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事就算是搞定了,这事容易,但要派个文化人过去管理古渡码头,就成了麻烦事了。
高家村里的文化人……文化人……
李道玄伸手在箱子外面的“高家村”字样上一点,视野切了回去。
一切回来,就看到了一个文化人,点灯子赵胜。
他正从高家主堡里钻出去,手上还拿着一锭银子。
这是他领到的外派特别奖金。
原来,点灯子赵胜最近一直“外派”在合阳县,负责教授合阳县老百姓们使用化肥,种植新式农作物。
这样的“外派”当然是需要发工钱的,村库里给他批了一锭银子作为外派特别奖金,今天正好发下来。
赵胜捧着银子,乐呵呵,美滋滋地向着高家商圈跑了过去。
李道玄一见他跑,不知道不妙。
果然,这家伙跑上高家商圈那个小斜坡,立即开孡了“呼嗤、呼嗤”,喘了好一会儿,不敢跑了,温吞吞的开始走,走了好一会儿才来到了医馆门口。
医馆里坐着个老中医,赵胜双手奉上自己刚刚发下来的奖金:“大夫,在下又来了。”
老中医笑着摇了摇头,伸手给他把了把脉:“赵先生,我都说了不要你的银子,你为乡民们做事从不收银子,我又怎么敢收你的?我这医馆门口的对联还是你免费帮忙写的呢。”
赵胜:“你看病可以不收我的银子,但是那些草药却是必须收费的,那可是你从采药人那里买来的,你也花了银子才能入手,在下不能白用你的。”
老中医只好收下了银子:“赵先生,你这个容易喘气儿的毛病,叫做哮喘,是一种慢性病,它不是随随便便用一幅药就能治得好的,只能以调理为主。”
赵胜乖乖点头。
老中医刷刷刷写了一幅药方,递到了赵胜手里:“按方抓药,每日服用,切不可中断。”
赵胜展开纸一看:一个字都不认得。
噗通一声扑倒在地:“大夫,为什么在下每次看你写的东西,都感觉自己像是个只字不识的文盲?”
老中医:“我写得明明很清楚呀,你有哪个字不认识?”
赵胜指着两个字道:“这是啥?”
老中医:“麻黄!”
赵胜冷汗直流:“麻黄两个字你写出来为啥是这样?”
再指着另外两个字:“这又是啥?”
老中医:“杏仁。”
赵胜大惊:“你不说它们是杏仁,在下一辈子认不出来,但你一说了,好像还真是杏仁二字。”
他双手抓住药方,四十五度仰望苍天:“苍天啊!为什么?医生写的字这么难认?”
李道玄亮出一张大纸:“這个問題我也想知道。”
第434章 树个标杆
赵胜刷地一下跳起来,指着天空道:“看看看,天尊都在吐你的槽了。”
老中医面露尴尬之色:“天尊恕罪,小人以后把字写得清楚点。”
他刷刷刷又写了两个字:“这次写得很清楚了吧?”
李道玄和赵胜两人定睛一看,同时茫然,这究竟写的是啥?
老中医一脸得意:“这是写的甘草两个字,我已经写得很端正了。”
赵胜:(╯-_-)╯╧╧
李道玄:(╯-_-)╯╧╧
和这个没名堂的老中医就没啥道理可讲,赵胜拿着看不懂的药方,一脸懵逼地在童子的帮助下抓了药,包了好大一包,走出了医馆。
李道玄本来只是看个乐子的,但是看到赵胜,心里却有了想法,去山西那边坐镇古渡码头,赵胜可能是最适合的人选了。
普通的文人大多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而且胆子很小!
例如学校的王校长吧,胆子就不怎么大,若是在高家村、澄城县城这样的地方活动,他还算有点胆气,毕竟有天尊在头顶上罩。但若去了山西那地方,王校长可能天天怂得门都不敢出。
还有三十二、谭立文等人,或多或少都有点怂。
但赵胜不一样!
他曾经造过反,虽然是被逼的,但也率领过三千叛军,从清涧县辗转来到高家村,艰难跋涉,经历过的事情很多。
他的身体虽然弱,但胆气可不小。
而且这个人的品性也算不错,是一个可以放出自己的视野外,放心大胆地将“老百姓的命”交给他的人。
“行吧,干脆就选他了,只是这家伙的哮喘病有点……唉,没法了,病情就克服克服吧。”
李道玄开始寻找高一叶,准备让她帮忙传话。
不过嘛……
这一找,又找不着了!
庞大的高家村,遍地是小人,找个高一叶当真是难上加难啊,到这时候,李道玄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那些宗教的人都要奇装异服了,因为他们穿得越古怪,神明越容易在高空中一眼将他们看到啊。
比如红衣大主教,往人群里一扔,那一身红衣多扎眼,想找不到都困难。
李道玄一边满脑子古怪念头,一边细细寻找,终于在高家商圈里,找到了高一叶的身影。
她居然正坐在书局里,看书!
而且看的书并不是她自己画的那本《道玄天尊除魔传》,而是一本名叫《踏破天穹》的小人书,这书名透着古怪,李道玄定睛一看,原来就是高三娃上次拿出来的那本“废柴流”,原来现在已经印刷好了。
高一叶显得看得很认真,可爱秀气的眉头微微蹙着,整个人都进入了故事之中,看得时而紧张,时而舒爽,看到故事里那个被人看不起的废柴终于翻身,打败了所有敌人时,高一叶忍不住开心地大笑起来。
李道玄的“关注”向着旁边移动,就发现书局里还有很多人在看这本书,每一人的表情都很认真。
不光是书局,高家商圈里到处都有人在看这本书。
茶馆、酒馆、腊八米粉、水鲜饸饹、卤鸭子……各个店里的顾客,一边吃喝,一边谈论着这本小人书里的故事。
有个中年人手里拿着书本,对着旁边一位小孩子问道:“小兄弟,你是学校里的学生吧?识字的吧?帮我看看,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哎呀,这本小人书里有字,对我这种文盲来说真是太不友好了。”
那小孩子仔细地看了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别小看我,我会变厉害的……”
“哇!”中年人:“原来是这样一句话啊,听起来真解气。”
“果然,书里还是要有点字,故事才更精彩呢。”
李道玄在街上扫了一圈之后,倒是乐了:火了啊!高三娃你小子火了啊,这一下只怕要赚不少了。
他还记得,三十二和高三娃约定过,这本书赚的钱将会五五分成,一半由书局收入囊中,另一半则会交给高三娃。
照刚才自己看到的情况,这本书起码已经卖出几千册。
每一册就算高三娃能分成到十文钱吧,这一下也能分到几万枚铜钱了。
而且这还没完,这本书肯定还能卖得更多的!
澄城县、合阳县的老百姓,肯定也是会买的。
这样一想,高三娃这家伙,怕不是要赚得飞起来。
李道玄心中暗乐:挺好!竖立一个“某作者赚了大钱”的标杆起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大家才会学着高三娃一样,投入创作之中,接下来文学艺术、漫画艺术等等才能百花齐放。
他很期待能看到这一天早日到来。
……
邢红狼带着一大群盐匠,拖着疲惫的身躯,向着古渡码头前进。
一位盐匠已经走得又累又渴了,他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心里有点慌,这位姓邢的女子,看起来虽然豪爽大气,但她许下的承诺太好了,盐匠们其实有点不太敢信。
人这东西啊,被欺压得久了,就会不太相信美好。
被官府压迫得久了,两文一钱一斤的卖盐卖得久了,也就不敢相信有人能十文一钱斤收购了。
这种心态也不奇怪!
有一位盐匠忍不住开口问道:“邢大当家,铁大当家,咱们已经走了一百多里了,究竟还有多久才到啊?这批货运这么远,工钱方面……”
邢红狼回过头来,笑道:“工钱方面你放心,一里路我给你算半斤面粉的工钱,如何?”
那盐匠心想,一里路半斤,一百里就是五十斤,给我这么多面粉?这……这也太爽了,可越是爽的事,我越不敢信了啊。
他们心里正在忐忑不安,邢红狼笑道:“到了!”
盐匠们抬头一看,前面就是黄河边了,这块地儿他们熟,古渡码头嘛,以前也帮盐枭们运过盐来这里,只是,现在的古渡码头变化真大,河边居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木头寨子,寨子里面还建了几个箭楼。
盐匠们第一反应就是:有官兵驻扎!
只有官兵驻扎之地,才会建起寨子,似模似样的搞得这么正规,流寇和私盐贩子是不会搞这些的。
这让盐匠们吓了一跳,完了,要是被官兵抓到,我们还真不好解释,总不能说是盐课司大人把我们放出来的吧?
盐课司大人肯定不会认。
第435章 盐匠们的决定
邢红狼笑了起来:“别怕,继续前进,那寨子是咱们的。”
“什么?”盐匠们吓了一跳:“是你们的?这……卖点私盐而已,有必要搞这么大吗?”
邢红狼嘿嘿笑,也懒得解释,继续带队前进。
这时候寨子的周围还在进行战后的清理工作呢,寨子里抬出数具尸体来,有一具尸体眼珠子都爆出来了。
邢红狼皱起眉头,对着箭楼上的哨兵问道:“我离开的时候发生什么事了?”
哨兵笑着回道:“邢大当家,您回来啦,不久前不沾泥五队老张飞来攻打了咱们的寨子,这些死人都是老张飞的部下。”
邢红狼点了点头。
盐匠们听到这话,心里暗暗乍舌:原来是流寇来打过这里了,有没有搞错?流寇一来,往往就是几千上万人啊,居然被私盐贩子给打败了?这邢大当家,太可怕了。