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信使:“阎正虎部贼军,攻破了隰州,在我出发的时候,他们离平阳府只有百里之遥了。知府大人身边只有一部民团,不堪一用,求王千总回援。”
白猫:“……”
Test-02天尊这时候刚刚用胶水粘好了被砍坏的硅胶身体,对着白猫挥了挥手:“去吧!追击紫金梁的队伍少了你一个没事的,不能让平阳府的老百姓被残害。”
白猫点了点头,抱了抱拳,和王二两人立即率军折返,向着平阳府去了。
李道玄想了想,转身对石坚道:“隰州临近黄河,阎正虎不一定会去平阳府,万一他沿着黄河东岸南下,龙门黄河大桥就会首当其冲,你得回去驻守龙门大桥。”
石坚也赶紧领命,率部回去镇守。
这一下,高家村民团一下子减了两千兵力。
不过大伙儿还没来得及继续向前呢,又一骑快马飞奔而来,这一次来的信使,居然是高家村自己的民团斥候。
这斥候飞速到了大伙儿面前,对着Test-02天尊一个大礼:“天尊,大事不好。”
李道玄:“哦?”
斥候飞快地报告道:“上天龙打下阳城,离河东道很近了,我们的产盐重地不太安全,城中留守的兄弟派我前来求援。”
李道玄:“……”
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呢,程旭就低声道:“天尊,比起追击流寇来说,守护我们自己的地盘显然更加重要。”
“嗯!”李道玄认可他这句话,虽然他关爱众生,但关爱之中还有偏爱,自家小人的命,比野生小人可重要得多了。
河东道既然遇险,邢红狼部肯定要回去守。
而且流寇打仗不同于官兵,不会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挨着打,而是会穿山过林,绕着城池打。
也就是说不光河东道不安全,蒲州也会不安全,所以老南风部也得一起回防。
程旭:“看来,我们没法追击紫金梁了。”
李道玄点了点头:“收兵,回吧。”
张凤仪就有点尴尬了:“诸位,你们都回自己的驻地了,我该怎么办?”
李道玄:“张将军,川中白杆兵久战疲乏,继续追击紫金梁也属于不智之举,不如退到河东道休息休息,你意下如何?”
张凤仪其实还真想继续打下去,但是看了看身后的士兵们,个个脸露疲态。侯家庄那一役,虽然最后被高家村给救了,但白杆兵也有不少人受了伤,许多人都打得精疲力尽,眼下确实需要好好休息一番。
“好吧!我跟你们退到河东城去。”
第709章 把这几个人升一升
崇祯五年,十二月,高家村军团撤回驻地。
同月,李自成同八金刚、过天星突出奇兵,从太行山里杀了出来,于十二月二十四日五鼓,一举攻破了辽州(今左权县)。
宣大总督张宗衡和山西总兵尤世禄大出意料。
尤世禄赶紧上书:“职所尾之贼系紫金梁等,而闯将等系西河之贼,不知何故放松,令其蹂躏东向。惟恐有破巢覆卵之患,于是不暇顾所尾之贼,急拟走辽州应援,以全疆土。”
接下来,尤世禄就率军于十二月二十八日赶到辽州城下,经过两天围攻,李自成丢下了一千三百多具尸体,败走,再次退回了太行山。
崇祯六年,正月,京城御书房。
朱由检翻看着奏报,五官几乎全都皱到了一块儿。
“六年了!剿匪已经整整六年了,天下还是一团乱麻。”
旁边的大太监曹化淳赶紧道:“这不是皇上的错,皇上勤政爱民,励精图治,是千古难得一见的明君,都是下面的官员不好好办事。”
这话朱由检爱听。
他随手又翻开一篇奏章,是蒲州守备老南风送上来的,讲的是侯家庄一役,当然,这份奏报就是程旭加油添醋的那一封,什么敌军十万,什么挽弓搭箭四面射之,什么一箭一个贼酋一类的……
朱由检的心情就好似坐上了一台喷射机。
“这一仗也打得太漂亮了,不会又是谎报军情,逗朕乐的吧?”
他带着这样的怀疑,又翻开了川中白杆兵张凤仪发上来的奏章,居然说“看他们写的就行”,说明张凤仪并没有反对老南风的奏章。
朱由检的心情,再一次坐上了一台喷射机。
“剿匪有功,当重赏。”朱由检大喜道:“这个叫蒲州守备,应该给他升一升。老曹,你说,这人接下来升个什么好?”
曹化淳想了想:“他现在是蒲州守备,正五品,立了如此大功,官升一级应该不过份。可以给他升为四品的游击将军,令他以后负责剿匪,有了游击将军衔,他到处追击流寇也会更加名正言顺。”
朱由检:“准了!就这样写旨。”
说完,他又指了指王小花、石坚这两人的名字:“这两个千总也做得不错,该给他们两人升上一升了。”
曹化淳:“正巧了,平阳知府上书,说平阳府缺乏守军。请朝廷把王小花留在平阳驻守。”
朱由检:“好,升任王小花为平阳守备。那石坚呢?”
曹化淳:“河津守备如何?”
朱由检点头:“准了。”
他的注意力,落到了邢红狼上:“这个人是受降的流寇吧?怎么坐了个兵备道的位置?兵备道明明是文官。”
曹化淳压低声道:“兵备道也要兼管地方军务。而河东道那地方,当时才打过一场大仗,普通文官哪里敢去?山西巡抚就拉了个流寇过来管盐政,这邢红狼虽然是流寇,却做过私盐贩子。投资搞过许多产业,经营极善。山西巡抚应该是看上了这个人的政务能力,才让他顶了位置做的兵备道。”
朱由检:“胡闹,再怎样也不能让一个流寇加私盐贩子去管盐政,这不是让老鼠看守米仓吗?”
曹化淳:“这……”
朱由检想了想:“这个人不能再升了,已经升得太多,还是令她驻守河东道吧。而且,老鼠看守米仓可不行。盐政方面,朕得另外挑选一个人选去管理才是。”
曹化淳压低了声音:“皇上,现在山西太乱,文官们都不愿意去啊。”
朱由检:“文官去了朕也不放心,还是得派自己人去才行,在官里挑选一个自小跟着朕,忠心耿耿的太监去河东道,帮朕看着点盐政。”
曹化淳心中暗喜:这命令他喜欢!这下可以安排一个自己的心腹小太监去河东道管盐了,盐政可是肥缺,这位置坐上去,肯定能捞不少钱。
朱由检自认为解决一个大问题,真是个英明睿智的皇帝,继续翻阅下一个奏章。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阎正虎占据交城,进逼太原,攻太原不克,转头打掉了隰州。上天龙据吴城,进逼汾州,也是攻汾州不克,转头去打掉了阳城。
最最离谱的是,李自成一举攻破了辽州,然后被山西总兵尤世禄打败,赶进了太行山。
却没想到李自成干脆直接翻过了太行山,进入畿辅地区,出现在顺德(今河北省邢台地区)、真定(今正定)两府境内。
朱由检手上拿着给事中孟国祚送上来的奏章:“畿南咽喉重地,顺德为大平原,千里直走京师,非有河山为之蔽也。”
朱由检的心情就好似坐上了一台跳楼机。
“有没有搞错?流寇都快攻进京城了?”
朱由检气得整个人都要跳起来:“许鼎臣是吃白饭的吗?堂堂山西巡抚,手上掌握着整个山西的军队,居然屡屡让流寇逃出生天,现在都跑到畿辅地区来了!岂有此理,简直是岂有此理。”
曹化淳:“皇上息怒。”
“息不了!”朱由检气得想摔东西:“革职,马上把许鼎臣革职,朕不要再看到这个人,让他永远别再来见朕。”
曹化淳:“呃……许鼎臣上任才一年多,就革职的话……”
朱由检:“朕不管,必须革职。”
曹化淳:“可是……官员们……都不愿意……”
官员们不愿意可不是小事,拉帮结派,互相推诿,朝堂上一扯皮就能扯上几年。但巡抚的位置不能空置几年,必须尽快落实才行。
朱由检:“让朕想想,对了,戴君恩!让戴君恩去做山西巡抚。”
戴君恩是谁呢?
著名诗人,作家,别号兰江痴叟。
朱由检病急乱投医,拉了一个诗人和作家去做山西巡抚,至于效果好不好,他就不管了。
他现在急着要管一管已经离京师不远的流寇。
朱由检赶紧抽调通州兵二千,昌平兵二千,会同保定总兵梁甫部八千人,配合大名兵备道卢象升和山西官军夹剿。
于是,又一个明末猛男卢象升,率领着他的天雄军,登上了历史舞台。
第710章 征兵
“征兵啦,征兵啦!”
高家村所有的实控地盘里,都开始飞扬着这样的消息。
巨大的征兵广告被张贴了出来,图文并茂地讲解着参加高家村民团能享受的福利待遇。
“参加高家村民团,只需要经过体验和政审,过关者便可录用,不需要有文凭。”
“一经录用,立即享有包吃包住,每月军饷五两银子的待遇。”
“除军饷外,还有各种福利!”
“不发媳妇!不发!”
由于老南飞、石坚、白猫三人“升官”了,可以名正言顺地率领更多的军队出征,所以高家村当然要征一波兵了。
再加上这一次高家村围追紫金梁,却因为老家受到威胁,不得不回军的事情,使得管理层们认识到,现在的兵力是严重不足的,需要招募更多的士兵才行。
不过,老革命碰上了新问题啊。
在高家村的地盘里,征兵得到的响应,并不积极。
哪怕民团的军饷被提高到了五两银子,愿意加入民团的人依稀是少数。
这大约就是“我吃得饱穿得暖,为什么要去拼命”的思想指导下,必然导致的结果吧。
我朝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话,叫做“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这个思想放在今天来看,当然是错误的。但在明朝的时候,这个思想却是很多人根深蒂固,改变不了的想法。
毕竟那时候的军人都是“军户”,军户这东西和匠户区别不大。赚钱时没你,送命时有你。
子子孙孙,受人岐视白眼。
而辖区里的老百姓,在天尊的保佑下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开开心心的当着“白身”,谁会乐意跑去做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