的情绪安抚住。
这招一出,果然效果卓著,老百姓们瞬间不慌了,并且变得贼听话,贼配合。
大家暂时放下农活,修筑各种防御工具,挖战壕、挖散兵坑,将山阳县各个乡村搞得跟地道战里的乡村似的,一切准备妥当,只等鬼子进村。
然后消息就来了!
流寇到了,在河南祸祸了一圈之后,原本只剩下十几万人的流寇大军,又一次膨胀到了二十五万人。
兵强马壮,连陷县城。
流寇兵力一强,就又开始浪,居然没有躲进四省交界处的山林,而是直接向着武关杀了过去。
“流寇快要到武关了。”罗希飞快地跑进了药王庙,大声叫道:“郑兄,大事不好,流寇就要到武关了,武关是陕西的门户,流寇若是攻破武关,就能再次回到陕西了。我们该怎么办?”
这消息传来,郑狗子也不禁摊了摊手:“流寇这么嚣张?山路都不走了,直接走官道,还敢直冲武关?”
罗希:“流寇肯定是算准了洪承畴被蒙古人拖在了固原,没有空来对付他们,陕西军力空虚,所以就敢正面攻打武关了。”
“成,那我们移动到武关去。”李道玄从马车里走了出来,笑道:“咱们选择驻扎在山阳县,就是因为这里位置居中,方便去周围任何一个地方增援。流寇在哪,咱们就到哪。”
李道玄一声令下,民团立即行动起来。
从天柱山赶去武关,也就一百里路。
大伙儿稍稍把火腿甩快一点,跑呀跑的,也就一天多点时间,武关就在望了。
罗希道:“看,武关,并没有看到贼兵在关上祸祸,这个关卡还在官兵手里。”
趴地兔:“可我也没看到官兵啊。”
这句话一出口,罗希就有点懵了:“奇了?这里是陕西门户,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应该常年累月驻着着一卫官兵啊,人呢?”
趴地兔:“噗哈哈哈,逃了,肯定是逃了。”
罗希抹了一把汗。
就在这时候,高家村民团的斥候,已经在武关上冒出头来了,还在关墙上远远地对着主力部队挥手,意思是没有危险,可以过去。
大伙儿赶紧脚下加速,跑到武关里。
到了关内一看,果然,整个武关已经空了!
没有一个官兵,当然,也没有一个老百姓。住在武关的当地老百姓,看到官兵逃了,他们自然也不会傻乎乎的留在此地,全都拖儿带女,躲到了附近的山林里去了。
罗希哭笑不得:“这守关武将,比我还怂啊。我虽然打输了就会跑,但是还没打之前,我也不会跑呀。这家伙就不怕被皇上收拾吗?”
郑狗子笑:“跑了只会被革职,打输了可是要死的。没了官兵也好,正好方便我们发挥。”
高家村民团立即开始确认自己的防守位置了。
就和驻守洛阳时一样,率先找好自己的位置,做好记号,贼军来才时才知道自己应该出现在哪里。
罗希和他的家丁感觉有点没事可干,一群人只能在高家村民团的屁股后面转来转去……
“那个……郑兄,能不能,帮我也找点事做做?”
罗希有点小尴尬地道:“好歹是我请你们来帮忙的,结果我啥也没做,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好。”
“让开。”一个民团士兵从后面走过来,推开了罗希:“别挡在路中间呀。”
罗希:“……”
这就很尴尬,他又急中生智:“要不然,我的人来负责斥候,哨探,这些我们也很拿手的。”
“这倒是不错。”郑狗子笑道:“选一些你的人上哨塔,站在高处放哨。另外,派几个人从武关东边出去,向着河南那边探进去一段儿,发现流寇大军就立即跑回来报告。”
罗希大喜:“好咧!那我可终于派上用场了。”
他手下好歹有一百五十个家丁呢,而且,这些家丁也算得上精锐,明朝将军们的家丁兵,都是精锐,不会有软脚虾。
这群家丁分出数人,上了哨塔。另分出数人,出了武关,散布在周围,做起斥候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来。
……
PS:理论上这里应该写写武关的官兵,但是又要出场新人物,人物太多会造成读者阅读不顺,所以干脆让武关的守军逃跑了,省点没用的字数。
第765章 喊门
“什么?武关守军跑了?”刚刚走马上任,还在西安府处理文书的新任巡抚练国事,听到这个消息时,顿时感觉到整个人都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